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管烘干滚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83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螺旋管烘干滚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对固体高湿散状物料烘干的螺旋烘干滚筒,属机械设备部分。
背景技术
目前的烘干滚筒,是在一个滚筒内设置一个或多个仓室。依靠物料在滚筒内各仓室的滚动和对滚筒的加热,将固体高湿散状物料进行烘干的多仓烘干滚筒。一个大滚筒内部隔成多个仓室,直接受热面积不变,加热与受热的格局未变,热量的分配也不可能改变。而滚筒的结构复杂了,工艺性差了,制造成本和烘干成本加大了。因此其烘干效率低,时间长,浪费热能成本提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充分有效利用热能及更加简化的结构,提高物料烘干效率,降低滚筒制造和烘干成本的螺旋管烘干滚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一个烘干滚筒,其特征在于滚筒是由空心管及其内置的冷热风管制成螺旋管筒,再用滚筒轴和大支撑杆连接既是螺旋管烘干滚筒。上述所指的空心管,外部安装多片吸热片且加工散热孔,其内管壁抛光处理;在空心管内内置的冷热风管上有喷气孔和安装有喷气支撑杆,喷气支撑杆是由管制成一侧有喷气孔与冷热风管联通。本实用新型螺旋管烘干滚筒整体上又分两部分,其一是加热段,此段外表面直接受热,内部由冷热风管上的喷气孔吹热风,又喷气支撑杆提供支撑和由其上侧喷气孔喷气推动物料前进。其二是冷却段,此段的空心管外部有散热孔直接散热,内有内置的冷热风管吹冷风。冷热风管还能把管内的湿气带走。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有如下有益效果
I、背景技术的烘干滚筒只有其外表面直接受热,它内部所有各仓的零件都是间接传导热,热量很少。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管筒所有表面积百分之百是直接受热,且其表面积是同等条件多仓滚筒的大约两倍,其间接传导热为零。加热空间与被加热空间之比,背景技术约为I : 1,本实用新型为2-3 I。因为本实用新型的无效或低效受热空间大大减少,封闭性好,减少热量的流失,充分地利用了热能。
2、本实用新型螺旋管烘干滚筒的螺旋管筒分两部分,其一是加热段,空心管内的物料经内外双重加热,增加吸热片,提高热的吸收量,其二是冷却段,外有散热孔内有冷风吹,双重降温去湿,提高烘干速度和质量。
3、空心管内置的冷热风管,其上的喷气孔和喷气支撑杆喷出的冷热气能翻转搅拌,加热冷却物料,同时带走空心管内的湿气。使烘干均勻,快速和高效。
4、空心管内壁经过抛光处理后十分光滑,避免了背景技术中大量拨片上尖角毛刺对物料的损伤。
5、背景技术滚筒直径大,筒内仓室多,结构复杂,零件众多,工艺性差,增加了生产的难度和提高了成本。本实用新型主体零件是由一根空心管弯制的螺旋管筒,结构十分简单,工艺性好,加工方便成本更低。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I)空心管⑵冷热风管(3)喷气孔(4)喷气支撑杆(5)吸热片(6)滚筒轴(7)大支撑杆⑶螺旋管筒(9)散热孔(10)冷却段(11)加热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首先是根据生产量的要求,计算出空心管(I)螺旋管筒(8)等 的口径,长度等尺寸,接着在冷热风管(2)上制喷气孔(3)并固定喷气支撑杆(4),将组装好的冷热风管(2)插入空心管(I)内进行弯制成型为螺旋管筒(8)。其后在空心管(I)上安装吸热片(5)和加工散热孔(9),最后将滚筒轴¢),大支撑杆(7)与成型的螺旋管筒(8)组装成螺旋管烘干滚筒。
权利要求
1.螺旋管烘干滚筒,它包括有一个烘干滚筒,其特征在于空心管(I)和安放其中的冷热风管(2)经加工成型为螺旋管筒(8),其与滚筒轴(6)及大支撑杆(7)组装成螺旋管烘干滚筒。
2.如权利要求
I所述的一种螺旋管烘干滚筒,其特征在于空心管(I)可为任何截面形状且其管外侧可安装吸热片(5)和制散热孔(9);
3.如权利要求
I所述的一种螺旋管烘干滚筒,其特征在于冷热风管(2)上有喷气孔(3)和喷气支撑杆⑷;
4.如权利要求
I所述的一种螺旋管烘干滚筒,其特征在于螺旋管筒(8)分为两段,一段是加热段(11),一段是冷却段(10)。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螺旋管烘干滚筒,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对固体高湿散状物料烘干的螺旋管烘干滚筒。属于干燥机械部分。摘要现有的烘干滚筒主要问题是,结构复杂且不合理,既增加了成本又浪费了热能。为此本实用新型设计如下的解决方案一根冷热风管其上有喷气孔并安装了喷气支撑杆,将其插入制好散热孔的空心管一并成型,再套装上吸热片,制成螺旋滚筒。将其与滚筒轴及大支撑杆连接起来既是本实用新型螺旋管烘干滚筒。其主要特点是简化了结构,减少了零件,简化了工艺,方便了制造,减少了制造和烘干成本,充分利用了热能,提高了热效率。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各种固态高湿散状物料的烘干去湿之用。
文档编号F26B25/16GKCN202675837SQ201220007741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0日
发明者姜文尧 申请人:姜文尧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