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系统冷媒交叉分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6083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系统冷媒交叉分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系统交叉分配结构,属于换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干式蒸发器作为一种传统的干式壳管换热器在市场中占了一部分很大比重,特别是做低温冷藏、冷冻的冷水机组及风冷机组的干式蒸发器,它的优点是既可以节省制冷剂的充注量同时又具备良好的回油性能。现有技术中的壳管式换热器分配形式过于简陋,多系统不能实现介质和水路的均匀分配。另外,现有市场上的机组12HP压缩机为一个制冷系统,多压缩机并联一般为2*12HP、3*12HP、4*12HP为一个单元模块。干式蒸发器由封盖、管箱、壳体、管板及多根蒸发管组成。冷冻水走壳体 内、蒸发管外,制冷剂走蒸发管内部。传统的多系统干式蒸发器,在分配腔内气态制冷剂在上移,而上部铜管内基本是气体态制冷剂,上部的蒸发管面积浪费,这个技术难题已由本公司的专利——一种两相分配性干式蒸发器,予以解决。

按照传统平列布管,冷冻水在壳程绕折流板流,水路优先经过同侧系统,从而导致氟路系统分配不均匀,优先经过水路折流一侧系统换热性能高,后经过水路折流一侧系统换热性能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多系统冷媒交叉分配干式蒸发器,可以将水路均匀的分配至每一个系统上,并较少水路漏流、水串流现象,提升干式蒸发器的换热效率、提升其经济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系统冷媒交叉分配结构,包括筒体和折流板,筒体内还设有在轴向上将筒体内部空间平行分隔成多个空间的隔板;还包括多个冷媒分配系统,每一个由所述隔板分隔成的筒体内部空间均配有一个冷媒分配系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折流板包括折流板本体和裙边;所述折流板本体所在圆的外径小于所述筒体内径,其差值记为ΔD,所述裙边的宽度记为R,则R>ΔD。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R≤2c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隔板具有3个,将所述筒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4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冷媒分配系统交叉排布。

所述交叉排布是指,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相邻,第二系统还与第三系统相邻,第三系统还与第四系统相邻;其中第一系统与第三系统设置的进口和出口均设置在筒体的一侧,第二系统与第四系统的筒体设置在筒体的另一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每一个冷媒分配系统均包括设置在筒体同侧且一上一下布置进口和出口,其中进口设置在下方,出口设置在上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普通折流板基础上开裙边,采用折流板与筒体过盈配合,消除折流板与筒体配合有间隙,避免了水路不经过换热管而直接从进水口流到出水造成水路短路。

2、本实用新型将氟路设置为交叉分配结构,消除折流板水路优先经过一侧氟路换热不平均,从而左右两侧氟路不均衡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折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氟路交叉分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中,1-筒体,2-折流板,3-隔板,4-第一系统,5-第二系统,6-第三系统,7-第四系统;21-折流板本体,22-折流板裙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本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之后所做的任何改变只要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都将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1-4所示,一种多系统冷媒交叉分配结构,包括筒体1和折流板2,筒体1内还设有在轴向上将筒体内部空间平行分隔成四个空间的三个隔板3;还包括多个冷媒分配系统,每一个由所述隔板分隔成的筒体内部空间均配有一个冷媒分配系统。所述折流板2包括折流板本体21和裙边22;所述折流板本体21所在圆的外径小于所述筒体1内径,其差值记为ΔD,所述裙边的宽度记为R,则R>ΔD,且R≤2cm。所述的冷媒分配系统交叉排布。每一个冷媒分配系统均包括设置在筒体1同侧且一上一下布置进口和出口,其中进口设置在下方,出口设置在上方。

具体地,多系统干式蒸发器如4*12HP为一个单元模块,氟路系统采用交叉排布, a1和b1为第一系统、a2和b2为第二系统、a3和b3为第三系统、a4和b4为第四系统。水路由C1和C2构成。

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在图4左侧,第三系统与第四系统在图4右侧,从图3看,第一系统与第四系统设置在两边,第二系统设置在第三系统与第四系统的中间,第三系统设置在第一系统与第二系统的中间,是为交叉排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