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间新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99487发布日期:2021-01-12 07:31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间新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间新风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车间的新风装置上,一般是采用统一进排风的设置方式进行空气更换,同时对车间通风操作,但由于目前大多数车间内设置不同的隔离间、不同的工位,所需的人员数量也各不相同,并且在实际操作上,并不是每个隔离间都在使用,这种统一进排风的设置方式并不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隔离间进行通风,使得新风装置的能源利用率低,能耗大;而且现有的车间新风装置往往是通过加大通风量来对车间进行降温,该方式使得能源利用率低、能耗大,大大提高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间新风装置,以解决目前大多数车间一般是采用统一进排风的新风装置进行空气更换,但由于目前大多数车间内设置不同的隔离间、不同的工位,所需的人员数量也各不相同,并且在实际操作上,并不是每个隔离间都在使用,这种统一进排风的设置方式并不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隔离间进行通风,使得新风装置的能源利用率低、能耗大;而且现有的车间新风装置往往是通过加大通风量来对车间进行降温,该方式使得能源利用率低、能耗大,大大提高了成本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间新风装置,包括进风管、进风口、抽风机、增压泵、喷雾室、通风主管道、通风支管道、通风口、通风调节板和动力装置,所述进风管一端用于与车间外空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接,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抽风机连接,所述抽风机与所述增压泵连接,所述增压泵与所述喷雾室连接,所述喷雾室用于喷出水雾,所述喷雾室与所述通风主管道连接,所述通风主管道与所述通风支管道连接,所述通风支管道与所述通风口连接,所述通风口安装有所述通风调节板,所述通风口设置有所述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通风调节板连接,所述通风调节板用于调节所述通风口的通风直径,所述动力装置用于给所述通风调节板提供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车间新风装置还包括排风口、排风管道、第一排风机、净化室、第二排风机、出风管和出风口,所述排风口用于与车间内空气连通,所述排风口与所述排风管道连接,所述排风管道与所述第一排风机连接,所述第一排风机与所述净化室连接,所述净化室用于净化空气,所述净化室与所述第二排风机连接,所述第二排风机与所述出风口连接,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风管连接,所述出风管用于与车间外空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管与所述进风口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过滤装置,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用于过滤车间外空气中的灰尘等固体杂质。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风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过滤装置,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用于过滤车间向外排放空气中的灰尘等固体杂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网和第一安装盒,所述第一安装盒设置在所述进风管与所述进风口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安装盒内安装有所述第一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包括第二过滤网和第二安装盒,所述第二安装盒设置在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风管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安装盒内安装有所述第二过滤网。

较佳地,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形状结构为正方形,所述第一安装盒的上端设置有拉板,所述拉板的形状结构为矩形板,所述第一安装盒内的空间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相匹配,即所述第一过滤网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盒后,合上所述拉板,所述拉板固定所述第一过滤网。

较佳地,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形状结构为圆形,所述第二安装盒设置有凸台,所述第二安装盒的四个内壁上均设置有所述凸台,所述凸台逐渐向所述第二安装盒的内壁方向收敛,所述第二过滤网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凸台相匹配,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上下左右四端均设置有所述凹槽,所述凹槽嵌入所述凸台,即所述第二过滤网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盒。

较佳地,所述第二安装盒远离所述出风口的内壁上安装有内框,所述内框与所述第二过滤网接触,所述内框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过滤网。

较佳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直线模组,所述通风调节板靠近所述动力装置一侧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所述直线模组的滑块连接。

较佳地,所述喷雾室内壁上安装有水泵和若干喷雾喷头,所述水泵与所述喷雾喷嘴连接,所述喷雾喷头用于喷出大量的水雾气,使得所述喷雾室充满水雾气。

较佳地,所述净化室设置有臭氧发生器和若干臭氧喷嘴,所述臭氧发生器与所述臭氧喷嘴连接,所述臭氧喷嘴用于喷出臭氧气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车间新风装置通过设置进风管、进风口、抽风机、通风主管道、通风支管道、通风口、通风调节板和动力装置,使得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隔离间、不同的工位进行通风,使得车间新风装置的能源利用率高、能耗低;而且通过设置增压泵和喷雾室,使得喷出的气体流速快,气体为水雾气体,降温速度快、效果好,能源利用率高、能耗低,有效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间新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间新风装置的移动块与滑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间新风装置的第一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间新风装置的第二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为进风管,2为进风口,3为抽风机,4为增压泵,5为喷雾室,6为通风主管道,7为通风支管道,8为通风口,9为通风调节板,10为直线模组,11为排风口,12为排风管道,13为第一排风机,14为净化室,15为第二排风机,16为出风管,17为出风口,18为第一过滤装置,19为第一过滤网,20为第一安装盒,21为第二过滤装置,22为第二过滤网,23为第二安装盒,24为拉板,25为凹槽,26为凸台,27为内框,28为移动块,29为滑块,30为水泵,31为喷雾喷头,32为臭氧发生器,33为臭氧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果含有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果存在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如果存在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图中所示者为本实用新型所选用的实施例结构,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车间新风装置,包括进风管1、进风口2、抽风机3、增压泵4、喷雾室5、通风主管道6、通风支管道7、通风口8、通风调节板9和动力装置,所述进风管1一端用于与车间外空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口2连接,所述进风口2与所述抽风机3连接,所述抽风机3与所述增压泵4连接,所述增压泵4与所述喷雾室5连接,所述喷雾室5用于喷出水雾,所述喷雾室5与所述通风主管道6连接,所述通风主管道6与所述通风支管道7连接,所述通风支管道7与所述通风口8连接,所述通风口8安装有所述通风调节板9,所述通风口8设置有所述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通风调节板9连接,所述通风调节板9用于调节所述通风口8的通风直径,所述动力装置用于给所述通风调节板9提供动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间新风装置还包括排风口11、排风管道12、第一排风机13、净化室14、第二排风机15、出风管16和出风口17,所述排风口11用于与车间内空气连通,所述排风口11与所述排风管道12连接,所述排风管道12与所述第一排风机13连接,所述第一排风机13与所述净化室14连接,所述净化室14用于净化空气,所述净化室14与所述第二排风机15连接,所述第二排风机15与所述出风口17连接,所述出风口17与所述出风管16连接,所述出风管16用于与车间外空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管1与所述进风口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过滤装置18,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8用于过滤车间外空气中的灰尘等固体杂质。

更好地,所述出风口17与所述出风管16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过滤装置21,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1用于过滤车间向外排放空气中的灰尘等固体杂质。

更优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8包括第一过滤网19和第一安装盒20,所述第一安装盒20设置在所述进风管1与所述进风口2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安装盒20内安装有所述第一过滤网19。

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1包括第二过滤网22和第二安装盒23,所述第二安装盒23设置在所述出风口17与所述出风管16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安装盒23内安装有所述第二过滤网22。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过滤网19的形状结构为正方形,所述第一安装盒20的上端设置有拉板24,所述拉板24的形状结构为矩形板,所述第一安装盒20内的空间与所述第一过滤网19相匹配,即所述第一过滤网19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盒20后,合上所述拉板24,所述拉板24固定所述第一过滤网19。

本方案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过滤网22的形状结构为圆形,所述第二安装盒23设置有凸台26,所述第二安装盒23的四个内壁上均设置有所述凸台26,所述凸台26逐渐向所述第二安装盒23的内壁方向收敛,所述第二过滤网22设置有凹槽25,所述凹槽25与所述凸台26相匹配,所述第二过滤网22的上下左右四端均设置有所述凹槽25,所述凹槽25嵌入所述凸台26,即所述第二过滤网22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盒23。

较佳地,所述第二安装盒23远离所述出风口17的内壁上安装有内框27,所述内框27与所述第二过滤网22接触,所述内框27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过滤网22。

此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直线模组10,所述通风调节板9靠近所述动力装置一侧设置有移动块28,所述移动块28与所述直线模组10的滑块29连接。

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喷雾室5内壁上安装有水泵30和若干喷雾喷头31,所述水泵30与所述喷雾喷嘴连接,所述喷雾喷头31用于喷出大量的水雾气,使得所述喷雾室5充满水雾气。

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净化室14设置有臭氧发生器32和若干臭氧喷嘴33,所述臭氧发生器32与所述臭氧喷嘴33连接,所述臭氧喷嘴33用于喷出臭氧气体。

实施例三

当需要对车间进行换气降温时,分别打开所述水泵30、所述抽风机3和所述增压泵4的电源开关,所述水泵30抽取水并向所述喷雾喷头31输送水,水经所述喷雾喷头31喷出变成水雾气,即所述喷雾室5充满水雾气;所述抽风机3抽取车间外空气通过所述进风管1进入所述进风口2,空气通过所述进风口2进入所述增压泵4,所述增压泵4将空气加压,形成高压气流,所述高压气流通过所述喷雾室5进入所述通风主管道6,高压气流经过所述喷雾室5时形成气压差,所述喷雾室5内的水雾气被高压气流带动形成高压水雾气流,高压水雾气流通过所述通风主管道6进入各个所述通风支管道7,高压水雾气经所述通风口8排出进入车间,即对车间进行通风降温。

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电机和双向开关,所述电机与所述直线模组10连接,所述电机采用点动控制方式来控制所述直线模组10工作,所述双向开关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双向开关用于安装在车间的隔离间或工位上,所述双向开关设置有开按钮和关按钮,所述开按钮和所述关按钮分别控制所述电机的正反转,通过反复按下所述开按钮或所述关按钮,即可通过所述电机的正反转使得所述直线模组10上下移动,即可使得所述通风调节板9上下移动,即为调节通风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是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以举例数值的变更或等效元件的置换仍应隶属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由以上详细说明,可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确可达成前述目的,实已符合专利法的规定,现提出专利申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