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置式外辅热防融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7092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前置式外辅热防融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融霜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通过前置于蒸发器前的外辅热技术进行防融霜的装置。
背景技术
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热工气候分区中的夏热冬冷地区,冬季平均温度低,相对湿度大。而且在受北方强冷空气的影响下,冬季会出现一定时间的霜冻或冰冻天气。高湿度的环境条件是这一地区的特点,也是造成热泵结霜严重和工作性能差的主要原因。空气源热泵在这种环境下工作时蒸发器极易结霜,系统工作性能衰减严重,随时间推移,生长成的霜层导致换热过程恶化,使得机组的蒸发温度降低。此时,由于大量液态制冷剂没有及时蒸发,回液过多增加了压缩机液击的可能性。并且因为频繁的传统的除霜方式使机组处于不稳定的工作状态,供热效果和供热时间都不能保证。 传统的除霜方法是将室内机的风机停机,并将四通换向阀进行切换,空调系统按照制冷方式运行。这时室外换热器转换为制冷工况下的冷凝器来用。这种除霜方式存在以下缺点由于室内机的风机停机,室内换热器从室内环境吸热量很少,除霜相对不足,使得除霜时间过长;由于室内风扇停转,室内机在除霜时室内换热器需从室内环境中吸取热量,使得室温将下降,使室内环境更加恶劣。由于除霜时间过长,室外换热器上部的融霜会掉到下部翅片上,下面霜层积累很多,难以除掉,造成冰层堆积,影响换热器效率。另外一种热气旁通阀除霜是由热气旁通阀将高温高压排气由压缩机排气口引向蒸发器,通过高温高压冷媒液化放热来除霜。由于高压侧的冷媒的热量还是来自于蒸发器吸收的热量,当气温较低,除霜持续时间长,将没有足够热量吸收,使主机进入保护性停机状态。常见的电热融霜装置是使用电热元件作融霜热源的,通常,按照电热元件布置部位不同,可以再分为三种类型(I)把电加热器直接放置在换热器的表面端部;(2)把电加热器与换热器做成一体;(3)把电热管放在蒸发器内的制冷剂管中。对于前两种,由于电热元件暴露在潮湿空气中,为了保证潮湿空气即冰层不被击穿造成机组漏电的现象。通常流过电热元件的电流并不大。当化霜所需要的能量一定时,电流越小,对于已给的电热融霜装置,其所需要的化霜时间越长。第三种将电热元件内置于蒸发器内的制冷剂管中,由于不再受制于安全电流,融霜速率得到提升。但是,与前两种电热除霜方式相比,电热管套在换热肋片管中,不仅仅要求电热管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同时也增加了设备制造成本和制造及检修的难度。此外,国内空调设备生产厂家目前使用的单位时间继电器构成的简单融霜控制器,其融霜时间为设定值,不能根据结霜量的多少进行调节,如果时间继电器出线故障,电热管长时间工作,会烧坏空调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系统除霜无需停机的前置式外辅热防融霜装置。[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置式外辅热防融霜装置,包括连接于节流阀或毛细管与低温换热侧之间的制冷剂管,在所述的制冷剂管的外表面包覆有加热装置。所述的加热装置延伸包覆所述的节流阀或毛细管上。所述的加热装置为包覆在所述的制冷剂管的外表面的电热元件和包覆在所述的电热元件的外表面的保温层。所述的加热装置为热水、热油或热气换热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前置式外辅热防融霜装置,利用电-热转换原理,将一定电压、一定电流的电热管包在毛细管和蒸发器之间制冷剂管外面,相当于电热毯式的形式包在制冷剂管外面,然后再加上保温层降低能量损耗。或采用热水、热油或热气换热器,系统除霜无需停机,无需设置旁通装置,不仅适用于所有的空气源热泵,还包括所有具有辅热加热工质特点的热泵空调装置。本实用新型对空气源热泵提供一种前置式外辅热防融霜技术,该技术可在不影响常规空调系统夏天制冷、冬天制热的功能下,还可以在冬天制热运行工况、不间断室内供热的前提下,在进入蒸发器前快速地提高工质的能量,使工质具有较高的能量情况下进入蒸发器,防止结霜量的产生,并对蒸发器前置外辅热的结构及整个系统的匹配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由于电热元件暴露在潮湿空气中,为了保证潮湿空气即冰层不被击穿造成机 组漏电的问题。也克服电热管套在换热肋片管中,不仅仅要求电热管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同时也增加了设备制造成本和制造及检修的难度的问题。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系统除霜无需停机且操作简单、融霜时间短、效率高、耗能少的前置式外辅热防融霜装置。

图I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电热元件加热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热水、热油或热气加热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现场按照图I即可完成,结构简单实用。是基于参数霜生长规律的蒸发器电热管辅热除霜空气换热器装置示意图。参见图1,压缩机I出口一端经过四通阀2和消声器13与高温换热侧11相连,一端从压缩机I出口出来后经过四通阀2,再经过储液器14回到压缩机的入口,高温换热侧11 一端通过控制电磁阀12与消声器13出口连通,另一端与干燥过滤器10,经过止回阀8与节流阀或毛细管9串联连通;低温换热侧3通过制冷剂管6与节流阀或毛细管9串联,另一端与四通阀2入口连接,在制冷剂管6的外表面的包覆有电热元件4,在电热元件4的外表面包覆保温层5 ;高温换热侧11可以是水冷也可以是风冷的。参见图1,当进行正常的制热工况运行时,电热元件4不工作。当需要除霜时,电热元件4通电,冷凝液经过节流后进入外表面包覆有电热元件4的制冷剂管6后,制冷剂温度提高,这样可以保证室内机一直处于制热运行工况,不会影响到室内的舒适度。[0018]参见图1,电热元件4长度L、保温层5长度L’、根据融霜补热量而确定其长度。图2基本原理同图1,只是在加热装置上有点区别,图2中电阻丝换成了热水、热油、热气或热管换热器7,此处不为电辅,为其他辅热方式,其包括热水、热油、热气或热管等换热使工质进入蒸发器前具有更高的能量来达到防霜的目的。在制冷工况下,图I中则使电热元件4不通电工作,则按原制冷工况运行,即防融霜不启动。图2中则是热水、热油或热气换热器7不提供热能,也即防霜不启动,按原制冷工况运行。改变四通换向阀方向,则图示箭头方向反向,由压缩机I排出的高压蒸汽,经四通阀2进入高温换热侧3,制冷剂蒸汽被冷凝成液体,经节流阀或毛细管9进入低温换热侧11,并在低温换热侧11中吸热,将室内空气冷却,蒸发后的制冷剂蒸汽,经四通阀2后被压缩机I吸入,这样周而复始,实现制冷循环。前置式防融霜是相对于蒸发器而言,该实用新型成功克服了国内外同类产品所存在的制热流程改造复杂,元器件更换频繁,不利于生产和加工等缺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融霜装置目前无工业生产,现有的电辅装置采用加热用户侧所需要的空气或水,而非加热·制冷工质,因而效率低;蒸发器内采用电辅技术安装过程复杂,可靠及安全性非常差,无法在工业过程中采用。而热气旁通融霜虽然采用加热制冷剂,但影响了冬天热量的输出,且效果不稳定,用户舒适性差。本实用新型专利采用先进简便的制热流程,元器件改动较少,易于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控制可靠性更高;与前置式内辅热防融霜相比,用户除具有较好的热舒适性或产出热量,同时外辅热更易实现,控制可靠性更高。可成功预防室外蒸发侧结霜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空调、热泵装置制冷制热效果良好,并保证空调、热泵各元器件稳定运行。本实用新型依据霜生长规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专利保护段在节流阀或毛细管之后到低温换热侧之间,并包括毛细管(节流阀)或其一部分。如果制冷剂不是氟利昂,是氨类的,则在低温换热侧3之前会有低压储液器,则加热装置设在节流阀或毛细管到低温换热侧之间,包括低压储液器,因为该加热装置可设置在低压储液器上。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该段都可以得出其它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前置式外辅热防融霜装置,包括节流阀或毛细管(9)、连接于节流阀或毛细管(9)与低温换热侧(3)之间的制冷剂管(6),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制冷剂管(6)的外表面包覆有加热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前置式外辅热防融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加热装置延伸包覆所述的节流阀或毛细管(9)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前置式外辅热防融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加热装置为包覆在所述的制冷剂管(6)的外表面的电热元件(4)和包覆在所述的电热元件(4)的外表面的保温层(5)。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前置式外辅热防融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加热装置为热水、热油或热气换热器(X)。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置式外辅热防融霜装置,包括节流阀或毛细管(9)、连接于节流阀或毛细管(9)与低温换热侧(3)之间的制冷剂管(6),在所述的制冷剂管(6)的外表面包覆有加热装置。所述的加热装置延伸包覆所述的节流阀或毛细管(9)上。所述的加热装置为包覆在所述的制冷剂管(6)的外表面的电热元件(4)和包覆在所述的电热元件(4)的外表面的保温层(5)。所述的加热装置为热水、热油或热气换热器(7)。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系统除霜无需停机且操作简单、融霜时间短、效率高、耗能少的前置式外辅热防融霜装置。
文档编号F25B47/00GK202470558SQ20122005997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3日
发明者唐瑾晨, 王晨光, 苏欢, 龚光彩 申请人:湖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