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虹吸蒸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9588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虹吸蒸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氨用间接式冷冻系统中使用的蒸发装置。
背景技术
热虹吸蒸发装置主要包括干式蒸发器和位于干式蒸发器上部的气液分离 器。与传统的卧式蒸发器不同,干式蒸发器的管程为制冷剂通道,管外壳程为 载冷剂通道。干式蒸发器和气液分离器内的液体循环依靠制冷剂的液柱压力和 密度差产生的热虹吸现象进行。然而,在现有的热虹吸蒸发装置中,当气液分 离器内的制冷剂流入干式蒸发器时,往往会使制冷剂内夹杂的冷冻油也随着制 冷剂一起流入到干式蒸发器的蒸发盘管中,从而会增大蒸发盘管的热阻,降低 换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热虹吸蒸发装置,该热虹吸蒸 发装置可以大大减少从气液分离器流入干式蒸发器中的冷冻油数量。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虹吸蒸发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 干式蒸发器、落液管及进气管;其中,干式蒸发器设置在气液分离器的下方, 气液分离器包括一内腔室,在气液分离器上设有出气管;落液管设置在靠近气 液分离器和干式蒸发器一端的位置,落液管的上端与气液分离器的底部相连 通,下端与干式蒸发器连通;进气管设置在靠近气液分离器和干式蒸发器另一 端的位置,进气管的上端与气液分离器连通,下端与干式蒸发器连通;落液管 的上端设置在气液分离器的内腔室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伸入到气液分离器内腔室内的落液管能够将冷冻油挡 在气液分离器内,使之不会流入干式蒸发器,从而能保证干式蒸发器的蒸发盘管 的换热效率不受影响。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侧视图2是图1A的P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和1B示出了热虹吸蒸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热虹吸蒸发 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l、干式蒸发器2、落液管3及进气管4。其中,落液管3 设置在靠近气液分离器1和干式蒸发器2 —端的位置,落液管3的上端与气液 分离器l的底部相连通,下端与干式蒸发器2连通。进气管4设置在靠近气液 分离器1和干式蒸发器2另一端的位置,进气管4的上端与气液分离器1连通, 下端与干式蒸发器2连通。在气液分离器1上还设有出气管11,与现有技术中 将出气管设置在气液分离器顶部不同,该出气管11设置在气液分离器1的侧 面,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设备运输过程中的超高问题。
从蒸发式冷凝器流入的制冷剂液体流入气液分离器1后,经落液管3流入 干式蒸发器2的蒸发盘管内。制冷剂在蒸发盘管内吸热蒸发,部分蒸汽通过进 气管4进入到气液分离器1内进行气液分离,气体通过出气管11被制冷压縮 机抽走,液体被分离后流入到干式蒸发器2再次循环。
如图2所示,气液分离器1包括一内腔室12。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之处 在于,落液管3的上端设置在气液分离器1的内腔室12内。也就是说,有一段落 液管伸入了内腔室12中,这部分落液管凸设于气液分离器1的底部内壁之上,起 到挡板的作用。由于冷冻油的密度要大于制冷剂,因此夹杂在制冷剂中的冷冻油会 沉积在气液分离器1的底部,而伸到内腔室12中的落液管恰恰能将冷冻油挡在气 液分离器1内,使之不会流入干式蒸发器2。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位于内腔室 12内的落液管长度H为3mm 5mm。
权利要求1.一种热虹吸蒸发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干式蒸发器、落液管及进气管;其中,所述干式蒸发器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下方,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一内腔室,在气液分离器上设有出气管;所述落液管设置在靠近气液分离器和干式蒸发器一端的位置,落液管的上端与气液分离器的底部相连通,下端与干式蒸发器连通;所述进气管设置在靠近气液分离器和干式蒸发器另一端的位置,进气管的上端与气液分离器连通,下端与干式蒸发器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液管的上端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内腔室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虹吸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内腔室内 的落液管长度H为3mm 5mm。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虹吸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设置在所 述气液分离器的侧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虹吸蒸发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干式蒸发器、落液管及进气管。其中,干式蒸发器设置在气液分离器的下方,气液分离器包括一内腔室,在气液分离器上设有出气管。落液管设置在靠近气液分离器和干式蒸发器一端的位置,落液管的上端与气液分离器的底部相连通,下端与干式蒸发器连通;进气管设置在靠近气液分离器和干式蒸发器另一端的位置,进气管的上端与气液分离器连通,下端与干式蒸发器连通。落液管的上端设置在气液分离器的内腔室内。采用本实用新型后,伸入到气液分离器内腔室内的落液管能够将冷冻油挡在气液分离器内,使之不会流入干式蒸发器,从而能保证干式蒸发器的蒸发盘管的换热效率不受影响。
文档编号F25B43/02GK201293501SQ200820153158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8日
发明者丁伟堂, 万晴友, 李泽煌, 王德佳 申请人:上海宝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