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水器的模块化组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48356发布日期:2021-08-13 16:06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热水器的模块化组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水器,具体是一种电热水器的模块化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电热水器普遍都是将储水箱、电控组件、恒温阀、指令输入组件等零部件都统一安装于一个壳体中,这种结构至少存在以下缺陷:①由于涉及的零部件、导电线材和水管等较多,导致现有电热水器的组装难度大、进而影响生产效率;②组装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装或漏装等现象;③各零部件的排布、以及导电线材和水管的纵横交错布局,导致壳体内部凌乱,不利于后期进行维护保养,维护保养难度大;④控制电路的零部件与控制水路的零部件同在一个腔室中,导致水电没方法分离,存在漏电安全隐患。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电热水器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热水器的模块化组装结构,本结构组装简单快捷,能提升生产效率,便于维护保养,安全系数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热水器的模块化组装结构,包括储水箱和/或电控组件和/或恒温阀和/或指令输入组件、以及若干组装模块,所述储水箱和/或电控组件和/或恒温阀和/或指令输入组件设置于相应的组装模块上,两个以上组装模块彼此装配连接。

所述组装模块包括彼此之间相互装配连接的第一组装模块、第二组装模块和第三组装模块;所述储水箱设置于第一组装模块上;所述电控组件设置于第二组装模块上;所述指令输入组件设置于第三组装模块上;所述恒温阀设置于由至少两个组装模块共同围成的容置腔内。

所述第一组装模块上设有第一组装限位部和/或第一组装连接部;所述第二组装模块上设有与第一组装限位部对应配合的第二组装限位部和/或与第一组装连接部对应配合的第二组装连接部;所述第一组装限位部与第二组装限位部相互配合限位,所述第一组装连接部与第二组装连接部相互紧固连接。

所述第二组装模块上设有第三组装限位部和/或第三组装连接部;所述第三组装模块上设有与第三组装限位部对应配合的第四组装限位部和/或与第三组装连接部对应配合的第四组装连接部;所述第三组装限位部与第四组装限位部相互配合限位,所述第三组装连接部与第四组装连接部相互紧固连接。

所述第一组装模块上设有第五组装限位部和/或第五组装连接部;所述第三组装模块上设有与第五组装限位部对应配合的第六组装限位部和/或与第五组装连接部对应配合的第六组装连接部;所述第五组装限位部与第六组装限位部相互配合限位,所述第五组装连接部与第六组装连接部相互紧固连接。

所述储水箱上设有延伸出组装模块的水箱冷水进水管和水箱热水出水管;所述恒温阀上设有阀体冷水出水管和阀体热水进水管;所述水箱冷水进水管与阀体冷水出水管相连接,水箱热水出水管与阀体热水进水管相连接。

所述储水箱上设有水体排空管;所述恒温阀上设有阀体冷水进水管和阀体热水出水管;所述水体排空管和/或阀体冷水进水管和/或阀体热水出水管延伸出组装模块。

所述电控组件电连接储水箱上的发热体和/或恒温阀上的恒温电机和/或指令输入组件上的控制面板。

模块化组装结构还包括设置于相应组装模块上的即热装置,电控组件电连接即热装置;所述即热装置上设有装置补热进水管和装置补热出水管;所述恒温阀上设有阀体补热出水管和阀体补热进水管;所述装置补热进水管与阀体补热出水管相连接,装置补热出水管与阀体补热进水管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设置若干组装模块以安装各零部件,且组装电热水器时只需将各组装模块按设定要求进行组装即可,本模块化组装结构能大大降低组装难度,有效提升电热水器的生产效率,还有效防止出现错装或漏装等现象;此外,各零部件通过组装模块实现组装,使整体安装布局更加合理、有序,使电热水器的内部结构整齐美观;另外,通过将控制电路的零部件与控制水路的零部件分别设置于不同的组装模块中,以达到有效的水电分离,进而提升电热水器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各组装模块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组装模块与第二组装模块组装的示意图。

图3为在图2基础上组装恒温阀的示意图。

图4为在图3基础上组装第三组装模块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热水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图5中h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中j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热水器局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储水箱与第一组装模块组合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控组件与第二组装模块组合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组装模块的分解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恒温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三组装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13,本电热水器的模块化组装结构,包括储水箱1、电控组件2、恒温阀3、指令输入组件4、以及若干组装模块,储水箱1、电控组件2、恒温阀3和指令输入组件4分别设置于相应的组装模块上,两个以上组装模块彼此装配连接。本实施例涉及的电热水器通过设置若干组装模块以安装各零部件(包括储水箱1、电控组件2、恒温阀3、指令输入组件4等),且组装电热水器时只需将各组装模块按设定要求进行组装即可,因此本模块化组装结构能大大降低组装难度,有效提升电热水器的生产效率,还有效防止出现错装或漏装等现象;此外,各零部件通过组装模块实现组装,使整体安装布局更加合理、有序,使电热水器的内部结构整齐美观;另外,通过将控制电路的零部件与控制水路的零部件分别设置于不同的组装模块中,以达到有效的水电分离,进而提升电热水器的安全系数。

进一步地,组装模块包括彼此之间相互装配连接的第一组装模块6、第二组装模块7和第三组装模块8;储水箱1设置于第一组装模块6内侧,储水箱1与第一组装模块6之间可以是通过机械结构进行组装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发泡工艺连接、即将储水箱1表面的隔热保温层直接与第一组装模块6连接;电控组件2设置于第二组装模块7内侧;指令输入组件4设置于第三组装模块8内侧;恒温阀3设置于由第一组装模块6、第二组装模块7和第三组装模块8共同围成的容置腔a内。

进一步地,参见图6,第一组装模块6上设有第一组装限位部601和第一组装连接部602;第二组装模块7上设有与第一组装限位部601对应配合的第二组装限位部701和与第一组装连接部602对应配合的第二组装连接部702;第一组装限位部601与第二组装限位部701相互配合限位,第一组装连接部602与第二组装连接部702相互紧固连接。具体地,第一组装限位部601为沿第一组装模块6底部后侧边缘延伸的凸筋结构,第二组装限位部701为沿第二组装模块7顶部边缘延伸的凸筋结构,组合时第一组装限位部601抵靠于第二组装限位部701外侧,以达到有效的限位作用;第一组装连接部602为螺孔结构,第二组装连接部702为通孔结构,一紧固螺钉穿过第二组装连接部702后与第一组装连接部602螺接,实现第一组装连接部602与第二组装连接部702的紧固连接,进而使第一组装模块6与第二组装模块7组装连接。

进一步地,参见图8,第二组装模块7上设有第三组装限位部703和第三组装连接部704;第三组装模块8上设有与第三组装限位部703对应配合的第四组装限位部801和与第三组装连接部704对应配合的第四组装连接部802;第三组装限位部703与第四组装限位部801相互配合限位,第三组装连接部704与第四组装连接部802相互紧固连接。具体地,第三组装限位部703为沿第二组装模块7前侧边缘延伸的凸筋结构,第四组装限位部801为沿第三组装模块8后侧边缘延伸的凸筋结构,组合时第四组装限位部801抵靠于第三组装限位部703外侧,以达到有效的限位作用;第三组装连接部704为螺孔结构,第四组装连接部802为通孔结构,一紧固螺钉穿过第四组装连接部802后与第三组装连接部704螺接,实现第三组装连接部704与第四组装连接部802的紧固连接,进而使第二组装模块7与第三组装模块8组装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组装模块6上设有第五组装限位部603和第五组装连接部604;第三组装模块8上设有与第五组装限位部603对应配合的第六组装限位部803和与第五组装连接部604对应配合的第六组装连接部804;第五组装限位部603与第六组装限位部803相互配合限位,第五组装连接部604与第六组装连接部804相互紧固连接。具体地,第五组装限位部603为沿第一组装模块6底部前侧边缘延伸的凸筋结构,第六组装限位部803为沿第三组装模块8顶部边缘延伸的凸筋结构,组合式第五组装限位部603抵靠于第六组装限位部803外侧,以达到有效的限位作用;第五组装连接部604为第五组装限位部603上向内侧凸起的凸起结构,第六组装连接部804为与第五组装连接部604一一对应的凹槽结构,组合时第五组装连接部604与第六组装连接部804相卡扣连接,进而使第一组装模块6与第三组装模块8组装连接。

进一步地,储水箱1底部设有延伸出第一组装模块6底部的水箱冷水进水管101和水箱热水出水管102;恒温阀3顶部设有阀体冷水出水管302和阀体热水进水管303;水箱冷水进水管101与阀体冷水出水管302相连接,水箱热水出水管102与阀体热水进水管303相连接,一方面可实现水路连接,另一方面可实现恒温阀3的固定。

进一步地,储水箱1底部设有水体排空管103;恒温阀3底部设有阀体冷水进水管301和阀体热水出水管306;水体排空管103、阀体冷水进水管301和阀体热水出水管306分别延伸出第二组装模块7与第三组装模块8之间,以便于用户连接水管。

进一步地,电控组件2电连接储水箱1上的发热体、恒温阀3上的恒温电机307、以及指令输入组件4上的控制面板401。

进一步地,模块化组装结构还包括设置于相应组装模块上的即热装置5,电控组件2电连接即热装置5;即热装置5上设有装置补热进水管501和装置补热出水管502;恒温阀3上设有阀体补热出水管304和阀体补热进水管305;装置补热进水管501与阀体补热出水管304相连接,装置补热出水管502与阀体补热进水管305相连接。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