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驾车防瞌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728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驾车防瞌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驾车防瞌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防止人们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瞌睡而发生危险的一种专用装置。
背景技术
疲劳驾驶是当今交通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驾驶人在疲劳时,其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形势判断能力和对车辆的操控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交警部门通过对多起交通事故的调查发现,因疲劳驾驶造成的重大交通死亡事故,有60%以上是因睡眠不足3. 5小时引发的。仅2005年I 2月,全国就发生交通事故8万余起,造成I. 6万余人死亡,其中因疲劳驾驶导致死亡的有300余人,全年死亡人数更高达数千人。连续驾车超过4小时,或驾车4小时后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都是法规严令禁止的。中华医学会的驾驶员警觉性测试结果显示,连续驾驶4小时以上驾车和睡眠不充足·是疲劳驾驶事故的主要原因。根据在北京地区高速公路白庙、杜家坎和沪杭段嘉兴等地对516名驾驶员进行警觉度测试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24%的驾驶者经常感觉到疲劳,其中10%的驾驶员表示在调查当天就瞌睡过;50%的被调查者回忆在驾车中曾打过瞌睡。经过仪器检测,发现24%的疲劳驾驶者反应时间明显延长(反应时间变慢25 %左右),50 %的被调查者认为睡眠不足,反应时间也相应延长(反应时间变慢20%左右)。因此目盍睡导致的交通事故已经排在了酒驾之后的第二位,对于酒驾来讲更加容易识别和控制,但是瞌睡驾车虽然各国法律明文禁止,但是这种情况更加难于识别和控制。因此现在市场中出现了各种防瞌睡的产品,有电子方式的,也有使用手机摄像头,通过软件方式来识别的,当人发生瞌睡的时候,及时给与提醒,从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ASP系统(驾车防瞌睡领航系统)由丹麦一家公司推出,可以安装在仪表盘上,根据道路情况监测车辆的驾驶状况,一旦监测到司机有打瞌睡的迹象,就会立即提醒司机。但是,这个系统也有让人质疑的地方。例如,它所发出的每个互动都需要驾驶者做动作进行表示,这会让驾驶者产生厌烦。还有就是让一个已经很累的驾驶者去操作这个系统,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对驾驶人疲劳状态监测方法与装置的研究,对于预防由疲劳驾驶引起的交通事故有重要意义,其应用前景广阔,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汽车安全技术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向。但是,驾驶人的疲劳状态受多种因素影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非常有效的指标或模型能够对疲劳等级进行精确的评价。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各种指标与驾驶人疲劳等级之间的关系。另外,现有的驾驶人疲劳状态监测方法大都基于某一单项指标,虽然在限定条件下能够达到一定的精度,但在实际复杂多变的行车环境下,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上还存在问题,难以达到预期要求。针对这一问题,多源信息融合方法将成为一个发展方向。通过上面的描述可知,驾车瞌睡问题位于一个法律的死角,无法检测也无法杜绝,完全依靠驾车人的自主控制显然很难做到,因此对于防止瞌睡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自然也无法杜绝这种现象。关专家称,“睡眠缺乏,已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道路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有效防止瞌睡的新型装置,主要通过将其佩戴在头部太阳穴位置,利用半导体制冷技术使太阳穴位置的温度降低,从而彻底避免了人产生瞌睡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1、一种驾车防瞌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瞌睡装置由支架和固定在支架上的制冷装置以及控制制冷装置的控制装置组成,所述的支架为具有弹性的开口环形,其两端分别连接有制冷装置,所述的制冷装置中设置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则于控制装置连接,并接受控制装置的控制。所述的支架由金属或者塑胶制成。所述的制冷装置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中的半导体制冷片,另外在上述的半导体制冷片一侧,该设置有感温头。所述的外壳中设置有隔热保温层。所述的半导体制冷片外侧还设置有传导头,该传导头为一金属块,所述的制冷片及传到头外侧设置有弹性隔热材料构成的防护套。所述的感温头与半导体制冷片和传导头间隔设置,且与上述二者之间设置有保温层。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装置及控制电路板,所述的处理器和存储器与控制电路板连接,该存储器中存储有控制程序,控制装置与上述的制冷装置连接,并通过控制装置中的感温头反馈的信息进行控制,保证半导体制冷片及传导头与人体体温之间的温差为3_8摄氏度。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及控制电路板,所述的处理器与控制电路板连接,处理器中嵌入控制程序,控制装置与上述的制冷装置连接,并通过控制装置中的感温头反馈的信息进行控制,保证半导体制冷片及传导头与人体体温之间的温差为3-8摄氏度。所述的防瞌睡装置的支架上还设置有电源接口和蓄电池。所述的支架为橡皮环。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获得了以下积极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利用低温刺激人太阳穴,达到了避免瞌睡的效果,上述的效果已经通过实际使用得到了验证;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类似头戴式耳机的结构,巧妙的将两个有半导体制冷片制成的传导头固定在使用者头部,达到了使太阳穴部位降温的技术效果,同时配合采用在传导头一侧设置感温头的结构,实现了对太阳穴位置的温度测量,加之配合采用智能型的控制装置,实现了将上述的降温作用控制在一定幅度的技术目的,这样就可以非常有效的让使用者避免瞌睡,同时也避免了由于降温幅度过大引起的不适。另外本实用新型还通过采用在制冷装置中设置多层保温,进一步提高了制冷的效率和使用效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保温层设置,使得传导头和感温头可以安装在狭小的制冷装置中,有效的避免了半导体制冷片和传导头对感温头的干扰;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在半导体制冷片前端设置传导头的结构,然后通过传导头作用人体,不但使这种制冷作用更加柔和舒适,同时也显著提高了与人体接触时的温度,彻底避免了由于半导体制冷片温度过低,导致局部冻伤的问题。另外通过在上述的防瞌睡装置中设置蓄电池和电源插口的结构,可以大幅提升使用的方便性,使上述的防瞌睡装置摆脱对电源线的依赖。[0015]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的一系列技术解决方案,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避免使用者瞌睡的新型装置,避免由于驾驶者由于瞌睡导致交通事故的问题,另外该装置还可以使用在例如长期夜间上班的工作人员使用,避免由于瞌睡导致生产事故的发生。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驾车防瞌睡装置,该装置是在根据中医理论结合现代技术研制而成,主要利用了中医中对太阳能实施刺激,可以保持人头脑清醒的原理制成,利用现有的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了对太阳穴位置的恒定降温,从而达到了有效防止瞌睡的目的。该防瞌睡装置由支架I和固定在支架I上的制冷装置2以及控制制冷装置的控制装置组成,所述的支架I为具有弹性的开口环形,其两端分别连接有制冷装置2,所述的制冷装置中设置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则于控制装置连接,并接受控制装置的控制。在具体使用的时候,首先将这个类似于头戴式耳机的防瞌睡装置带到头上,并且使制冷装置2正好位于两个太阳穴位置,然后开启该防瞌睡装置进行制冷。为了方便上述装置可以稳定的夹持在头部,所述的支架I由金属或者塑胶制成。这样通过金属或者塑胶的自身弹性,保证上述的防瞌睡装置可以稳定的夹持在使用者的头部。本实用新型还有另外一种固定方式,就是支架I为橡皮环。这样可以将上述的防瞌睡装置套装在头部,同样可以实现固定制冷装置的作用。由于上述的防瞌睡装置2是使用在人头部的,因此要考虑体积和重量问题,因此在上述的制冷装置中采用体积小的半导体制冷方式。所述的制冷装置2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中的半导体制冷片,另外在上述的半导体制冷片一侧,该设置有感温头3,半导体制冷片和感温头3之间需要设置保温层,以防止上述二者之间相互影响。为了提高制冷的效率,需要对上述的制冷装置进行隔热保温处理,因此在所述的外壳中设置有隔热保温层。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上述制冷装置的效果。由于半导体制冷片的体积比较小,因此如果直接接触人体的话,导致局部过冷,导致严重的人体不适,甚至发生局部冻伤。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产生,在所述的半导体制冷片外侧还设置有传导头4,该传导头为一金属块,所述的制冷片及传到头外侧设置有弹性隔热材料构成的防护套。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将半导体制冷片产生的低温,通过传导头金属的作用,使其上升到人体可以接受的温度,这个温度一般控制在不超过体温10摄氏度。为了实现智能控制温度,所述的感温头与半导体制冷片和传导头间隔设置,且与上述二者之间设置有保温层。本实用新型还在传导头和半导体制冷片的附加设置了感温头,这样才可以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智能控制,使其稳定在低于人体体温3-8摄氏度之间。但是由于制冷装置本身体积比较小,半导体制冷片和传导头的低温非常容易影响感温头的测量准确性,所以在上述二者之间要设置良好的隔热保温层,必要的时候对控制软件进行温度修正设置,从而保证感温头对太阳穴位置温度测量的准确性。控制装置对制冷装置采用的是智能控制的方式,也就要要保证太阳穴位置始终要低于正常体温3-8摄氏度之间,最好处于3-5摄氏度。因此这个控制装置属于智能型的控制系统。所述的处理器和存储器与控制电路板连接,该存储器中存储有控制程序,控制装置与上述的制冷装置连接,并通过控制装置中的感温头反馈的信息进行控制,保证半导体制冷片及传导头与人体体温之间的温差为3-8摄氏度。该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装置及控制电路板,存储装置为普通的硬盘、U盘或者存储卡之类的存储装置,其中安装有智能控制程序。而处理器则负责读取控制程序,并结合感温头反馈的太阳穴温度降低值,对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进行控制。也就是在温差小于3摄氏度的时候,自动开启制冷装置工作,在温差达到5摄氏度的时候,则开启制冷装置工作。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控制装置还有另外一种构成方式。即在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及控制电路板,所述的处理器与控制电路板连接,处理器中嵌入控制程序,控制装置与上述的制冷装置连接,并通过控制装置中的感温头反馈的信息进行控制,保证半导体制冷片及传导头与人体体温之间的温差为3-8摄氏度。通过上述的结构中可知,虽然上述的两种结构方式略有不同,但实质上都是采用现有的通用智能控制方式来实现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述的防瞌睡装置的使用方便性,在所述的防瞌睡装置的支架上还设置有电源接口和蓄电池。这样就可以使上述的防瞌睡装置摆脱电源线的制约,使用更加方便,另外配置电源接口也是上述的防瞌睡装置方便的进行充电。其中使用的蓄电池为现在常见的充电电池。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驾车防瞌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瞌睡装置由支架和固定在支架上的制冷装置以及控制制冷装置的控制装置组成,所述的支架为具有弹性的开口环形,其两端分别连接有制冷装置,所述的制冷装置中设置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则于控制装置连接,并接受控制装置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驾车防瞌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由金属或者塑胶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驾车防瞌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装置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中的半导体制冷片,另外在上述的半导体制冷片一侧,还设置有感温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驾车防瞌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中设置有隔热保温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驾车防瞌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导体制冷片外侧还设置有传导头,该传导头为一金属块,所述的制冷片及传导头外侧设置有弹性隔热材料构成的防护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驾车防瞌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温头与半导体制冷片和传导头间隔设置,且与上述二者之间设置有保温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驾车防瞌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装置及控制电路板,所述的处理器和存储器与控制电路板连接,该存储器中存储有控制程序,控制装置与上述的制冷装置连接,并通过控制装置中的感温头反馈的信息进行控制,保证半导体制冷片及传导头与人体体温之间的温差为3-8摄氏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驾车防瞌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及控制电路板,所述的处理器与控制电路板连接,处理器中嵌入控制程序,控制装置与上述的制冷装置连接,并通过控制装置中的感温头反馈的信息进行控制,保证半导体制冷片及传导头与人体体温之间的温差为3-8摄氏度。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驾车防瞌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瞌睡装置的支架上还设置有电源接口和蓄电池。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驾车防瞌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为橡皮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防止人们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瞌睡而发生危险的一种专用装置。一种驾车防瞌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瞌睡装置由支架和固定在支架上的制冷装置以及控制制冷装置的控制装置组成,所述的支架为具有弹性的开口环形,其两端分别连接有制冷装置,所述的制冷装置中设置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则于控制装置连接,并接受控制装置的控制。本实用新型可以提供一种有效防止瞌睡的新型装置,主要通过将其佩戴在头部太阳穴位置,利用半导体制冷技术使太阳穴位置的温度降低,从而彻底避免了人产生瞌睡的现象。
文档编号F25B49/00GK202770046SQ201220215470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4日
发明者邱国民 申请人:邱国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