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压缩机的曲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9953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冷压缩机的曲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到制冷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冰箱制冷压缩机的曲轴。



背景技术:

制冷压缩机通常设置于冰箱的后侧底部,其作用是压缩、输送冰箱系统中的循环制冷剂,从而将热量从冰箱内部传递至周围环境中。

在现有的冰箱压缩机制冷技术中,在活塞-气缸单元吸入、压缩行程中,制冷剂由低温低压状态转化为高温高压状态。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压缩机的电机驱动曲轴转动,经曲轴-连杆-活塞的偏心运动机构,对吸入气缸内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其中,压缩机的曲轴承载制冷剂压缩过程中的反作用力。

为了保证曲轴-连杆-活塞的运动机构正常运转,压缩机的曲轴设计有油路功能,将存储在压缩机底部的润滑油输送至需求部位,一方面可润滑曲轴-连杆-活塞运动机构,减少运动副的零件磨损,避免运动机构卡死;另一方面可冷却活塞-气缸单元,提升压缩机性能。

压缩机曲轴的油路设计通常设置有离心油路与粘性油路,其中曲轴的离心油路通常在曲轴下部设置有偏心油腔或变径吸油管,利用曲轴旋转过程的离心作用,使润滑油沿油腔内壁向上输送至粘性油路。曲轴的粘性油路通常采用螺旋油槽,利用润滑油的粘性作用,使润滑油沿着螺旋油槽向上输送,润滑曲轴上部,部分润滑油被输送至压缩机内部其他运动副部位或是冷却所需区域。

目前,用户反馈的压缩机故障中曲轴故障占有较大比例,而常见的曲轴故障类型包括曲轴在上油孔位置的卡死、拉毛现象。经分析发现,曲轴的长轴与气缸孔之间为转动副配合,承载着制冷剂压缩过程中的反作用力。通常,曲轴的上油孔设置位于曲轴不承受压缩过程的反作用力的位置,而曲轴上油孔的对称位置承载的反作用力矩最大,而且上油孔对称位置远离上油孔,工况相对曲轴其他部位更为恶劣。压缩机再次启动过程中,曲轴已经开始旋转,该位置没有润滑油充分供应,从而造成压缩机启动过程中曲轴局部润滑不良,导致压缩机卡死、拉毛等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可针对曲轴承载位置进行润滑的制冷压缩机的曲轴,它可以实现对压缩机面向曲轴的承载部位持续供应润滑油,延长了曲轴的使用寿命,提升了压缩机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制冷压缩机的曲轴具有离心油路、粘性油路和补油油路,所述离心油路与所述粘性油路相连通,所述补油油路设于曲轴的平衡块上,所述补油油路包括集油面和补油孔,所述集油面设于所述平衡块的上部,所述补油孔为一通孔,它设于所述集油面内。

上述一种制冷压缩机的曲轴,所述集油面设于所述平衡块的上表面,其侧壁为斜坡面。

上述一种制冷压缩机的曲轴,所述补油孔设于所述集油面的底部。

上述一种制冷压缩机的曲轴,所述补油孔贯穿所述平衡块。

上述一种制冷压缩机的曲轴,所述补油孔设于轴承支撑面与退刀槽之间的区域。

上述一种制冷压缩机的曲轴,所述补油孔位于距离曲轴的曲拐最远的位置处。

上述一种制冷压缩机的曲轴,所述离心油路包括离心油路ⅰ,所述离心油路ⅰ包括油腔和吸油管或偏心油腔,所述油腔通过曲轴上所设的下油孔与粘性油路相连通。

上述一种制冷压缩机的曲轴,所述粘性油路为沿曲轴外表面所设的螺旋油槽,所述螺旋油槽的起点为所述下油孔,所述螺旋油槽的顶端设有上油孔。

上述一种制冷压缩机的曲轴,所述离心油路包括离心油路ⅱ,所述离心油路ⅱ为与曲轴的轴线成一定角度的斜孔,所述斜孔的底端与所述上油孔连通,所述离心油路ⅱ的顶端为设于曲轴的曲拐上的出油孔。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结构,它针对曲轴的承载区域增加了补油润滑,保证了曲轴承载区域的润滑油持续供应,使曲轴的油路结构更加合理,延长了曲轴的寿命,提升了压缩机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曲轴的压缩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曲轴与连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曲轴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曲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采用本发明曲轴的制冷压缩机包括密闭的压缩机壳体01、压缩制冷剂的活塞-气缸单元02、曲轴-连杆运动机构03和驱动曲轴转动的电机单元04。外壳01上设置有吸气管11和排气管12,制冷剂经吸气管11进入活塞-气缸单元02,电机单元04驱动曲轴-连杆机构03,带动活塞-气缸单元02做往复运动从而压缩制冷剂,经排气管12排出压缩机壳体01。本发明曲轴05与曲轴箱06装配在一起,曲轴05与曲轴箱06之间依次垫有钢垫片ⅰ61、滚珠轴承61和钢垫片ⅱ63。

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曲轴05上设有离心油路ⅰ70、粘性油路80、离心油路ⅱ90和补油油路100。离心油路ⅰ70和离心油路ⅱ90利用离心作用将润滑油输送至目标区域,粘性油路80则利用润滑油的粘性将其输送至目标区域。其中,离心油路ⅰ70包括油腔71和吸油管72(也可以不设吸油管72而采用偏心油腔),将压缩机壳体01底部的润滑油13输送至曲轴05上所设的下油孔73,再经下油孔73输送至粘性油路80。粘性油路80为沿曲轴05外表面所设的螺旋油槽81,螺旋油槽81的起点从曲轴05上所设的下油孔73,至上油孔82结束。离心油路ⅱ90包括斜孔91和出油孔92,斜孔91与曲轴05的轴线52成一定角度(以15°~45°为佳,减少上油阻力);斜孔91与曲轴05上所设的上油孔82连通。离心油路ⅱ90的起点为曲轴05的上油孔82,润滑油13经斜孔91至曲拐51的出油孔92,进入曲拐51与连杆31的配合间隙32中流出。这样,通过粘性油路80输送到上油孔82的润滑油,一部分对曲轴上环上油孔82一周进行润滑,另一部分沿曲轴的离心油路ⅱ90向上输送,经曲拐51的出油孔92对曲拐51与连杆31的运动副进行润滑。

请同时参阅图4所示,补油油路100设置于曲轴05的平衡块53上,补油油路100包括集油面101和补油孔103。集油面101设置在平衡块53的上表面54,集油面101的侧壁为一斜坡面,形状不限。补油孔103设于集油面101的底部102,补油孔103为一贯穿平衡块53的通孔,形状不限。集油面101汇集流至平衡块53的上表面54上的润滑油,经补油孔103输送至曲轴05的承载区域,从而对曲轴上与上油孔82相对称的位置进行局部的补油润滑,降低故障发生概率。补油孔103的设置位置以轴承支撑面55与退刀槽56之间的区域为佳,最好位于距离曲拐51最远的位置处(曲轴上距离曲拐51越远的位置,在制冷剂压缩过程中的承载越大,工况越恶劣。将补油孔103设于距离曲拐51最远的位置处,可以直接针对对该区域进行有效地补充润滑油。本实施方式中补油孔103位于上油孔82对面的位置,这个位置可能不是距离曲拐51最远的,但也是距离上油孔82最远的,也是润滑较差的位置)。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压缩机的曲轴,具有离心油路、粘性油路和补油油路,离心油路与粘性油路相连通,补油油路设于曲轴的平衡块上,补油油路包括集油面和补油孔,集油面设于平衡块的上部,补油孔为一通孔,它设于集油面内,集油面收集到的油通过补油孔漏入并补给需要润滑的地方。由于本发明针对曲轴的承载区域增加了补油润滑,不仅保证了曲轴承载区域的润滑油持续供应,延长了曲轴的寿命,而且使曲轴的油路结构更加合理,提升了压缩机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伟;钱建忠;杨骅;史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12
技术公布日:2017.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