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及其压缩机仓导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7908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冰箱及其压缩机仓导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压缩机仓的导风装置。



背景技术:

压缩机仓内配置压缩机和冷凝器,为了给制冷系统散热,在后盖板两侧与压缩机等高度的位置开设通风孔,一侧进风一侧出风,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配置轴流风机,吸风侧为冷凝器端,排风侧为压缩机端。轴流风机是直线送风设备,而进、出风口与风向垂直,导致风机送风效率下降;同时在箭头所示的拐角位置有涡流发生,导致风机工作时噪音较大。

若在后盖板开设较大的通风孔以促进空气流通,则会导致冰箱在与压缩机支撑板连接部位强度降低,冰箱运输时或者装卸时易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压缩机仓进出风流通不畅导致的噪声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仓的导风装置,压缩机仓包括冷凝器、压缩机及至少二风口,导风装置包括第一风口与冷凝器之间的第一导流件,及压缩机与第二风口之间的第二导流件,其中,第一导流件限定气流自第一风口向冷凝器流动,第二导流件限定气流自压缩机向第二风口流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导流件自第一风口向冷凝器呈弧形延伸,第二导流件自压缩机向第二风口呈弧形延伸。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压缩机还包括第三风口,第一导流件包括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当其位于第一位置时,限定气流自第一风口向冷凝器流动,当其位于第二位置时,限定气流自第三风口向冷凝器流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 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导流件自第一风口向冷凝器呈弧形延伸,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导流件自第三风口向冷凝器呈弧形延伸。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导流件包括固定部及活动部,通过调节活动部可使第一导流件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压缩机还包括第四风口,第二导流件包括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当其位于第一位置时,限定气流自压缩机向第二风口流动,当其位于第二位置时,限定气流自压缩机向第四风口流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第二导流件包括固定部及活动部,通过调节活动部可使第二导流件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导流件自压缩机向第二风口呈弧形延伸,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导流件自压缩机向第三风口呈弧形延伸。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压缩机仓还包括风机,导风装置还包括冷凝器与风机之间的第三导流件,第三导流件将冷凝器出风聚拢至风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冰箱,包括压缩机仓,压缩机仓内具有上述任一的导风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冰箱及其压缩机仓导风装置,在进出风口处设置导流装置,改善气流走向,避免形成涡流,降低工作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冰箱压缩机仓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压缩机仓导风装置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压缩机仓导风装置一实施方式中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压缩机仓导风装置又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中冰箱制冷系统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以冰箱为例对本发明的压缩机仓导风装置做具体的阐释,但应当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艺精神可以被替换地利用到其它形式的制冷设备上,示范性地,例如冷柜。

本发明内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以靠近冰箱门体的方向为前,远离门体的方向为后。

冰箱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回路的蒸发器、毛细管、电磁阀、冷凝器及压缩机,制冷剂在其中循环。参考图1,冷凝器10及压缩机20位于压缩机仓30内,压缩机仓30位于间室40的后部。压缩机仓30包括与间室40相邻的前壁31及与之相对的后盖板32。后盖板32上与冷凝器10及压缩机20等高的位置开设若干通孔,以使压缩机仓30内外空气对流。通孔位于后盖板32左右两侧,根据风的流向分为进风口321和出风口322。冷凝器10与压缩机20之间设置风机50,将冷凝器10端的风排向压缩机20端。图1箭头示出未设置本发明导流装置时,在压缩机20与压缩机仓壁之间易形成涡流。

参考图2,在进风口321与冷凝器10之间设置导叶61,在压缩机20与出风口322之间设置导叶62。导叶61、62可以有若干叶片,每一叶片均呈弧形,限定风的流向。

导叶61进风端611弧度与进风口321的角度相配合,其切线方向与进风方向平行。例如,在薄板式后盖板30上开通孔形成进风口321时,进风端611与后盖板30垂直;后盖板上设置百叶窗式具有一倾斜角度的进风口321时,进风端611切线也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类似地,导叶62出风端622弧度与出风口322角度相配合。导叶61、62被如此设置以平稳引导气流,避免形成涡流。

参考图2及图3,在冷凝器10与风机50之间设置风罩70,以将冷凝器10出风全部汇聚至风机50。风罩70一端701与冷凝器10搭接,相对另一端702收容风机50的主体。两端701、702的形状、尺寸与冷凝器10及风机50相配合。

参考图4,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蒸发器80容纳于间室40内。压缩机仓30通过设置于风口的开关91、92与间室40连通。导叶61、62为可调节结构,包括固定部613、623及活动部614、624。导叶61的活动部614可绕固定部613在一角度内枢转,并终止于P1或P2位置。对应地,导叶62的活动部可终止于P3或P4位置。P1与P3为一对组合,P2与P4为一对组合,导叶61、62必定同时处于其中一对组合位置。

如图4虚线所示,当活动部614处于P2位置,且活动部624处于P4位置时,开关91、92同时关闭。此时,风机50对压缩机仓30向冰箱外部散热。

如图4实线所示,当活动部614处于P1位置,且活动部624处于P3位置时,开关91、92同时开启,压缩机仓30与间室40导通。此时,活动部614与固定部613形成一弧形导风结构,在开关91与冷凝器10之间引导空气流向。类似地,在压缩机20与开关92之间也形成一弧形导风结构。如此,风机50驱动压缩机仓30向间室40散热,对蒸发器80化霜。

参考图5,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蒸发器80固定于间室后隔板的后部,并通过风道将蒸发器产生的冷量导入间室。风道包括与间室连通的风门93及一对与压缩机仓连接的风门94(图示其一)。压缩机仓导风装置结构同于图4实施例。风门93开启时,关闭风门94,蒸发器80仅与间室40进行冷量交换。风门94开启时,关闭风门93,压缩机仓30向风道散热,对蒸发器80化霜。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