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5856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循环过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干燥过滤器。

背景技术:
双向过滤器一般使用在热泵系统中,内部采用干燥过滤组合设计。双向过滤器是能够有效防止过滤物、可溶物进入空调系统的关键部件,同时吸收系统中多余的水分酸性物质从而保证系统在最佳状态下运行。公开号为CN102109052A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双向干燥过滤器。该干燥过滤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该干燥过滤器中,第一接管1和第二接管2连接在壳体7上用来连接系统管路,第一单向阀3和第二单向阀4用来实现双向流通,切换流向时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同时过滤杂质不流出干燥过滤器,进而保证系统稳定。干燥过滤芯5和设置在干燥过滤芯5两侧的过滤片6组成了干燥过滤装置.待过滤制冷剂经过干燥过滤装置后,过滤片6过滤掉系统中的杂质,同时通过干燥过滤芯来吸收系统中多余的水分和酸杂质。运用上述的双向干燥过滤器可以达到过滤并干燥系统制冷剂的效果,另外产品内部采用双向流通设计,省去了两个外部止回阀和两个常规干燥过滤器,降低了管路复杂性和成本费用。但在使用上述的双向干燥过滤器存在以下问题:1、制冷剂始终是直线状流动,从双向干燥过滤器的进口进入后,穿透内部的过滤、干燥组合部件,直接流出双向干燥过滤器的。这样无法实现根据蒸发器的需求,没有贮液或供给制冷剂的功能。2、直线水平状流动后直接流出双向干燥过滤器的,中间没有一个贮存的周转站,制冷剂直接穿透流出,如采用过滤材料纤维层紧实状材料,过滤性能差,产品使用寿命很短。所以在采用过滤材料上特有讲究,要采用多间隙、多孔性、多层纤维的过滤材料,如玻璃棉等,导致材料成本升高,玻璃纤维矿物棉对员工装配身心健康有影响。3、现有技术结构的干燥过滤芯5为块状过滤芯,块状过滤芯是易碎、易脱落的,同时生产成本高,制作工艺难。4、现有技术的直线流通通道,过滤在产品如图1的A’、B’区域的杂质,直接影响下一次制冷剂流动的流通阻力,导致系统压力损失大,降低系统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制冷剂存储功能的干燥过滤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燥过滤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腔体;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沿壳体的横向布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腔体沿纵向分隔成依次布置的第一腔、第二腔以及第三腔;干燥过滤层设置在第三腔内并将第三腔分隔成靠近第二腔的第四腔和远离第二腔的第五腔;纵向管,依次穿过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干燥过滤层,纵向管的第一端位于第一腔内并与第一腔连通,纵向管的第二端位于第五腔内并与第五腔连通;第三隔板,设置在第二腔内并将第二腔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六腔和第七腔;第一进出口,设置在壳体上并与第六腔连通;第二进出口,设置在壳体上并与第七腔连通;第一单向阀,设置在第一隔板上,第一单向阀配置为自第一腔至第六腔单向流通;第二单向阀,设置在第一隔板上,第二单向阀配置为自第一腔至第七腔单向流通;第三单向阀,设置在第二隔板上,第三单向阀配置为自第六腔至第四腔单向流通;第四单向阀,设置在第二隔板上,第四单向阀配置为自第七腔至第四腔单向流通。进一步地,第一单向阀和/或第二单向阀和/或第三单向阀和/或第四单向阀包括:底座,具有阀口,底座安装在第一隔板或第二隔板上;流通板,与底座连接流通板上设有流通孔,流通板与底座之间具有过流通道;定位销,定位销安装在流通板上并朝向阀口延伸;盘形挡片,套设在定位销上并位于阀口处,盘形挡片的直径大于阀口的直径。进一步地,底座具有与流通板配合的环形台阶面,流通板包括圆盘本体及与环形台阶面接触的凸耳,底座还具有将凸耳固定在环形台阶面上的压边,圆盘本体与底座之间形成过流通道。进一步地,底座远离流通板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段,连接管段与阀口的内边沿连接,第一隔板和/或第二隔板上设有与连接管段配合的安装孔。进一步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筒体和端盖,筒体包括阶梯筒段,第一隔板设置在阶梯筒段的台阶处。进一步地,筒体还包括锥段,第二隔板设置在锥段处并具有与锥段适配的锥面。进一步地,端盖包括设置在筒体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筒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筒体及第二筒体,阶梯筒段和锥段形成在第一筒体内,第一筒体还包括连接筒段,连接筒段的直径大于阶梯筒段的最大直径。进一步地,纵向管包括套管和设置在套管内的直管,套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配合。进一步地,套管包括;管体;第一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设置在管体第一端,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一隔板相配合;第二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位于管体内壁上,直管的一端定位于第二定位结构上;套管翻边,套管翻边设置在管体的第二端,并与第二隔板相配合。进一步地,第三隔板包括:两个挡片,挡片将第二腔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六腔和第七腔;挡片连接件,位于管体的周向外侧,挡片与管体通过挡片连接件连接,挡片连接件的第一端与第一隔板抵接,挡片连接件的第二端与第二隔板抵接。进一步地,挡片连接件为套设在管体上的连接套筒。进一步地,挡片与第一隔板之间、挡片与第二隔板之间以及挡片与壳体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进一步地,管体的第二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套管台阶,挡片连接件的第二端突出于套管台阶的台阶面,第二隔板夹设在套管翻边和挡片连接件之间。进一步地,第二端盖上设置有管套,管套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盖的内壁连接,管套的第二端套设在直管外,管套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定位结构,直管的第二端定位于第三定位结构上,管套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流孔,过流孔连通第五腔和管套的内腔。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冷剂可以从第一进出口或第二进出口进入至壳体的第六腔内或第七腔内。在进入第六腔内或第七腔之后,由于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限定了流动方向,制冷剂会进行到第四腔内。之后进入干燥过滤层进行干燥过滤处理。使过滤下来的杂质处于腔内。不论是液态制冷剂还是气态制冷剂,在完成干燥过滤处理之后,制冷剂均会进入第五腔进行储存。当需要使用制冷剂时,洁净的液态或气态制冷剂通过纵向管流入第一腔。由于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限定了流动方向,制冷剂会通过第六腔和第七腔中压力较小的一腔流出。由此可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制冷剂存储功能。此外,由于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彻底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双向直线流动的方式。在过滤材料上的选用不限制于多层纤维、多间隙的材料,选用涤纶材料均能满足过滤要求,进而能够实现成本最低化。这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采用球形颗粒状作为干燥剂,这样能够解决消除块状过滤芯容易破裂、易脱落的现象。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干燥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发明干燥过滤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a示出了图2的干燥过滤器的Ⅰ处放大示意图;图2b示出了图2的干燥过滤器的Ⅱ处放大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的干燥过滤器的第一单向阀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2的干燥过滤器的第一和第二单向阀与第一隔板的装配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2的干燥过滤器的立体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5的干燥过滤器的第一筒体的立体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6的第一筒体的剖视示意图;图7a示出了图7的第一筒体的结构的Ⅲ处放大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2的干燥过滤器的管套的立体示意图;图9示出了图8的管套的剖视示意图;图10示出了图2的干燥过滤器的第三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另一种第三隔板的实施方式结构的示意图;图12示出了图2的干燥过滤器立式安装时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示意图;以及图13示出了图2的干燥过滤器倒置安装时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第一接管;2、第二接管;3、第一单向阀;4、第二单向阀;5、干燥过滤芯;6、过滤片;7、壳体;10、壳体;11、第一筒体;111、第一端盖;112、阶梯筒段;113、锥段;114、连接筒段;12、第二筒体;13、第二端盖;131、管套;132、第三定位结构;133、过流孔;21、第一隔板;22、第二隔板;221、锥面;23、干燥过滤层;24、第三隔板;241、挡片;242、挡片连接件;243、密封件;30、纵向管;31、套管;311、管体;312、第一定位结构;313、第二定位结构;314、套管翻边;315、套管台阶;32、直管;41、第一进出口;42、第二进出口;51、第一单向阀;52、第二单向阀;53、第三单向阀;54、第四单向阀;511、底座;5111、环形台阶面;512、盘形挡片;513、流通板;5131、圆盘本体;5132、凸耳;5133、流通孔;514、定位销;A、第一腔;B、第四腔;C、第五腔;D、第六腔;E、第七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如图2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干燥过滤器包括:壳体10、第一隔板21、第二隔板22、干燥过滤层23、纵向管30、第三隔板24、第一进出口41、第二进出口42、第一单向阀51、第二单向阀52、第三单向阀53以及第四单向阀54。其中,壳体10内具有腔体,第一进出口41和第二进出口42均设置在壳体10上。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内形成有五个腔室,具体形成方式如下: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沿壳体10的横向布置,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将腔体沿纵向分隔成依次布置的第一腔A、第二腔以及第三腔。干燥过滤层23设置在第三腔内并将第三腔分隔成靠近第二腔的第四腔B和远离第二腔的第五腔C。第三隔板24设置在第二腔内并将第二腔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六腔D和第七腔E。第一进出口41与第六腔连通,第二进出口42与第七腔连通。纵向管30依次穿过第一隔板21、第二隔板22以及干燥过滤层23,纵向管30的第一端位于第一腔内并与第一腔连通,纵向管30的第二端位于第五腔内并与第五腔连通。第一单向阀51、第二单向阀52、第三单向阀53以及第四单向阀54的设置位置及流通方向具体如下:第一单向阀51设置在第一隔板21上,第一单向阀51配置为自第一腔至第六腔单向流通。第二单向阀52设置在第一隔板21上,第二单向阀52配置为自第一腔至第七腔单向流通。第三单向阀53设置在第二隔板22上,第三单向阀53配置为自第六腔至第四腔单向流通。第四单向阀54设置在第二隔板22上,第四单向阀54配置为自第七腔至第四腔单向流通。本实施例的干燥过滤器具有两个安装方向,能够同时满足液体管路的液态制冷剂存储以及气体管路的气态制冷剂存储。两种安装方向下的干燥过滤器内的制冷剂的流向基本相同,后续将进行详细介绍。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制冷剂可以从第一进出口41或第二进出口42进入至壳体10的第六腔D内或第七腔E内。在进入第六腔D内或第七腔E之后,由于第三单向阀53和第四单向阀54限定了流动方向,制冷剂会进行到第四腔B内。之后进入干燥过滤层23进行干燥过滤处理。使过滤下来的杂质处于B腔内。不论是液态制冷剂还是气态制冷剂,在完成干燥过滤处理之后,制冷剂均会进入第五腔C进行储存。当需要使用制冷剂时,洁净的液态或气态制冷剂通过纵向管30流入第一腔A。由于第一单向阀51和第二单向阀52限定了流动方向,制冷剂会通过第六腔D和第七腔E中压力较小的一腔流出。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制冷剂存储功能。此外,由于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彻底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双向直线流动的方式。在过滤材料上的选用不限制于多层纤维、多间隙的材料,选用涤纶材料均能满足过滤要求,进而能够实现成本最低化。这样,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采用球形颗粒状作为干燥剂,这样能够解决消除块状过滤芯容易破裂、易脱落的现象。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过滤下的杂质均在第四腔B内,而第五腔C内是清洁、干燥的制冷剂随时待命。这样不会影响下一次制冷剂供给系统的阻力,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直线流通通道,过滤在产品内部的杂质,直接影响下一次制冷剂的流通阻力的问题。本实施例的干燥过滤器能够根据蒸发器的需要随时供给系统,一般第五腔C的体积的设计是干燥过滤层23的1.5倍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当制冷剂为液态时,干燥过滤器采用立式安装方法安装(第一腔A位于顶部,第五腔C位于底部)。制冷剂通过重力作用进入第五腔C储存。当制冷剂为气态时,干燥过滤器采用倒置安装方法安装(第一腔A位于底部,第五腔C位于顶部)。由于制冷剂较轻会向上流至第五腔C内进行储存。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单向阀51、第二单向阀52、第三单向阀53以及第四单向阀54结构相同。下面仅以第一单向阀51的结构为例进行介绍。当然,第一单向阀51、第二单向阀52、第三单向阀53以及第四单向阀54的结构也可以不相同。如图3所示,第一单向阀51包括:底座511、流通板513、定位销514以及盘形挡片512。其中,底座511具有阀口,底座511安装在第一隔板21或第二隔板22上。流通板513与底座511连接流通板513上设有流通孔5133,流通板513与底座511之间具有过流通道。定位销514安装在流通板513上并朝向阀口延伸。盘形挡片512套设在定位销514上并位于阀口处,盘形挡片512的直径大于阀口的直径。当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方向和单向阀配置流通方向一致时,盘形挡片512在压力的作用下被顶开并向远离阀口方向运动。此时单向阀阀口处于开启状态,允许气体或液体从过流通到中通过。盘形挡片512的运动方向由定位销514限定,并且盘形挡片512的运动极限位置由流通板513限定。当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方向与单向阀配置流通方向相反时,盘形挡片512在压力的作用下朝向阀口所在方向运动,由于盘形挡片512的直径大于阀口的直径,最终盘形挡片512完全覆盖住阀口,达到关闭阀口的目的。上述流通孔5133的具体作用是使得盘形挡片512及时复位,覆盖住阀口,保证单向阀的工作稳定性。上述单向阀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制作成本较低。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其他结构的单向阀,使用何种单向阀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能保证实现液体或气体单向流通即可。如图3所述,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单向阀的底座511具有与流通板513配合的环形台阶面5111,流通板513包括圆盘本体5131及与环形台阶面5111接触的凸耳5132,底座511还具有将凸耳5132固定在环形台阶面5111上的压边,圆盘本体5131与底座511之间形成过流通道。在圆盘本体5131上设置有凸耳5132的作用是限定定位流通板513在底座511上的位置,并且使得流通板513的圆盘本体5131与环形台阶面5111之间形成过流通道,保证液体或气体在通过阀口后能够顺利流出单向阀。在本实施例中,凸耳5132与环形台阶面5111的固定方式为铆边固定。当然,凸耳5132与环形台阶面5111的固定方式不限定于此,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螺接等,只要能够保证连接强度即可。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底座511远离流通板513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段,连接管段与阀口的内边沿连接。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上设有与连接管段配合的安装孔。在实际进行单向阀与隔板安装操作时,将连接管段穿设于安装孔中,调整好单向阀和隔板的位置,然后将连接管段穿设出隔板的部分进行铆边处理以完成单向阀和第一隔板21或者第二隔板22的紧固操作。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管段和安装孔的紧固方法不限于此,可以在连接管段和安装孔增设其他紧固组件,例如螺纹结构,具体紧固方法根据实际工艺决定,能够保证紧固效果即可。如图6及图2a所示,壳体10包括相互连接的筒体和端盖,筒体包括阶梯筒段112,所述第一隔板21设置在所述阶梯筒段112的台阶处。在图2a中,第一隔板21定位于阶梯筒段112的台阶处。并且,第一隔板21与阶梯筒段112之间设置有密封件。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包括一个筒体及两个端盖,也可以包括多个筒体及两个端盖。当然,筒体和端盖之间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其中一个端盖与筒体形成一体结构。如图6及图2b所示,筒体还包括锥段113,第二隔板22设置在所述锥段113处并具有与锥段113适配的锥面221。在图2b中,第二隔板22加工出锥面221并与锥段113适配。锥面221与锥段113的公差设计为锥面221比锥段113的角度大,可以保证更好的配合密封。如图5、图6、图2a以及图2b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端盖包括设置在筒体两端的第一端盖111和第二端盖13,筒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筒体11及第二筒体12,阶梯筒段112和锥段113形成在第一筒体11内,第一筒体还包括连接筒段114,连接筒段114的直径大于阶梯筒段112的最大直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筒体11、第二筒体12以及第二端盖13依次连接。第一端盖111、阶梯筒段112、锥段113以及连接筒段114依次连接。第一筒体11和第二端盖13包裹第二筒体12两端形成封闭结构。第一筒体11具有多个阶梯结构用来定位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纵向管30包括套管31和设置在套管31内的直管32,套管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配合。纵向管30依次穿过第一腔A、第二腔、第四腔B、干燥过滤层23以及第五腔C。纵向管30的作用是将过滤后储存在第五腔C的制冷剂传输到第一腔A内。进入至第一腔A内的制冷剂通过第一单向阀51或第二单向阀52流入第六腔D和第七腔E中压力较小的腔体中,再输送到系统中。在本实施例中,纵向管30包括套管31和直管32。套管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配合。直管32穿设于套管31中,并且连通第一腔A和第五腔C。如图7及图7a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套管31包括管体311、第一定位结构312、第二定位结构313以及套管翻边314。其中,第一定位结构312设置在管体311第一端,第一定位结构312与第一隔板21相配合。第二定位结构313位于管体311内壁上,直管32的一端定位于第二定位结构313上。套管翻边314设置在管体311的第二端,并与第二隔板22相配合。管体311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定位结构312与套管翻边314,并将管体311定位于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之间。第一定位结构312将管体311的第一端定位在第一隔板21上,套管翻边314将管体311的第二端定位于第二隔板22上。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三隔板24包括两个挡片241及挡片连接件242。挡片241将第二腔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六腔D和第七腔E。挡片连接件242位于管体311的周向外侧,挡片241与管体311通过挡片连接件242连接,挡片连接件242的第一端与第一隔板21抵接,挡片连接件242的第二端与第二隔板22抵接。挡片241和挡片连接件242可以为一体结构。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挡片连接件242为套设在管体311上的连接套筒。挡片连接件242的具体结构为套筒结构,挡片连接件242套设在套管31的管体311上。挡片241连接于挡片连接件242的套筒外壁上。如图11所示,在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挡片连接件242的具体结构为瓦片状结构,具有曲面本体以及第一瓦边和第二瓦边,挡片连接件242曲面本体能够配合管体311的外径。挡片241连接在挡片连接件242的第一瓦边或者第二瓦边,挡片连接件242和挡片241采用整体铸造连接方式连接,挡片连接件242和管体311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挡片241与第一隔板21之间、挡片241与第二隔板22之间以及挡片241与壳体10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243。密封件243包裹在挡片241外沿,并与第二腔内壁接触,作用是密封第六腔D和第七腔E。第六腔D和第七腔E分别装有过滤前的制冷剂和过滤后的制冷剂,如果挡片241不能完全分隔第六腔D和第七腔E,会导致过滤前带有杂质的产品流污染滤后的产品,使带杂质的产品流入系统,严重影响干燥过滤器的工作性能。因此在挡片241外沿设置有密封件243能够防止产品互相污染的问题。如图7a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管体311的第二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套管台阶315,挡片连接件242的第二端突出于套管台阶315的台阶面,第二隔板22夹设在套管翻边314和挡片连接件242之间。套管台阶315用于定位挡片241。具体地,挡片241套入套管31外后,高出套管台阶315的台阶面0.5至1.5mm,在套管31铆压翻边时(形成套管翻边314时),有一定的预紧力施加到挡片241上。当挡片241上设置有密封件时该预紧力直接施加到密封件上,起到更好的密封。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端盖13上设置有管套131,管套13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盖13的内壁连接,管套131的第二端套设在直管32外,管套13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定位结构132,直管32的第二端定位于第三定位结构上,管套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流孔133,过流孔133连通第五腔C和管套131的内腔。管套131设有第三定位结构132,直管32的一端定位于第三定位结构132,另一端定位于第一定位结构312,由此直管32的位置被完全固定。过流孔133的作用在于引导第五腔C中的制冷剂流入直管32进入第二腔A。过流孔133设置为2个,当然,过流孔133的数量不限于此,具体根据制作工艺决定,只要是能够满足导流作用即可。本实施例的干燥过滤器的装配简单,具体装配过程如下:将第一单向阀51和第二单向阀52通过它们的底座511上的连接管段将它们安装到第一隔板21上。同理,将第三单向阀53和第四单向阀54通过它们的底座511上的连接管段将它们安装到第二隔板22上套管31穿设在第一隔板21上,并将第一隔板21与套管31一同装入第一筒体11并定位于阶梯筒段112处,在第一筒体11与阶梯筒段112之间设置垫圈。将上述结构倒置,然后将挡片连接件242套设在套管31外,将安装好单向阀的第二隔板22套设在套管台阶315上并与挡片连接件242一端抵接.第二隔板22锥面221与锥段113适配,套管31突出部分进行铆边处理并形成套管翻边314。将直管32套入套管31,直管32的第一端定位于第一定位结构312上,设置好干燥过滤层23后将第二筒体安装在第一筒体11的底部。将第二端盖13套设第二筒体12的底部,并将直管32的第二端固定在第三定位结构132中。固定完成后连接紧固第一筒体11、第二筒体12和第二端盖13。下面结合图12和图13对干燥过滤器的安装方向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如下: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一隔板21的两个单向阀均为出口,第二隔板22的部件的两个单向阀均为进口。根据箭头方向指示,当左侧为进口时的一个制冷剂流向。根据进口压力高于出口压力的原理,当制冷剂流到A腔体时,制冷剂往阻力小的右侧单向阀、接口流出。当右侧为进口时,制冷剂往阻力小的左侧单向阀流出。制冷剂通过第四腔B和干燥过滤层23,实现过滤、干燥功能,将过滤下来的杂质锁在干燥过滤层23,始终将液体从第五腔C送到系统中。根据安装方向的不同,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具体如下:如图12所示,立式安装(第一腔A位于顶部,第五腔C位于底部)适用系统的液体管路,经过第五腔C,将洁净的液体茶品贮存在底部,并送到系统。如图13所示,倒置安装(第一腔A位于底部,第五腔C位于顶部)适用于的气体管路中,经过第五腔C,将洁净的气态产品贮存在上部,并送到系统。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