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尘吸附式动力通风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5356发布日期:2023-03-24 16:56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尘吸附式动力通风管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管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粉尘吸附式动力通风管道。


背景技术:

2.通风管道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通风与空调工程用金属或复合管道,是为了使空气流通,降低有害气体浓度的一种市政基础设施,通风管道按材质分一般有:钢板风管(普通钢板)、镀锌板(白铁)风管、不锈钢通风管、玻璃钢通风管、塑料通风管、复合材料通风管、彩钢夹心保温板通风管、双面铝箔保温通风管、单面彩钢保温风管、涂胶布通风管(如矿用风筒)、矿用塑料通风管等。
3.现有技术中的通风管道在通风的过程中会带入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在通风时会被人体进行吸收,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现有的一些通风管道上是通过粉尘过滤网来对粉尘进行吸附,但是粉尘过滤网无法进行拆卸,导致粉尘过滤网长时间使用之后过滤效果较差。
4.因此设计一种粉尘吸附式动力通风管道以改变上述技术缺陷,提高整体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尘吸附式动力通风管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粉尘吸附式动力通风管道,包括通风管体,所述通风管体的左侧进风口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通风管体的右侧出风口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通风管体的内部位于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安装有吸风扇,所述通风管体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连接有粉尘吸附结构;
8.所述粉尘吸附结构包括位于安装槽上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安装有把手,所述限位板的底部连接有外框体,所述外框体的内部安装有粉尘吸附网。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尺寸小于外框体的整体尺寸,所述外框体和粉尘吸附网和安装槽进行连接且连接方式为插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限位板的整体尺寸大于安装槽的整体尺寸,所述限位板搭接在安装槽的上方。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限位板较短边的左右两侧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安装槽较短边的左右两侧且位于通风管体的壳体上方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之间连接有安装螺栓且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把手整体呈倒u型结构,且把手的底部通过螺栓和限位板进行连接且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通风管体的内部位于第二连接板的一侧安装有
排风扇,所述吸风扇、通风管体内部以及排风扇之间进行连通。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一种粉尘吸附式动力通风管道,利用多个粉尘吸附网来对通风管体内部的粉尘进行吸附,达到过滤的目的,同时由于该粉尘吸附网为可拆卸式结构,能够在后续可以对粉尘吸附网进行拆卸和更换,从而解决了现有的一些通风管道上是通过粉尘过滤网来对粉尘进行吸附,但是粉尘过滤网无法进行拆卸,导致粉尘过滤网长时间使用之后过滤效果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粉尘吸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粉尘吸附结构和通风管体连接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通风管体;2、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4、吸风扇;5、安装槽;6、粉尘吸附结构;61、限位板;62、把手;63、外框体;64、粉尘吸附网;65、第一螺纹孔;66、第二螺纹孔;67、安装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4.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5.一种粉尘吸附式动力通风管道,包括通风管体1,通风管体1的左侧进风口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2,通风管体1的右侧出风口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3,通风管体1的内部位于第一连接板2的一侧安装有吸风扇4,利用吸风扇4用以将外部的空气快速吸附到通风管体1的内部;
26.其中通风管体1的内部位于第二连接板3的一侧安装有排风扇,吸风扇4、通风管体
1内部以及排风扇之间进行连通,通过吸风扇4和排风扇的组合设计能够提高了通风管体1内部的通风效率。
27.在该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和图3,通风管体1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5,安装槽5的内部连接有粉尘吸附结构6,粉尘吸附结构6包括位于安装槽5上的限位板61,限位板61的顶部安装有把手62,通过把手62可以在拆卸时将粉尘吸附结构6进行提起,限位板61的底部连接有外框体63,外框体63的内部安装有粉尘吸附网64,利用粉尘吸附网64可以对通风管体1内部的空气中的粉尘进行吸附,避免粉尘经通风管体1进入到内部环境中;
28.其中安装槽5的内部尺寸小于外框体63的整体尺寸,外框体63和粉尘吸附网64和安装槽5进行连接且连接方式为插接,限位板61的整体尺寸大于安装槽5的整体尺寸,限位板61搭接在安装槽5的上方,限位板61较短边的左右两侧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65,安装槽5较短边的左右两侧且位于通风管体1的壳体上方开设有第二螺纹孔66,第一螺纹孔65和第二螺纹孔66之间连接有安装螺栓67且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通过将外框体63以及粉尘吸附网64插入到安装槽5的内部,随后采用安装螺栓67对其进行固定安装,能够达到对粉尘吸附网64进行拆卸和更换,把手62整体呈倒u型结构,且把手62的底部通过螺栓和限位板61进行连接且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
29.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在使用该粉尘吸附式动力通风管道时,首先在吸风扇4、通风管体1内部以及排风扇之间进行连通的条件下,通过吸风扇4将外部空气吸到通风管体内部,同时通过排风扇将通风管体1内部的空气排到内部环境中,同时,通过多个粉尘吸附网64用以对通风管体1内部的空气中的粉尘进行吸附,避免粉尘经通风管体1进入到内部环境,之后当需要对粉尘吸附网64进行拆卸时,在第一螺纹孔65和第二螺纹孔66之间连接有安装螺栓67且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的条件下,将安装螺栓67进行拆卸,随后在外框体63和粉尘吸附网64和安装槽5进行连接且连接方式为插接和把手62的底部通过螺栓和限位板61进行连接且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的条件下,通过握持把手62将外框体63和粉尘吸附网64提起,进而可以对粉尘吸附结构6进行拆卸、清理和更换,提高了该通风管体1整体的粉尘吸附效果。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