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加湿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52133发布日期:2022-01-19 15:44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加湿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加湿取暖器。


背景技术:

2.在寒冷的冬天,尤其是在没有暖气的地区,很多人都会选择使用电取暖器在室内取暖,但取暖器在使用时不可避免都会造成室内湿度降低而使空气干燥,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引起人体不适,尤其是对老、弱、病、残、孕等人群的身体影响更大。
3.暖风机因其有风扇强制热风对流,会加剧室内干燥。现在世面上有一些自然对流式取暖器采用在机体外增加开放式水盒,利用取暖器发热的温度使水蒸发增加室内湿度,但此种方式水的蒸发量较小,加湿效果不理想;另有一些取暖器采用在机体内增加发热管,机身上设置水箱,发热管将水加热后有水蒸气喷出,用来加湿,这种形式不但结构复杂成本高,并且水蒸汽温度高,有烫伤的危险,存在安全隐患;以上取暖器的加湿量都偏低,加湿效果不理想;如果单独使用加湿器来增湿,又会增加使用成本,而且造成使用空间的浪费,节能和环保效果差。
4.现有公告号为cn21243104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加湿取暖器,包括取暖主体和加湿模块,加湿模块包括机座、雾化器和储水杯,基座包括出雾部和连接部,储水杯与出雾部的内侧连接,雾化器安装在出雾部上,且雾化器与储水杯内部连通,出雾部的外侧设有出雾孔;取暖主机的顶部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前侧和顶侧设有敞口,加湿模块安装在安装槽内,基座的出雾部盖在安装槽前侧的敞口上,基座的连接部盖在安装槽顶侧的敞口上;安装槽内立设有第一电极;连接部的内侧设有向下伸出的第二电极,第二电极与雾化器电性连接;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插接。
5.但上述的加湿取暖器存在以下缺点:通常加湿模块需配合取暖主体使用,使得加湿的水雾能够更大范围的向四周扩散,若单独实用加湿模块时,存在加湿范围较小、加湿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加湿取暖器,具有出雾大、加湿范围较广、加湿作用更理想的效果。
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携式加湿取暖器,包括有取暖主体,取暖主体包括有底座,底座开设有水槽,水槽内设有雾化装置,水槽可拆卸安装有加湿水箱,加湿水箱通过出水阀组件向水槽内送水,加湿水箱内开设有出雾通道;底座内还设有鼓风装置及风道,风道连通于水槽,当雾化装置将水槽内的水雾化后通过鼓风装置将雾化的水气从出雾通道吹出。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开启取暖主体进行取暖,开启雾化装置后,雾化装置将水槽内的水进行雾化,通过鼓风装置送风,既可将形成的水气从水槽内向出雾通道吹出,通过鼓风装置吹出的风带有水气,即可起到较好的加湿效果,且鼓风装置的风力较
大,还可将水气吹向较大范围,从而扩大加湿的范围和出雾量,使得加湿作用更理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既可选择同时开启取暖和加湿功能,也可单独使用取暖或加湿功能,使用更加方便、灵活,且便于外出携带。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风道包括前段风道和后段风道,水槽内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一侧与水槽之间形成前段风道,鼓风装置与前段风道相连通;加湿水箱的底部向内形成有凹槽,第一隔板的顶端伸入于凹槽内,且第一隔板顶部与凹槽顶壁形成供气流通过的间隙,第一隔板另一侧与凹槽侧壁间形成后段风道,后段风道连通于出雾通道。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隔板将水槽内的水与鼓风装置形成隔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水槽内雾化后的水气对鼓风装置造成影响而损坏。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凹槽的槽口延伸形成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向下延伸至水槽中,风道整体呈横向的s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风道设置为s形,具有更好的水气隔离效果。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一隔板的顶部一体成型有弧形缓冲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鼓风装置对前段风道内鼓风时,弧形缓冲部在一定程度上可对气流起到缓冲的效果,使得气流改变流动方向。
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出雾通道设置于雾化装置的正上方,出雾通道自下而上设置为扩口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雾通道呈扩口状设置,引导雾化后的水气能够更好地向四周的环境中扩散,从而扩大加湿范围。
1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出雾通道的顶端设置有阶梯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阶梯槽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冷凝后的水气起到较好的导流作用,当冷凝后的水气逐渐积累于阶梯上形成一定量后即可沿出雾通道侧壁迅速回流至水槽中。
1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加湿水箱顶部还盖设有水箱盖,水箱盖上开设有出雾口,出雾口连通于出雾通道,出雾口的口径小于出雾通道的出口端的口径。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用户实际所需,可将水箱盖盖于加湿水箱顶部,从而减小出雾面积,在一程度上还可起到较好的防尘效果。
2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出雾通道的入口处向下延伸设置有延伸部,延伸部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竖直的镂空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镂空槽的设置可使得鼓风扇吹出的气流自延伸部中心和四周通入至出雾通道中,可对出雾通道内的气流起到一定的汇聚作用,增强出雾时的气流强度。
2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水槽内设置有水位控制组件,水位控制组件包括有水位浮子,水位控制组件与出水阀组件控制配合。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位浮子检测到水槽内的液位较高时,控制出水阀组件停止进水,即可保证水槽中一定的液位高度。
2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取暖主体包括有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直流风扇、ptc发热元件及复位温控,壳体的前侧开设有出风口,壳体的后侧开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处还设置有防烫金属网罩。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直流风扇将外界的空气自进风口向出风口吹出,具有较好的静音、降噪效果,气流经ptc发热元件加热后吹出,防烫金属网罩可对用户起到较好的防烫保护作用。
2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8.1.采用鼓风装置将雾化后的水气自出雾通道吹出的方式,通过鼓风装置吹出的风带有水气,即可起到较好的加湿效果,且鼓风装置的风力较大,还可将水气吹向较大范围,从而扩大加湿的范围和出雾量,使得加湿作用更理想;
29.2.采用s形的风道将鼓风装置和水槽内形成的水气相分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水槽内雾化后的水气对鼓风装置造成影响而损坏;
30.3.采用在第一隔板的顶部设置弧形缓冲部,弧形缓冲部在一定程度上可对气流起到缓冲的效果,使得气流改变流动方向;
31.4.采用在出雾通道的入口处设置延伸部,且延伸部开设若干镂空槽的方式,可使得鼓风的气流自延伸部中心和四周通入至出雾通道中,可对气流起到一定的汇聚作用,增强出雾时的气流强度。
附图说明
32.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关系示意图。
33.图2是实施例的爆炸图。
34.图3是实施例的剖视图。
35.图4是实施例的另一截面的剖视图。
36.图5是图4中a区域的放大图,其中风道内示出了气流流向。
37.图中:1、取暖器主体;11、底座;111、水槽;112、第一隔板;1121、弧形缓冲部;12、壳体;121、出风口;122、进风口;13、防烫金属网罩;14、直流风扇;15、ptc发热元件;16、复位温控;17、跌倒开关;18、线路板;2、雾化装置;3、加湿水箱;31、圆弧面;32、出雾通道;33、阶梯槽;34、凹槽;341、第二隔板;35、延伸部;351、镂空槽;4、出水阀组件;5、水位控制组件;51、水位浮子;52、水位感应线路板;6、水箱盖;61、出雾口;7、鼓风装置;8、风道;81、前段风道;82、后段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39.一种便携式加湿取暖器,如图1-2所示,包括有取暖主体,取暖主体包括有底座11和设于底座11上的壳体12,壳体12整体呈圆柱形,壳体12的顶部为半圆形,壳体12的前侧开设有出风口121,壳体12的后侧开设有进风口122,出风口121上设置有防烫金属网罩13,防烫金属网罩13可对用户起到较好的防烫保护作用。壳体12内设置有直流风扇14、ptc发热元件15、复位温控16、跌倒开关17及线路板18,直流风扇14、ptc发热元件15、复位温控16及跌倒开关17均电性连接于线路板18。采用直流风扇14将外界的空气自进风口122向出风口121吹出,具有较好的静音、降噪效果,气流经ptc发热元件15加热后吹出,当ptc发热元件15的温度过高时,复位温控16控制ptc发热元件15停止加热。
40.如图2-4所示,底座11开设有水槽111,水槽111内设有雾化装置2,在本实施例中,
雾化装置2采用超声波雾化片,超声波雾化片设置于水槽111的中心处,具有出雾量较大的效果。水槽111内可拆卸安装有加湿水箱3,加湿水箱3与底座分离设置,可便于加水,加湿水箱3的侧壁设置有内凹的圆弧面31,圆弧面31与圆柱形的壳体12定位配合,加湿水箱3的底部设置有出水阀组件4,加湿水箱3通过出水阀组件4向水槽111内送水,水槽111内还设置有水位控制组件5,水位控制组件5包括有水位浮子51和水位感应线路板52,水位控制组件5与出水阀组件4控制配合。当水位浮子51检测到水槽111内的液位较高时,控制出水阀组件4停止进水,即可保证水槽111中一定的液位高度。
41.如图3和图4所示,加湿水箱3内开设有竖直的出雾通道32,出雾通道32设置于超声波雾化片的正上方,出雾通道32自下而上设置为扩口状,出雾通道32的顶端设置有阶梯槽33。出雾通道32呈扩口状设置,引导雾化后的水气能够更好地向四周的环境中扩散,从而扩大加湿范围。阶梯槽33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冷凝后的水气起到较好的导流作用,当冷凝后的水气逐渐积累于阶梯上形成一定量后即可沿出雾通道32侧壁迅速回流至水槽111中。
42.如图4所示,加湿水箱3顶部还盖设有水箱盖6,水箱盖6上开设有出雾口61,出雾口61连通于出雾通道32,出雾口61的口径小于出雾通道32的出口端的口径。根据用户实际所需,可将水箱盖6盖于加湿水箱3顶部,从而减小出雾面积,在一程度上还可起到较好的防尘效果。
43.如图4-5所示,底座11内还设有鼓风装置7及风道8,在本实施例中,鼓风装置7设置为鼓风扇,鼓风扇的出风口连通于风道8的入风口,风道8的出风口连通于水槽111内腔。当雾化装置2将水槽111内的水雾化后通过鼓风装置7将雾化的水气从出雾通道32吹出。风道8包括前段风道81和后段风道82,前段风道81与后段风道82并列设置且相平行,水槽111内设置有第一隔板112,第一隔板112一侧与水槽111之间形成前段风道81,前段风道81的底部与鼓风扇的出风口相连通,前段风道81的顶部与后段风道82相连通;加湿水箱3的底部向内形成有凹槽34,第一隔板112的顶端伸入于凹槽34内,且第一隔板112顶部与凹槽34顶壁形成供气流通过的间隙,凹槽34的槽口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二隔板341,第二隔板341向下延伸至水槽111中,风道8整体呈s形。第一隔板112另一侧与凹槽34侧壁及第二隔板341间形成后段风道82,后段风道82的下端连通于水槽111内腔,将风道8设置呈横向的s形,具有更好的水气隔离效果。第一隔板112的顶部一体成型有弧形缓冲部1121,弧形缓冲部1121向远离第二隔板341的方向弯曲,当鼓风扇对前段风道81内鼓风时,弧形缓冲部1121在一定程度上可对气流起到缓冲的效果,使得气流改变流动方向。通过第一隔板112将水槽111内的水与鼓风装置7形成隔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水槽111内雾化后的水气对鼓风装置7造成影响而损坏。
44.如图5所示,出雾通道32的入口处向下延伸设置有延伸部35,延伸部35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竖直的镂空槽351。镂空槽351的设置可使得鼓风的气流自延伸部35中心和四周通入至出雾通道32中,可对通入出雾通道内的气流起到一定的汇聚作用,增强出雾时的气流强度。
45.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开启取暖主体进行取暖,开启雾化装置2后,雾化装置2将水槽111内的水进行雾化,通过鼓风装置7送风,既可将形成的水气从水槽111内向出雾通道32吹出,通过鼓风装置7吹出的风带有水气,既可起到较好的加湿效果,且
鼓风装置7的风力较大,还可将水气向吹向较大范围,从而扩大加湿的范围和出雾量,使得加湿作用更理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既可选择同时开启取暖和加湿功能,也可单独实用取暖或加湿功能,使用更加方便、灵活、成本较低,且便于外出携带。
4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