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光随动型太阳能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3585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聚光随动型太阳能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聚光、随动型太阳能加热装置,是太阳能利用、节能技术领域的产品。
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达到节能的目的,一直是目前世界各国重视的新技术。太阳能加热器从原始的背动闷晒型,逐步发展循环式、蝶片式,直到真管式,但这许多类的太阳能加热器都是固定采光结构,而且光热转换率很低,以致冬季根本不能使用。即使是真管式太阳能冬季的最高热水温度也仅50℃。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光、随动型太阳能加热器。聚光,采用抛物线型聚光板使阳光集中到一点或一线。随动,在此一点或一线上的吸热装置同时又是一个回转中心,聚光板沿此中心回转,因此在光电控制机构的操纵下每天正向采光时间6~8小时,由于此结构的特点,采光率可提高到95%以上,又由于采光点或线使用了真空透射绝热结构,光热转换率可达98%,所以冬季、夏季均可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构造图。图中(1)金属集热、导介、回转管、(2)绝热玻管、(3)密封、抽气端盖(4)轴承、(5)支架板、(6)聚光板、(7)反光涂层、(8)大支架板、(9)大支架、(10)支座、(11)控制器、(12)电机、(13)触发器在
图1中。中心导热管为双层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给出中心的集热管为双层,内层为金属集热管(1)用做输导介质,吸收热量及中心回转轴;外层为绝热玻管(2),光线可透过它照射到内层金属管上,由于内层管与外层管的空间使用真空技术,光热只能向内部透射而不会散射到外部。集热管两端是密封抽气端盖(3),端盖外侧是支撑轴承(4),支撑轴承使中心集热管与聚光支架板(5)绞式联接,形成回转灵活阻力极小的转动机构,支架板(5),联接抛物线型聚光板(6),聚光板涂附反光材料(7),支架板(5)外侧是大支架板(8),它的前端与轴承(4)联接,后端与大支架(9)及支座(10)联接,大支架(9)上安装回转电机控制器(11)及回转电机(12),聚光板(6)上安装光电控制触发器(13),使整个装置在全天随太阳运动。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使水箱的位置可按用户需要设置,降低了全套装置的重量,因此用户可安装于屋顶也可悬挂在阳台,但要求装置与水箱联接的进出水管必须采用保温措施。
当加热介质、水、油或气通过中心导管时,由于聚光真空结构,随动机构的功能被快速加热到所需温度,此产品的开发为一种新型太阳能热水发电装置打下了基础。
本实用新型聚光、随动型太阳能加热装置可采用串、并联形式,组成太阳能方阵,适合工业、农业、民用等各种行业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聚光随动型太阳能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新型太阳能利用节能技术产品,它采用了抛物聚光真空绝热及随动跟踪技术,提高了太阳能的采光、光热转换率及全天的正向工作时间。
2.该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金属集热管(1)、真空绝热玻管(2)、密封抽气端盖(3)、支撑轴承(4)、聚光支架板(5)、聚光板(6)、反光涂料(7)、大支架板(8)、大支架(9)、支座(10)、电机控制器(11)、回转电机(12)、光电控制触发器(13)及水箱等组成。
3.该装置其特征是采用的中心集热管,内层为金属管,它起到吸收热量、输导介质、中心回转的三重作用。外层为透明玻管,由于内层与外层之间的隔离带使用了真空技术,阳光透过玻管射向金属管热量不会散失。
4.该装置其特征是采用中心集热管,二层管的端头使用机械夹固式密封,抽气端盖便于使用中的拆卸更换零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光随动型太阳能加热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采用了抛物聚光,使正向全面积接收的阳光全部集中照射到集热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光随动型太阳能加热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的真空绝热技术,使集热管吸收的热量全部透射到它内部的导热价质中,不会散失到外面。
专利摘要一种聚光、随动型太阳能加热装置是太阳能利用,节能技术领域的产品。由于本装置采用了聚光、光电控制随动结构,使采光率、光热转换率明显提高,又由于使用了真空绝热技术,换热效果提高80%以上。又由于它的独特结构可以串、并联成太阳能方阵,适合于工、农业及民用等各种行业,加热水、油、气等。
文档编号F24J2/38GK2320960SQ9722574
公开日1999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5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5日
发明者蔡华 申请人:蔡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