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燃煤炉灶的电力引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6711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燃煤炉灶的电力引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煤炉灶用的电力引火装置的设计和制造技术领域。
目前,炉灶引火普通采用的是柴草,其缺点是,操作麻烦,消耗柴草且引火时冒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金属槽中装有耐火槽,在耐火槽中盘有电阻丝,电阻丝上加盖金属网的用于燃煤炉灶的电力引火装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如


图1所示。由炉盘、支承架和把手构成。炉盘结构是条形金属槽(1)和金属槽(9)铆焊为一体,金属槽(1)内装有耐火槽(2),金属槽(1)和耐火槽(2)的槽内底部匀布通风圆孔,金属槽(9)内装有耐火条(13),耐火槽(2)内盘有电阻丝(8),上盖金属网(3)。支承架的支承柱(4)内装有可调节长短的扶正杆(6),扶正杆(6)外套装有弹簧(5),弹簧(5)两端分别焊接在支承柱(4)和底盘(7)上,支承柱(4)上端和中间金属槽(1)铆焊为一体。把手(12)一端与支承柱(4)中部连为一体,把手(12)中间和由绝缘体材料制成的导线管(10)连通,由把手(12)另一端引导线(11)经导线管(10)和电阻丝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制成平底勺形。其结构如图2、图3所示。在平底勺形金属槽(1′)内底面和把手内装绝缘材料(6′),绝缘材料(6′)上装耐火材料(2′),勺形金属槽(1′)、绝缘材料(6′)和耐火材料(2′)的底面匀布有圆形通风孔(5′),耐火材料(2′)底面上盘电阻丝(4′),上面加盖金属网(3′),把手内是电线通道,引电线(7′)和电阻丝相连。
使用时,将引火装置插入炉堂炉箅子底下,靠弹簧弹力炉盘顶在炉箅子间隙中,接通电源,加热至炉箅子上的煤燃烧,停电、撤出引火装置。平底勺形引火装置是把煤装入勺内,接通电源,加热至煤燃烧,断电,将煤倒入炉堂中,并适时加煤。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合理,易于制造,引火不用柴草,省时、省力,不冒烟。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
图1-金属槽2-耐火槽3-金属网4-支承柱5-弹簧6-扶正杆7-底盘8-电阻丝9-金属槽10-导线管11-导线12-把手13-耐火条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平底勺形引火装置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平底勺形引火装置剖视
图1′-金属槽2′-耐火材料3′-金属网4′-电阻丝5′-通气圆孔6′-绝缘材料7′-电线本实用新型按照结构示意图的结构和说明书第五部分的叙述,进行加工装配即可实施。
权利要求1.用于燃煤炉灶的电力引火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炉盘、支承架和把手构成,炉盘是条形金属槽(1)和金属槽(9)连为一体,金属槽(1)内装有耐火槽(2),金属槽(1)和耐火槽(2)的槽内底部匀布通风圆孔,金属槽(9)内装有耐火条(13),耐火槽(2)内盘有电阻丝(8),上盖金属网(3),支承架的支承柱(4)内装有可调节长短的扶正杆(6),扶正杆(6)外套装有弹簧(5),弹簧(5)两端分别与支承柱(4)和底盘(7)连,支承柱(4)上端和中间金属槽(1)连为一体,把手(12)一端与支承柱(4)中部连为一体,把手(12)中间和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导线管(10)连通,由把手(12)另一端引导线(11)经导线管(10)和电阻丝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可制成平底勺形。
专利摘要用于燃煤炉灶的电力引火装置,由炉盘、支承架和把手构成,炉盘金属槽内装耐火槽,槽内底部有通风圆孔,耐火槽内盘电阻丝,上盖金属网,支承架的支承柱内装可调扶正杆,扶正杆外套装弹簧,弹簧两端与支承柱和底盘连接,支承柱和金属槽连为一体,把手与支承柱中部连接,把手中间和导线管连通,由把手另一端引导线经导线管和电阻丝连。该装置也可做成平底勺形。用电力引火,引火省时,省力、不冒烟,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炉灶。
文档编号F24B1/191GK2084160SQ9121024
公开日1991年9月4日 申请日期1991年3月5日 优先权日1991年3月5日
发明者杨小华 申请人:杨小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