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游离式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19970发布日期:2021-05-19 02:26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分子游离式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分子游离式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2.加湿器是常见的一种用于调节调控环境空气湿度的湿度调节设备,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超声波加湿器,采用超声波高频震荡频率,利用震荡板将水震荡成水雾形式的小水珠,由于其加湿强度较大,得到广泛应用。
3.但是,超声波加湿器所产生的水雾中含有钙镁离子,吹送至调控环境中,时间久后,物品上容易附着一层白粉,增加清扫劳务,而且水雾由于为小液滴,还容易把灰尘、细菌等包裹并送至调控环境中,造成二次污染,无法满足洁净无污染的加湿使用需求。
4.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加湿器不能满足洁净无污染的加湿使用需求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子游离式加湿装置,较现有技术中的加湿器其解决了不能满足洁净无污染的加湿使用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子游离式加湿装置,包括:
8.水箱;
9.加湿箱,设置在所述水箱上方,且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加湿箱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10.热交换组件,与所述加湿箱连接,包括散热件、半导体制冷片以及导冷结构,所述散热件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产热侧,所述导冷结构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侧,且所述散热件位于所述加湿箱中,所述导冷结构位于所述加湿箱外;
11.循环风机组,用于将所述加湿箱内的空气引出至调控环境中。
12.优选地,所述加湿箱的底板上设有与所述水箱连通的加湿孔,所述加湿孔处设有加湿风扇,用于将所述水箱中的空气引入所述加湿箱中。
13.优选地,所述散热件包括多个第一翅板。
14.优选地,所述进风口处设有进风管,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出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一端与所述加湿箱连通,另一端与调控环境连通,所述出风管的一端与所述加湿箱连通,另一端与调控环境连通,所述循环风机组包括两个风机,分别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
15.优选地,所述导冷结构包括贴片、盘管以及第二翅板,所述贴片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侧相接触,所述盘管贯穿所述贴片,所述第二翅板设有多个且均环绕在所述盘管周向。
16.优选地,所述导冷结构还包括导冷风扇,所述导冷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二翅板上,所
述导冷风扇的风能够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翅板之间通过,所述导冷风扇将所述第二翅板之间的空气吹至所述出风管。
17.优选地,所述进风管与所述出风管分别位于所述导冷结构的两侧,所述加湿箱中设有风隔板,所述风隔板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18.优选地,所述加湿箱中还设有换热风扇,其与所述散热件相对设置。
19.优选地,还包括水位监测器,其感应处位于所述水箱中,用于监测所述水箱中的水位。
20.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以及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感应处设置在调控环境中,且所述湿度传感器以及所述循环风机组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分子游离式加湿装置包括水箱、加湿箱、热交换组件以及循环风机组,其中水箱中注入适量水,加湿箱设置在水箱上方且与水箱连通,其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热交换组件与加湿箱连接,其包括散热件、半导体制冷片以及导冷结构,散热件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的产热侧,导冷结构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侧,且散热件位于加湿箱中,导冷结构位于加湿箱外,循环风机组用于将加湿箱内的空气引出至调控环境中,实现空气循环。半导体制冷片电接通后,将一侧产热,另一侧制冷,散热件用于增大半导体制冷片的产热侧与空气的热交换面积,导冷结构用于增大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侧与空气的热交换面积,由于半导体制冷片的产热侧以及与产热侧连接的散热件位于加湿箱中,且加湿箱与水箱相连通,水箱中的水在加湿箱的热环境的影响下,水逐渐蒸发成水蒸气至加湿箱中,并在循环风机组的吹送作用下,将加湿箱中的湿润的空气通过出风口送至调控环境中,在负压作用下,调控环境中的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加湿箱中,实现循环加湿,整个加湿过程中,进入调控环境增加其相对湿度的为水蒸气分子,而非水的小液滴聚集成的水雾,水蒸气无法携带钙镁离子、灰尘和细菌等物质,不会造成调控环境二次污染,能够满足洁净加湿的使用需求。如此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加湿器不能满足洁净无污染的加湿使用需求的问题。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子游离式加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子游离式加湿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子游离式加湿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6.图1

图3中:
27.1、水箱;2、加湿箱;3、散热件;4、半导体制冷片;5、导冷结构;6、风机;7、加湿风扇;8、进风管;9、出风管;10、水位监测器;11、风隔板;12、螺栓螺母组件;13、换热风扇;51、贴片;52、盘管;53、第二翅板;54、导冷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9.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子游离式加湿装置,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加湿器不能满足洁净无污染的加湿使用需求的问题。
30.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31.请参考图1

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子游离式加湿装置,包括水箱1、加湿箱2、热交换组件以及循环风机组,其中,水箱1的上部设有注水口,且贮存有未注满的水,加湿箱2设置在水箱1上方,且与水箱1连通,加湿箱2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热交换组件连接在加湿箱2上,其具体包括散热件3、半导体制冷片4以及导冷结构5,散热件3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4的产热侧,导冷结构5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4的制冷侧,且散热件3位于加湿箱2中,导冷结构5位于加湿箱2外,循环风机组位于加湿箱2中,用于将加湿箱2内的空气引至调控环境中。
32.如此设置,半导体制冷片4电接通后,将一侧产热,另一侧制冷,散热件3用于增大半导体制冷片4的产热侧与空气的热交换面积,导冷结构5用于增大半导体制冷片4的制冷侧与空气的热交换面积,由于半导体制冷片4的产热侧以及与产热侧连接的散热件3位于加湿箱2中,且加湿箱2与水箱1相连通,水箱1中的水在加湿箱2的热环境的影响下,水逐渐蒸发成水蒸气至加湿箱2中,并在循环风机组的吹送作用下,将加湿箱2中的湿润的空气通过出风口送至调控环境中,在负压作用下,调控环境中的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加湿箱2中,实现循环加湿,整个加湿过程中,进入调控环境增加其相对湿度的为水蒸气分子,而非水的小液滴聚集成的水雾,水蒸气无法携带钙镁离子、灰尘和细菌等物质,不会造成调控环境二次污染,能够满足洁净加湿的使用需求。如此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加湿器不能满足洁净无污染的加湿使用需求的问题。
33.作为具体的实施方案,加湿箱2的底板为水箱1顶板的一部分,加湿箱2的底板上设置与水箱1连通的加湿孔,加湿孔处设有加湿风扇7,用于将水箱1中的空气引入加湿箱2中,加湿风扇7具体位于加湿箱2中,可设置为涡轮离心式,水箱上部的注水口同时能够使气压平衡,使得空气流通顺畅。
34.另外,散热件3可具体设置为包括多个并排的第一翅板,多个第一翅板均垂直固接在半导体制冷片4的产热侧的面上,且相邻的两个第一翅板之间具有间隙,通过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来加强半导体制冷片4与加湿箱2内的换热效果,加强水箱1内水的蒸发。
3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可在进风口处设置水平的进风管8,出风口处设置水平的出风管9,进风管8的一端与加湿箱2连通,另一端与调控环境连通,出风管9的一端与加湿箱2连通,另一端与调控环境连通。循环风机组可设置为包括两个风机6,分别设置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优选设置为涡轮离心式风机。
36.更为具体的实施方案,导冷结构5可设置为包括贴片51、盘管52以及第二翅板53,贴片51与半导体制冷片4的制冷侧相接触,贴片51为导热性能优良的金属材质,盘管52呈u型状且其贯穿贴片51,第二翅板53设有并排的多个且均固定环绕在盘管52周向,即盘管52贯穿第二翅板53,相邻的第二翅板53间具有间隙,通过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来加强换热
效果。
37.需要说明的是,加湿箱2的侧壁上设有方形孔,半导体制冷片4位于方形孔中,散热件3与贴片51之间通过螺栓螺母组件12紧固连接在加湿箱2的侧壁上,螺栓螺母组件12的螺栓贯穿散热件3、加湿箱2侧壁以及贴片,同时,夹在二者之间的半导体制冷片4实现位置固定。
38.进一步地,可设置导冷结构5还包括导冷风扇54,导冷风扇54固定设置在多个第二翅板53的边侧上,导冷风扇54的风能够从相邻的两个第二翅板53之间通过,即每个第二翅板53均与导冷风扇54垂直,风向与第二翅板53的板面平行,以进一步加强换热效果。
39.不仅如此,优选设置出风管9与第二翅板53相对设置,导冷风扇54将第二翅板53之间的冷空气吹至出风管9,在加湿箱2中出来的空气进入调控环境中之前对其进行降温,由于空气在加湿箱2中温度升高,导冷结构5对出风管9进行降温处理能够避免加湿后温度上升明显。
40.具体地,可选择设置进风管8与出风管9分别位于导冷结构5的两侧,即进风管8与出风管9位于加湿箱2的同一侧壁上,为了减弱加湿箱2的进风口处的进风对出风口的出风造成的气流扰动影响,优选在加湿箱2内、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设置风隔板11,风隔板11靠近出风口设置,风隔板11固接在出风口所在的加湿箱2内侧壁上,且其下侧与加湿箱2底板之间具有缝隙,其固定侧的相对侧与对应的加湿箱2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如此将出风口与进风口、散热件3隔成两个空间,有利于加湿后的空气出风顺畅。
41.另外,还可选择在加湿箱2中设置换热风扇13,其与散热件3相对设置,以加强水的蒸发效果。
42.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还可设置水位监测器10,且其感应处位于水箱1中,用于监测水箱1中的水位,以便及时向水箱1中补水。
43.此外,为了便于对该分子游离式加湿装置进行操控使用,还可选择设置控制器、湿度传感器以及报警器,将湿度传感器的感应处设置在进风管8中或者调控环境中,且湿度传感器、水位监测器10、报警器、循环风机组、加湿风扇7、换热风扇13以及导冷风扇54均与控制器通信连接,将相对湿度设定值编写入控制器的运行程序中,当湿度传感器监测到的空气湿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循环风机组、加湿风扇7、换热风扇13和导冷风扇54均启动,当湿度传感器监测到的空气湿度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循环风机组、加湿风扇7、换热风扇13和导冷风扇54均停止运行,当水位监测器10监测到水箱1中水位过低时,控制器控制报警器报警提示。其中,水位监测器10具体可设置为针管式液位传感器。
44.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互相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4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