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湿交换装置、热泵系统以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26921发布日期:2022-08-31 05:3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热湿交换装置、热泵系统以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湿交换装置、热泵系统以及空调。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室内空间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热泵型空调由于良好的制热制冷性能越来越普及。空调为家庭生活的必需品。但是由于空调结构的限制,没有加湿功能,在室内使用空调的过程中,用户容易感觉到干燥,长时间的使用,容易造成健康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湿交换装置、热泵系统以及空调,可以提高对新风通道的新风进行加湿,提高新风的湿度。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湿交换装置,包括:
5.换热模块,包括冷凝水通道和制冷剂通道,所述制冷剂通道设置于所述冷凝水通道内,所述制冷剂通道用于流通制冷剂,并对冷凝水通道内的冷凝水加热;
6.中间模块,所述中间模块与所述冷凝水通道的出水口连通,所述中间模块设置有多个通孔;
7.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与所述多个通孔连通,加热后的冷凝水通过多个通孔流入所述新风通道。
8.可选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包括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所述制冷剂入口的朝向与所述制冷剂出口的朝向相同。
9.可选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中间通道以及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包括所述制冷剂入口,所述第二通道包括所述制冷剂出口,所述中间通道包括一个或多个弯折通道。
10.可选的,所述冷凝水通道包括冷凝水通道的入水口、第一水流通道、中间水流通道以及第二水流通道,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包括所述入水口,所述第二水流通道包括所述出水口,所述中间水流通道包括一个或多个弯折水流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内,所述弯折通道设置于所述弯折水流通道内,所述第二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二水流通道内。
11.可选的,所述入水口的朝向与所述制冷剂入口的朝向相反。
12.可选的,所述出水口的位置低于所述入水口的位置。
13.可选的,所述中间模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多个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之间,所述新风通道的入风口靠近所述第一侧边设置,所述新风通道的出风口靠近所述第二侧边设置。
14.可选的,所述中间模块还包括渗水件,所述渗水件覆盖于所述多个通孔,所述加热后的冷凝水通过所述多个通孔以及渗水件流入所述新风通道。
1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热泵系统,包括:
16.热湿交换装置,如上所述的热湿交换装置。
17.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用于将节流前的制冷剂输入所述制冷剂通道。
1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如上所述的热泵系统。
1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湿交换装置,热湿交换装置包括换热模块、中间模块以及新风模块,换热模块包括冷凝水通道和制冷剂通道,制冷剂通道设置于冷凝水通道内,制冷剂通道通用于流通制冷剂,并对冷凝水通道内的冷凝水加热;中间模块与冷凝水通道的出水口连通,中间模块设置有多个通孔;新风模块包括新风通道,新风通道与多个通孔连通,加热后的冷凝水通过多个通孔流入新风通道。通过将加热后的冷凝水流入新风通道,可以对新风通道的新风进行加湿,提高新风的湿度。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技术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湿交换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湿交换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湿交换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湿交换装置沿第一方向的剖视图。
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湿交换装置沿第二方向的剖视图。
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湿交换装置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请参阅图1至图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湿交换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湿交换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湿交换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湿交换装置沿第一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湿交换装置沿第二方向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湿交换装置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2.热湿交换装置10包括换热模块11、中间模块12以及新风模块13,换热模块11包括冷凝水通道110和制冷剂通道111,制冷剂通道111设置于冷凝水通道110内,制冷剂通道111
用于流通节流前的制冷剂,以对冷凝水通道110内的冷凝水加热;中间模块12与冷凝水通道110的出水口1101连通,中间模块12设置有多个通孔120;新风模块13与中间模块12层叠设置,新风模块13包括新风通道130,新风通道130与多个通孔120连通,加热后的冷凝水通过多个通孔120流入新风通道130。通过将加热后的冷凝水流入新风通道,可以对新风通道130的新风进行加湿,提高新风的湿度。
33.其中,制冷剂通道111可以包括制冷剂入口1111和制冷剂出口1112,制冷剂入口1111的朝向与制冷剂出口1112的朝向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的朝向可以相反,可以根据实际的制冷剂管道以及节流装置的结构设置制冷剂的入口和出口。
34.为了提高制冷剂通道111的长度以及与冷凝水通道110内冷凝水的接触面积,制冷剂通道11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1113、中间通道1114以及第二通道1115,第一通道1113包括制冷剂入口1111,第二通道1115包括制冷剂出口1112,中间通道1114包括一个或多个弯折通道。其中弯折通道可以为s型通道或者z型通道,可以提高制冷剂通道111的管道长度,提高节流前制冷剂在热湿交换装置内的时间,进一步提高对冷凝水通道110内的冷凝水的加热时间。
35.进一步的,冷凝水通道110可以包括冷凝水通道的入水口1102、第一水流通道1103、中间水流通道1104以及第二水流通道1105,第一水流通道1103包括入水口1102,第二水流通道1105包括出水口1101,中间水流通道1104包括一个或多个弯折水流通道,第一通道1113设置于第一水流通道1103内,中间通道1114设置于中间水流通道1104内,第二通道1115设置于第二水流通道1105内。其中,中间水流通道1104可以与中间通道1114对应设置,例如中间通道1114为多个连接的s型管道时,中间水流通道1104也对应设置为管径较大的多个连接的s型管道,使得管径较小的多个连接的s型管道可以设置于管径较大的s型管道内,可以提高中间通道1114的外表面与中间水流通道1104内的冷凝水的接触面积。
36.其中,为了更好的控制冷凝水的流速以及提高节流前制冷剂对冷凝水的加热效率,入水口1102的朝向可以与制冷剂入口1111的朝向相反。出水口1101可以设置于出水口1101的附近,冷凝水从入水口1102流至出水口1101的过程可以被节流前的制冷剂充分加热。避免冷凝水还没有被充分加热就从出水口1101流出,可以提高冷凝水形成水蒸气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新风中的湿度。
37.其中,为了使得冷凝水可以顺畅的从出水口1101流至中间模块,出水口1101的位置高度设置低于入水口1102的位置高度,例如,入水口1102的高度与出水口1101的高度之间设置有高度差,可以使得冷凝水从高处流入,从地处流出,可以提高冷凝水在冷凝水通道110中的流动效率。
38.其中,中间模块12可以为设置于换热模块11和新风模块13之间的间隔结构,例如间隔板,间隔板上设置有多个细小微孔,加热后的冷凝水从冷凝水通道的出水口1101流入间隔板的一侧,通过多个细小微孔流入间隔板的另一侧,与新风通道130中通过的新风接触,提高新风的湿度。进一步的,为了使加热后的冷凝水与新风进行充分热湿交换,间隔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渗水件123,渗水件123可以覆盖多个通孔,加热后的冷凝水流经多个通孔以后流经渗水件进而进入新风通道130。其中,渗水件123可以为海绵,加热后的冷凝水通过细小微孔流入海绵,而海绵吸水后,水在海绵内部会迅速延展开,可以加大冷凝水与新风的
接触面积,加快蒸发,提高新风的湿度。
39.其中,新风通道130可以包括入风口131和出风口132,为了使得新风通道中的新风与流经新风通道130的冷凝水充分接触,中间模块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121和第二侧边122,多个通孔120设置述第一侧边121和第二侧边122之间,新风通道130的入风口131靠近第一侧边121设置,新风通道的出风口132靠近第二侧边122设置。可以理解的是,中间模块12还可以包括其他侧边,将多个通孔120设置于靠近入风口131的第一侧边121以及靠近出风口132的第二侧边122之间,可以保证从多个通孔120流出的冷凝水可以与新风充分接触,提高新风的湿度。
40.需要说明的是,湿度可以为相对湿度,指水在空气中的蒸汽压与同温度同压强下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即提高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可以提高空气的湿度,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湿交换装置10为了加快的蒸发,用节流前的制冷剂对冷凝水进行加热,温度的提高也能加快水的蒸发过程,而加热冷凝水的同时,节流前的制冷剂通道的管道自身被冷却,提高了节流前的过冷度,能有效减少节流后制冷剂的干度,增大制冷量,提升热湿交换装置应用的热泵系统的系统效率。进一步的,可以通过控制制冷剂通道与冷凝水的接触时间来控制冷凝水的温度,使其保持在20℃左右,此时新风在与冷凝水接触前湿度无论处于饱和还是未饱和状态,新风在与冷凝水接触后由于温差作用,在夏季新风被冷凝水冷却,而在冬季新风被冷凝水加热,可以减少室外新风进入室内造成室内侧换热器负荷增大的影响。
41.由于新风本身处于饱和湿度状态时,无需通过冷凝水进行加湿,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热湿交换装置在新风入风口或者其他新风流经的位置设置新风湿度检测传感器,若检测到新风的湿度大于或等于饱和阈值,则通过其他管道将冷凝水排放至室外或者冷凝水收集装置内。
4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热泵系统,请继续参阅图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热泵系统20可以包括上述的热湿交换装置10以及节流装置,节流装置用于将节流前的制冷剂输入热湿交换装置10的制冷剂通道。
4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可以设置有如上所述的热泵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室内空间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热泵型空调由于良好的制热制冷性能越来越普及。空调为家庭生活的必需品。为了避免用户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内空气不流通导致到空调病,空调设置有新风功能,在用户无需打开窗户则可以实现空气流通,可以向室内提供新风,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不仅可以向室内提供新风,还可以提供加湿后的新风,提高新风的湿度,实现室内同期湿度以及氧气含量的调节。整个热泵系统无论是在夏季还是冬季运行,理论上都能实现回收冷凝水加湿室内的目的,同时提升系统的效率,并减少新风对室内侧换热器的影响。
44.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夏季是空气中含湿量下降,冬季是室内相对湿度下降,长时间使用后,人在室内就会感觉很干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另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还可以回收利用了冷凝水,采用蒸发的方式,使其与新风混合加湿室内,采用蒸发加湿的好处在于,不会出现超声波雾化那样的“白粉”现象,而且由于蒸发后是气体,更不会想雾化那样是细小液滴将水中的杂质带入空气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还能能够减少新风增大室内换热器负荷的影响,由于控制节流前管道与冷凝水的接触时间来控制冷凝水的温度,使其保持在20℃左右,新风在与冷凝水接触后由于温差作用,
在夏季新风被冷凝水冷却,而在冬季新风被冷凝水加热,减少了室外新风进入室内造成室内侧换热器负荷增大的影响。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还可以提高了整个热泵系统的效率,由于节流前的制冷剂管道与冷凝水的热交换,管道本身被冷却,过冷度是增加的,那么节流后的干度减少,就能增加制冷量,提高整个热泵系统的效率。
45.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4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47.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风机结构、新风模块以及空调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