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帽形供风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03849发布日期:2021-06-18 16:16阅读:64来源:国知局
风帽形供风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灰窑供风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帽形供风组件。



背景技术:

在石灰窑的煅烧过程中,窑内风量的大小和均匀程度直接影响到烧成石灰的质量和收率,是决定石灰质量和产量的关键因素。以往的石灰竖窑供风系统都是风机通过供风管道直接通入窑内,窑内有一个简单的塔型风帽与供风管道连接,此风帽的主要作用是阻止石灰进入供风管道,风帽虽然能阻挡大部分石灰进入,但是不能将石灰完全隔绝,这样影响供风管道的供风效果,导致供风不均匀,影响石灰窑的产品品质和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风帽形供风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供风不均匀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帽形供风组件,包括锥帽、顶锥、层锥、筒体和筋板;

所述筒体为下端开口的圆柱形结构且所述筒体的外周侧均匀分布有多个通风孔;所述锥帽为下端开口的圆锥形结构,所述锥帽的下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上端且所述锥帽下端的外周侧恰好位于所述筒体上端端部;所述顶锥位于所述锥帽的下端并相对于所述锥帽朝向所述筒体的下端方向延伸;所述层锥为环形结构且所述层锥套设在所述筒体的外周侧,此时所述层锥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筒体的下端方向延伸;所述筋板位于所述层锥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

该供风组件设置有多层锥形供风结构,包括顶锥和层锥,其中筒体外周侧设置有通风孔,经位于筒体下端的开口流入筒体内部的风能够通过通风孔后流入顶锥和层锥处,并在顶锥和层锥的导流作用下均匀的散布在窑内,从而解决了传统的风帽供风结构供风不均匀的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层锥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的所述层锥沿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均匀排布在所述筒体的外周侧。

多个层锥结构能够使得该供风结构供出的风更加柔和均匀,同时,该层锥结构也能够有效避免石灰落入筒体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任一所述层锥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筋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筋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顶锥和/或所述层锥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筋板朝向所述筒体的一侧宽度较小。

该筋板除了具有较好的支撑性以外,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导流左右,能够在增强该供风组件强度的前提下使其具有更好的导流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两个所述层锥之间分布有若干个所述通风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筒体的下端还固定设置有法兰,所述法兰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筋板上端的结构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筒体的上端与所述锥帽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顶锥与所述层锥之间的所述筒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通风孔。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帽形供风组件,该供风组件包括一整体呈锥形结构的锥帽和顶锥结构,固定设置在锥帽和顶锥之间的筒体结构以及套设在筒体外周侧的层锥和筋板结构,其中筋板连接筒体轴线方向上相邻的层锥和顶锥结构,能够在提高该供风组件强度的前提下使其具有更好的导流效果;筒体的开口处固定设置有一法兰结构,该法兰结构还能通过连接板与层锥和筒体固定连接;筒体通过该法兰结构与进风管固定连接在一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风帽形供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顶锥的展开图;

图4是图1中的层锥的展开图;

图5是图1中的筒体的展开图;

图6是图1中的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风帽形供风组件中筋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锥帽;2、顶锥;3、层锥;4、筒体;41、通风孔;5、筋板;6、法兰;7、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帽形供风组件,该风帽形供风组件固定安装在进风管的上端,经由进风口流入该风帽形供风组件内的气体能经位于筒体4外周侧的通风孔41散入窑内。

具体的,该装置包括一锥形顶部、筒体4和环绕筒体4的外周侧设置的层锥3结构;其中,层锥3的数量为多个,通风孔41位于层锥3之间。

筒体4为下端开口的圆柱形结构且筒体4的外周侧均匀分布有多个通风孔41;锥形顶部包括锥帽1和顶锥2两部分,其中锥帽1为下端开口的圆锥形结构,锥帽1的下端固定设置在筒体4的上端且锥帽1下端的外周侧恰好位于筒体4上端端部;顶锥2位于锥帽1的下端并相对于锥帽1朝向筒体4的下端方向延伸;层锥3为环形结构且层锥3套设在筒体4的外周侧,此时层锥3的自由端朝向筒体4的下端方向延伸;筋板5位于层锥3的上表面并与筒体4固定连接。

该供风组件设置有多层锥3形供风结构,包括顶锥2和层锥3,其中筒体4外周侧设置有通风孔41,经位于筒体4下端的开口流入筒体4内部的风能够通过通风孔41后流入顶锥2和层锥3处,并在顶锥2和层锥3的导流作用下均匀的散布在窑内,从而解决了传统的风帽供风结构供风不均匀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该锥帽1和顶锥2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由两个独立的结构通过焊接或者其他的加工方式组成。层锥3可以通过焊接或者卡接等方式固定在筒体4的外周侧。

具体的,该顶锥2为内圆弧长1240mm,外圆弧长3693mm,角度为240°-260°左右的半圆环形结构,优选为251.3°。

为了实现更好的导风效果,一般而言,设置层锥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的层锥3沿筒体4的轴线方向均匀排布在筒体4的外周侧。此时,相邻的层锥3之间的距离相同。另外,相邻的两个层锥3之间分布有若干个通风孔41。

具体的,该层锥3为内圆弧长3065mm,外圆弧长3706mm,角度为240°-260°左右的半圆环形结构。优选为253.36°。

经筒体4的通风孔41吹出的风能够分别经层锥3进入窑内。多个层锥3结构能够使得该供风结构供出的风更加柔和均匀,同时,该层锥3结构也能够有效避免石灰落入筒体4内部。

需要注意的是,任两个层锥3之间的通风孔41的数量和大小均相同。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位于顶锥2与层锥3之间的筒体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风孔41。

为了方便固定层锥3,避免层锥3变形,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任一层锥3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筋板5,该筋板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锥2和/或层锥3固定连接。由于筋板5的存在,能够对层锥3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避免层锥3变形或者从筒体4上脱落。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筋板5朝向筒体4的一侧宽度较小。

该筋板5除了具有较好的支撑性以外,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导流左右,能够在增强该供风组件强度的前提下使其具有更好的导流效果。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筒体4的下端还固定设置有法兰6,法兰6通过连接板7与筒体4固定连接。进风管通过该法兰6结构与筒体4相连实现进风。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连接板7的上端与筋板5上端的结构相同。由于连接板7上端与层锥3相连,因此其上端结构与筋板5的上端结构相同;连接板7下端需要与法兰6固定连接。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筒体4的上端与锥帽1相连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