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6773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侧和室外侧;室内侧设置有第一换热器以及罩设在第一换热器上的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上开设有新风风口;室外侧设置有除湿装置,除湿装置位于新风风口处,室外的新风经除湿装置后从新风风口进入室内侧。本发明的空调器,通过在新风风口处设置除湿装置,通过除湿装置对室外的新风进行除湿等操作,使得经新风风口进入室内侧的新风的湿度较小,从而可以降低室内侧的空气湿度,提高了室内舒适度。同时,通过在除湿装置上设置滤网组件,可以保证进入室内侧的新风的洁净度,从而保证室内侧的空气质量。
【专利说明】
空调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大部分空调都具有换新风功能,然而,大部分空调换新风只是将室外侧的风吸入室内侧,这样可能导致室外不干净的空气进入室内,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另外,当室内处于制冷状态,换入的空气为热空气时,换新风的过程将导致室内温度升高,影响室内的制冷效果。且,如果进入室内的空气湿度较大,则会影响室内的空气湿度。

【发明内容】

[0003]鉴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能够降低进入室内的空气的湿度,同时提高换入空气的洁净度。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空调器,包括室内侧和室外侧;
[0006]所述室内侧设置有第一换热器以及罩设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上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新风风口;
[0007]所述室外侧设置有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位于所述新风风口处,室外的新风经所述除湿装置后从所述新风风口进入所述室内侧。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室外侧还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换热器以及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依次循环连接,形成第一冷媒回路,用于所述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湿装置包括第二压缩机、第二节流装置、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
[0010]所述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第四换热器依次循环连接,形成第二冷媒回路,用于对流经所述除湿装置的室外的新风进行除湿。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三换热器以及所述第四换热器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0012]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新风风口的一侧形成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新风风口连通。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缩机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通道内设置有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或所述第二壳体上的轴流风机;
[0015]所述轴流风机包括轴流风叶和电机,所述轴流风叶置于所述新风风口处。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湿装置上还设置有第一滤网组件;所述第一滤网组件设置在所述除湿装置的迎风面上。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滤网组件;所述第二滤网组件置于所述新风风口处。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底盘,所述除湿装置、所述第一压缩机以及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置于所述底盘上。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空调控制系统,所述除湿装置连接至所述空调控制系统。
[00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1 ] 本发明的空调器,通过在新风风口处设置除湿装置,通过除湿装置对室外的新风进行除湿等操作,使得经新风风口进入室内侧的新风的湿度较小,从而可以降低室内侧的空气湿度,提高了室内舒适度。同时,通过在除湿装置上设置滤网组件,可以保证进入室内侧的新风的洁净度,从而保证室内侧的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发明的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空调器的空气流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空调器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5]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室内侧和室外侧,其中,室内侧设置有第一换热器100以及罩设在第一换热器100上的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上开设有新风风口 410。同时,第一壳体上还设置有室内出风口,新风风口 410与室内出风口连通,从而使得室外的新风可以通过新风风口 410进入室内侧,实现换新风的功能。室外侧设置有第一压缩机300、第二换热器200以及第一节流装置,其中,第一压缩机300、所述第一换热器100、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换热器200依次循环连接,形成第一冷媒回路,用于所述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第一换热器100可以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200可以冷凝器,当然,第一换热器100也可以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200也可以为蒸发器。第一节流装置可以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用于节流减压。
[0026]室外侧还设置有除湿装置,除湿装置位于新风风口 410处,除湿装置用于对流经其的室外新风进行除湿操作,使室外的新风经除湿装置处理后从新风风口 410进入室内侧,从而降低了室内空气的湿度,提高了室内舒适度。其中,除湿装置可以是冷冻式除湿装置、转轮式除湿装置或电渗透式除湿装置。
[0027]在一个实施例中,除湿装置采用冷冻式除湿装置,除湿装置包括第二压缩机530、第二节流装置、第三换热器510和第四换热器520;第二压缩机530、所述第三换热器510、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第四蒸发器520依次循环连接,形成第二冷媒回路,用于对流经除湿装置的室外的新风进行除湿。第三换热器510可以为蒸发器、第四换热器520可以冷凝器,当然,第三换热器510也可以为冷凝器,第四换热器520也可以为蒸发器。第二节流装置可以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用于节流减压。
[0028]例如,当除湿装置运行时,从第二压缩机530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经过第三换热器510变为低温高压的冷媒,第三换热器510对流经除湿装置的新风进行加热,使得流经除湿装置的新风更加干燥。之后,冷媒经第二节流装置后进入第四换热器520中,冷媒在第四换热器520中吸热气化,第四换热器520对流经除湿装置的新风进行制冷除湿,降低流经除湿装置的室外新风的湿度。最后,冷媒回流至压缩机,完成冷媒循环。
[0029]在本实施例中,除湿装置与该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相互独立,即第一冷媒回路和第二冷媒回路相互独立,使得除湿装置运行在制冷模式对室外新风进行除湿操作时,室内侧的第一换热器100、室外侧的第一压缩机300及第二换热器200的运行不会受到影响,从而保证了空调器的性能。
[0030]进一步地,除湿装置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冷凝器520和第二蒸发器510置于第二壳体内。其中,第二冷凝器520和第二蒸发器510在第二壳体内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装,此处不做具体限定。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朝向新风风口410的一侧形成有导风通道,导风通道与新风风口 410连通。这样,经过除湿装置除湿后的新风只能通过导风通道进入新风风口 410,这样,避免了除湿后的新风与室外空气的接触,保证除湿效果。
[0031]更进一步地,导风通道内设置有轴流风机,轴流风机可以安装在第一壳体上或第二壳体上。轴流风机对除湿后的新风起到了牵引的作用,使得除湿后的新风经导风通道和新风风口 410进入室内侧。具体地,轴流风机包括轴流风叶540和电机,轴流风叶540置于新风风口 410处,本实施例中,为保证除湿后的新风尽可能多的进入室内侧,轴流风叶540的转轴正对新风风口 410设置,即轴流风叶的中心正对新风风口 410设置。
[0032]在一个实施例中,除湿装置上还设置有第一滤网组件600;第一滤网组件600可以设置在除湿装置的迎风面上,即第一滤网组件可以设置在第二冷凝器或第二蒸发器的迎风面上,具体地,第一滤网组件600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上与轴流风机相对的另一侧。当然,第一滤网组件600还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的其他侧壁上。此外,第一滤网组件600还可以设置在导风通道内。其中,第一滤网组件600可以包括HEPA滤网以及活性炭滤网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组合多种滤网形成滤网组件,以提高该空调器的进风质量,从而提升室内空气的清洁度。
[0033]当然,该空调器还可以包括第二滤网组件,第二滤网组件置于新风风口410处,用于对进入室内侧的新风进行二次过滤,以进一步提升室内空气的清洁度。其中,第二滤网组件可以包括HEPA滤网和活性炭滤网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4]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空调器还包括底盘700,其中,除湿装置、第一压缩机300以及第一换热器100和第二换热器200均置于底盘700上,即除湿装置的第二压缩机530、第二蒸发器510以及第二冷凝器520均安装在底盘700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压缩机530还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的上方。
[0035]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空调控制系统,除湿装置连接至空调控制系统。本实施例中,即除湿装与该空调器共用一个空调控制系统,从而简化了空调器的结构,且节约了生产成本。
[0036]参见图1和图2,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0037]如图2所示,当空调器需要启动换新风功能时,空调控制系统控制第二压缩机530和导风通道内的轴流风机上电运行。在轴流风叶540转动产生的负压作用下,室外新风(图2中实线所示)首先经除湿装置上设置的第一滤网组件600过滤后进入除湿装置的内部进行换热,经第三换热器510和第四换热器520的除湿处理后获得干燥的新风,干燥的新风经导风通道和新风风口 410进入室内侧,在室内侧离心风机的作用下,将新风吹入室内侧。通过第一滤网组件600的过滤以及第三换热器510和第四换热器520除湿处理,使得进入室内侧的新风的湿度较小且洁净度较高。
[0038]同时,如图2所示,室内空气(图2中虚线所示)经所述第一换热器100后与除湿空气混合,混合后的室内空气和除湿空气进入室内侧,在室内侧离心风机的作用下,将新风吹入室内侦U。
[0039]本发明的空调器,通过在新风风口处设置除湿装置,通过除湿装置对室外的新风进行除湿等操作,使得经新风风口进入室内侧的新风的湿度较小,从而可以降低室内侧的空气湿度,提高了室内舒适度。同时,通过在除湿装置上设置滤网组件,可以保证进入室内侧的新风的洁净度,从而保证室内侧的空气质量。
[004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4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侧和室外侧; 所述室内侧设置有第一换热器(100)以及罩设在所述第一换热器(100)上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新风风口(410); 所述室外侧设置有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位于所述新风风口(410)处,室外的新风经所述除湿装置后从所述新风风口( 410)进入所述室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侧还包括第一压缩机(300)、第二换热器(200)以及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压缩机(300)、所述第一换热器(100)、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换热器(200)依次循环连接,形成第一冷媒回路,用于所述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包括第二压缩机(530)、第二节流装置、第三换热器(510)和第四换热器(520); 所述第二压缩机(530)、所述第三换热器(510)、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和所述第四换热器(520)依次循环连接,形成第二冷媒回路,用于对流经所述除湿装置的室外的新风进行除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三换热器(510)以及所述第四换热器(520)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新风风口(410)的一侧形成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新风风口(410)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缩机(530)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内设置有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或所述第二壳体上的轴流风机; 所述轴流风机包括轴流风叶(540)和电机,所述轴流风叶(540)置于所述新风风口(410)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上还设置有第一滤网组件(600);所述第一滤网组件(600)设置在所述除湿装置的迎风面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滤网组件;所述第二滤网组件置于所述新风风口( 410)处。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盘(700),所述除湿装置、所述第一压缩机(300)以及所述第一换热器(10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200)均置于所述底盘(700)上。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调控制系统,所述除湿装置连接至所述空调控制系统。
【文档编号】F24F13/30GK105928098SQ201610447160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6日
【发明人】刘腾举, 鞠文宏, 李军华, 崔振民, 李丽霞, 杨健春, 李娟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