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风叶调节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13258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风口风叶调节丝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烟风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指风口风叶调节丝。
[0002]【背景技术】双层百页风口一般作为送风口,也可直接与风机盘管配套使用,广泛用于集中空调系统的末端,还可以与对开多叶调节阀,用以调整风量。单层百叶风口可调上下风向,回风口可与风口过滤网合用,节片角度可以调节,叶片间有ABS塑料固定支架,固定式过滤网在清洗时可由滑道上取出过滤网,清洗后再从滑道推入后继续使用,固定条形风口用在供热及供冷的空调系统中,可安装在侧墙上或天花板上。自垂百叶式风口具有正压的空调房间自动排气,通常情况下靠风口的百叶自重而自然下垂,隔绝室内外的空气交换,当室内气压大于室外气压时,气流将百叶吹开而向外排气,反之室内气压小于室外气压时,气流不能反向流入室内,该风口有单向止回作用。
[0003]在风口的风量的调节过程中,最直接的手段为手动调节风口上的风叶方向,但是在转动过程中风叶的转轴与风叶本体发生剧烈的摩擦,导致风叶转轴与风口本体之间形成间隙配合,使得风叶的调节功能失效;市面上还有可自动调节风叶角度的风口,但其安装成本较高,并且在维护时十分不便,需要对风口进行拆装,工程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风口风叶调节丝,减小风叶与风口本体之间的相互摩擦,提高风叶角度调节的稳定性。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风口风叶调节丝,包括矩形方框以及多个转动设置在矩形方框内的风叶,所述风叶的转轴的端部贯穿矩形方框的短边且凸出于短边的外壁,还包括弹性的调节丝,所述调节丝上下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在所述凹槽靠近调节丝外壁处安装有两个凸起,调节丝呈波浪状沿多个转轴共同构成的直线迂回缠绕在转轴端部的外壁上,当调节风叶时,转轴与调节丝的位置被配置为,转轴的端部能够在两个凸起与凹槽构成的U形空间内自由转动。
[0007]传统的风口的风向调节通常是将风叶的轴端夹持在风口本体上,再通过手工调节风叶实现风向的改变,又或是直接使用动力驱动风叶的轴端以达到调节风向的目的,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风叶轴端与风口本体之间的摩擦会使得风叶轴端的外径出现磨损,进而使得风叶轴端与风口本体之间形成间隙配合,使得风叶的夹持出现松动,丧失其调节风向的功能,而采用动力驱动风叶的风口内部布局紧凑,在室内外安置数量众多的风口使得其成本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将具有弹性且硬度较大的调节丝通过弯曲迂回缠绕在多个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风叶的转轴端部外壁上,在实现风叶紧固的同时,凹槽内的两个凸起将转轴端部夹持在凸起与凹槽之间形成的U形空间内,且转轴能够在U形空间内自由转动,使得手动调节风叶时,风叶可在调整过后的位置上固定,而不受气流流动的影响而发生偏移,达到稳定送风的目的。
[0008]其中,凸起的材质可采用具有弹性的橡胶,在保证转轴端部具有一定的紧固性的同时,还能将因风叶转动带来的振动缓冲消除,减小调节丝与转轴端部之间的磨损,延长调节丝的使用寿命。
[0009]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的顶点距凹槽的底端的直线距离L满足R < L < 2R,其中R为转轴的半径。两个凸起与凹槽形成的U形空间能实现对转轴整体的大部分包裹,而非全部包裹,既方便调节丝迂回缠绕在转轴端部外壁,又能方便调节丝的更换或是取出,同时避免凸起在与转轴端部接触或是分离时与凹槽之间的连接出现断裂或是脱落。
[0010]进一步地,所述凸起的顶点距凹槽的底端的直线距离L为2 / 3R。作为优选,将两个凸起与转轴端部的接触点设置在转轴的三分之二直径处,经过申请人的长期研宄,凸起与凹槽之间形成的U形空间将转轴的三分之二部分包裹缠绕,使得U形空间对转轴的夹持力度达到最佳,同时凸起与转轴之间的接触与分离使得凸起受到的作用应力影响降低至最小程度。
[00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2]1、本实用新型的调节丝通过弯曲迂回缠绕在多个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风叶的转轴端部外壁上,在实现风叶紧固的同时,凹槽内的两个凸起将转轴端部夹持在凸起与凹槽之间形成的U形空间内,且转轴能够在U形空间内自由转动,使得手动调节风叶时,风叶可在调整过后的位置上固定,而不受气流流动的影响而发生偏移,达到稳定送风的目的;
[0013]2、本实用新型的凸起的材质可采用具有弹性的橡胶,在保证转轴端部具有一定的紧固性的同时,还能将因风叶转动带来的振动缓冲消除,减小调节丝与转轴端部之间的磨损,延长调节丝的使用寿命;
[0014]3、本实用新型将两个凸起与转轴端部的接触点设置在转轴的三分之二直径处,经过申请人的长期研宄,凸起与凹槽之间形成的U形空间将转轴的三分之二部分包裹缠绕,使得U形空间对转轴的夹持力度达到最佳,同时凸起与转轴之间的接触与分离使得凸起受到的作用应力影响降低至最小程度。
【附图说明】
[00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18]图3为调节丝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0020]1-矩形方框、2-风叶、3-支撑板、4-转轴、5-调节丝、6-凹槽、7-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矩形方框I以及多个转动设置在矩形方框I内的风叶2,所述风叶2的转轴4的端部贯穿矩形方框I的短边且凸出于短边的外壁,还包括弹性的调节丝5,所述调节丝5上下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6,在所述凹槽6靠近调节丝5外壁处安装有两个凸起7,调节丝5呈波浪状沿多个转轴4共同构成的直线迂回缠绕在转轴4端部的外壁上,当调节风叶2时,转轴4与调节丝5的位置被配置为,转轴4的端部能够在两个凸起7与凹槽6构成的U形空间内自由转动;所述凸起7的顶点距凹槽6的底端的直线距离L满足R < L < 2R,其中R为转轴4的半径。
[0024]本实用新型的风叶2通过支撑板3将风口的出风面积分隔成两部分,多个风叶2中部的转轴转动设置在支撑板3上,使得支撑板3还起到加强筋的作用,进一步保证风叶2在送风过程中的稳定性能,将具有弹性且硬度较大的调节丝5通过弯曲迂回缠绕在多个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风叶2的转轴4端部外壁上,在实现风叶2紧固的同时,凹槽6内的两个凸起7将转轴4端部夹持在凸起7与凹槽6之间形成的U形空间内,且转轴4能够在U形空间内自由转动,使得手动调节风叶2时,风叶2可在调整过后的位置上固定,而不受气流流动的影响而发生偏移,达到稳定送风的目的;两个凸起7与凹槽6形成的U形空间能实现对转轴4整体的大部分包裹,而非全部包裹,既方便调节丝5迂回缠绕在转轴4端部外壁,又能方便调节丝5的更换或是取出,同时避免凸起7在与转轴4端部接触或是分离时与凹槽6之间的连接出现断裂或是脱落。
[0025]其中,凸起7的材质可采用具有弹性的橡胶,在保证转轴4端部具有一定的紧固性的同时,还能将因风叶2转动带来的振动缓冲消除,减小调节丝5与转轴4端部之间的磨损,延长调节丝5的使用寿命。
[0026]作为优选,将两个凸起7与转轴4端部的接触点设置在转轴4的三分之二直径处,经过申请人的长期研宄,凸起7与凹槽6之间形成的U形空间将转轴4的三分之二部分包裹缠绕,使得U形空间对转轴4的夹持力度达到最佳,同时凸起7与转轴4之间的接触与分离使得凸起7受到的作用应力影响降低至最小程度。
[0027]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风口风叶调节丝,包括矩形方框(I)以及多个转动设置在矩形方框(I)内的风叶(2),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2)的转轴(4)的端部贯穿矩形方框(I)的短边且凸出于短边的外壁,还包括弹性的调节丝(5),所述调节丝(5)上下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6),在所述凹槽(6)靠近调节丝(5)外壁处安装有两个凸起(7),调节丝(5)呈波浪状沿多个转轴(4)共同构成的直线迂回缠绕在转轴(4)端部的外壁上,当调节风叶(2)时,转轴(4)与调节丝(5)的位置被配置为,转轴(4)的端部能够在两个凸起(7)与凹槽(6)构成的U形空间内自由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口风叶调节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7)的顶点距凹槽(6)的底端的直线距离L满足R< L < 2R,其中R为转轴(4)的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口风叶调节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7)距凹槽(6)的底端的直线距离L为2 / 3R。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布了风口风叶调节丝,包括矩形方框以及多个风叶,风叶的转轴的端部贯穿矩形方框的短边且凸出于短边的外壁,调节丝上下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在凹槽靠近调节丝外壁处安装有两个凸起,调节丝呈波浪状沿多个转轴共同构成的直线迂回缠绕在转轴端部的外壁上,转轴的端部能够在两个凸起与凹槽构成的U形空间内自由转动;调节丝通过弯曲迂回缠绕在多个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风叶的转轴端部外壁上,在实现风叶紧固的同时,凹槽内的两个凸起将转轴端部夹持在凸起与凹槽之间形成的U形空间内,且转轴能够在U形空间内自由转动,使得手动调节风叶时,风叶可在调整过后的位置上固定,而不受气流流动的影响而发生偏移,达到稳定送风的目的。
【IPC分类】F24F13-10
【公开号】CN204421304
【申请号】CN201520050153
【发明人】吴明权
【申请人】成都佳益暖通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