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291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冷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制冷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制冷设备的制冷系统可以分为压缩机和换热器两个部分,其中换热器可以包括冷凝器、干燥过滤器、毛细管和蒸发器,对于单制冷系统的卧式冷柜而言,其耗电量和制冷能力都是一定的,且不会因用户的使用状态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是单制冷系统在实际使用中面临制冷速度和耗电量的矛盾,要想让制冷速度够快,则耗电量就会很大,而实现较低的耗电量则会导致制冷速度变慢。

目前,冷柜的用户,特别是商用用户对于冷柜的使用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种模式,即速冻模式和储存模式,其中速冻模式是指将常温下的食物放入冷柜冷冻至-18℃的过程,该种模式下用户更为关心制冷系统制冷能力,即冷冻速度,快速冷冻可以避免食物变质,并且使食物快速通过-7℃冰晶形成区,可尽量避免冰晶刺破细胞壁,减少营养物流失并最大程度保持食物风味,而且还关系到商用用户的销售出货速度;储存模式是冷冻箱内的食物保持在-18℃以下长期储存的模式,此种模式下,用户更关注的是耗电量低。

目前主流的冷柜产品均以耗电量为主要目标。为达到最低的耗电量,则需要将制冷量的设计尽可能满足冷冻食物储存阶段的要求,制冷系统设计更倾向于满足维持-18℃需要。该种设计倾向导致单系统冷柜在满足耗电量要求时,制冷能力低,不能满足用户对制冷能力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能够同时满足对耗电量和制冷能力的要求。

其包括压缩机、控制装置和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用于对换热器中输送的制冷剂进行压缩,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换热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换热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或第二工作模式,所述换热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时具有小于所述换热器在第二工作模式时的换热面积。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冷凝器、第一电磁阀、第一毛细管、第一蒸发器、第二冷凝器、第二毛细管和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输入端与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毛细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毛细管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毛细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毛细管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蒸发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蒸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换热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时,开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一输出端,关闭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二输出端,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换热器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时,开通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二输出端,关闭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一输出端;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二电磁阀、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均由冷凝器、毛细管和蒸发器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输入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换热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时,开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一输出端,关闭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二输出端,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换热器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时,开通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二输出端,关闭所述第二电磁阀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换热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换热面积;所述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变频压缩机在第一工作模式时的工作频率低于所述变频压缩机在第二工作模式时的工作频率;还包括调频器,所述调频器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指令,向所述压缩机提供不同工作频率的电源,且在第一工作模式时向所述压缩机提供的电源频率低于在第二工作模式时向所述压缩机提供的电源频率;所述控制器为工作模式控制开关,所述工作模式控制开关控制所述换热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或第二工作模式;所述控制器包括工作模式控制开关和模式切换温度控制装置,所述工作模式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换热器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所述模式切换温度控制装置用于在检测到制冷温度达到预设值时将所述换热器的工作模式由第二工作模切换至第一工作模式;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制冷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制冷系统,其中的换热器可以工作在两种工作模式,即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且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时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因此,上述的制冷系统通过转换工作模式,既可以达到存储模式下的低耗电量,满足国家标准对耗电量的要求,同时又能够实现对速冻模式下的快速冷冻,提高冷冻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该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控制装置2和换热器3,其中所述压缩机1用于对换热器中输送的制冷剂进行压缩,所述控制装置2与所述换热器3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换热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或第二工作模式,所述换热器3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时具有小于所述换热器在第二工作模式时的换热面积,具体的该换热面积包括换热器中冷凝器的冷凝面积,以及蒸发器的蒸发面积,且换热器在第一工作模式时具有小于所述换热器在第二工作模式时的换热面积具体是指换热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时,其冷凝器的冷凝面积小于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时的冷凝面积,蒸发器的蒸发面积小于第二工作模式时的蒸发面积。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其中的换热器可以工作在两种工作模式,即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时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和制冷剂流量,同时通过控制装置使压缩机制冷量和运行功率也工大,因此工作在第二工作模时制冷能力更强,而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时,由于换热面积较小,所需的制冷剂的量较小,可以恰好满足最高能效并维持-18℃温度,其耗电量相对于第二工作模式,也可以大大降低。因此,上述的制冷系统通过转换工作模式,既可以达到存储模式下的低耗电量,满足国家标准对耗电量的要求,同时又能够实现对速冻模式下的快速冷冻,提高冷冻速度。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上述能够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的制冷系统,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2所以,该制冷系统除包括压缩机1和控制装置2外,其中的换热器3可以包括第一冷凝器31、第一电磁阀32、第一毛细管33、第一蒸发器34、第二冷凝器35、第二毛细管36和第二蒸发器37;第一冷凝器31的输入端与压缩机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冷凝器3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3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32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毛细管33的输入连接,所述第一毛细管33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蒸发器34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蒸发器34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35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3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3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毛细管3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毛细管36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蒸发器37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蒸发器37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蒸发器34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装置2用于控制所述换热器工作在第一工作模式时,开通所述第一电磁阀32的第一输出端,关闭所述第一电磁阀32的第二输出端,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换热器工作在第二工作模式时,开通所述第一电磁阀32的第二输出端,关闭所述第一电磁阀32的第一输出端。另外,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三,给出了另一种制冷系统,本实施例中的制冷系统除包括压缩机1和控制装置2外,其中的换热器包括第二电磁阀41、第一换热通道42和第二换热通道43,其中的第一换热通道42和第二换热通道43均由冷凝器、毛细管和蒸发器依次连接而成,另外,还可以上述两个换热通道上分别设置干燥过滤器。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蒸发器可以使用板管式、翼片管式或翅片管式等各种类型的蒸发器,在当上述的制冷系统应用于卧式冷柜时,可以使用光管蒸发器,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选择上供下回,或下供上回循环模式中的一种。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为实现快速冷冻,可以通过增加蒸发面积、冷凝面积,改变蒸发压力以增大制冷剂流量方式实现,可以提高压缩机35%的制冷能力。另外,在上述增加制冷能力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通过改变所述压缩机工作频率的方式,提高压缩机的制冷能力。

上述的制冷系统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调频器,该调频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指令,向所述压缩机提供不同工作频率的电源,且在第一工作模式时向所述压缩机提供的电源频率低于在第二工作模式时向所述压缩机提供的电源频率,具体的,通常的压缩机都可以适用55hz和65hz两种工作频率的电源,因此上述的调频器可以向压缩机提供55hz或65hz这两种工作频率的电源。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该制冷系统的制冷设备,能够具备两种工作模式,储存模式和速冻模式。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性能实验时,其冷冻能力和耗电量可以分别在速冻模式和储存模式下进行,且速冻模式下冷冻能力较常规制冷系统增加2-3倍,在储存模式下仍能够达到国家标准对于耗电量的要求。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