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36147发布日期:2022-04-07 04:03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室内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室内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对于空调器,用户已从最初的关注温度调节发展到更注重舒适健康的体验,传统室内空调器的冷热风直吹用户,虽然较快的改变室内温度,但部分用户存在易感冒或者关节不舒服等不佳的体验。
3.现有技术中,很多室内空调器都整合了新风装置和净化装置,但新风装置和净化装置的出风未经换热处理,在冬天存在温度过冷的问题,在夏天存在温度过高的问题。通过设置导风件,将新风装置和净化装置的出风与换热器的出风混合,可以解决寒冬时,新风装置和净化装置的出风温度低,室内空调器制热后出风温度高的问题,也可以解决酷暑时,新风装置和净化装置的出风温度高,室内空调器制热后出风温度低的问题。
4.但是,在室内空调器出混风时,送风通道与换热出风口的分布存在不合理性,从而不能更好地出风,而且换热风无法进行下出风,从而使室内空调器的整体热舒适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室内空调器,该室内空调器可以提供充足的净化风的风量,也可以满足制热模式的下出风需求,而且配合下出风口的出风角度,可以获得较高的热舒适性。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前侧设置有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空气处理装置为新风装置和/或净化装置;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换热处理装置,所述换热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换热处理装置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前侧且位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的上方,所述换热处理装置和所述机壳之间形成有送风通道,所述空气处理装置与所述送风通道的下端相连通且所述上出风口与所述送风通道的上端相连通,所述换热处理装置设置有上换热出风口和下换热出风口,所述上换热出风口与所述上出风口相连通且所述下换热出风口与所述下出风口相连通,所述下换热出风口位于所述送风通道的一侧。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室内空调器,通过将下换热出风口设置于送风通道的一侧,这样布置更加合理,可以充分利用室内空调器宽度方向上的空间,既能提供充足的净化风的风量,又满足制热模式的下出风需求,而且配合下出风口的出风角度,可以获得较高的热舒适性。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送风通道对应设置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的宽度方向中部,所述下换热出风口为两个且分布在所述送风通道的两侧。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换热处理装置包括:换热风道件和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件内,所述换热风道件包括:前风道壳和后风道壳,所述前风道壳设置于所述后风道壳的前侧,所述前风道壳和所述机壳之间形成所述送风通道,所述上换热
出风口和所述下换热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前风道壳上。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风机为多个且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风机的上方且与所述上换热出风口相对应,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下换热出风口相对应。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多个所述风机还包括:第三风机,所述第三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之间,所述前风道壳的两侧还设置有侧换热出风口,所述第二风机和所述第三风机分别与所述侧换热出风口相对应。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下出风口设置于所述下换热出风口的前下方,所述下换热出风口朝向前下方倾斜出风。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风道壳在所述下换热出风口的下方设置有导风部,所述导风部朝向前下方倾斜设置。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风道壳在所述下换热出风口和所述导风部的周围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与所述机壳密封配合。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下出风口为一个且与两个所述下换热出风口相对应。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下换热出风口设置有出风格栅,所述下出风口设置有用于开闭的导风板。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空调器的局部爆炸图。
22.附图标记:
23.1、室内空调器;
24.10、机壳;11、上出风口;12、下出风口;13、送风通道;14、导风板;20、换热处理装置;21、上换热出风口;22、下换热出风口;23、换热风道件;24、风机;240、第一风机;241、第二风机;242、第三风机;25、前风道壳;26、后风道壳;27、侧换热出风口;28、导风部;29、密封条;30、空气处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26.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空调器1,该室内空调器1可以为柜式室内空调器1。
27.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空调器1,包括:机壳10、空气处理
装置30、换热器(图中未标出)和换热处理装置20。机壳10可以起到遮挡和保护作用,防止室内空调器1内的部件与外物触碰而受到损坏。换热器可以给室内的空气换热,从而可以实现室内空调器1的制冷和制热功能。换热处理装置20可以对换热后的风进行处理,使换热后的风更好地排到室内。空气处理装置30则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和净化,从而使通入到室内的空气更加清新和健康。
28.如图1-图3所示,机壳10的前侧设置有上出风口11和下出风口12,换热器设置于机壳10内,这样经过换热器换热后的风可以通过上出风口11和下出风口12排到室内,从而降低或升高室内的温度。换热处理装置20设置于机壳10内,而且换热处理装置20位于换热器的前侧,这样换热器换热后的风经过混风出风口排到室内之前需要先通过换热处理装置20,另外,换热处理装置20和机壳10之间形成有送风通道13,上出风口11与送风通道13的上端相连通,净化后的风可以通过送风通道13通入到上出风口11,从而在上出风口11处与从换热处理装置20排出的换热风进行混风,进而可以使室内空调器1的出风温度更加均匀和适宜,进而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29.如图2和图3所示,空气处理装置30设置于机壳10内,而且空气处理装置30位于换热处理装置20的下方,这样设置更加合理,上方的换热处理装置20可以正常排出换热风,而位于下方的空气处理装置30可以净化风,而且空气处理装置30与送风通道13的下端相连通,这样净化风可以通过送风通道13通入到换热处理装置20和机壳10之间,方便与换热风进行混风。空气处理装置30为新风装置和/或净化装置,也就是说,空气处理装置30可以排出新风,新风为室外经过过滤净化后的风,也可以排出净风,净风为室内经过过滤净化后的风,当然,空气处理装置30也可以同时排出新风和净风,这样设置更加方便,可以通过调节空气处理装置30选择室内空调器1的进风模式。
30.如图2和图3所示,换热处理装置20设置有上换热出风口21和下换热出风口22,换热器换热后的一部分换热风通过上换热出风口21排出,一部分换热风通过下换热出风口22排出,上换热出风口21与上出风口11相连通,这样换热风可以在上出风口11处于净化后的风进行混风,而下换热出风口22与下出风口12相连通,这样下出风口12只出换热风,另外,下换热出风口22位于送风通道13的一侧,这样布置更加合理,可以充分利用室内空调器1宽度方向上的空间,既能提供充足的净化风的风量,又满足制热模式的下出风需求,而且配合下出风口12的出风角度,可以获得较高的热舒适性。
31.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送风通道13对应设置于空气处理装置30的宽度方向中部,下换热出风口22为两个,而且两个下换热出风口22分布在送风通道13的两侧。如此设置,可以不改变送风通道13在室内空调器1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而两个下换热出风口22则可以增加换热后的风的出风量,从而进一步地满足制热模式的下出风需求,获得更高的热舒适性,另外,这样布置也更为合理,使换热风的出风更加均匀。
32.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换热处理装置20包括:换热风道件23和风机24,风机24设置于换热风道件23内,换热风道件23包括:前风道壳25和后风道壳26,前风道壳25设置于后风道壳26的前侧,前风道壳25和机壳10之间形成送风通道13,上换热出风口21和下换热出风口22设置于前风道壳25上。
33.风机24可以转动,起到吸风的作用,而换热风道件23主要用于风流通,并且起到导向的作用,将风机24设置于换热风道件23内,这样风机24可以将风吸入到换热风道件23内,
然后通过换热风道件23将风导入到室内。换热后的风会从前风道壳25和后风道壳26之间通过,前风道壳25设置于后风道壳26的前侧,经换热器换热后的风先通过后风道壳26进入到换热风道件23内,上换热出风口21和下换热出风口22设置于前风道壳25上,从而可以通过前风道壳25的上换热出风口21和下换热出风口22释放到室内。
34.其中,如图2所示,风机24为多个,而且多个风机24包括:第一风机240和第二风机241,第一风机240设置于第二风机241的上方,而且第一风机240与上换热出风口21相对应,第二风机241与下换热出风口22相对应。设置多个风机24,多个风机24吸入的换热风的风量更多,从而可以提升换热风的出风效果。第一风机240与上换热出风口21相对应,这样第一风机240吸入的换热后的风可以更快、更方便地通向上换热出风口21,第二风机241与下换热出风口22相对应,同样,第二风机241吸入的换热后的风可以更快、更方便地通向下换热出风口22,如此,可以使换热风的出风速度更快,出风效果更好。
35.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风机24还包括:第三风机242,第三风机242设置于第一风机240和第二风机241之间,前风道壳25的两侧还设置有侧换热出风口27,第二风机241和第三风机242分别与侧换热出风口27相对应。也就是说,第二风机241和第三风机242吸入的一部分换热后的风可以通过侧换热出风口27释放到室内,而且这样设置,换热后的风可以在室内空调器1的不同侧进行出风,出风范围更加广阔,出风量也更大,提升用户的舒适性。
36.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和图3所示,下出风口12设置于下换热出风口22的前下方,下换热出风口22朝向前下方倾斜出风。将下出风口12设置于下换热出风口22的前下方,这样换热后的风从下换热出风口22排出时,需要朝向前下方倾斜出风,这样换热风才能从下出风口12释放到室内,这样设置,可以使换热风释放到室内的较低的位置,满足制热模式的下出风需求。
37.当然,如图3所示,前风道壳25在下换热出风口22的下方设置有导风部28,导风部28朝向前下方倾斜设置。在前风道壳25的下换热出风口22的下方设置有导风部28,导风部28可以起到导风的作用,将导风部28朝向前下方倾斜设置,这样换热后的风经过下换热出风口22时,可以沿着导风部28朝向前下方倾斜出风,从而可以通向下出风口12处,从下出风口12释放到室内,并且释放到室内的较低的位置,满足制热模式的下出风需求。
38.此外,如图3所示,前风道壳25在下换热出风口22和导风部28的周围设置有密封条29,密封条29与机壳10密封配合。在前风道壳25在下换热出风口22和导风部28的周围设置有密封条29,密封条29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将密封条29与机壳10密封配合,这样换热后的风在通过下换热出风口22通向下出风口12的过程中,就不会从前风道壳25与机壳10指间泄漏,提升下出风口12的出风可靠性。
3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下出风口12为一个,而且下出风口12与两个下换热出风口22相对应。下出风口12为一个,这样便于设置,也使机壳10的外观结构更加整体和简洁。下出风口12与两个下换热出风口22相对应,这样两个下换热出风口22释放的换热风都会通向下出风口12,最终通过下出风口12排向室内,如此,在实现制热模式下出风需求的同时,也可以使下出风的结构更加简单。
40.可选地,如图1所示,下换热出风口22设置有出风格栅,下出风口12设置有用于开闭的导风板14。在下换热出风口22处可以设置有出风格栅,这样下换热出风口22在出风时,
可以避免其他的异物通过下换热出风口22进入到换热风道件23内,从而对换热风道件23内气体造成污染。而下出风口12处设置有导风板14,导风板14可以用于打开和关闭下出风口12,而且可以用于导风,调节导风板14的角度,可以将换热后的风导向至不同的位置,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4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4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