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贯流空调柜机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992936阅读:来源:国知局
顶板5100和底板5200之间,并连接于所述外侧板5320背向所述内侧板5310的一侧,所述加强纵板5400上设有安装孔5410,用以与壳体1000相固定。具体地,安装孔5410可以直接与壳体1000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或者通过与蒸发器9000固定而与壳体1000相固定,在此不具体限定。
[0052]优选地,所述顶板5100上设有分别对应两门体7000的两顶引导槽5110,所述底板5200上设有与所述两顶引导槽5110对称设置的两底引导槽5210 ;通过这四个引导槽,从而引导两门体7000的活动轨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门体7000的引导结构也可以设置在其他的结构上,例如设置在壳体1000上。本实施例中,为了与上述的引导槽相配合,所述门体7000具有凸设于其顶端的间隔的第一导柱7100和第二导柱7200,凸设于其底端的间隔的第三导柱7300和第四导柱7400 ;所述第一导柱7100和第二导柱7200与所述顶引导槽5110插合,所述第三导柱7300和第四导柱7400与所述底引导槽5210插合。
[0053]进一步地,所述顶板5100包括中央位置,所述两引导槽位于所述中央位置的两侦牝所述顶引导槽5110包括第一引导段5111和第二引导段5112。所述第一引导段5111的一端靠近所述中央位置,另一端背离所述中央位置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引导段5112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引导段5111,另一端背离所述前面板延伸形成;所述门体7000的第一导柱7100与所述第一引导段5111插合,所述门体7000的第二导柱7200与所述第二引导段5112插合。本实施例中,由于一个引导槽具有两个引导段,用以分别引导一个门体7000上的两个导柱,从而可以使得门体7000能够具有边旋转边移动的运动轨迹,这样的运动轨迹具有能够在较小的空间内完成旋转的效果。底引导槽5210与顶引导槽5110对称设置,则在此不再赘述底引导槽5210的结构,以及底引导槽5210和第三导柱7300和第四导柱7400的配合。
[0054]优选地,空调器柜机还包括驱动盒8000,驱动盒8000内设有驱动门体7000旋转移动的驱动结构(未示出)。则将驱动盒8000相对于出风框5000固定的装设于壳体1000内并与门体7000连接,则可以驱动盒8000内的驱动结构来驱动一个门体7000的两个导柱,使得门体7000在开门位置和关门位置旋转移动;例如驱动结构为两个电机,或者一个电机而通过齿轮传动或摆杆传动。
[0055]优选地,所述顶板5100和底板5200的背向侧皆设有驱动盒8000安装位,用以固定驱动门体7000移动的驱动盒8000。通过将驱动盒8000安装于出风框5000上,从而能够与门体7000的连接更方便;并且,由于顶板5100和底板5200上皆设有驱动盒安装位,则可以在设置两个驱动盒8000,用以同时驱动一门体的顶端和底端,从而可以更稳定地的驱动门体,避免门体仅顶端或底端受力,而导致扭转过度损坏。
[0056]优选地,所述出风框5000在顶端和/或底端设有纵向导叶安装孔(未标注),所述驱动盒8000内还设有纵向导叶转动的驱动结构(未示出)。所述纵向导叶安装孔用以供带有防电轴的纵向导叶插入而与所述驱动盒8000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出风框5000上设置纵向导叶安装孔,从而使得出风框5000具有安装纵向导叶的功能。
[0057]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顶引导槽5110和底引导槽5210设置为连续的一圆弧状,而门体7000的两个导柱皆插入该引导槽,则门体7000绕着圆弧的圆心转动。
[0058]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腔5330在其中部设有中隔板5500,用以将第一连接腔5330分为上下两腔。本实施例中,中隔板5500将第一连接腔5330分隔为上下两个腔,从而可以针对这上下两个腔分别设置导风结构,则能在第一连接腔5330处产生两个单独控制的出风区域。而当第二连接腔5340与第一连接腔5330对称设置时,则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器能够产生四个能单独控制的出风区域,从而获得更丰富的出风效果。
[0059]本实施例中,一门体7000能罩住第一连接腔5330,另一门体7000能罩住第二连接腔534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门体7000也可以包括装设于所述第一中隔板5500上下两侧的上风门和下风门,从而可以单独控制各个出风区域的门体7000,从而达到关闭相应的出风区域的效果。
[0060]蒸发器9000通常为纵向延伸的板状,用以占据壳体1000内的大部分空气4000快速流动的区域,增大换热效率;优选地,蒸发器9000呈朝迎风方向拱起的折弯状,一方面,可以为其出风侧留出空间,而达到便于安装蜗壳蜗舌组件2000等部件的效果,另一方,可以增大蒸发器9000的表面积,从而达到进一步增加换热效率的效果。
[0061]优选地,蒸发器9000通过安装在蒸发器支架9100上再与壳体1000相固定。相对于采用蒸发器9000直接与壳体1000固定的其他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可以简化蒸发器9000的结构,和壳体1000的结构,而通过调整蒸发器支架9100来适应蒸发器9000和壳体1000的对应结构。
[0062]请结合参看图10,优选地,蒸发器支架9100包括纵向延伸的蒸发器固定板9110,该蒸发器固定板9110与蒸发器9000的端面连接;蒸发器固定板9110上设有多个纵向排列的蒸发管固定孔9111,这些蒸发管固定孔9111供蒸发器9000的端面上凸出的U形蒸发管穿过。优选地,蒸发器固定板911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呈U形的蒸发器9000的两个端面对应并连接,从而达到更牢固地固定蒸发器9000的效果。
[0063]优选地,蒸发器固定板9110包括纵向延伸的两长边,其中两长边包括远离壳体1000中心的外侧长边,和与所述外侧长边对应的内侧长边。其中,蒸发器固定板9110在外侧长边处弯折有背向蒸发器9000延伸的折边,用以使得蒸发器固定板9110的横截面呈L型,达到加强蒸发器固定板9110的结构强度的效果。
[0064]优选地,蒸发器支架9100还包括纵向延伸的且横截面呈L形的连接板9120,该连接板9120的一折边与蒸发器固定板9110的折边对应并连接,该连接板9120的另一折边与壳体1000相固定。其中,连接板9120的横截面呈L型,可以加强连接板9120的结构强度。
[0065]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蒸发器固定板9110和连接板9120也可以呈其他加强或不加强结构强度的设置,例如横截面呈直线状、呈工字状,呈波浪线状或者呈锯齿状。又或者,直接通过蒸发器固定板9110与壳体1000连接也是可行的方案。
[0066]本实施例中,蒸发器支架910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蒸发器固定板9110的底侧的底支撑盘9130,和连接于所述蒸发器固定板9110的顶侧的顶支撑盘9140,所述底支撑盘9130和顶支撑盘9140用于夹设于蒸发器9000的顶底两端,从而进一步地固定蒸发器9000。
[0067]优选地,所述顶支撑盘9140和底支撑盘9130分别与所述蜗壳蜗舌组件2000的底部和顶部连接,而与所述风道3000的顶侧壁和底侧壁衔接并向进风侧延长;所述蒸发器9000位于所述蜗壳蜗舌组件2000的进风侧。本实施例中,通过顶支撑盘9140和底支撑盘9130增加了风道3000在进风方向的长度,从而可以增加蒸发器9000处的风压,达到加快换热的效果。
[0068]优选地,所述蜗壳蜗舌组件2000的底端与所述底支撑盘9130连接,优选地,蜗壳蜗舌组件2000的底端与所述底支撑盘9130的顶端抵接,从而可以架设于底支撑盘9130,增加对蜗壳蜗舌组件2000的支撑。所述出风框5000与蒸发器支架9100连接,且所述出风框5000和顶支撑盘9140分别夹设于所述蜗壳蜗舌组件2000的两端,用以固定蜗壳蜗舌组件
2000 ο
[0069]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蒸发器9000、蜗壳蜗舌组件2000和出风框5000皆与所述蒸发器支架9100连接而与所述壳体1000固定,则在出厂装配时,可以先将蒸发器9000、蜗壳蜗舌组件2000以及出风框5000皆与蒸发器支架9100进行部装,然后再安装至壳体1000内;从而可以减少总装流水线上的安装工序,减少总装流水线的长度。
[0070]请结合参看图2,优选地,所述蜗壳蜗舌组件2000的顶端形成有顶支撑面2100,所述顶支撑面2100凸出形成有两个电机安装柱2110,两个电机安装柱2110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电机安装柱2110分别用于安装两个电机,这两个电机用于驱动蜗壳蜗舌组件内的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