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温区冷热垫及其双温制冷制热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786347阅读:90来源:国知局
双温区冷热垫及其双温制冷制热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冷热垫领域,提供了一种双温制冷制热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冷热垫;该双温制冷制热装置包括散热器、第一调温器、第二调温器、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电路板。第一调温器包括第一制冷片、第一换热器和第一加热片;第二调温器包括第二制冷片、第二换热器和第二加热片。通过第一调温器和第二调温器的设置可以使换热液体产生两种温度,以满足对不同温度的需要。另外,制冷片和加热片结合的设计,使用制冷片进行制冷,使用加热片制热,从而冬天加热时,不会产生冷凝水,提高加热效果。该冷热垫的导温垫分成不同的换热液体循环区域,从而可以通过上述双温制冷制热装置根据需要调节导温垫各区域的温度。
【专利说明】双温区冷热垫及其双温制冷制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冷热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有双温区的冷热垫以及该冷热垫中使用的双温制冷制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冷热垫一般使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调温,由于半导体制冷片(以下简称制冷片)可以通过改变电流正负极实现制冷或加热的功能。因而这种使用制冷片的调温垫即可以实现对垫子加热,也可以实现对垫子进行制冷的作用。这种冷热垫一般是通过与液体换热,再通过换热后的液体来整体调节垫子的温度。这种制冷片的一面在制冷或加热时,需要通过散热器来散去制冷片另一面的热量或冷气。因而当这种冷热垫在冬天加热使用时,要通过散热器散去制冷片另一面产生的冷气,由于冬天环境温度低,散热器会产生冷凝水,严重影响制冷片的加热的效果。
[0003]另外,由于不同的人的体质不同,对温度的需求也不相同,而现有冷热垫或调温垫的制冷制热装置仅能使换热液体产生一种温度,因而仅能整体调节垫子的温度,而不能根据需要调节垫子不同区域的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温制冷制热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使用制冷片的制冷制热装置冬天加热易产生冷凝水,且仅能使换热液体产生一种温度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温制冷制热装置,包括散热器,还包括第一调温器、第二调温器、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电路板;所述第一调温器包括第一制冷片、第一换热器和第一加热片,所述第一制冷片的相对两面分别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相贴合,所述第一加热片贴合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上,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水泵相连通,所述第一制冷片、所述第一加热片及所述第一水泵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调温器包括第二制冷片、第二换热器和第二加热片,所述第二制冷片的相对两面分别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贴合,所述第二加热片贴合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上,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水泵相连通,所述第二制冷片、所述第二加热片及所述第二水泵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0006]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储存换热液体的储液盒,所述储液盒上设有注液口、与所述第一水泵相连通的第一出液嘴、与所述第二水泵相连通的第二出液嘴、第一回液嘴和第二回液嘴;所述储液盒上安装用于封盖所述注液口的封堵盖。
[0007]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盒包括盒体和盖于所述盒体上的盒盖,所述注液口开设于所述盒盖上,所述第一出液嘴与所述第二出液嘴设于所述盒体底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盒体中设有将该盒体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阻隔板,所述第一出液嘴及所述第一回液嘴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嘴及所述第二回液嘴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所述注液口与所述第一腔室及所述第二腔室均相连通。[0009]进一步地,所述阻隔板呈镂空结构,其中部设有空腔。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回液嘴和所述第二回液嘴均安装于所述盒体上,所述第一腔室中设有分隔开所述第一回液嘴与所述第一出液嘴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高度低于所述盒体的高度;所述第二腔室中设有分隔开所述第二回液嘴与所述第二出液嘴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高度低于所述盒体的高度。
[0011]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盒上还安装有第一管状接头和第二管状接头;所述第一管状接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泵相连通,且所述第一管状接头的中部与所述盒体相连;所述第二管状接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水泵相连通,且所述第二管状接头的中部与所述盒体相连。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温器和所述第二调温器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调温器和所述第二调温器间隔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底部。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制冷片和所述第一加热片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相对两面上;所述第二制冷片和所述第二加热片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相对两面上。
[0014]通过第一调温器和第二调温器的设置可以使换热液体产生两种温度,以满足对不同温度的需要。另外,制冷片和加热片结合的设计,使用制冷片进行制冷,使用加热片制热,从而冬天加热时,不会产生冷凝水,提高加热效果。
[001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温区冷热垫,包括导温垫,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双温制冷制热装置,所述导温垫中设有至少两个具有液体流动通道的液体循环区,每个所述液体循环区上均设有流道口,所述流道口包括与相应所述液体循环区的液体流动通道的一端相连通的进液口和与该液体循环区的液体流动通道的另一端相连通的出液口 ;至少两个所述液体循环区的进液口分别与所述双温制冷制热装置的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通,至少两个所述液体循环区的所述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双温制冷制热装置的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二水泵相连通。
[0016]该冷热垫的导温垫设置多个液体循环区域,可以将上述双温制冷制热装置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分别与导温垫的不同液体循环区域相连,相应地,导温垫的各液体循环区域与相应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相连通,从而可以使上述双温制冷制热装置的第一调温器和第二调温器根据需要调节导温垫各区域的温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温制冷制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双温制冷制热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的双温制冷制热装置的内部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图3中储液盒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图5中储液盒的分散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图5中储液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温区冷热垫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是图8中导温垫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是图9中防堵塞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8]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温制冷制热装置1,包括散热器13、第一调温器20、第二调温器30、第一水泵17、第二水泵18和电路板15,第一调温器20和第二调温器30均安装于散热器13上。
[0029]第一调温器20包括第一制冷片21、第一换热器22和第一加热片23。第一制冷片21的相对两面分别与散热器13和第一换热器22相贴合,第一制冷片21为半导体制冷片,用于制冷,以降低第一换热器22中换热液体的温度。当第一制冷片21贴合在散热器13上,当第一制冷片21制冷时,即第一制冷片21的与第一换热器22贴合的一面吸收该第一换热器22的热量而使第一换热器22温度降低时,第一制冷片21的另一面会放出热量,这些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器13快速散发,以提高第一制冷片21的制冷效率。第一加热片23贴合于第一换热器22上,用于制热,以加热第一换热器22中换热液体的温度。第一换热器22与第一水泵17相连通,通过第一水泵17对换热液体加压,以使换热液体通过第一换热器22而换热。第一制冷片21、第一加热片23及第一水泵17均与电路板15电连接;通过电路板15来调控第一制冷片21、第一加热片23及第一水泵17工作。在使用时,第一水泵17开启,使换热液体进入第一换热器22 ;当需要制冷时,第一制冷片21制冷时,第一加热片23不工作,仅第一制冷片21对第一换热器22降温,进而使第一换热器22中换热液体降温;当需要制热时,第一制冷片21不工作,仅第一加热片23工作,以加热第一换热器22,进而加热第一换热器22中的换热液体。这样第一调温器20即可以实现加热换热液体的功能,又可以实现对换热液体降温的功能,同时,在冬天需要加热时,也无需使用第一制冷片21加热,也不会因天冷而产生冷凝水,提高该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的加热效果,提高使用寿命。当然,在特殊情况需要紧急加热时,还可以使第一制冷片21与第一加热片23同时对第一换热器22进行加热,提高加热速度,当加热到合适温度时,再关闭第一制冷片21。
[0030]第二调温器30包括第二制冷片31、第二换热器32和第二加热片33。第二制冷片31的相对两面分别与散热器13和第二换热器32相贴合,第二制冷片31为半导体制冷片,用于制冷,以降低第二换热器32中换热液体的温度。当第二制冷片31贴合在散热器13上,当第二制冷片31制冷时,即第二制冷片31的与第二换热器32贴合的一面吸收该第二换热器32的热量而使第二换热器32温度降低时,第二制冷片31的另一面会放出热量,这些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器13快速散发,以提高第二制冷片31的制冷效率。第二加热片33贴合于第二换热器32上,用于制热,以加热第二换热器32中换热液体的温度。第二换热器32与第二水泵18相连通,通过第二水泵18对换热液体加压,以使换热液体通过第二换热器32而换热。第二制冷片31、第二加热片33及第二水泵18均与电路板15电连接;通过电路板15来调控第二制冷片31、第二加热片33及第二水泵18工作。在使用时,第二水泵18开启,使换热液体进入第二换热器32 ;当需要制冷时,第二制冷片31制冷时,第二加热片33不工作,仅第二制冷片31对第二换热器32降温,进而使第二换热器32中换热液体降温;当需要制热时,第二制冷片31不工作,仅第二加热片33工作,以加热第二换热器32,进而加热第二换热器32中的换热液体。这样第二调温器30即可以实现加热换热液体的功能,又可以实现对换热液体降温的功能,同时,在冬天需要加热时,也无需使用第二制冷片31加热,也不会因天冷而产生冷凝水,提高该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的加热效果,提高使用寿命。当然,在特殊情况需要紧急加热时,还可以使第二制冷片31与第二加热片33同时对第二换热器32进行加热,提高加热速度,当加热到合适温度时,再关闭第二制冷片31。
[0031]通过设置第一调温器20和第二调温器30,可以使换热液体分别通过第一调温器20和第二调温器30,从而产生两种温度的换热液体,以满足对不同温度的需要。另外,制冷片和加热片结合的设计,使用制冷片进行制冷,使用加热片制热,从而冬天加热时,不会产生冷凝水,提高加热效果;同时,与现有技术中使用制冷片的制冷制热装置相比,在冬天制热时,无需风扇将制冷片产生的冷量排至较冷的环境中,从而更为省电和静音。另外,根据人体质不同,对温度的需要不同,第一调温器20和第二调温器30可以独立工作,以产生不同温度的换热液体。
[0032]第一调温器20和第二调温器30并排设置,且第一调温器20和第二调温器30间隔设置于散热器13的底部。将第一调温器20和第二调温器30间隔设置,可以防止第一调温器20与第二调温器30之间相互影响,使各调温器对相应换热器的温度调节更为准确。而将第一调温器20和第二调温器30并排设置,可以使第一调温器20和第二调温器30的排列整齐,方便安装第一调温器20和第二调温器30,减小该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的体积,同时,方便散热器13的设计、加工制作,降低成本。
[0033]请一并参阅图4,第一制冷片21和第一加热片23分别贴合于第一换热器22的相对两面上;从而可以减小第一制冷片21与第一加热片23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第一制冷片21与第一加热片23的使用寿命。同理,第二制冷片31和第二加热片33分别贴合于第二换热器32的相对两面上;从而可以减小第二制冷片31与第二加热片33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第二制冷片31与第二加热片33的使用寿命。
[0034]散热器13包括散热底板131和若干散热翅片132,若干散热翅片132凸设于散热底板131上,以提高散热器13的散热效率。第一制冷片21及第二制冷片31均贴合在散热底板131上,以尽可能增大散热器13与第一制冷片21和第二制冷片31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进而提高第一制冷片21和第二制冷片31的制冷效果。
[0035]本实施例中,第一调温器20和第二调温器30通连接扣和螺钉固定在散热器13上。散热器13上还安装有用于散热的风扇14,以提高散热器13的散热效率。风扇14安装在散热器13的散热翅片132上。当然,如果第一制冷片21和第二制冷片31 —个加热,一个制冷时;为方便描述,假定:第一制冷片21制热,第二制冷片31制冷,则第一制冷片21会向散热器13传递冷气(冷量),即会降低散热器13的温度,而第二制冷片31会向散热器13传递热量,即会加热散热器13,这样,可以使第一制冷片21传递的冷量与第二制冷片31传递的热量相抵消,从而可以使第一制冷片21与第二制冷片31相互提高对方的工作效率,进而达到提高第一制冷片21与第二制冷片31的工作效果,并且可以减少散热器13的散热(或散发冷量)的作用,达到更为节能的作用。如果安装有风扇14,也可以降低风扇14的转速,或停止风扇14的工作,从而更为静音。
[0036]另外,电路板15可以安装在散热器13上,或安装在风扇14上,或安装在风扇14旁边,以便对电路板15进行散热。当然,该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还可以包括功能控制板16,功能控制板16与电路板15电连接,通过操作功能控制板16来控制第一调温器20、第二调温器30工作。功能控制板16或电路板15上还可以设置无线数据模块,从而可以通过摇控器、手机等无线远程控制该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工作。功能控制板16同样可以安装在散热器13上,或安装在风扇14上,或安装在风扇14旁边,以便对功能控制板16进行散热。
[0037]该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还包括保护壳10,散热器13、第一调温器20、第二调温器30、第一水泵17、第二水泵18、电路板15等器件可以安装在保护壳10中,以保护这样器件,同时还可以方便移动该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保护壳10上对应散热器13的位置开设有散热口 111,以方便散热。为防止杂物进入保护壳10中,散热口 111上还可以设置防尘网113。当散热器13上安装有风扇14时,散热口 111的位置与风扇14的位置对应,以便使用风扇14通风,提高散热效率。保护壳10包括下壳体12和盖于下壳体12上的上壳体11。这种设计加工方便,结构简单且方便上述各器件的安装。
[0038]请参阅图2、图3、图5和图6,该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还包括用于储存换热液体的储液盒40,储液盒40上设有注液口 421、第一出液嘴51、第二出液嘴52、第一回液嘴53和第二回液嘴54。储液盒40上安装用于封盖注液口 421的封堵盖43。正常来说,水泵一般包括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 ;换热器也包括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第一出液嘴51与第一水泵17相连通,而第一水泵17与第一换热器22相连通,从而可以使储液盒40中的换热液体经第一水泵17加压后,进入第一换热器22换热后,再流出以供使用,即第一出液嘴51与第一水泵17的入口相连通,第一水泵17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22的入口相连通。同理,第二出液嘴52与第二水泵18相连通,而第二水泵18与第二换热器32相连通,从而可以使储液盒40中的换热液体经第二水泵18加压后,进入第二换热器32换热后,再流出以供使用,即第二出液嘴52与第二水泵18的入口相连通,第二水泵18的出口与第二换热器32的入口相连通。设置储液盒40可以方便地向第一水泵17、第二水泵18、第一换热器22、第二换热器32及使用该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的设备中加装换热液体,回液可以通过第一回液嘴53、第二回液嘴54流回储液盒40中。通过换热液体循环流动,排出该设备换热液体循环回路中的空气,提高换热效率。如果设有保护壳10,可以将储液盒40也安装在保护壳10中,以保护储液盒40。并且在保护壳10上对应储液盒40上注液口 421的位置开设开口 112,可以方便向储液盒40中加入换热液体。可以将储液盒40安装在散热器13的一侧,第一水泵17使用水管19与储液盒40的第一出液嘴51相连通,第二水泵18也使用水管与储液盒40的第二出液嘴52相连通。由于散热器13的体积和储液盒40的体积均相对较大,将储液盒40设置在散热器13的一侧,方便储液盒40的安装,并且可以相对减小该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的体积,方便使用和移动。
[0039]设置封堵盖43可以防止储液盒40中换热液体流出。进一步地,为更好地密封注液口 421,还可以设置封堵注液口 421的胶盖44,胶盖44扣入注液口 421中,再盖上封堵盖43,以使注液口 421更好地密封。
[0040]储液盒40包括盒体41和盖于盒体41上的盒盖42,注液口 421开设于盒盖42上,第一出液嘴51与第二出液嘴52设于盒体41底部。将第一出液嘴51和第二出液嘴52设于盒体41底部,可以方便换热液体流出,同时,可以减少储液盒40中空气进入第一水泵17或第二水泵18中,降低第一水泵17、第二水泵18运行时的噪音。
[0041]可以将第一水泵17和第二水泵18并排安装在储液盒40的底部,以缩短第一水泵17入口与储液盒40的第一出液嘴51之间的距离,方便于将储液盒40中的换热液体吸入第一水泵17中。同理,也可以缩短第二水泵18入口与储液盒40的第二出液嘴52之间的距离,方便于将储液盒40中的换热液体吸入第二水泵18中。
[0042]盒体41中设有将该盒体41分隔成第一腔室411和第二腔室412的阻隔板413。第一出液嘴51及第一回液嘴53与第一腔室411相连通。第二出液嘴52及第二回液嘴54与第二腔室412相连通。注液口 421与第一腔室411及第二腔室412均相连通。具体地,可以将阻隔板413横向设于盒体41的中部,将盒体41分成两个部分,即第一腔室411和第二腔室412,并且使阻隔板413位于注液口 421的中间,这样可以使注液口 421同时与第一腔室411和第二腔室412相连通,在向盒体41中注入换热液体时,若第一腔室411换热液体加满,则换热液体会注液口 421处流入第二腔室412中,反之依然。从而可以方便向盒体41中加入换热液体。注液口 421中还可以设置抵顶阻隔板413的挡条422,以更好地防止第一腔室411与第二腔室412中换热液体互窜。注液口 421可以凸起于盒盖42上,胶盖44堵于注液口 421中,并抵顶挡条422,以更好地防止第一腔室411与第二腔室412中换热液体互窜。
[0043]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两个注液口 421,以分别对应第一腔室411与第二腔室412。
[0044]第一出液嘴51及第一回液嘴53与第一腔室411相连通,即可以将第一出液嘴51设在盒体41的第一腔室411的一侧,使第一出液嘴51和第一回液嘴53与第一腔室411相连通,这样当第一出液嘴51与第一水泵17相连通,第一换热器22流出的换热液体经使用该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的设备后经第一回液嘴53回流至第一腔室411中,可以使第一腔室411中的换热液体仅在第一换热器22中换热,而不会进入第二腔室412或进入第二换热器32,防止了第一调温器20与第二调温器30的串热,从而能更好地控制第一腔室411中换热液体的温度,减少第一调温器20的重复做功,减少能量损耗,从而更加节能。
[0045]同理,第二出液嘴52及第二回液嘴54与第二腔室412相连通,即可以将第二出液嘴52设在盒体41的第二腔室412的一侧,使第二出液嘴52和第二回液嘴54与第二腔室412相连通,这样当第二出液嘴52与第二水泵18相连通,第二换热器32流出的换热液体经使用该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的设备后经第二回液嘴54回流至第二腔室412中,可以使第二腔室412中的换热液体仅在第二换热器32中换热,而不会进入第一腔室411或进入第一换热器22,防止了第一调温器20与第二调温器30的串热,从而能更好地控制第二腔室412中换热液体的温度,减少第二调温器30的重复做功,减少能量损耗,从而更加节能。
[0046]将盒体41分隔成第一腔室411和第二腔室412,也可以使进入第一换热器22和第二换热器32的换热液体的温度不同,从而可以使得经第一换热器22的换热液体与经第二换热器32的换热液体的温差更大,以适应对较大温差的需求。
[0047]当然,尽管根据人的体质不同,对温度的适应和需求不同,但一般来说相差不会特别大,因而,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分隔第一腔室411和第二腔室412。
[0048]阻隔板413呈镂空结构,其中部设有空腔414。将阻隔板413设置成镂空结构,可以减少第一腔室411与第二腔室412之间的热交换,从而可以更好地防止串热,减少第一调温器20、第二调温器30的重复做功,以更节能。当然,空腔414中还可以安装隔热垫等隔热材料,以进一步减少第一腔室411与第二腔室412之间的热交换。
[0049]第一回液嘴53和第二回液嘴54均安装于盒体41上,可以使回流的换热液体相对平稳地进入盒体41中,减少气泡的产生,进而减少空气进入第一水泵17、第二水泵18中,降低第一水泵17、第二水泵18的运行噪音。
[0050]第一腔室411中设有分隔开第一回液嘴53与第一出液嘴51的第一隔板415,第一隔板415高度低于盒体41的高度。设置第一隔板415,将第一回液嘴53与第一出液嘴51分隔开来,当回流的换热液体中有空气,或者第一回液嘴53中有空气进入第一腔室411中时,可以通过第一隔板415防止这些空气进入第一出液嘴51中,即可以防止空气进入第一水泵17中,从而降低第一水泵17的运转噪音。而第一隔板415的高度底于盒体41的高度时,从第一回液嘴53流回的换热液体可以从第一隔板415的上方流至第一出液嘴51处,进而进入第一出液嘴51中。而空气则上浮从注液口 421中排出。进一步地,第一隔板415横向设在第一腔室411中,其长度小于第一腔室411的宽度,则第一隔板415的一端与第一腔室411的侧壁之间会形成流道。这样,第一回液嘴53的回流的换热液体也可以从第一隔板415与第一腔室411侧壁间形成的流道流至第一出液嘴51处。更进一步地,在第一隔板415的远离第一回液嘴53的一端设置第一导流板416,可以阻挡并引导从第一回液嘴53流出的换热液体或气体,从而可以防止由于第一回液嘴53回流的换热液体中的气泡或流出的空气压力太大,而直接从第一隔板415与第一腔室411间的流道进入第一出液嘴51,从而以降低第一水泵17的运行噪音。
[0051]同理,第二腔室412中设有分隔开第二回液嘴54与第二出液嘴52的第二隔板417,第二隔板417高度低于盒体41的高度。设置第二隔板417,将第二回液嘴54与第二出液嘴52分隔开来,当回流的换热液体中有空气,或者第二回液嘴54中有空气进入第二腔室412中时,可以通过第二隔板417防止这些空气进入第二出液嘴52中,即可以防止空气进入第二水泵18中,从而降低第二水泵18的运转噪音。而第二隔板417的高度底于盒体41的高度时,从第二回液嘴54流回的换热液体可以从第二隔板417的上方流至第二出液嘴52处,进而进入第二出液嘴52中。而空气则上浮从注液口 421中排出。进一步地,第二隔板417横向设在第二腔室412中,其长度小于第二腔室412的宽度,则第二隔板417的一端与第二腔室412的侧壁之间会形成流道。这样,第二回液嘴54的回流的换热液体也可以从第二隔板417与第二腔室412侧壁间形成的流道流至第二出液嘴52处。更进一步地,在第二隔板417的远离第二回液嘴54的一端设置第二导流板418,可以阻挡并引导从第二回液嘴54流出的换热液体或气体,从而可以防止由于第二回液嘴54回流的换热液体中的气泡或流出的空气压力太大,而直接从第二隔板417与第二腔室412间的流道进入第二出液嘴52,从而以降低第二水泵18的运行噪音。
[0052]请参阅图3、图5、图6和图7,储液盒40上还安装有第一管状接头55和第二管状接头56。第一管状接头55的一端551与第一水泵17相连通,且第一管状接头55的中部与盒体41相连;第二管状接头56的一端561与第二水泵18相连通,且第二管状接头56的中部与盒体41相连。设置第一管状接头55和第二管状接头56,可以方便将使用该第一管状接头55和第二管状接头56与外部设置连接,以便该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调相应设备的温度。
[0053]将第一管状接头55的中部安装在盒体41上,可以方便将第一管状接头55的一端551与第一换热器22相连,并将第一管状接头55的另一端552与外部设备相连。当设有保护壳10时,还可以方便将第一管状接头55的另一端552和第一回液嘴53引出保护壳10夕卜,以便与外部设置相连。进一步地,可以将第一管状接头55设置成L型,其一端551与第一出液嘴51并排设于储液盒40的底部,而其另一端552与第一回液嘴53并排设于储液盒40的侧边,可以方便第一管状接头55与第一换热器22之间的连接,方便第一水泵17、第一调温器20的布局,减小该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的体积;同时可以方便将第一管状接头55与外部设备相连。
[0054]同理,将第二管状接头56的中部安装在盒体41上,可以方便将第二管状接头56的一端561与第二换热器32相连,并将第二管状接头56的另一端562与外部设备相连。当设有保护壳10时,还可以方便将第二管状接头56的另一端562和第二回液嘴54引出保护壳10外,以便与外部设置相连。进一步地,可以将第二管状接头56设置成L型,其一端561与第二出液嘴52并排设于储液盒40的底部,而其另一端562与第二回液嘴54并排设于储液盒40的侧边,可以方便第二管状接头56与第二换热器32之间的连接,方便第二水泵18、第二调温器30的布局,减小该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的体积;同时可以方便将第二管状接头56与外部设备相连。
[0055]请参阅图8和图9,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双温区冷热垫,包括导温垫7和如上所述的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导温垫7中设有至少两个具有液体流动通道72的液体循环区71,每个液体循环区71上均设有流道口(图中未标出),流道口包括与相应液体循环区71的液体流动通道72的一端相连通的进液口(图中未标出)和与该液体循环区71的液体流动通道72的另一端相连通的出液口(图中未标出)。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至少两个液体循环区71的进液口分别与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的第一换热器22和第二换热器32相连通,相应地液体循环区71的出液口分别与对应的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的第一水泵17和第二水泵18相连通。
[0056]该冷热垫的导温垫7设置多个液体循环区71域,可以将上述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的第一换热器22和第二换热器32分别与导温垫7的不同液体循环区71域相连,相应地,导温垫7的各液体循环区71域与相应地第一水泵17和第二水泵18相连通,从而可以使上述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的第一调温器20和第二调温器30根据需要调节导温垫7各区域的温度。
[0057]为方便描述,本实施例中,导温垫7设置有两个液体循环区71,分别称为第一循环区71a和第二循环区71b,其中第一循环区71a设有第一流道口(图中未标出),第一流道口的进液口与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的第一换热器22相连通,第一流道口的出液口与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的第一水泵17相连通。这样可以通过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的第一调温器20调节导温垫7第一循环区71a的温度。第二循环区71b设有第二流道口(图中未标出),第二流道口的进液口与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的第二换热器32相连通,第二流道口的出液口与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的第二水泵18相连通。这样可以通过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的第二调温器30调节导温垫7第二循环区71b的温度。
[0058]当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包括储液盒40时,第一流道口的出液口是与储液盒40的第一回液嘴53相连通,通过储液盒40与第一水泵17相连通。第二流道口的出液口是与储液盒40的第二回液嘴54相连通,通过储液盒40与第二水泵18相连通。
[0059]当然,导温垫7上的液体循环区71也可以为更多个,可以根据需要将不同的液体循环区71与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的第一调温器20及相应的第一水泵17相连通或与第二调温器30及相应的第二水泵18相连通,以实现通过该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来实现对导温垫7各液体循环区71温度的调节。
[0060]导温垫7可以采用两层软体材料,经高频融合形成两个独立的液体循环区71,如通过贯通该导温垫7宽度或长度方向的长融隔条73将导温垫7分隔成多个液体循环区71,通过与设置与长融隔条73平行的短融隔条74将液体循环区71分隔成供换热液体循环流通的液体流动通道72,为减小导温垫7厚度和增加液体流动通道72的长度,可以在导温垫7的各液体循环区71上隔合多个图案76,即将两层软体材料贴合隔成图案76。进一步地,还可以在这些图案76上开设透气孔77,以方便导温垫7的通风透气。
[0061]请参阅图9和图10,流道口中安装有防堵塞75,防堵塞75包括与导温垫7相连的熔接块751,熔接块751上设有与进液口相连通的进液嘴752和与出液口相连通的排液嘴753。设置带进液嘴752和排液嘴753的防堵塞75可以方便与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相连。而设置熔接块751也可以防止导温垫7的流道口堵塞。
[0062]进一步地,熔接块751上还可以设置分隔进液嘴752和排液嘴753的分隔块754,分隔块754与进液嘴752分别位于熔接块751的相对两侧,即分隔块754与排液嘴753分别位于熔接块751的相对两侧。设置分隔块754,可以方便将导温垫7中液体循环区71的相对两端分隔开,防止串温。分隔块754可以与短融隔条74固定相连,如熔接在一起。
[0063]该冷热垫还可以包括控制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的摇控器6。导温垫7可以通过连接管8与双温制冷制热装置I相连。导温垫7可以作为卧具、座椅、沙发等产品使用。
[006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温制冷制热装置,包括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调温器、第二调温器、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电路板;所述第一调温器包括第一制冷片、第一换热器和第一加热片,所述第一制冷片的相对两面分别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相贴合,所述第一加热片贴合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上,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水泵相连通,所述第一制冷片、所述第一加热片及所述第一水泵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调温器包括第二制冷片、第二换热器和第二加热片,所述第二制冷片的相对两面分别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贴合,所述第二加热片贴合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上,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水泵相连通,所述第二制冷片、所述第二加热片及所述第二水泵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温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储存换热液体的储液盒,所述储液盒上设有注液口、与所述第一水泵相连通的第一出液嘴、与所述第二水泵相连通的第二出液嘴、第一回液嘴和第二回液嘴;所述储液盒上安装用于封盖所述注液口的封堵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温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盒包括盒体和盖于所述盒体上的盒盖,所述注液口开设于所述盒盖上,所述第一出液嘴与所述第二出液嘴设于所述盒体底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温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中设有将该盒体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阻隔板,所述第一出液嘴及所述第一回液嘴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液嘴及所述第二回液嘴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所述注液口与所述第一腔室及所述第二腔室均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温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板呈镂空结构,其中部设有空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温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液嘴和所述第二回液嘴均安装于所述盒体上,所述第一腔室中设有分隔开所述第一回液嘴与所述第一出液嘴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高度低于所述盒体的高度;所述第二腔室中设有分隔开所述第二回液嘴与所述第二出液嘴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高度低于所述盒体的高度。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温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盒上还安装有第一管状接头和第二管状接头;所述第一管状接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泵相连通,且所述第一管状接头的中部与所述盒体相连;所述第二管状接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水泵相连通,且所述第二管状接头的中部与所述盒体相连。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双温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温器和所述第二调温器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调温器和所述第二调温器间隔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底部。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双温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片和所述第一加热片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相对两面上;所述第二制冷片和所述第二加热片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相对两面上。
10.一种双温区冷热垫,包括导温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温制冷制热装置,所述导温垫中设有至少两个具有液体流动通道的液体循环区,每个所述液体循环区上均设有流道口,所述流道口包括与相应所述液体循环区的液体流动通道的一端相连通的进液口和与该液体循环区的液体流动通道的另一端相连通的出液口 ;至少两个所述液体循环区的进液口分别与所述双温制冷制热装置的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通,至少两个所述液体循环区的所述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双温制冷制热装置的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 第二水泵相连通。
【文档编号】F25B29/00GK203824157SQ201420188061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7日
【发明者】孟瑞 申请人:浙江喜尔登床垫有限公司, 孟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