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低温供热端的双发生器型吸收式热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8182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增加低温供热端的双发生器型吸收式热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温余热利用与热泵/制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确定的余热资源来说,低级数热泵的性能指数高但供热温度低,高级数的热泵性能指数低但供热温度高;对于一定的供热温度需求来说,低级数热泵与高级数热泵相比,前者需要的余热温度高于后者;另外,不同级数热泵之间的性能指数是跳跃、不连贯的。这样,单一级数热泵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单一级数的热泵往往不能满足热用户的用热需求或不能充分地利用余热资源。当被加热介质的温度需求与某一级数热泵对应的供热区间不一致时,不同级数的热泵组成联合供热系统可以满足被加热介质的用热需求,但这将导致系统复杂、造价大、运行复杂和经济效益降低。当利用余热资源进行制冷时,作为以环境为高温热源的(冷却介质)温度是相对不变的,余热温度越低越需要级数高的制冷机。这样,当可利用的余热温度区间较宽时,也同样遇到单一级数的制冷机不能充分利用余热进行制冷的问题。
由高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蒸发器、低压发生器、吸收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或第二节流阀、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由吸收-蒸发器与低压发生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两级吸收式机组,作为热泵具有供热温度高和能够利用较低的余热资源的优势,作为制冷机则具有利用更低的余热资源进行制冷的优点。不过,作为单一级数的机组,当面对被加热介质的用热初始温度相对较低、温度区间较宽时,尽管机组能够满足被加热介质的用热需求,但对于被加热介质的初始温度段来说,相对于采用低级数的热泵流程来完成该供热段的供热,机组的性能指数相对不高。而当利用余热进行制冷、余热的初始温度相对较高而余热可利用的温降较大时,尽管机组可以深度地利用余热介质的放热来制冷,但对于余热介质的初始温度段来说,机组利用该温度段进行制冷的收益相对较低。
本着结构简单、性能指数高、能够满足需求的原则,在由吸收-蒸发器与低压发生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两级吸收式机组中增加低温供热端,可以弥补机组在上述情况下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要提供增加低温供热端的双发生器型吸收式热泵,是在由高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蒸发器、低压发生器、吸收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或第二节流阀、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由吸收-蒸发器与低压发生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两级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冷凝器或吸收器构成双发生器型吸收式热泵的低温供热端——或是增加冷凝器和节流阀,由吸收-蒸发器与低压发生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同时向新增冷凝器提供冷剂蒸汽形成热泵新的低温供热端,或是增加吸收器、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由低压发生器和蒸发器分别向新增吸收器提供浓溶液和冷剂蒸汽形成热泵新的低温供热端。
实现本发明目的技术方案有两种 第一种技术方案新增加冷凝器和节流阀,吸收-蒸发器与低压发生器分别或共同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新增冷凝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蒸发器、吸收-蒸发器、低压发生器、新增节流阀、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构成性能指数高、供热温度低的单级热泵结构与流程,新增冷凝器为供热温度低而性能指数高的热泵新增低温供热端。
第二种技术方案新增加吸收器、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将低压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蒸发器和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低压发生器调整为低压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有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泵连通吸收-蒸发器和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低压发生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由单级热泵流程来完成——单级热泵流程中的低压发生器向新增吸收器提供浓溶液、蒸发器向新增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新增吸收器为供热温度低而性能指数高的热泵新增低温供热端。
用于余热制冷时,在增加了低温供热端——即制冷机组的放热端——的双发生器型吸收式机组中,余热介质管路依次连通低压发生器和高压发生器,余热介质依次流经低压发生器和高压发生器,这能够提高余热的利用率。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是如何实现的。
如图1所示,采用第一种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以图6所示的由高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蒸发器、低压发生器、吸收器、节流阀、冷剂液泵、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由吸收-蒸发器与低压发生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两级吸收式热泵中,新增加冷凝器和节流阀,吸收-蒸发器与低压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新增冷凝器,新增冷凝器还分别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和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吸收-蒸发器与低压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一部分向吸收器提供以满足原有两级热泵流程,另一部分进入新增冷凝器并放热于流经新增冷凝器的被加热介质后成冷剂液,冷剂液经新增节流阀节流降压降温后进入蒸发器,该部分冷剂液在蒸发器内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进入吸收-蒸发器、被来自低压发生器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随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进入低压发生器、在低压发生器内受热后重新以蒸汽方式释放出来向新增冷凝器提供,另一部分经冷剂液泵加压进入吸收-蒸发器、吸热成压力较高的冷剂蒸汽向新增冷凝器提供,进入新增冷凝器的两部分冷剂蒸汽放热于流经其内的被加热介质;新增冷凝器、蒸发器、冷剂液泵、吸收-蒸发器、低压发生器、新增节流阀、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构成性能指数高、供热温度低的单级热泵结构与流程,新增冷凝器为供热温度低而性能指数高的热泵新增低温供热端。
如图3所示,采用第二种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在以图6所示的由高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蒸发器、低压发生器、吸收器、节流阀、冷剂液泵、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由吸收-蒸发器与低压发生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两级吸收式热泵中,新增加吸收器、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将低压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蒸发器和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低压发生器调整为低压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有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泵连通吸收-蒸发器和吸收-蒸发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低压发生器,新增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低压发生器产生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进入新增吸收器,吸收来自蒸发器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其内的被加热介质,溶液中的该部分冷剂介质流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泵、吸收-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新增溶液热交换器后进入低压发生器、在驱动热的作用下重新以较高压力释放出来,该部分冷剂介质与来自吸收-蒸发器的冷剂蒸汽一起向吸收器提供完成原两级热泵流程的部分阶段后回到蒸发器、再吸热成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吸收器;该部分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吸收器,相应地减少了原两级热泵流程中自蒸发器进入吸收-蒸发器的冷剂蒸汽,使新热泵向被加热介质的放热在保持原两级流程放热的同时具有了单级流程的放热——新增吸收器的放热,这提高了热泵机组的性能指数。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增加冷凝器和节流阀而形成的以新增冷凝器作为低温供热端的双发生器型吸收式热泵的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2也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增加冷凝器和节流阀而形成的以新增冷凝器作为低温供热端的双发生器型吸收式热泵的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2与图1所示不同的地方在于,图1中蒸发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连通吸收-蒸发器,图2中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连通吸收-蒸发器。
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增加吸收器、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而形成的以新增吸收器作为低温供热端的双发生器型吸收式热泵的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4也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增加吸收器、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而形成的以新增吸收器作为低温供热端的双发生器型吸收式热泵的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图4与图3所示不同的地方在于,图3中蒸发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连通吸收-蒸发器,图4中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连通吸收-蒸发器。
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增加冷凝器和节流阀而形成的以新增冷凝器作为低温供热(放热)端的双发生器型吸收式制冷机的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它是图1-图4所示的各种增加低温供热(放热)端的吸收式机组用于余热制冷的代表。
图6是由吸收-蒸发器与低压发生器共同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型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
图7也由吸收-蒸发器与低压发生器共同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型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图7与图6所示不同的地方在于,图6中蒸发器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连通吸收-蒸发器,图7中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连通吸收-蒸发器。
图中,1—新增冷凝器,2—新增节流阀,3—新增吸收器,4—新增溶液泵,5—新增溶液热交换器;A—高压发生器,B—冷凝器,C—蒸发器,D—吸收-蒸发器,E—低压发生器,F—吸收器,G—第一溶液泵,H—第二溶液泵,I—节流阀,J—第二节流阀,K—第一溶液热交换器;L—第二溶液热交换器,M—冷剂液泵。
在技术方案二中,新增吸收器和吸收-蒸发器内部的蒸汽压力是一致的,二者之间的新增溶液泵4用于克服溶液流经溶液热交换器和管路的阻力;当有高度差可以利用时,新增溶液泵4可省略。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采用技术方案1在如图7所示的双发生器型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低温供热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在以图6所示的由高压发生器A、冷凝器B、蒸发器C、吸收-蒸发器D、低压发生器E、吸收器F、节流阀I、冷剂液泵M、第一溶液泵G、第二溶液泵H、第一溶液热交换器K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L组成、由吸收-蒸发器D与低压发生器E共同向吸收器F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型两级吸收式热泵中,新增加冷凝器1和节流阀2,吸收-蒸发器D与低压发生器E分别或共同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还分别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C和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吸收-蒸发器D与低压发生器E产生的冷剂蒸汽,一部分向吸收器F提供以满足原有两级热泵流程,另一部分进入新增冷凝器1并放热于流经新增冷凝器1的被加热介质后成冷剂液,冷剂液经新增节流阀2节流降压降温后进入蒸发器C,该部分冷剂液在蒸发器C内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进入吸收-蒸发器D、被来自低压发生器E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然后随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G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K进入低压发生器E、在低压发生器E内受热后重新以蒸汽方式释放出来向新增冷凝器1提供,另一部分经冷剂液泵M加压进入吸收-蒸发器D、吸热成压力较高的冷剂蒸汽向新增冷凝器1提供,进入新增冷凝器1的两部分冷剂蒸汽放热于流经其内的被加热介质;新增冷凝器1、蒸发器C、冷剂液泵M、吸收-蒸发器D、低压发生器E、新增节流阀2、第一溶液泵G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K构成性能指数高、供热温度低的单级热泵结构与流程,新增冷凝器1为供热温度低而性能指数高的热泵新增低温供热端,增加低温供热端——新增冷凝器1——之后的新热泵结构与流程包含了单级热泵结构与流程和原两级热泵结构与流程,新热泵结构与流程通过新增冷凝器1、吸收器F和冷凝器B对外供热,在相同的供热区间内新热泵流程的性能指数得到提高。
图2所示的也是采用技术方案1在如图7所示的双发生器型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低温供热端的结果,它与图1所示的不同在于①结构上,图1中蒸发器C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M连通吸收-蒸发器D,图2中冷凝器B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J连通吸收-蒸发器D。②流程上,吸收-蒸发器D与低压发生器E产生的冷剂蒸汽,一部分向吸收器F提供以满足原有两级热泵流程,另一部分进入新增冷凝器1并放热于流经新增冷凝器1的被加热介质后成冷剂液,冷剂液经新增节流阀2节流降压降温后进入蒸发器C,该部分冷介质与自冷凝器B经节流阀I进入蒸发器的冷剂介质一起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后进入吸收-蒸发器D,该冷剂蒸汽被来自低压发生器E的溶液吸收并放热于流经吸收-蒸发器D的另一路冷剂介质成冷剂蒸汽向新增冷凝器1和吸收器F提供;吸收-蒸发器D内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G、第一溶液热交换器K进入低压发生器E、在外部驱动热的作用下将吸收的冷剂介质以较高的温度重新释放出来向新增冷凝器1和吸收器F提供;被加热介质流经新增冷凝器1带走热量。
需要指出的是,比较图1所示的机组,图2中新增冷凝器1的加入改变了原两级热泵流程通过节流阀I和第二节流阀J之间的冷剂介质的流量比例,但这不影响二者的和值——即不影响进吸收器F和出冷凝器B的冷剂介质的总量,也不影响原两级热泵流程中冷剂介质在蒸发器C获取余热的数量。因为,自新增冷凝器1进入蒸发器C的冷剂介质全部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比较图1可知这些冷剂蒸汽或者说这一过程所吸收的余热不能全部用于因加入新增冷凝器1而增加的新热泵流程,其中一部分要用于原两级热泵流程,这相应地减少了自冷凝器B经节流阀I进入蒸发器C的冷剂介质的比例或流量;同时,自冷凝器B经第二节流阀J流向吸收-蒸发器D的冷剂介质的比例或流量会增大,其增大的部分正是因加入新增冷凝器1而增加的新热泵流程所需要的。
图3所示的采用技术方案2,在如图6所示的双发生器型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低温供热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①结构上,在以图7所示的由高压发生器A、冷凝器B、蒸发器C、吸收-蒸发器D、低压发生器E、吸收器F、节流阀I、冷剂液泵M、第一溶液泵G、第二溶液泵H、第一溶液热交换器K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L组成、由吸收-蒸发器D与低压发生器E共同向吸收器F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型两级吸收式热泵中,新增加吸收器3、溶液泵4和溶液热交换器5,将低压发生器E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K连通吸收-蒸发器D和吸收-蒸发器D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G、第一溶液热交换器K连通低压发生器E调整为低压发生器E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有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K、新增溶液泵4连通吸收-蒸发器D和吸收-蒸发器D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G、第一溶液热交换器K、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低压发生器E,新增吸收器5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②流程上,低压发生器E产生的浓溶液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进入新增吸收器3,吸收来自蒸发器C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其内的被加热介质、冷剂蒸汽成为溶液中的一部分——该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的过程为单级热泵流程,稀溶液流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K、新增溶液泵4进入吸收-蒸发器D、吸收来自蒸发器C的另一路冷剂蒸汽——属于两级热泵流程——并加热流经吸收-蒸发器D的另一路冷剂介质成冷剂蒸汽;浓度进一步降低的溶液再经第一溶液泵G、第一溶液热交换器K、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后进入低压发生器E、在驱动热的作用下将在新增吸收器3和吸收-蒸发器D所吸收到来自蒸发器的冷剂介质以较高压力重新释放出来;吸收-蒸发器D与低压发生器E产生的冷剂蒸汽共同向吸收器F提供、完成原两级热泵流程的部分阶段后回到蒸发器C、再吸热成冷剂蒸汽后分别进入吸收-蒸发器D和新增吸收器3;一部分冷剂蒸汽进入新增吸收器3,相应地减少了原两级热泵流程中自蒸发器C进入吸收-蒸发器D的冷剂蒸汽,使新热泵向被加热介质的放热除保持原两级流程放热外也同时具有了单级流程的放热——新增吸收器的放热,这提高了热泵机组的性能指数;增加低温供热端后新热泵流程的新增吸收器3、吸收器F和冷凝器B依次向被加热介质提供温度逐步提高的供热。
换一个角度看,新增加吸收器3之后,新形成了一个主要由新增吸收器3、低压发生器E、吸收器F、第二溶液泵H、高压发生器A、冷凝器B、节流阀I、蒸发器C组成和借道于新增溶液泵4、吸收-蒸发器D、第一溶液泵G,并带有低温供热端的两级热泵结构与流程,其性能指数要高于如图7所示的两级热泵流程;被加热介质在新增吸收器3内的吸热由带有低温供热端的两级热泵流程来完成,其在吸收器F和冷凝器B中的吸热分别由带有低温供热端的两级热泵流程的后段部分和如图7所示的两级热泵流程来完成,由带有低温供热端的两级热泵流程的后段部分和如图7所示的两级热泵流程复合而成的新热泵流程的性能指数比如图7所示的两级热泵流程的性能指数高。
图4所示的的也是采用技术方案2,在如图7所示的双发生器型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低温供热端的结果,二者新增部件及新增部件与原两级热泵部件的连接方式、工作流程是一致的;与图3所示的区别在于,构成由吸收-蒸发器与低压发生器共同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两级热泵的结构有区别——图3中冷凝器B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I连通蒸发器C、蒸发器C再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连通吸收-蒸发器D,而图4中冷凝器B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J连通吸收-蒸发器D。
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增加冷凝器和节流阀而形成的以新增冷凝器作为低温供热(放热)端的双发生器型吸收式制冷机的结构和流程示意图;它是这样实现本发明的除新增部件按照如图1所示的方式连接之外,另有余热介质管路依次连通低压发生器E和高压发生器A,余热介质依次流经低压发生器E和高压发生器A——余热中高温部分用于含有单级流程的阶段,低温部分用于只含两级流程的阶段,这将提高余热制冷的利用效率。
图6是由吸收-蒸发器与低压发生器共同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型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其特征是低压发生器E与吸收-蒸发器D共同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冷凝器B的冷剂液先经节流阀I节流进入蒸发器C,一部分吸收余热后成冷剂蒸汽进入吸收-蒸发器D、被来自低压发生器E的浓溶液吸收并放热,稀溶液经第一溶液泵G、第一溶液热交换器K进入低压发生器E受热后释放出压力较高的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F,另一部分经冷剂液泵M加压后流经吸收-蒸发器D吸热成压力较高的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F。
图7也由吸收-蒸发器与低压发生器共同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双发生器型两级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结构与流程示意图;图7与图6所示不同的地方在于,图6中蒸发器C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M连通吸收-蒸发器D,图7中冷凝器B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J连通吸收-蒸发器D。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在双发生器型两级热泵中增加低温供热端的吸收式热泵具有如下的效果和优势 ①流程与结构简单——或增加冷凝器和节流阀,或增加吸收器、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在两级热泵中增加对应较高性能指数的低温供热端,形成复合吸收式机组。
②机组性能指数高——一体式复合热泵流程,在相同的热力学参数下,新复合机组具有更高的性能指数。
③保持原机组的特点——在增加冷凝器和节流阀、增加吸收器和溶液泵两种技术方案中,原机组可利用较低温度余热资源的独特优势没有改变;机组的高温供热优势没有改变。
④在应用于负荷、供热温度变化范围较大的场合,可充分发挥新增低温供热端性能指数高的优势,提高节能效益。
⑤用于余热制冷可提高余热的利用率。
权利要求
增加低温供热端的双发生器型吸收式热泵,其特征是由高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蒸发器、低压发生器、吸收器、节流阀、冷剂液泵或第二节流阀、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组成、由吸收-蒸发器与低压发生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两级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冷凝器或吸收器构成复合热泵流程的低温供热端——或是增加冷凝器和节流阀,由吸收-蒸发器与低压发生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同时向新增冷凝器提供冷剂蒸汽形成热泵新的低温供热端,或是增加吸收器、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由低压发生器和蒸发器分别向新增吸收器提供浓溶液和冷剂蒸汽形成热泵新的低温供热端;在双发生器型两级热泵中增加冷凝器和节流阀形成低温供热端的吸收式热泵中,吸收-蒸发器(D)与低压发生器(E)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新增冷凝器(1),新增冷凝器(1)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2)连通蒸发器(C),新增冷凝器(1)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1)、蒸发器(C)、吸收-蒸发器(D)、低压发生器(E)、新增节流阀(2)、第一溶液泵(G)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K)构成性能指数高、供热温度低的单级热泵结构与流程,新增冷凝器(1)为供热温度低而性能指数高的热泵新增低温供热端;在双发生器型两级热泵中增加吸收器、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形成低温供热端的吸收式热泵中,将低压发生器(E)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K)连通吸收蒸发器(D)和吸收-蒸发器(D)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G)、第一溶液热交换器(K)连通低压发生器(E)调整为低压发生器(E)有浓溶液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新增吸收器(3)、新增吸收器(3)有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K)、新增溶液泵(4)连通吸收-蒸发器(D)和吸收-蒸发器(D)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G)、第一溶液热交换器(K)、新增溶液热交换器(5)连通低压发生器(E),新增吸收器(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吸收器(3)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由单级热泵流程来完成——单级热泵流程中的低压发生器(E)向新增吸收器(3)提供浓溶液、蒸发器(C)向新增吸收器(3)提供冷剂蒸汽,新增吸收器(3)为供热温度低而性能指数高的热泵新增低温供热端;用于余热制冷时,余热介质管路依次连通低压发生器(E)和高压发生器(A)。
全文摘要
增加低温供热端的双发生器型吸收式热泵,属于热泵/制冷技术领域。在由吸收-蒸发器与低压发生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的两级热泵中,或增加冷凝器和节流阀,新增冷凝器有管路经新增节流阀连通蒸发器、吸收-蒸发器与低压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连通新增冷凝器和新增冷凝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或增加吸收器、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低压发生器有管路经新增溶液热交换器连通新增吸收器,新增吸收器有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溶液泵连通吸收-蒸发器,吸收-蒸发器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连通低压发生器,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连通新增吸收器和新增吸收器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冷凝器或新增吸收器为复合热泵低温供热端,提高了机组性能指数,制冷可更充分利用余热。
文档编号F25B30/04GK101392970SQ20081015831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4日
发明者李华玉 申请人:李华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