均温板复合式毛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18414发布日期:2021-01-05 17:42阅读:45来源:国知局
均温板复合式毛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均温板复合式毛细结构,尤指一种结合网格体及烧结粉末或其他复数种类毛细结构两相流的特性的均温板复合式毛细结构。



背景技术:

现行均温板是一种通过两相流热交换原理的热传元件,并常被应用于大面积的面与面的热传导工作上使用,并由于其具有大的接触面积,故针对面与面的快速均温热传导相当快速及均热。

均温板内部具有一气密腔室,并于气密腔室接触热源的一侧上设置毛细结构作为吸水及回水使用,同时在气密腔室抽真空同时填充入工作液体作为两相流热交换使用,现有均温板毛细结构为具有较佳的毛细力大都系选用烧结粉末通过烧结的方式烧结于气密腔室表面,烧结完成的粉末结构具有多孔隙的特性可产生毛细力,进而将冷凝后的工作液体回流及吸附于受热蒸发区域。

均温板受热区域的工作液体于受热蒸发后扩散至冷凝区域再凝结成液态,再通过重力滴落由烧结粉末所形成的毛细结构吸附回流于蒸发区域,传统由烧结粉末所形成的毛细结构对于水平方向的工作液体回流效果较为不佳,若当均温板整体面积以宽及长的方式设置,则因水平方向的回水效率效果较为不佳,故如何令均温板垂直及水平方向均具有快速的回水效率则为该项业者待改善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爰此,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撷取复数种毛细结构的特性并组合使用,以同时拥有复数种类毛细结构汽液循环的特性者。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系提供一种均温板复合式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板体,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

一第二板体,具有一第三侧及一第四侧,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对应盖合形成一气密腔室,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三侧设有一网格体,该第三侧具有至少一受热区,所述受热区具有一第一烧结粉末结构,所述第一烧结粉末结构选择与前述网格体或纤维体连接或接触,该气密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液体。

其中:该气密腔室内具有一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由复数实心柱、中空环、粉末烧结柱体其中任一所组成,并该支撑结构两端分别抵顶该第二侧、第三侧。

其中:所述第一烧结粉末结构中央处具有一第二烧结粉末结构,所述第一烧结粉末结构的孔隙率大于该第二烧结粉末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是铜、铝、不锈钢、陶瓷、商业纯钛、钛合金、铜合金、铝合金其中任一材质,该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为相同或相异材质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综合网格体或纤维体及烧结粉末等毛细结构的毛细特性,以综合应用两者的特性补足两者不足的缺失,进而提升均温板汽液循环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均温板复合式毛细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的均温板复合式毛细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均温板复合式毛细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组合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均温板复合式毛细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组合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均温板复合式毛细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组合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均温板复合式毛细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组合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板体11;第一侧111;第二侧112;第二板体12;第三侧121;第四侧122;网格体、纤维体2、2’;受热区1211;第一烧结粉末结构1211a;第二烧结粉末结构1211c;气密腔室13;支撑结构14;凹部12a;工作液体3;热源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1a、图1b、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均温板复合式毛细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及组合图,如图所示,所述均温板复合式毛细结构,包含:一第一板体11、一第二板体12;

所述第一板体11具有一第一侧111及一第二侧112,所述第一、二侧111、112分设于该第一板体11的上、下两侧。

所述第二板体12具有一第三侧121及一第四侧122,所述第三、四侧121、122分设于该第二板体12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二板体11、12对应盖合形成一气密腔室13,所述第二板体12的第三侧121设有一网格体2,并该第三侧121具有至少一受热区1211,所述受热区1211具有一第一烧结粉末结构1211a,并选择与前述网格体或纤维体2、2’(如图1b)接触或连接,本实施例系以所述第一烧结粉末结构1211a与该网格体2接触作为说明实施例,也可为部分接触部分连接,但并不引以为限,即所述网格体或纤维体2、2’(如图1b)环绕于第一烧结粉末结构1211a的外缘向外延伸设置,并该气密腔室13内填充有一工作液体3。

所述受热区1211于本实施例系选择设于所述第二板体12靠近中央处作说明,并该受热区1211的第一烧结粉末结构1211a烧结形成方形。

所述第一、二板体11、12是铜、铝、不锈钢、陶瓷、商业纯钛、钛合金、铜合金、铝合金其中任一材质,并该第一、二板体11、12可为相同或相异材质的组合。

请参阅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均温板复合式毛细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组合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该气密腔室13内具有一支撑结构14,该支撑结构14由复数实心柱、中空环、粉末烧结柱体其中任一所组成,并该支撑结构14两端分别抵顶该第二、三侧112、121,如此增加均温板的气密腔室13的支撑度避免塌陷。

请参阅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均温板复合式毛细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组合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第一烧结粉末结构1211a中央处具有一第二烧结粉末结构1211c,所述第一烧结粉末结构1211a的孔隙率大于该第二烧结粉末结构1211c,如此可通过不同孔隙率的烧结粉末增加受热区1211含水量。

请参阅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均温板复合式毛细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组合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第二板体12中央处的受热区系形成有一凹部12a,所述凹部12a由该第二板体12的第三侧121向该第四侧122凸伸所形成,所述第一烧结粉末1211a系填设于该凹部12a内(可齐平或凹陷或凸出该凹部),本实施例可通过凹部12a的设置由第四侧122产生凸起与一热源4相接触,提升与热源4接触的热传效率。

本实用新型上述各实施例由网格体或纤维体与烧结粉末结构共同结合使用,可由网格体或纤维体补强均温板水平方向的回水能力,同时再由烧结粉末结构提升受热区域的含水量避免干烧的情况产生,凭借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毛细结构的组合使用进一步改善了现有均温板仅具有垂直方向的汽液循环效果,欠缺水平方向的汽液循环效果等缺失。



技术特征:

1.一种均温板复合式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板体,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

一第二板体,具有一第三侧及一第四侧,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对应盖合形成一气密腔室,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三侧设有一网格体,该第三侧具有至少一受热区,所述受热区具有一第一烧结粉末结构,所述第一烧结粉末结构选择与前述网格体或纤维体连接或接触,该气密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液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复合式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气密腔室内具有一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由复数实心柱、中空环、粉末烧结柱体其中任一所组成,并该支撑结构两端分别抵顶该第二侧、第三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复合式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烧结粉末结构中央处具有一第二烧结粉末结构,所述第一烧结粉末结构的孔隙率大于该第二烧结粉末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复合式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是铜、铝、不锈钢、陶瓷、商业纯钛、钛合金、铜合金、铝合金其中任一材质,该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为相同或相异材质的组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均温板复合式毛细结构,包含:一第一板体、一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所述第二板体具有一第三侧及一第四侧,所述第一、二板体对应盖合形成一气密腔室,所述第二板体的第三侧贴设有一网格体,并该第三侧具有至少一受热区,所述受热区具有一第一烧结粉末结构并选择与前述网格体形成接触或连接,并该气密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液体,通过此种复合式毛细结构的设置提升工作流体垂直及水平的回流效率进而提升汽液循环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熊惜文;赖湖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11
技术公布日:2021.01.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