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26066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换热机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供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机组。
【背景技术】
[0002]一般城市供热均采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但由于现有的供热系统的一次网回水温度较高,使得热电联产系统的效率较低。目前,ZL2008101010645提出了一种吸收式热泵的换热机组,可在热网的各个热力站降低依次网回水温度,但是当一次网供水温度较低(100°C?110°C )时,仅能将一次网回水温度降低至30°C以上,由于一次网回水的降温能力不足,在热源处回收的凝汽器热量有限。ZL2011102465935提出了另外一种复合式换热机组,在ZL2008101010645的基础上增加了外部串联的压缩式热泵机组,可进一步降低一次网回水温度。虽然该复合式换热机组能够进一步降低一次网回水温度,但是需要一台吸收式热泵和一台压缩式热泵串联,导致机组体积增大、成本上升、一次网阻力增大。

【发明内容】

[0003]鉴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机组,使得一次网的回水温度进一步降低,从而提高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的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换热机组,包括热水型吸收式热泵、水-水换热器、一次侧管路和二次侧管路;其中,所述热水型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器和蒸发器,所述一次侧管路的供水管依次连通所述水-水换热器的高温侧、所述蒸发器和所述一次侧管路的回水管,所述一次侧管路的回水管连接至热源;
[0006]所述二次侧管路的供水管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依次连通所述吸收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二次侧管路的回水管;所述第二支路依次连通所述水-水换热器的低温侧和所述发生器后并入所述二次侧管路的回水管,所述第二支路适用于加热所述发生器中的溶液,所述二次侧管路的回水管适用于提供建筑供热的二次网回水。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水型吸收式热泵包括至少两级所述吸收器和至少两级所述蒸发器,至少两级所述吸收器相连通,至少两级所述蒸发器相连通;
[0008]所述一次侧管路的供水管依次连通所述水-水换热器的高温侧、至少两级所述蒸发器和所述一次侧管路的回水管;所述二次侧管路的第一支路依次连通至少两级所述吸收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二次侧管路的回水管。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水型吸收式热泵包括两级吸收器和两级蒸发器,两级所述吸收器分别为第一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所述第一吸收器与所述第二吸收器连通,两级所述蒸发器分别为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与所述第二蒸发器连通;
[0010]所述一次侧管路的供水管依次连通所述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一次侧管路的回水管,所述二次侧管路的第一支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二吸收器、所述第一吸收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二次侧管路的回水管。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水蒸汽压缩机,所述水蒸汽压缩机的吸气侧连通所述发生器,所述水蒸汽压缩机的排气侧连通所述冷凝器,所述发生器和所述冷凝器通过所述水蒸气压缩机连通。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溶液换热器和溶液循环泵,溶液循环回路包括所述发生器、所述溶液换热器、所述吸收器和所述溶液循环泵;
[0013]所述溶液换热器包括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吸收器的出口依次连通所述溶液循环泵和所述第一流路后连接至所述发生器内的喷淋装置,所述发生器的出口串联所述第二流路后连接至所述吸收器内的喷淋装置。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溶液换热器的第二流路和所述吸收器内的喷淋装置之间还串联有溶液隔压装置。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冷剂水循环泵,冷剂水循环回路包括所述冷凝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剂水循环泵;
[0016]所述冷凝器的出口连通所述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串联所述冷剂水循环泵后连接至所述蒸发器内的喷淋装置。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还串联有冷剂水隔压装置。
[00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发明的换热机组,通过将一次侧管路的供水管依次连通水-水换热器、蒸发器,使得一次网进水需克服的阻力为水-水换热器的阻力与蒸发器阻力之和,降低了一次网进水的阻力;同时,二次侧管路的第二支路依次连通水-水换热器和发生器,这样一部分的二次网进水在水-水换热器内被一次网进水加热后进入发生器并发生溶液以驱动热水型吸收式热泵,使得一次网回水的温度低于二次网进水的温度,降低了一次网回水的温度,从而增加了热源处回收凝汽器热量,提高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换热机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换热机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换热机组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3]参见图1和图2,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换热机组包括热水型吸收式热泵、水-水换热器6、溶液换热器5、溶液循环泵7、冷剂水循环泵8、溶液隔压装置9、冷剂水隔压装置10、一次侧管路和二次侧管路。其中,热水型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1、冷凝器2、吸收器和蒸发器,发生器I和冷凝器2之间设置有气体连通通道,吸收器和蒸发器之间也设置有气体连通通道。本实施例中,发生器I和冷凝器2置于同一容器中并用隔板分开,隔板上设置有通气孔等形成气体连通通道,使得发生器与冷凝器连通。吸收器和蒸发器置于同一容器中并用隔板分开,隔板上设置有通气孔等形成气体连通通道,使得吸收器和蒸发器连通。
[0024]一次侧管路的供水管依次连通水-水换热器6的高温侧、蒸发器和一次侧管路的回水管,一次侧管路的回水管连接至热源。这样,一次网进水依次流经水-水换热器6和蒸发器进行降温后经一次侧管路的回水管回到热源,一次网进水需要克服的阻力为水-水换热器的阻力和蒸发器的阻力。而现有技术中,一次网进水需依次克服发生器的阻力、水-水换热器的阻力、热水型吸收式的蒸发器的阻力和电热泵的蒸发器的阻力之和,因此,本发明的换热机组降低了一次网进水的阻力。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施例的换热机组的一次网进水的阻力可下降50%以上。
[0025]二次侧管路的供水管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依次连通吸收器、冷凝器2和二次侧管路的回水管,流经第一支路的二次网进水经吸收器和冷凝器2加热后从二次侧管路的回水管流出用于为建筑供热。第二支路依次连通水-水换热器6的低温侧和发生器I后并入二次侧管路的回水管,流经第二支路的二次网进水在水-水换热器6中被一次网进水加热后进入发生器I中,第二支路适用于加热发生器I中的溶液以驱动热水型吸收式热泵,二次侧管路的回水管适用于提供建筑供热的二次网回水。这样可以使得一次网回水的温度低于二次网进水的温度,降低了一次网回水的温度,从而增加了热源处回收凝汽器热量,提高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的效率。
[0026]应当清楚的是,水-水换热器6的四个端口分别标记为a?d,其中端口 a与端口b连通形成水-水换热器6的高温侧,连接在一次侧管路的供水管和蒸发器之间,适用于一次网进水流过。端口 c和端口 d连通形成水-水换热器6的低温侧,连接在二次侧管路的第二支路和发生器I之间,适用于二次网进水流经。
[0027]较优地,溶液循环回路包括发生器1、溶液换热器5、吸收器和溶液循环泵7,本实施例中的溶液可以为溴化锂溶液或氨水溶液等。其中,溶液换热器5包括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溶液换热器5的四个端口依次标记为A?D,端口 A和端口 B连通形成第一流路,端口C和端口 D连通形成第二流路。吸收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依次连通溶液循环泵7和第一流路后连接至发生器I内的喷淋装置,发生器I的出口通过管路连通第二流路后连接至吸收器内的喷淋装置。本实施例中,吸收器的出口置于吸收器的底部,吸收器内的喷淋装置设置在吸收器的上部。发生器I的出口置于发生器I的底部,发生器I内的喷淋装置设置在发生器I的上部。
[0028]优选地,溶液换热器5的第二流路和吸收器内的喷淋装置之间还串联有溶液隔压装置9,具体地,发生器I的出口通过管路依次串联第二流路和溶液隔压装置9后连接至吸收器内的喷淋装置。溶液隔压装置9起到了节流减压的作用,可以采用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等。
[0029]本实施例的换热机组的溶液循环过程如下:
[0030]吸收器内的稀溶液从吸收器的出口流出后经溶液循环泵7和溶液换热器5进入发生器I内,由于二次网进水在水-水换热器6内被一次网进水加热升温,因此进入到发生器I内的稀溶液被二次网进水加热蒸发变成浓溶液。从发生器I的出口流出的浓溶液经溶液换热器5和溶液隔压装置9进入吸收器中,浓溶液在吸收器中吸收由蒸发器产生的水蒸气再次变成稀溶液,同时,吸收过程产生的热量用于加热二次网进水。吸收完成后的稀溶液从吸收器的出口流出,完成溶液循环的过程,以此循环往复。
[0031]较优地,冷剂水循环回路包括冷凝器2、蒸发器和冷剂水循环泵8。冷凝器2的出口通过管路连通蒸发器,蒸发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串联冷剂水循环泵8后连接至蒸发器内的喷淋装置。本实施例中,蒸发器的出口置于蒸发器的底部,蒸发器内的喷淋装置设置在蒸发器的上方。
[0032]优选地,冷凝器2和蒸发器之间还串联有冷剂水隔压装置10,具体地,冷凝器2的出口通过管路串联冷剂水隔压装置10后连通蒸发器。冷剂水隔压装置10起到了节流减压的作用,可以采用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等。
[0033]本实施例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