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机高压缓冲结构及单机自复叠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03933阅读:883来源:国知局
开机高压缓冲结构及单机自复叠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机高压缓冲结构及单机自复叠制冷系统,所述开机高压缓冲结构包括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所述第一毛细管的一端和第二毛细管的一端均与同一个电磁阀相连,所述电磁阀用于与单机自复叠制冷系统的蒸发冷凝器相连,所述第一毛细管的另一端和第二毛细管的另一端并联后用于与单机自复叠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相串联;所述单机自复叠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如上所述的开机高压缓冲结构、蒸发冷凝器及蒸发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稳定,有效地降低了系统开机时的排气压力,对压缩机及系统管路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专利说明】开机高压缓冲结构及单机自复叠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机高压缓冲结构及单机自复叠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自动复叠制冷循环系统使用混合制冷工质并通过单台压缩机实现了多级复叠,是制取一 40°C—一 200°C温度区间的主要制冷装置系统,广泛应用于低温电子、低温医学、低温生物、低温实验环境等小型设备。循环采用单压缩机压缩,与多级压缩和经典复叠系统相比较,系统结构简单紧凑,成本较低,而且低温端没有运动部件,性能可靠。自动复叠制冷循环还可以用一台压缩机得到多个不同的蒸发温度,应用到不同的低温环境。当蒸发冷凝器中的冷量不完全用来冷却含较多低沸点的制冷剂蒸汽时,剩余的一部分冷量可以用于其它温区的制冷。
[0003]自复叠制冷循环系统多采用两种以上的混合制冷工质,混合制冷工质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制冷工质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按照混合后溶液是否具有共沸的性质,分为共沸制冷工质和非共沸制冷工质两类。现有的制冷剂大多存在以下缺陷:在压缩机刚开机的时候,由于高温制冷剂还没有完全冷凝成液体,节流后产生的冷量较小,使得中温和低温制冷剂不能立刻冷凝,因此,一方面没有被冷凝的中低温制冷剂成为高温制冷剂中的不凝性气体,造成高温制冷剂的冷凝速度变慢,影响系统初期的降温速度;另一发面,没有被冷却的制冷剂气体较多,在压缩机刚开机的过程中系统压力始终比较高,容易损坏压缩机及管路系统。
[0004]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闻。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开机高压缓冲结构及单机自复叠制冷系统。
[000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开机高压缓冲结构,包括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所述第一毛细管的一端和第二毛细管的一端均与同一个电磁阀相连,所述电磁阀用于与单机自复叠制冷系统的蒸发冷凝器相连,所述第一毛细管的另一端和第二毛细管的另一端并联后用于与单机自复叠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相串联。
[0008]单机自复叠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如上所述的开机高压缓冲结构、蒸发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开机高压缓冲结构的电磁阀与所述蒸发冷凝器相连,所述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并联后与所述蒸发器相串联;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器相连,所述冷凝器与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三毛细管相连,所述第三毛细管的出口与上述蒸发冷凝器的第一入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出口与上述蒸发器的第二入口相连;所述蒸发冷凝器的第一出口与上述压缩机的入口相连,且该第一出口与上述第一入口相对应;所述蒸发冷凝器的第二出口与上述电磁阀相连,且该第二出口与上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入口相对应;上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相连。
[000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10]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稳定,有效地降低了系统开机时的排气压力,对压缩机及系统管路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其中,
[0013]1、压缩机2、冷凝器3、气液分离器4、第三毛细管5、蒸发冷凝器6、电磁阀7、第一毛细管8、第二毛细管9、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5]如图1所示,开机高压缓冲结构,包括第一毛细管7和第二毛细管8,所述第一毛细管7的一端和第二毛细管8的一端均与同一个电磁阀6相连,所述电磁阀6用于与单机自复叠制冷系统的蒸发冷凝器5相连,所述第一毛细管7的另一端和第二毛细管8的另一端并联后用于与单机自复叠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9相串联。
[0016]所述第一毛细管7可选择大流量缓冲毛细管,所述第二毛细管8可选择低温级毛细管。
[0017]单机自复叠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如上所述的开机高压缓冲结构、蒸发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开机高压缓冲结构的电磁阀6与所述蒸发冷凝器5相连,所述第一毛细管7和第二毛细管8并联后与所述蒸发器9相串联;所述压缩机I的出口与冷凝器2相连,所述冷凝器2与气液分离器3的入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3的第一出口与第三毛细管4相连,所述第三毛细管4的出口与上述蒸发冷凝器5的第一入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3的第二出口与上述蒸发器9的第二入口相连;所述蒸发冷凝器5的第一出口与上述压缩机I的入口相连,且该第一出口与上述第一入口相对应;所述蒸发冷凝器5的第二出口与上述电磁阀6相连,且该第二出口与上述气液分离器3的第二入口相对应;上述蒸发器9与所述压缩机I的入口相连。
[0018]所述第三毛细管4可选择高温级毛细管。
[001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可作如下简要描述:
[0020]本实用新型在开机运行时,首先采用第一毛细管7进行制冷,以保证开机时最高排气压力在压缩机I的要求以内;随着制冷系统的运行,排气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再使用电磁阀6切换为第二毛细管8,进行正常拉温,更为具体的说,在系统运行初期,采用第一毛细管7进行制冷的同时,可使聚集在高压端的低温级初期不凝性制冷剂气体能迅速进入回气端,对高压端产生一定的降压缓冲作用;随着拉温的进行,低温级制冷剂液化量增加及箱内温度的降低,会使排气压力会不断降低;这时,使用电磁阀6切换到第二毛细管8,排气压力也会控制在压缩机I要求以内。
[0021]本实用新型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0022]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诸如压缩机1、气液分离器3、第三毛细管4、第一毛细管
7、蒸发器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0023]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
1.开机高压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所述第一毛细管的一端和第二毛细管的一端均与同一个电磁阀相连,所述电磁阀用于与单机自复叠制冷系统的蒸发冷凝器相连,所述第一毛细管的另一端和第二毛细管的另一端并联后用于与单机自复叠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相串联。
2.单机自复叠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机高压缓冲结构、蒸发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开机高压缓冲结构的电磁阀与所述蒸发冷凝器相连,所述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并联后与所述蒸发器相串联;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器相连,所述冷凝器与气液分离器的入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三毛细管相连,所述第三毛细管的出口与上述蒸发冷凝器的第一入口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出口与上述蒸发器的第二入口相连;所述蒸发冷凝器的第一出口与上述压缩机的入口相连,且该第一出口与上述第一入口相对应;所述蒸发冷凝器的第二出口与上述电磁阀相连,且该第二出口与上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入口相对应;上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相连。
【文档编号】F25B41/06GK203550351SQ201320416873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2日
【发明者】赵继斌, 李志波, 张金坡, 杨东升, 陈志鹏 申请人:青岛澳柯玛超低温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