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90230发布日期:2023-08-20 18:19阅读:60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集热器,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


背景技术:

1、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是以空气为传热介质,对加热后的热空气进行利用,常用于取暖、干燥等领域。但是空气的导热系数远小于水,集热板自身的温度较高,热损耗也较大。而且,由于空气的密度和比热远小于水,其蓄热能力也小的多。

2、公告号为cn114413490a、cn109140803a和cn109386973b的专利文件都空开了可以利用空气作为传热介质的技术方案,有的通过换热盘管来容纳介质,有的带有蓄热功能,还有的带有电辅加热功能,但是其结构都较为复杂,且加工过程和工序都较为繁琐,影响了产品的价格。

3、因此,需要设计一款结构更为简单且换热效率有保障的新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维护、成本更低的优点。而且,还能够充分利用加工过程产生的边角废料,进一步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成本管控更为有效,也减少了浪费。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新型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包括外框架,所述外框架的内部自上向下逐层设有玻璃盖板、吸热板、保温层和底板,所述外框架上设有用于进风和出风的孔洞;

4、其特征在于:

5、所述外框架的内腔中设有贴合在所述吸热板底面和所述保温层顶面之间的换热机构,

6、所述换热机构包括与所述外框架内周相互适配的内框架,所述内框架通过型材间隔出多个单元,且每相邻的两个单元之间通过所述型材上设有的串流孔相互贯通以此形成蛇形的气流通道,所述内框架上设有与所述孔洞对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且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与间隔最远的两个所述单元相互贯通;

7、所述吸热板的底面设有多个朝向所述单元方向延伸的迎风板。

8、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所述迎风板之间为无序或有序排列。

9、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每个所述迎风板上设有多个贯通其厚度方向的对流孔。

10、为了尽快排出温度最高的介质,每个所述单元的面积自进风口方向至出风口方向逐渐减小。

11、为了便于模块化生产,所述内框架的顶边与所述外框架内周设有的阶梯台的底面相互适配卡接。

12、为了起到更好的保温和密封效果,所述保温层的四边向上弯折后置于所述外框架和所述内框架之间。

13、为了提高气压差,所述进风口大于所述出风口。

14、为了防止进入杂物,所述进风口上设有滤网。

15、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进行了大幅简化,还能够利用边角废料来制作迎风板,减少了浪费,使得原材料充分利用,具体有益技术效果为:

16、整体结构简单,无电辅加热装置和蓄热装置,换热机构部分为模块化加工,组装时更为便利快捷,也没有采用盘管来容纳介质,成本大幅降低。

17、吸热板吸收的热量能够快速传递到迎风板上,介质与其解除时能够有效的进行换热,省去了盘管吸热后再传递的环节,换热效率更好。迎风板上的对流孔能够将介质打散打乱,形成乱流,使得二者的接触面更广。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包括外框架(4),所述外框架(4)的内部自上向下逐层设有玻璃盖板(1)、吸热板(2)、保温层(6)和底板(5),所述外框架(4)上设有用于进风和出风的孔洞(4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板(201)之间为无序或有序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迎风板(201)上设有多个贯通其厚度方向的对流孔(2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单元(301)的面积自进风口(302)方向至出风口(303)方向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架(3)的顶边与所述外框架(4)内周设有的阶梯台(401)的底面相互适配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6)的四边向上弯折后置于所述外框架(4)和所述内框架(3)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302)大于所述出风口(3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302)上设有滤网。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包括外框架,外框架上设有玻璃盖板、吸热板、保温层和底板;外框架的内腔中设有换热机构,换热机构包括与外框架内周适配的内框架,内框架通过型材间隔出多个单元,且每相邻的两个单元之间通过串流孔相互贯通以此形成蛇形的气流通道,内框架上设有进、出风口,且进、出风口分别与间隔最远的两个单元相互贯通;吸热板的底面设有多个朝向所述单元方向延伸的迎风板。本技术在结构上进行了大幅简化,还能够利用边角废料来制作迎风板,减少了浪费,使得原材料充分利用,换热效率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余峰,胡小然,刘振,姚艳强,李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哲能赫太阳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