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器及具有该气液分离器的制冷或热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8072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气液分离器及具有该气液分离器的制冷或热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冷或热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及具有该气液分离器的制冷或热泵装置。



背景技术:

常用的制冷或热泵系统,包含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且多采用干式蒸发器。这样,节流后的制冷剂为气液两相,在进入蒸发器的时候,由于蒸发器有多路而往往分液不均,影响蒸发器的换热效果。

另外,随着制冷剂沿蒸发器管路的流动,制冷剂吸热蒸发,气态制冷剂越来越多,液态制冷剂越来越少,气态制冷剂与管道的接触面越来越多,换热效果越来越差。因此,满液式蒸发器具有很好的换热效果,但是,在干式蒸发器中又难以实现。

同理,对于冷凝器,随着制冷剂沿着冷凝器的管道流动,制冷剂散热冷凝,液态制冷剂越来越多,气态制冷剂越来越少,液态制冷剂与管道的接触面越来越多,换热效果越来越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应用于制冷或热泵系统中以后,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所提供的气液分离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冷媒进口管、液态冷媒出口管、气态冷媒出口管以及流量调节装置,所述流量调节装置用来调节液态冷媒出口管或气态冷媒出口管的冷媒流量。

进一步的,所述液态冷媒出口管伸入筒体内部分的端口位于筒体的下半部分;所述气态冷媒出口管伸入筒体内部分的端口位于筒体的上半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流量调节装置根据所述气液分离器中的冷媒液位来调节流量。

优先的,所述流量调节装置包括流量调节阀。

优先的,所述流量调节装置包括液位传感器和控制装置。

优先的,所述流量调节装置包括两个光电开关和控制装置。

优先的,所述流量调节装置包括浮球。

进一步的,所述流量调节装置还包括阀芯。

进一步的,所述流量调节装置还包括防止脉动的阻尼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冷或热泵装置,包含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

本发明的气液分离器,当其流量调节装置用来调节液态冷媒出口管的冷媒流量时,可以应用本发明的气液分离器于制冷或热泵系统的冷凝器中,气液分离器的冷媒进口管与气态冷媒出口管串接在冷凝器的管路中,气液分离器的液态冷媒出口管连接冷凝器的出口。由此,气液分离器把冷凝器中已经冷凝的液态冷媒分离出来直接进入冷凝器的出口,气态冷媒继续进入冷凝器的管路中散热冷凝,大大提高了换热效果。

本发明的气液分离器,当其流量调节装置用来调节气态冷媒出口管的冷媒流量时,可以应用本发明的气液分离器于制冷或热泵系统的蒸发器前或蒸发器中。

若用于蒸发器前,则气液分离器的冷媒进口管连接节流装置,气液分离器的液态冷媒出口管连接蒸发器入口,气液分离器的气态冷媒出口管连接蒸发器出口,这样,气液分离器把节流后气液两相冷媒中的气态冷媒分离出来直接进入蒸发器出口,液态冷媒进入蒸发器,一方面蒸发器的分液均匀,另一方面提升了蒸发器的换热效果。

若用于蒸发器中,则气液分离器的冷媒进口管和液态冷媒出口管串接在蒸发器的管路中,气液分离器的气态冷媒出口管连接蒸发器出口,这样,气液分离器把蒸发器中的气态冷媒分离出来直接进入蒸发器出口,液态冷媒继续进入蒸发器,大大提高了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气液分离器一个实施例的组成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气液分离器应用于制冷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组成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所示为本发明气液分离器一个实施例的组成原理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00、冷媒进口管91、液态冷媒出口管92、气态冷媒出口管93以及流量调节装置,该流量调节装置用来调节气态冷媒出口管93的冷媒流量。

液态冷媒出口管92伸入筒体00内部分的端口82位于筒体00的下半部分;气态冷媒出口管93伸入筒体00内部分的端口83位于筒体00的上半部分。

上述流量调节装置包括浮球11、连杆21、阀芯31、阻尼装置51、轨道固定装置61以及支架71,其中连杆21连接浮球11和阀芯31,轨道固定装置61通过固定连杆21的轨道来固定阀芯31的轨道,轨道固定装置61通过支架71连接筒体00的内壁,阻尼装置51设置在轨道固定装置61和连杆21之间,阀芯31伸入端口83内。

如果液位上升,则浮球带动阀芯31上升,端口83的有效流通面积减少,气态冷媒出口管93的流通阻力增大,因此气态冷媒输出流量较小,筒体00内的气态冷媒增多,从而控制了液位的上升。

如果液位下降,则浮球带动阀芯31下降,端口83的有效流通面积增加,气态冷媒出口管93的流通阻力减小,因此气态冷媒输出流量增加,筒体00内的气态冷媒减少,从而控制了液位的下降。

阻尼装置51的作用是用来防止制冷或热泵系统中经常出现的脉动现象,同时也防止液位的抖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气液分离器应用于制冷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组成原理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器5采用的是上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

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冷凝器2、储液器3、膨胀阀4、气液分离器5、蒸发器6依次串联连接,气液分离器5的冷媒进口管91连接膨胀阀4,气液分离器5的液态冷媒出口管92连接蒸发器6的入口,气液分离器5的气态冷媒出口管93连通压缩机1和蒸发器6之间的连接管路。

本实施例中,制冷系统运行时,从压缩机1输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进入冷凝器2,并在冷凝器2中放热冷凝,然后进入储液器3,从储液器3输出的高压液态冷媒进入膨胀阀4节流,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冷媒,气液两相冷媒经冷媒进口管91进入气液分离器5,被气液分离器5分离为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气态冷媒在气液分离器5的上部,液态冷媒在气液分离器5的下部,气液分离器5中的液态冷媒经由液态冷媒出口管92进入蒸发器6,在蒸发器6中吸热蒸发为低压气体后进入压缩机1的吸气口,气液分离器5中的气态冷媒经由气态冷媒出口管93进入压缩机1的吸气口,由此,完成一个完整的制冷循环。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所以,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效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