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风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71244发布日期:2021-08-24 12:20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风烘箱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非织造布生产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风烘箱。



背景技术:

非织造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

相关技术中,参照图6,一种热风烘箱,包括箱体1、热风机3、传送带22和传送辊2,所述传送辊2转动连接于箱体1内,所述传送带22套设于传送辊2上,由传送辊2带动滑动。所述热风机3固定于箱体1的上方,所述箱体1的两侧均设有通孔11。纤维梳理成网后从通孔11进入热风烘箱内进行热风加热。使得纤维在自由状态下均匀受热。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纤维网在离开热风烘箱后会出现“飘网”现象,纤维网所受张力不均匀,会给后道巻绕工序带来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纤维网在离开热风烘箱后会出现“飘网”现象,纤维网所受张力不均匀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热风烘箱。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热风烘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热风烘箱,包括箱体和传送辊,所述传送辊转动连接于箱体内,所述传送辊上套设有传送带,还包括设于传送带上侧的压辊,所述压辊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压辊分别设于箱体内靠近通孔的两侧,所述压辊和传送带配合形成有供纤维网穿设的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辊设置于传送带上配合传送带将进入传送辊上的纤维网拉直,使得纤维网在加热箱加热后不易产生“飘网”现象,提高了纤维网张力的均匀度,方便后续巻绕工序的进行。

可选的,所述箱体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穿设于箱体的侧壁上且伸至箱体内,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远离气缸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压辊的两端转动连接于两所述支撑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驱动安装板滑移于箱体内,方便纤维网从压辊和传送辊之间穿过,提高了初期安装时纤维网穿过加热箱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支撑块上还设有供压辊穿设的长腰孔,所述长腰孔垂直安装板设置,所述压辊的两端滑移连接于长腰孔内,所述安装板上还设有调节压辊和传送辊之间间隙大小的调节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辊沿长腰孔的长度方向滑移,调节组件使得压辊在长腰孔内的位置固定,从而使得压辊和传送辊之间的间隙可以调节,适用于不同厚度的纤维网,提高了热风烘箱的适用范围。

可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杆、压缩弹簧和调节环,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支撑杆分别设于两支撑块的两侧,所述支撑杆穿设于安装板上,所述调节环固定连接于支撑杆靠近压辊的一侧,两所述调节环分别套设于压辊的两端,所述支撑杆上还螺纹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抵接于安装板远离调节环的一侧,所述压缩弹簧套设于支撑杆上,所述压缩弹簧设于安装板远离第一限位块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环套设于压辊上,压缩弹簧驱使调节环带动压辊向传送辊的一侧靠近,而第一限位块使得压辊与传送辊之间的最小距离可以调节且不易从安装板靠近传送辊的一侧掉落,提高了热风烘箱的适用范围。

可选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螺纹连接于支撑杆上,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接于安装板上,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侧抵接于第二限位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限位块沿支撑杆的长度方向螺纹移动,调节了压缩弹簧的最小压缩量,从而使得调节环带动压辊压紧纤维网的压紧量可以调节,进一步对两压辊之间的纤维网张紧度进行调节,使得出来的纤维网张紧度可以控制,增加了纤维网的适用范围。

可选的,所述压辊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锁定块,两所述锁定块分别抵接于两所述支撑块的两相背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定块的设置,使得压辊不易沿压辊的长度方向滑移晃动,提高了压辊转动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箱体靠近通孔的两相对侧壁上均设有开口,所述箱体上铰接有盖合开口的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的设置,方便用户从开口处对调节组件进行调节,提高了调节组件的使用效率。

可选的,所述盖板靠近箱体的一侧固定有第一磁片,所述箱体上固定有与第一磁片对应的第二磁片,所述第一磁片与第二磁片磁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磁片贴合与第二磁片上且磁性连接,使得盖板在盖合开口时不易打开,提高了盖板盖合开口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盖板远离箱体的一侧设有握持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持件的设置,增大了盖板的握持面积,方便用户通过操作握持件对盖板进行打开和闭合,提高了盖板打开和闭合的效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压辊设置于传送辊上配合传送辊将进入传送辊上的纤维网拉直,使得纤维网在加热箱加热后不易产生“飘网”现象,提高了纤维网张力的均匀度,方便后续巻绕工序的进行;

2.压辊沿长腰孔的长度方向滑移,调节组件使得压辊在长腰孔内的位置固定,从而使得压辊和传送辊之间的间隙可以调节,适用于不同厚度的纤维网,提高了热风烘箱的适用范围;

3.第一磁片贴合与第二磁片上且磁性连接,使得盖板在盖合开口时不易打开,提高了盖板盖合开口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热风烘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热风烘箱的半剖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热风烘箱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a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热风烘箱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热风烘箱的半剖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11、通孔;12、开口;13、第二磁片;2、传送辊;21、间隙;22、传送带;3、热风机;4、压辊;41、锁定块;5、安装板;51、支撑块;511、长腰孔;6、气缸;7、调节组件;71、调节环;72、支撑杆;73、第一限位块;74、压缩弹簧;75、第二限位块;8、盖板;81、第一磁片;82、握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热风烘箱。参照图1和图2,热风烘箱包括箱体1、热风机3、传送辊2和压辊4。

箱体1的两相对侧壁上均开设有通孔11,以供纤维网进入或者传出。传送辊2转动连接于箱体1内,传送辊2的数量为若干个,传送辊2沿纤维网的进出方向排列设置,传送辊2上套设有传送带22,所有传送辊均位于传送带22内。热风机3安装于箱体1内且位于传送辊2的上方,使得沿传送辊2传送的纤维网均匀受热。

压辊4安装于箱体1内,压辊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压辊4分别安装于箱体1靠近纤维网进出口的通孔11处的两个传送辊2对应的传送带22的位置的上方,压辊4和传送带22配合形成有间隙21,供纤维网穿设,两个压辊4与两个传送辊2对应处的传送带22配合将进入箱体1内的纤维网张紧。

箱体1的上侧外侧壁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气缸6,气缸6的活塞杆穿设于箱体1的侧壁上且伸至箱体1内,气缸6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安装板5位于箱体1内,安装板5平行传送辊2设置,安装板5远离气缸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51,支撑块5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块51分别为于安装板5的两侧且相对设置,压辊4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支撑块51上,使得压辊4可以随着安装板5移动而移动。

参照图3和图4,压辊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锁定块41,两个锁定块41分别抵接于两个支撑块51的两相背侧,以使得压辊4不易在两支撑块51上晃动。

此处以锁定块41螺纹连接于压辊4上为例,方便用户通过将锁定块41旋出即可将压辊4拆卸下来。

参照图2和图4,支撑块51上开设有长腰孔511,长腰孔511沿支撑块51的长度方向设置,压辊4的两端分别穿设且滑移于长腰孔511内。安装板5上还安装有调节组件7,使得压辊4和传送辊2之间的间隙21大小可以调节。

调节组件7包括调节环71、支撑杆72、压缩弹簧74、第一限位块73和第二限位块75。

支撑杆7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杆72分别位于安装板5的两侧,两个支撑杆72呈垂直安装板5设置且穿设于安装板5上。调节环71的数量与支撑杆72对应,调节环71固定连接于支撑杆72靠近压辊4的一侧,两个调节环71分别套设于压辊4的两端,使得压辊4随着调节环71的移动而移动。

第一限位块73螺纹连接于支撑杆72远离调节环71的一端,第一限位块73抵接于安装板5远离调节环71的一侧,使得支撑杆72不易从安装板5靠近调节环71的一侧脱离。

第二限位块75螺纹连接于支撑杆72上,第二限位块75位于安装板5靠近调节环71的一侧,压缩弹簧74套设于支撑杆72上,压缩弹簧74位于安装板5靠近调节环71的一侧,压缩弹簧74的一端抵接于安装板5上,压缩弹簧74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二限位块75上,驱使调节环71控制压辊4压紧纤维网。

参照图5,箱体1靠近进出口的通孔11的两相对侧壁上均设有开口12,箱体1上铰接有盖板8,盖板8打开或者盖合开口12,方便用户对调节组件7进行操作。

盖板8靠近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磁片81,第一磁片81嵌设于盖板8内,箱体1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磁片13,当盖板8盖合开口12时,第一磁片81与第二磁片13贴合且磁性相吸,使得盖板8盖合更加稳定。

盖板8远离箱体1的一侧具有握持件82,握持件82此处以把手为例,方便用户通过操作握持件82对盖板8进行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热风烘箱的实施原理为:安装时,握持握持件82,打开盖板8,旋转第一限位块73至所需间隙21对应的位置,旋转第二限位块75使得压缩弹簧74的收缩量达到所需压紧强度对应的值,然后盖合盖板8;加工时,打开热风机3,将纤维网起始部分穿过热风烘箱,打开气缸6,驱使压辊4配合传送带22压紧纤维网。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