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5677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沿着顶壁设置的蒸发器的家用制冷器具。[

背景技术:
]对于具有储藏室的制冷器具而言,当用户打开门时,暖空气会进入储藏室内,并具有向上、朝着冷源(例如蒸发器)流动的趋势。在暖空气接触具有较低温度的表面时,这些表面容易结霜。当蒸发器沿着储藏室的顶壁设置时,刚从外部进入储藏室、温度相对较高的“暖空气”容易朝着储藏室的顶部运动并易于在此区域结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至少一个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改进的制冷器具。上述目的可通过独立权利要求中的特征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附图、说明书和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关于一种制冷器具。制冷器具包括:具有前开口的储藏室,所述储藏室具有顶壁;以及沿着所述顶壁设置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着所述顶壁并靠近所述前开口的导风件,所述导风件包括朝下的导流壁,所述导流壁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向上倾斜。从而当较暖的空气朝着较冷顶壁附近流动时,暖空气可以被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向上倾斜的导流壁的导引而向后流动至被蒸发器和/或被蒸发器冷却的冷区,并在此去除空气中的水气,这有利于提高霜的集中度,例如可以减少滞留在顶壁的前边缘处的暖空气而可降低在顶壁前方结霜量,甚至完全避免在此结霜。另一方面,由于冰霜可以集中在导流壁之后的冷区,对于可自动化霜/人工化霜的冰箱而言,有利于提高化霜速度;此外,由于导流壁具有前低后高的结构,因此用户不易观察到位于导流壁后方的霜,对于人工化霜的冰箱而言,这有利于延长化霜周期。制冷器具可以是用以储藏待冷却物品的冰箱(冷藏和/或冷冻箱)、酒柜等。依据本发明的导风件尤其适用于储藏温度低于零度的冷冻室。沿着顶壁设置的蒸发器可以包括沿着顶壁面向储藏室的一侧设置的蒸发器和/或沿着顶壁的背离储藏室的一侧(例如面向隔热层的一侧)设置的蒸发器。蒸发器可以贴在顶壁上或者与顶壁之间具有一段距离。除了沿着顶壁设置之外,蒸发器还可以沿着其他壁设置,例如蒸发器可以缠绕在储藏室的顶壁、一对侧壁和底壁上。储藏室的顶壁可以由箱型内胆的顶壁形成。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当箱体内固定有用以热隔离两个储藏室的隔热板时,储藏室的顶壁也可以由这种隔热板的下板形成。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壁具有朝着所述顶壁凹陷的曲面。这特别有利于空气向后向上流动而流向顶壁的位于导流壁之后的区域。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壁与所述顶壁之间具有间隙,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所述间隙逐渐增加。这一方面可以降低顶壁和导流壁之间的热交换,从而有利于避免导流壁被冷却至可使空气中水气凝结/成霜的温度,进而防止导流壁处结霜。另一方面,由于导流壁和顶壁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加,则导流壁越靠近前开口的部分温度越高,这特别有利于在最易被用户观察到的区域结霜。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包括位于所述储藏室内的储藏容器,所述储藏容器包括位于靠近所述前开口的前容器壁,所述导风件包括面向所述前开口的前遮盖壁,所述前遮盖壁的前表面和前容器壁的前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或者,所述前遮盖壁的前表面比所述前容器壁的前表面更靠近所述前开口。当暖空气沿着储藏容器的前容器壁向上运动并从储藏容器和导风件之间向后流动时,由于导风件的前遮盖壁不位于前容器壁之后,因此可以避免暖空气运动到储藏容器上方时被导风件的前遮盖壁阻挡而滞留在此处而结霜。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前容器壁包括具有把手槽的把手部,所述导流壁和所述把手部的顶面之间形成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前遮盖壁的下端与所述把手部之间,所述空气通道在从前到后的方向上逐渐增大。通过在把手部和导流壁之间形成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的空气通道,有利于空气顺畅地向后、向上流动。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前遮盖壁的下端和所述导流壁的前端连接,且前遮盖壁和所述导流壁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由于导流壁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向上倾斜,且前遮盖壁和导流壁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因此导流壁对于位于使用者而言,几乎是不可见的。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顶壁或者通过卡扣结构固定于顶壁。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包括位于所述储藏室外并沿着所述顶壁的朝向一隔热层的外表面设置的第一蒸发器。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包括位于储藏室内、沿着所述顶壁设置的第二蒸发器,以及用以支撑所述第二蒸发器的支撑条,所述导风件位于所述支撑条前方,且所述支撑条具有多个贯穿所述支撑条的通风孔,来自所述空气通道的空气经由所述通风孔向后流动。从而即使导风件后侧具有其他功能部件,空气仍然可以顺畅地向后流动。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通风孔的宽度大于5厘米和/或面积大于4.5平方厘米。特别优选地,所述多个通风孔的总面积占所述空气通道在所述通风孔所在平面的投影面积的至少35%。从而,来自空气通道的空气可以经由通风孔顺畅地流向后方,例如流向第二蒸发器。实验证明,当通风孔面积达到空气通道在通风孔所在平面的投影面积的至少35%时,基本没有空气滞留在空气通道内。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和所述导风件一体成型制成。本发明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附图说明]作为说明书的一部分且用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以下附图图解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且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则。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制冷器具的示意性局部立体图,其中门未显示;图2是沿着图1中A-A方向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1中B-B方向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图4是根据第一优选实施例支撑条的示意性立体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制冷器具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制冷器具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图2和图3,制冷器具1包括具有储藏室12的隔热箱体11。储藏室12的前开口10可以由连接于箱体11的隔热的门(未图示)有选择地关闭和打开。箱体11具有箱型的内胆13,包括顶壁14、面对前开口10的后壁(未图示)、底壁15以及一对侧壁16。内胆13的内表面面向储藏室12而限定储藏室12的边界,从而,储藏室12的顶壁由内胆13的顶壁14形成。内胆13的外表面朝向隔热层(未图示)并与隔热层紧密结合在一起。储藏室12内设有多个储藏容器17。在本实施例中,储物容器17为抽屉。位于储藏室12最上方的储藏容器17靠近顶壁14,但与顶壁14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储物容器17具有靠近前开口10和顶壁14的前容器壁171,前容器壁171的顶面172与顶壁14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间隙。在本实施例中,前容器壁171的上端设有具有把手槽174的把手部173,用户可以抓住把手部173将储物容器17拉出储藏室12或推入储藏室12。把手部173可以一体形成在前容器壁171上,也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部件连接在储物容器17上。制冷器具1包括沿着顶壁14、底壁15以及侧壁16的外表面设置的第一蒸发器2。第一蒸发器2埋置在隔热层内,并可以通过缠绕在内胆13的外侧而固定在内胆13上。第一蒸发器2具有靠近前开口10的蒸发管,因此在顶壁14靠近前开口10的区域温度较低。制冷器具1包括沿着顶壁14的内侧设置第二蒸发器3。第二蒸发器3和第一蒸发器2可以并联或串联设置。请参照图1至图4,制冷器具1包括用以支撑第二蒸发器3的支撑条5。支撑条5固定在顶壁14上,具有用以接收第二蒸发器3的前端的收容部51。具体地,支撑条5包括用以固定于顶壁14的安装部52。安装部52位于收容部51上方,安装部52具有适于与从顶壁14向下延伸的卡扣结构6扣接。安装部52可以具有朝向前开口10的前安装壁521,前安装壁521具有一对暴露于前开口10的第一通风孔54,每个第一通风孔54对应相应的卡扣结构6。从而,工具可以经由第一通风孔54穿过前安装壁521以解除卡扣结构6与支撑条5的卡扣固定。制冷器具1包括与支撑条5的前端连接的导风件7,具体地,导风件7连接在前安装壁521的上端并向前延伸。以此,通过支撑条5一起固定在顶壁14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条5和导风件7一体成型制成。导风件7在储藏室12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导风件7的两端与相应的侧壁16。在竖直方向上,导风件7与第一蒸发器2的沿着顶壁14设置并靠近前开口10的蒸发管交迭。导风件7包括朝下而面向储物容器17的导流壁71。导流壁71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即从前开口10指向储藏室12的后壁的方向上),导流壁71逐渐向上倾斜。在储藏室12的宽度方向上,导流壁71可以具有恒定的横截面形状。在这个实施例中,导流壁71具有朝着顶壁14凹陷的曲面。导流壁71与顶壁14之间具有间隙,在前后方向上,导流壁71与顶壁14之间的间隙逐渐降低,如图2所示。导风件7在面向顶壁14的一侧可以设有多个间隔开的条状加强筋73(如图3所示)。在竖直方向上,导流壁71与前容器壁171的顶面172至少部分交迭且二者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在前后方向上逐渐扩大。以此,导流壁71和顶面172之间形成在从前到后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的空气通道8。导风件7包括面向前开口10的前遮盖壁72。前遮盖壁72的上端与顶壁14连接,前遮盖壁72的下端和导流壁71的前端连接,且二者之间形成锐角。在本实施例中,前遮盖壁72的前表面和把手部173的前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空气通道8的入口位于前遮盖壁72的下端与把手部173之间。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前遮盖壁72的前表面也可以比把手部173的前表面更靠近前开口10。除了对应于卡扣结构6的第一通风孔54之外,前安装壁521具有多个比第一通风孔54更宽的第二通风孔53。第一通风孔54和第二通风孔53位于空气通道8的末端,流体联通空气通道8以及位于前安装壁521之后的较冷区域。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风孔54宽度大于2厘米,通风面积大于1.5平方厘米;第二通风孔53的宽度大于5厘米(例如6厘米~7厘米),面积大于4.5平方厘米。从而在安装壁521上总的通风面积大于16平方厘米。优选地,安装壁521上的通风面积占安装壁521的总面积不少于35%,换句话说,多个通风孔53、54的总面积占空气通道8在通风孔53、54所在平面的投影面积的至少35%,例如45%。以此,来自空气通道8的空气可以经由通风孔53流向支撑条5之后,尤其是流向第二蒸发器3和被第一蒸发器2和第二蒸发器3冷却的顶壁14。当用户关闭储藏室12之后,刚进入储藏室12的温度相对较高的“暖空气”在门和储藏容器17之间的缝隙向上流动,在靠近顶壁14处,“暖空气”进入空气通道8并在导流壁71的导引下顺利地进入通风孔53向后流动,从而“暖空气”可以流动到支撑条5之后,通过与第二蒸发器3和被第一蒸发器2冷却的顶壁接触,“暖空气”中的水气可以被除去,这有利于将储藏室12内的霜聚集在不易被用户观察到的位置,从而用户不必过于频繁地化霜,同时由于霜可以相对集中,这也有利于提高化霜效率。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制冷器具1a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对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技术特征,图5沿用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图5的实施例与上面的实施例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顶壁14的外侧设有第一蒸发器2,但位于储藏室12内、沿着顶壁14的内侧设置的第二蒸发器被取消。相应地,用以支撑第二蒸发器的支撑条也被取消。导风件7可以通过螺钉直接固定在顶壁14上。作为一个替换的实施例,导风件7也可以通过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卡扣结构6固定于顶壁14。空气从导风件7和储藏容器17之间的空气通道8向后流动并吹向顶壁14,空气中的水气可经由接触顶壁14的位于导风件7后面的部分而从空气中去除,从而霜可以相对集中地形成在位于导风件7后面的区域。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制冷器具1b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对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技术特征,图6沿用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图6的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不同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储藏容器17b的前容器壁171b在竖直方向上大致是平直的。前容器壁171b的前表面和前遮盖壁72的前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当空气向上流入前容器壁171b和导流壁71之间时,一部分空气向储藏容器17内流动,另一部分空气被导流壁71引导而向后流动,从而空气不会滞留在顶壁14的前边缘区域,而是可以被引导向后流动,进而可以防止霜结在最易被用户观察到的区域,也就是说这有利于延长制冷器具的化霜周期。结合图1至图6说明的单个零部件的各种实施例可以任何给定的方式互相组合,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此外,本发明不限于所示实施例,通常情况下也可使用所示手段外的其他手段,只要这些手段也可达到相同的效果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