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机连接设备,特别是指用于连接压缩机与储液器的吸气外管。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用压缩机厂家是采用吸气外管(或称进气连接管或导管)来连接储液器的弯管和压缩机的壳体。先将吸气外管与压缩机的壳体采用内压焊(电阻焊)的方式连接,然后再将吸气外管和储液器的弯管连接。
中国专利CN202520511公开了一种镀铜结构的吸气外管,如图1所示,该吸气外管是在钢管1’的内外表面镀铜制作而成,环境污染严重。该种结构表面铜镀层2’只有10-30微米,镀铜层2’与钢管1’的结合较为疏松,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镀铜层2’容易脱落,在火焰钎焊时,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稍有不慎,镀铜层会2’蒸发,铁质就暴露氧化,造成焊接困难而产生泄漏。而且镀铜层2’经不起二次焊接,在后续的维修中,给储液器带来了无法更换的麻烦。
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铜铁管焊接结构,如图2所示,其采用铜管1’’与铁管2’’进行过盈配合压装,再进入炉中钎焊进行焊接。该种吸气外管的结构比镀铜结构环保且容易实现焊接,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不高,产品泄漏相对较率低。但产品制作工序多,工艺复杂,原材料及焊接成本高。且炉中钎焊部位在与储液器的弯管进行火焰焊接时,钎焊部位的内在焊接缺陷受到上述热影响后,就会暴露出来,从而造成泄漏。
中国专利CN205243859公开了一种压缩机的吸气外管,如图3所示,该种结构由内、外铜层1’’’和中部的钢层2’’’复合制成,虽然加工工序少,工艺简单且环保,但铜钢复合板或铜钢复合管的材料成本较高。由于该种结构在与壳体电阻压焊部位也有铜板层,这对电阻压焊是极为不利的,泄漏将大幅增加。又因这种结构采用铜钢复合板或铜钢复合管切割加工,切割部位的钢层2’’’失去铜层1’’’保护,在焊接加热时切割部位的钢层2’’’首先氧化,进而氧化物漫延至整个焊接部位,钎缝表面无法形成圆角,焊缝不饱满,造成焊接缺陷而泄漏。
以上厂家采用多种方法,在吸气外管上设置铜层,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和满足焊接连接的需要,结果都是顾此失彼,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焊接技术要求低,可以避免焊接泄漏,且生产成本较低的吸气外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连接压缩机与储液器的吸气外管,所述吸气外管的外壁与压缩机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吸气外管的内壁与储液器的弯管固定连接,所述吸气外管包括钢基层和覆合铜层,所述钢基层包括相互连接的直管段和喇叭口,所述覆合铜层通过热浸镀或者热熔钎焊覆合于直管段自由端面及靠近自由端面1-15mm范围内的直管段的内、外壁上。覆合铜管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覆合铜层的厚度为0.03-1mm。
更进一步的,所述压缩机为空调压缩机。
再进一步的,所述吸气外管的外壁通过电阻焊焊接在所述压缩机的壳体上,所述吸气外管的内壁通过火焰钎焊、氩弧钎焊或高频感应钎焊的方式焊接在所述储液器的弯管的外壁上。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气外管,针对焊接中存在的问题,在钢基层的关键部位(即直管段的端面及端面以下1-15mm的范围)采用热浸镀或热熔钎焊包覆铜层,形成“n”形的覆合铜层,其他部分仍为钢铁。铜的用量比现有技术的结构少一半以上,而且批量加工工序少,加工成本低。
二、钢铜二种界面达到冶金结合,该结构的可焊性能与铜管相同,避免了上述镀铜蒸发钢基氧化和端面无铜层钢基氧化造成焊接缺陷的问题,对操作员工的技术要求低,实现焊接容易,可以避免焊接泄漏。确切地说焊接性能好于铜管,由于中间层为钢,传热慢升温快,能耗少产量高。相比焊同样的铜管所消耗的时间和能量更少。
三、由于直管段的端面至端面以下1-15mm的范围的内壁和外壁由铜覆合钢制成,用于电阻压焊部位并没有覆合铜层覆盖,不影响吸气外管与压缩机的壳体的内压焊(电阻焊)。而且覆合铜层厚度较大能承受多次焊接,不影响储液器的更换,避免了镀铜对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镀铜结构的吸气外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铜铁管焊接结构的吸气外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铜钢复合板或铜钢复合管的吸气外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吸气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4,用于连接压缩机与储液器的吸气外管,所述吸气外管1的外壁通过电阻焊与压缩机(通常为空调压缩机,图中未画出)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吸气外管1的内壁通过火焰钎焊与储液器(图中未画出)的弯管固定连接,所述吸气外管1包括钢基层2和覆合铜层3。所述钢基层2包括一体成型的直管段21和喇叭口22,所述覆合铜层3通过热浸镀或者热熔钎焊覆合于直管段21自由端面及靠近自由端面10mm范围内的直管段21的内、外壁上,形成“n”形覆合铜层3(覆合铜层3的长度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在1-15mm的范围内进行调整),该覆合铜层3的厚度为0.05mm(覆合铜层3的厚度可根据需要在0.03-1mm的范围内进行调整)。使用时,先将吸气外管1与压缩机的壳体采用内压焊(电阻焊)的方式连接,然后再将吸气外管1和储液器的弯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吸气外管1,在钢基层2的关键部位采用热浸镀或热熔钎焊包覆铜层,形成“n”形的覆合铜层3,其他部分仍为钢铁。铜的用量比现有技术的结构少一半以上,而且批量加工工序少。钢铜二种界面达到冶金结合,该结构的可焊性能与铜管相同,避免了上述镀铜蒸发钢基氧化和端面无铜层钢基氧化造成焊接缺陷的问题。此外,由于中间层为钢,传热慢升温快,相比焊同样的铜管要消耗更少的时间和能量。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吸气外管1对操作员工的技术要求低,可以避免焊接泄漏,由于直管段21的端面至端面以下10mm的范围的内壁和外壁由铜覆合钢制成,用于电阻压焊部位并没有覆合铜层3覆盖,不影响吸气外管1与压缩机的壳体的电阻焊。而且覆合铜层3厚度较大,能承受多次焊接,不影响储液器的更换。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