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消声通风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845690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所述第一调整板I与所述第一出风板3的夹角小于90度,所述第二调整板2与所述第二出风板4的夹角小于90度。这样设置更好的有利于第一调整板I与第二调整板2分别与第一墙壁9和第二墙壁10的密封连接。
[0060]本实施例优选的,还包括第三支架32和第四支架33,所述第一调整板I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板3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支架32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调整板2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板4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支架33密封连接。第三支架32和第四支架33的上端均固定于所述房屋顶棚11上,第三支架32和第四支架33固定于所述房屋地板12上,这样设置增强的稳定性。
[0061]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的金属穿孔板均为镀锌钢板,所述镀锌钢板表面喷涂有聚酯粉末。这样设置防止生锈,强度高,可抗机械撞击性强。
[0062]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006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角落消声通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调整板、第二调整板、第一出风板、第二出风板、通风上通道、通风下通道、顶盖板及吸声岩棉板;所述通风上通道的下端连接于所述通风下通道的上端,所述顶盖板固定于所述通风上通道和通风下通道的连接处,且垂直于所述通风上通道的轴线;所述通风下通道的一个棱边处开设有通道风口,所述通道风口沿所述通风下通道的高度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通风下通道的下端面;所述第一出风板和第二出风板的上端均固定于所述顶盖板上,其宽度方向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通风下通道上,且位于所述通道风口的两侧;所述第一出风板和第二出风板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调整板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板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一调整板与所述第一出风板成一定角度;所述第二调整板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板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调整板与所述第二出风板成一定角度;所述第一调整板靠近所述第一出风板一侧贴设有吸声岩棉板,所述第二调整板靠近所述第二出风板一侧贴设有吸声岩棉板,所述第一出风板靠近所述第一调整板一侧贴设有吸声岩棉板,所述第二出风板一侧贴设有吸声岩棉板,所述通风上通道的外围包裹有吸声岩棉板,所述通风下通道的外围包裹有吸声岩棉板;所述第一出风板和第二出风板均为金属穿孔板,所述通风上通道和通风下通道均为金属穿孔板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落消声通风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为直管状,所述通风上通道由上通道前侧板、上通道左侧板、上通道后侧板和上通道右侧板围合而成的具有正四棱柱空腔的通道,所述上通道前侧板和上通道右侧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上通道后侧板和上通道左侧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落消声通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下通道包括下通道前侧板、下通道左侧板、下通道后侧板、下通道右侧板和风□立板,所述下通道前侧板、下通道左侧板和风口立板均为具有一定高度的矩形板,且所述风口立板的高度均小于下通道前侧板和下通道左侧板的高度,所述下通道右侧板和下通道后侧板均为从上端至下端宽度逐渐缩小的梯形板;所述风口立板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下通道前侧板宽度方向的一端相固定,所述下通道右侧板宽度方向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下通道前侧板的板面上,所述下通道右侧板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下通道后侧板宽度方向的一端相固定,所述下通道后侧板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下通道左侧板的板面上,所述下通道左侧板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风口立板宽度方向的另一端相固定;所述下通道右侧板的下端位于所述下通道前侧板面上的宽度方向的中部,且下端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下通道后侧板的下端位于所述下通道左侧板面上的宽度方向的中部,且下端在同一水平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落消声通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通道左侧板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下通道前侧板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角落消声通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通道后侧板、下通道左侧板、下通道前侧板和下通道右侧板的上端均固定在所述通风上通道的下端,所述风口立板的上端固定在所述顶盖板的下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角落消声通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通道前侧板包括第一前侧板和第二前侧板,所述下通道左侧板包括第一左侧板和第二左侧板,所述下通道后侧板包括第一后侧板和第二后侧板,所述下通道右侧板包括第一右侧板和第二右侧板;所述第一前侧板、第一左侧板、第一后侧板和第一右侧板的上端均固定在所述通风上通道的下端;所述第一前侧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前侧板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左侧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左侧板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后侧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后侧板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右侧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右侧板的上端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角落消声通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侧板与第二前侧板的密封连接处、所述第一左侧板与第二左侧板的密封连接处、所述第一后侧板与第二后侧板的密封连接处及所述第一右侧板与第二右侧板的密封连接处均在同一高度的水平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角落消声通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板与所述第一出风板的夹角小于90度,所述第二调整板与所述第二出风板的夹角小于90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角落消声通风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所述第一调整板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板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支架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调整板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板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支架密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角落消声通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穿孔板均为镀锌钢板,所述镀锌钢板表面喷涂有聚酯粉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角落消声通风器,包括第一调整板、第二调整板、第一出风板、第二出风板、通风上通道、通风下通道、顶盖板及吸声岩棉板;通风上通道的下端连接于通风下通道的上端;第一出风板和第二出风板均一端固定在所述通风上通道和通风下通道上,且两者平行;所述第一调节板与第一出风板相固定,所述第二调节板与第二出风板相固定;因设置有第一调整板和第二调整板,可以根据需要密封连接的墙体进行调节,保证密封的紧凑性,这样既保证了通风的吸声降噪,又保证了与墙体更好的密封连接,外部可调节性大大增强,消声效果强。
【IPC分类】F24F7-06, F24F13-24
【公开号】CN204555175
【申请号】CN201520162611
【发明人】陈新罡, 胡法青
【申请人】恒信大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0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