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热式快速电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4534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热式快速电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电阻加热的电热装置。
目前广泛使用的电热水器为间接加热式,热效率较低,且结构比较复杂、造价高。直热式电热水器具有热效率高、结构简单、造价低的优点,但由于是以水为导电体,因而必须设有安全可靠的防止电流泄漏的装置。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85105121A中公开了一种直热式的电热水器。它利用两组相互平行、交错排列的电极设入水中通电,以达到使水发热的目的。为避免进出水端的水流带电,零相电极装在热水器的进出水端附近,作为第一级零电位。其不足之处是相线与零线不能反接。即便接线正确,如因长时间负载或某种原因零线断路时,它就失去了第一零电位的保护,电流便直接由地线流过。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地线接地绝对可靠,方能保证安全。这在实际应用中就会存在危险的隐患。特别是进入家庭的民用电器,它的危险性就更大。此外,它的两组电极成矩形排列,形成较大的死角区,因而不能使热效率得到充分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设计一种能克服上述不足之处的直热式电热水器。在加热区的进、出口端以水本身的电阻作绝缘元件,阻隔电流的向外泄漏。同时改变电极的形状,以便有效地提高电流的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用两片合金材料制成异形螺旋状电极,置于壳体的内腔,用上、下压板固定。在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设置迂迴曲折的绝缘通道。水由进水端绝缘通道经上压板上的小孔进入两极的螺旋形间隙内迂迴流过,热水经下压板上的小孔流入出水端绝缘通道,最后流过带接地装置的出口直接供给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异形螺旋状电极的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由壳体(1)、上盖(2)、水压开关(3、4)、进水端绝缘通道(5)、密封垫(6)、电极(7)(8)、上压板(9)、下压板(10)、出水端绝缘通道(11)、接地装置(12)、指示灯(13)所组成。壳体、上盖、进出水端绝缘通道及上、下压板均为全塑结构。进水端绝缘通道(5)可作成平面螺旋形,出水端绝缘通道(11)可作成多层套管形。其具体形状可根据热水器外形设计的要求而变化,但均须保证进、出水端绝缘通道具有400千欧以上的电阻值,以便有效地阻隔电流的向外泄漏,确保安全。电极(7)、(8)作成异形螺旋状,目的是增大两极的有效面积。两电极用上、下压板(9)、(10)固定,压板上都开有一个小孔。水从进水端绝缘通道(5)流入后,经上压板(9)的小孔进入两电极的螺旋形间隙内迂迴流过,然后通过下压板(10)的小孔流入出水端绝缘通道(11),最后经过带接地装置(12)的出口直接供给使用。由于螺旋形电极最大限度地增大了水流的加热面积,延长了水流的通电时间,因而大大地提高了热水器的热效率。
本热水器的电源开关为水压开关,通过鼓塞(4)和触点(3)控制电源的通断。使用时,开启与进水绝缘通道(5)连接的进水阀门,水便同时流向水压开关,推动鼓塞(4)而使触点(3)动作,工作指示灯(13)即亮,说明电源已经接通,随后便有热水流出。出水端要保持直通,不能装阀门。通过控制进水阀门的流量即可得到适当的水温。关闭进水阀门,工作指示灯(13)熄灭,电源自动切断,热水器即停止工作。
本实用新型可制成多种档次,供不同需要者使用。经测试,在电压220伏、功率2.6千瓦的条件下,当进水温度为27℃,流量为2~5升/分时,出水温度为35~45℃,出水端(接地点)泄漏电流小于0.4毫安。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突出的优点是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防漏电设施安全可靠,而且电源相线、零线无需指定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直热式电热水器,由壳体、上盖、电极、电源开关、接地装置等组成,其特征在于a.电极(7)、(8)为异形螺旋状,用上、下压板(9)、(10)固定;b.进、出水端分别设有迂迴曲折的绝缘通道(5)、(6);c.上、下压板(9)、(10)均有一个供水流通的小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是电源开关为水压开关,通过鼓塞(4)和触点(3)控制电源的通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是进水端绝缘通道(5)为平面螺旋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是出水端绝缘通道(11)为多层套管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水器,其特征是水压开关通过触点(3)动作开闭指示灯(13)。
专利摘要一种直热式快速电热水器,其电极为异形螺旋状,用上、下压板固定,置于绝缘的壳体内。在热水器的进、出水端分别设有迂回曲折的绝缘通道,利用水本身的电阻作为绝缘元件阻隔电流的向外泄漏。本热水器具有热效率高、加热速度快、防漏电设施安全可靠的特点,而且电源的相线、零线无需指定连接。
文档编号F24H1/10GK2059494SQ8921969
公开日1990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1989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1989年11月12日
发明者李树基 申请人:李树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