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可调整的调节空气流的干燥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620624阅读:来源:国知局
中的入口空气孔口 501。尽管图5仅示出了一个入口空气孔口 501,但低压空气入口分配歧管402可包括任何数目的入口空气孔口。
[0048]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干燥系统通过调节干燥带上方和干燥器顶部下方的头部空间来控制喷射到干燥器中的空气量。较低的头部空间体积减小在期望的空气速度下每单位时间的调节所需的空气量。头部空间的减小通过在干燥带上传送产品所需的实际空间限制。根据一个实施例,干燥器的顶部在干燥带上方不到800mm,且优选地在干燥带上方10mm和100mm之间。根据一个实施例,干燥器的顶部可配备有透明材料以容许可见性和采样。
[0049]图6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干燥器组件的侧视图。干燥器组件600包括空气歧管601、空气配件602、聚碳酸酯盖603、用于气压计的端口 604、键槽605、空气隔板606,以及U形区域607。
[0050]图7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干燥器组件的另一个侧视图。干燥器组件700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键槽701的盖支承件702、聚碳酸酯盖703、支架704、位于聚碳酸酯盖703内的干燥器705,以及干燥带706。聚碳酸酯盖703包括多壁的聚碳酸酯面板,其形成干燥器组件的一部分且覆盖干燥器组件700的顶面。聚碳酸酯盖703的边缘由空气架盖支承件702支承,其提供空气分配歧管与产品蒸气排出侧上的面板支承结构之间的结构连结。聚碳酸酯盖703防止可引入非期望的污染物的环境空气的进入。聚碳酸酯盖703有助于控制从空气分配歧管越过干燥带706上的干燥产品的调节空气。根据一个实施例,干燥器705内的压力保持在超出干燥器组件700的周围区域的压力至少16帕(Pa)的正压下。
[0051]干燥器空气分配系统
根据一个实施例,高压空气通过公共歧管中的孔口引入干燥器中。参看图2,压缩空气入口分配歧管102包括入口空气孔口 201,其在聚碳酸酯盖101与干燥带104之间将高压空气喷射到干燥器200中。越过干燥带104的高速空气减小产品的干燥表面上方的空气流的有效高度。
[0052]来自入口空气孔口 201的喷射空气横向流动越过产品的干燥表面。空气流率、湿度和温度可在各个歧管中取决于产品液体基质(例如,低固体浓缩物、高固体浆)通过改变孔口数目和管线压力来调整。
[0053]根据一个实施例,调节空气通过连接到沿干燥器的长度放置的公共歧管上的一系列孔口引入干燥器中。公共歧管具有控制空气流的若干可变孔口。
[0054]在一个实施例中,空气速度通过打开和关闭孔口以及通过调整歧管中的空气压力来控制。调节空气的速度和量可针对干燥器内的各个干燥器室调整。孔口以一种方式设计成使得开口的大小可变化,这继而又控制沿干燥器的长度的任何点处的空气流的总体量。
[005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滑动筛可用于通过部分地或完全地覆盖孔口点来调整空气流。空气流型还可控制为具有永久地制造到歧管中的预定尺寸、形状和频率的预定样式的孔口。根据一个实施例,歧管中的空气可在10 psi到150 psi之间的压力下,且优选地在15 psi 到 60 psi 之间。
[0056]根据一个实施例,孔口设计为没有锐利边缘。具有锐利边缘的孔口趋于产生涡流,其干扰接近干燥带的表面的空气流,且增大空气流的总体有效高度。参看图2,根据一个实施例,入口空气孔口 201以一种方式设计成使得干燥带104上的空气流的入射角不小于40度。根据另一个实施例,适用于有效干燥的入射角的范围在40度和85度之间,且优选地在60度和80度之间。
[0057]来自孔口的调节空气流的射流可趋于干扰干燥带的位置或干燥带下方循环的加热水。本干燥系统通过包括筛而避免了干扰干燥带的位置和加热水,筛置于孔口下方且延伸超出干燥带的边缘。该筛将调节的空气流从孔口引导,同时防止调节空气干扰干燥带下方的水或干燥带自身的位置。如果引导调节空气横向越过产品表面,则其可由于调节空气流的低压引起干燥带升高。过大的空气速度和空气流的错误方向均可引起关于干燥带的升降问题。
[0058]由孔口喷射的调节空气在其越过干燥带的宽度到达排出端时获得水分。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干燥系统使用管道系统排出潮湿空气。若干分支管道沿干燥器的长度在空气喷射歧管的相对侧上起源。这些分支管道连接到主排气管道中,主排气管道连接到离心风机的吸入端。各个室处的空气流控制风门平衡越过干燥器的空气流。排出空气过滤穿过至少5微米尺寸的过滤器,以避免任何产品释放到大气中。
[0059]通过控制入口空气歧管中的孔口的打开程度和空气排出分支管道中的风门的位置,可使空气流越过干燥器调整至期望的设置点。平衡风机和风门容许干燥器相对于大气压力保持在略微的正压下。这确保了污染物不会进入干燥器且与净化和调节的干燥器空气混合。
[0060]根据一个实施例,沿干燥器的长度的空气流穿过沿干燥器的长度放置的一系列低压管道分配。调节的空气通过横向流动越过产品表面从一侧引入干燥器且排出至相对侧。空气从主管道输送至干燥器,主管道沿干燥器的长度延伸。分支管道在沿干燥器的长度的若干级处从主管道引出。各个管道包括控制到各个室的空气流的量的一个或多个风门。
[0061]在连接到进给干燥器的中心管道之前,空气穿过空气调节系统以达到期望的含水量和期望的空气温度。空气还过滤穿过HEPA过滤器来除去污染物以免其进入干燥器。
[0062]室的相对侧包括捕集从产品干燥表面生成的湿空气的对应排出管道。这些排出管道还包括控制流出干燥器的空气流的速度的一个或多个空气控制风门。排出空气过滤穿过至少5微米尺寸的过滤器,以避免任何产品释放到大气中。
[0063]通过控制入口和排出分支中的风门的位置,越过干燥表面的空气的速度可控制为期望的设置点。平衡风机和风门容许干燥器保持在对环境的略微正压下。这确保了污染物不会进入干燥器且与净化和调节的干燥器空气混合。
[0064]施加产品在干燥带h
表面张力是将液体分子吸引在一起的内聚力的措施,引起微滴在表面上形成。该内聚力取决于与液体接触的空气或固体表面而变化。本干燥系统利用了液体空气表面处与液体固体界面的表面张力之间的差异来确定液体如何附着于干燥带上。
[0065]根据一个实施例,当干燥带回到产品施加侧时,干燥带的垂直部分升高,且再进入干燥器,并被引入与容纳在槽中的液体产品池接触。槽压靠着带,使得开口侧直接接触干燥带。液体与固体之间的内聚力形成干燥带上的薄产品层,因为其在进入干燥器之前升高且变为水平。形成的层具有越过干燥带的宽度的均匀厚度。
[0066]如果产品与干燥带之间的内聚力过大,则产品施加为厚层,其可不利地影响干燥性能。本干燥系统在带进入干燥器之前使用刀刃或期望厚度下的限制物控制或减小产品厚度。多余的产品可由限制物均匀地铺开或使用刀刃移除,使得期望厚度的产品层进入干燥器。
[0067]根据一个实施例,刚好在产品进入干燥器之前,本干燥系统通过将液体产品的池密封至干燥带的水平部分的顶部来利用与干燥带的表面的较弱附着施加产品。液体产品的池保持在进给容器中,其伸展越过干燥带的宽度,其底侧用作相对于移动干燥带的密封。带压在底部处的平表面与进给容器的四个壁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进给容器由具有等于或小于干燥带的可硬化指数的聚合物制成,以确保干燥带在其经过底部平表面和进给容器之间时不被切割或刮擦。
[0068]通过将槽的下游侧上的壁的高度调整为略微短于其余的三个侧壁来施加产品到干燥带。这容许本干燥系统将预定量的产品输送至干燥带,以预定的厚度并跨过干燥带的宽度均匀分配。
[0069]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干燥系统通过以期望速率将产品缓慢倒出伸展跨过干燥带的宽度的堰或开口来将具有较弱流动特征和较弱附着性的产品施加到干燥带表面。干燥带移动的速度和产品施加到干燥带上的速率确定产品的层的厚度。
[0070]产品从干燥带移除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干燥系统将产品施加到干燥带。干燥带上的产品穿过一系列干燥室行进通过干燥器的长度。在干燥带下方循环的加热水加热产品。来自产品的蒸发水由越过干燥带上的产品的表面的连续的调节空气流移除。干燥产品附着到干燥带的表面。干燥产品附着到带上的程度取决于干燥带与干燥产品之间的内聚力。尽管一些产品较弱地附着到带,但其它较强地附着且很难移除。本干燥系统通过相对于移动的干燥带的方向施加成角度的力来从干燥带移除干燥产品。移除力越过干燥带的宽度均匀地施加。
[0071]根据一个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