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器及具有该喷射器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9953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射器及具有该喷射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制冷循环装置包括: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高压侧热交换器,冷却被压缩的制冷剂;膨胀装置,使制冷剂减压和膨胀;蒸发器,使制冷剂吸收周围的潜热而蒸发。

这种制冷循环装置中的一部分具有分别与高压侧热交换器和蒸发器连结而增加运转效率的喷射器。

更具体而言,使用于制冷循环的喷射器提供如下效果,即,利用于等熵过程使高压的制冷剂(主流动)膨胀从而消除膨胀过程中的损失,并增加从蒸发器出口排出的低压制冷剂(吸入流动)的压力而减少系统的功耗。

然而,就这种现有喷射器及具有该喷射器的制冷循环装置而言,穿过喷嘴的制冷剂流量与喷嘴颈部(流出侧端部)的截面积(直径(内径))成比例,因此制造时需要严格管理喷嘴颈部的直径(内径)的尺寸。

更具体而言,因为需要严格地管理尺寸以使所述喷嘴颈部的直径具有数十微米(μm)的公差,所以存在不易加工及制造的问题。

另外,即使通过严格的尺寸管理来制造喷嘴的流动截面积,当如热负荷变更等得压力条件发生变化时,导致膨胀不足或者过膨胀,从而引起效率低下。

考虑到上述这些问题,提出了在部分产品中具有可动针的喷射器,其中,通过将针(needle)相对于喷嘴进行移动来调整喷嘴的颈部直径(流出侧端部的截面积)的大小。

然而,对于具有这种可动针的喷射器以及具有该喷射器的制冷循环装置而言,只能调整与喷射器效率相关的因素中的喷嘴颈部直径,由此难以调整喷嘴的扩散部的直径,或者即使能够进行调整,也会受喷嘴颈部直径的限制,因此存在难以应对(微调)各种各样的运转条件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独立地控制喷嘴颈部和扩散部的流动截面积的喷射器及具有该喷射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对喷嘴颈部的流动截面积和喷嘴扩散部的流动截面积进行各种组合,能够对流量进行微调的喷射器以及具有该喷射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为实现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喷射器,包括:喷射器主体,其具有流入部和混合部,所述流入部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且高压制冷剂和低压制冷剂流入至所述容纳空间,所述混合部用于混合所述高压制冷剂和低压制冷剂;喷嘴,其具有喷嘴颈部和扩散部,并设置在所述喷射器主体的内部,且用于喷射所述高压制冷剂;第一针,其在所述扩散部设置成能够进行移动,且用于调整所述扩散部的流动截面积;第二针,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喷嘴颈部,且用于调整所述喷嘴颈部的流动截面积;第一针驱动部,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针;第二针驱动部,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针。

根据本发明的一例,所述第一针具有外径逐渐减小的锥形部。

所述第一针的锥形部设置在所述喷嘴的扩散部的内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例,所述第二针具有外宽逐渐减小的锥形部。

所述第二针的锥形部靠近所述喷嘴的喷嘴颈部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例,所述第一针以贯通所述第二针且能够对所述第二针进行相对运动地与所述第二针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例,所述第一针贯通所述第二针并与其螺纹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例,所述第一针驱动部可具有压电元件。

当施加电压时,所述压电元件可膨胀和收缩,由此使所述第一针朝轴向进行移动。

所述压电元件的一侧可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压电元件进行固定支撑的固定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例,所述第二针驱动部可以是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二针的转子和设置于所述转子的外壳的定子的电动马达。

所述转子具有埋设于所述第二针的表面的永磁铁。

所述永磁铁可以是圆筒状,或者可以由圆弧状的多个永磁铁分块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例,在所述第一针的外表面可设置有外螺纹部,在所述第二针的内表面可设置有内螺纹部。

在所述内螺纹部的一侧形成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能够在所述第一针的外表面进行旋转和滑动。

所述内螺纹部和支撑部互相隔开间隔,并且在所述内螺纹部和支撑部之间设置有切除部,所述切除部被切除成从所述第一针表面隔开间隔。

根据本发明的一例,所述第二针驱动部可具有压电元件。

当施加电压时,所述压电元件可膨胀和收缩,由此使所述第二针朝轴向进行移动。

所述压电元件的一侧可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压电元件进行固定支撑的固定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例,所述第一针驱动部可具有:丝杠,其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所述第一针的一侧;连结构件,其使所述丝杠和所述第一针连结;丝杠驱动部,其用于驱动所述丝杠。

所述连结构件的一端部可进行相对运动地连结于所述第一丝杠,而在另一端部设置有与所述丝杠螺纹结合的内螺纹部。

所述丝杠驱动部具有电动马达。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喷射器的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其用于压缩制冷剂;高压侧热交换器,其与所述压缩机连结,用于冷却高压制冷剂;气液分离器,其与所述压缩机连结且在内部将制冷剂分离成气相和液相;蒸发器,其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结且使制冷剂蒸发;如上所述的喷射器,其一侧与所述高压侧热交换器连结,而另一侧与所述蒸发器连结。

根据本发明的一例,进一步包括节流阀,所述节流阀设置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气液分离器之间,并且用于调整流路的流动截面积。

根据本发明的一例,进一步包括:运转模式选择部,其用于选择运转模式;控制部,其基于由所述运转模式选择部选择的运转模式,对所述第一针驱动部和所述第二针驱动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喷射器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的喷射器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图2中的喷射器的第二喷嘴位置的主要部位放大图,

图4是表示图2中的喷射器的第一喷嘴位置的主要部位放大图。

图5是图1中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6是具有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喷射器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

图7是图6中的喷射器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图7中的喷射器的第一喷嘴及第二喷嘴位置的图。

图9是具有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喷射器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

图10是图9中的喷射器的放大图。

图11是沿图10的xi-xi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对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时,当相关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导致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的主旨不清楚时,省略其说明。

另外,附图只是用于协助理解本说明书公开的实施例而已,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思想不受附图的限制,应当认为包括本发明的思想及技术范围内的所有变更、等同物以及替代物。

图1是具有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喷射器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图1中的喷射器的放大图。

如图1及图2所示,具有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喷射器的制冷循环装置可具有:压缩机110,其用于压缩制冷剂;高压侧热交换器130,其与所述压缩机110连结,且用于冷却高压制冷剂;气液分离器150,其与所述压缩机110连结且在其内部将制冷剂分离为气相和液相;蒸发器170,其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50连结,并且使制冷剂蒸发;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喷射器190,其一侧与所述高压侧热交换器130连结,而另一侧与所述蒸发器170连结。

压缩机110可吸入温度和压力相对较低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并对其进行压缩,从而可以排出温度和压力上升了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

所述压缩机110的吸入侧可连结有气液分离器150。

所述气液分离器150例如可包括:密闭容器151;流入部152,其形成于所述密闭容器151的一侧;第一流出部154和第二流出部156,其形成在所述密闭容器151的另一侧。

在所述密闭容器151的内部,制冷剂因比重差被分离为气体状态的制冷剂g和液体状态的制冷剂l。

所述第一流出部154例如可以使所述密闭容器151内部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g流出。

所述第二流出部156例如可以使所述密闭容器151内部的液体状态的制冷剂l流出。

所述流入部152可以与所述喷射器190互相连通地连结。

由此,从所述喷射器190喷射的气相(气体)、液相(液体)混合了的两相(twophases)制冷剂可流入至所述密闭容器151内部。

所述第一流出部154可以与所述压缩机110连结。

由此,在所述密闭容器151内部中分离后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可以吸入至所述压缩机110。

所述第二流出部156可以与所述蒸发器170连结。

所述蒸发器170的吸入侧可具有节流阀175。

由此,所述气液分离器150的密闭容器151内部的液体状态的制冷剂就,经过所述节流阀175的同时可以被减压和膨胀。

经过所述节流阀175的同时被减压和膨胀了的制冷剂,可以流入至所述蒸发器170,从而吸收周围的潜热并蒸发。

在所述压缩机110的排出侧可以连结有所述高压侧热交换器130。

另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喷射器190例如可包括:喷射器主体200,其具有流入部201和混合部203,所述流入部201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并且高压制冷剂和低压制冷剂流入至所述容纳空间,所述混合部203用于混合所述高压制冷剂和低压制冷剂;喷嘴220,其具有喷嘴颈部222和扩散部224,并设置在所述喷射器主体200的内部,且用于喷射所述高压制冷剂;第一针240,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扩散部224,且用于调整所述扩散部224的流动截面积;第二针250,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喷嘴颈部222,且用于调整所述喷嘴颈部222的流动截面积;第一针驱动部270,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针240;第二针驱动部290,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针250。

所述喷射器主体200,例如可形成为其内部具有容纳空间的中空体。

在所述喷射器主体200的一侧可形成有高压制冷剂流入部202a,所述高压制冷剂流入部202a用于使经由所述高压侧热交换器130的高压制冷剂(以下,记为“高压制冷剂”)中。

所述喷射器主体200的一侧以能够与外部划分开的方式被隔绝。

所述喷射器主体200的一侧可设置有隔绝构件205,所述隔绝构件205用于与外部气密性地隔绝。

所述喷射器主体200的另一侧可依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50互相连通。

所述喷射器主体200的另一侧可形成有低压制冷剂流入部202b,所述低压制冷剂流入部202b用于使经由所述蒸发器170的低压制冷剂(以下,记为“低压制冷剂”)流入。

所述喷射器主体200的内部可具有喷嘴220。

所述喷嘴220例如可具有喷嘴颈部222,由此能够使所述高压制冷剂高速喷射。

所述喷嘴220可具有扩散部224,所述扩散部224使穿过所述喷嘴颈部222的制冷剂能够膨胀。

所述扩散部224的内侧可设置有第一针240。

所述第一针240可形成为长度比直径长的杆状。

在所述第一针240的一端部可设置有外径逐渐减小的锥形部242。

所述第一针240通过将所述锥形部242设置在所述扩散部224的内侧并沿着轴向进行相对移动,来能够使所述喷嘴220的扩散部224的流动截面积调整成增加或减小。

所述喷嘴220的内部可设置有第二针250。

例如,在所述第二针250的一端部可具有外径逐渐减小的锥形部252。

所述第二针250的所述锥形部252设置成靠近所述喷嘴220的喷嘴颈部222。

所述第二针250通过所述锥形部252在所述喷嘴颈部222的内侧进行相对移动,来能够使所述喷嘴颈部222的流动截面积调整成增加或减小。

所述第一针240贯通所述第二针250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针250相结合。

所述第二针250和第一针240互相同心(同轴)地结合。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的喷射器190中,所述第一针240和第二针250根据制冷循环的运转条件(例如,制冷负荷量)分别可以配置在互不相同的位置。

当划分为所述制冷负荷量相对较大的第一运转模式(“强”)、制冷负荷量小于所述第一运转模式的第三运转模式(“弱”)、以及制冷负荷量小于所述第一运转模式且大于所述第三运转模式的第二运转模式(“中”)时,例如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针250可以在所述第一运转模式时配置的第一位置p1、所述第二运转模式时配置的第二位置p2以及所述第三运转模式时配置的第三位置p3之间移动。

此处,所述第二针250的第一位置p1可以是指,所述第二针250的端部相对应地配置于所述喷嘴颈部222的位置;第二位置p2和第三位置p3分别可以是指,所述第二针250的端部以预设的间隔向所述第一针240的端部侧移动的位置。

当所述制冷负荷量相对较大的第一运转模式时,在所述喷嘴220的喷嘴颈部222的流动截面积(直径)相对较大(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喷射器190的效率将会增大。

就所述扩散部224的流动截面积而言,在所述第二针250分别配置于所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针240的位置向循环效率提高的方向进行调整。

更具体而言,例如,当所述第二针25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中的任意位置时,使所述第一针240朝轴向移动,由此能够适当地增加所述扩散部224的流动截面积,从而提高循环效率。

为了便于说明,例如如图4所示,虽然图示的是所述第一针240的位置处于第一位置p1、第二位置p2以及第三位置p3的情况,但所述第一针240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针250的位置不同,所述扩散部224的流动截面积的增加并不总是意味循环效率的增加。

对于所述第一针240的第一位置p1至第三位置p3而言,例如,第一针240的端部与所述喷嘴220的端部相比更靠近内侧配置的情况为第一位置p1,所述喷嘴220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针240的端部相一致地配置的情况为第二位置p2,所述第一针240的端部与所述喷嘴220的端部相比更向外侧突出的情况为第三位置p3。

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一针240的一侧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针240朝轴向记性驱动的第一针驱动部270。

所述第一针驱动部270例如可为具有压电元件272的线性致动器(linearactuator)。

例如在施加电压时,所述压电元件272与电压成比例地在轴向上产生位移。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电元件272对应于电压的施加而在厚度方向上膨胀或缩小,从而产生位移。

所述第一针驱动部270可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层叠的多个压电元件272。

所述第一针驱动部270可设置有位于所述压电元件272的一侧且对所述压电元件272进行固定和支撑的固定部274。

由此,当向所述第一针驱动部270的所述多个压电元件272施加适当的电压时,所述多个压电元件272被所述固定部274固定支撑,从而与所述多个压电元件272连结的所述第一针240对所述喷嘴220进行相对移动,同时可以调整所述扩散部224的流动截面积(直径)。

所述第二针250的一侧可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针250的第二针驱动部290。

所述第二针驱动部290例如可以是电动马达,该电动马达具有:转子291,其设置于所述第二针250;定子301,其配置在所述转子291的周围。

所述转子291例如可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二针250的周围的永磁铁294。

在所述第二针250的周围可设置有从外径面凹陷的永磁铁结合部260,该永磁铁结合部260用于与所述永磁铁294相结合。

所述永磁铁294例如可为圆筒状。

所述永磁铁294例如可凹陷地结合于所述第二针250的外表面。

本实施例中,虽然例示了所述永磁铁294呈圆筒状的情况,但这些也只是例示而已,也可由圆弧状的多个永磁铁分块(未图示)构成。

在所述转子291的外壳可设置有定子301。

所述定子301例如可具有定子线圈303和缠绕在所述定子线圈303的定子线圈305。

所述永磁铁294可具有比所述定子301的轴向长度更长的长度。

由此,当所述永磁铁294进行旋转时,即使所述第二针250对所述第一针240朝轴向进行相对移动,也能够顺利地在所述永磁铁294和所述定子301之间产生磁力。

此处,考虑到所述第二针250对所述喷嘴颈部222相对移动的距离,将所述永磁铁294的轴向长度设定为能够产生可与所述定子301互相作用的磁力的长度。

所述定子301的一侧可具有用于支撑所述定子301的定子支撑部307。

例如,所述定子支撑部307的一侧可以与所述定子线圈303结合,而另一侧可以与所述第一针240结合。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例示了所述定子支撑部307一体固定于所述第一针240的外表面的情况,但这只是例示而已,所述定子支撑部也可以固定于所述喷射器主体200。

另一方面,如如图5所示,具有本实施例的喷射器的制冷循环装置例如可具有控制部320,所述控制部320可根据运转条件控制所述第一针240和第二针250的位置。

用于选择运转模式的运转模式选择部325与所述控制部320以能够进行通信的方式连结。

基于制冷负荷量,所述运转模式例如可以划分为多个运转模式。

所述多个运转模式例如可包括:所述制冷负荷量相对较大的第一模式、压缩比或者制冷负荷量小于所述第一模式的第三模式、以及制冷负荷量小于所述第一模式且大于所述第三模式的第二模式。

所述控制部320,例如可基于由所述运转模式选择部325选择的运转模式,将所述第二针驱动部290控制成所述第二针250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至第三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

所述控制部320,例如控制所述第一针驱动部270控制,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一针240朝向循环运转效率上升的方向移动。

更具体而言,例如,所述控制部320检测制冷剂压力并控制所述第一针驱动部270,从而使检测到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

所述设定压力例如可已预先设定,以使系统效率最大化。

所述制冷剂的压力,例如可以是冷凝压力和/或蒸发压力。

在所述控制部320连结有用于检测所述制冷剂压力的压力检测部330,以能够对其进行控制0。

根据这种结构,当通过所述运转模式选择部325选择了运转模式时,所述控制部320根据所选择的运转模式控制所述第二针驱动部290,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二针250位于相应位置。

所述控制部320可以使所述压力检测部330对预设位置的制冷剂的压力进行检测,并且控制所述第一针驱动部270,从而能够使检测出的压力达到设定压力。

以下,参照图6至图8,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具有本实施例的喷射器的制冷循环装置可具有:压缩机110,其用于压缩制冷剂;高压侧热交换器130,其于所述压缩机110连结并用于冷却高压制冷剂;气液分离器150,其与所述压缩机110连结,并在其内部将制冷剂分离为气相g和液相l;蒸发器170,其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50连结,并使制冷剂蒸发;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喷射器190a,其一侧与所述高压侧热交换器130连结,而另一侧与所述蒸发器170连结。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喷射器190a例如可包括:喷射器主体200,其具有流入部201和混合部203,所述流入部201的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且高压制冷剂和低压制冷剂流入至所述容纳空间,所述混合部203用于混合所述高压制冷剂和低压制冷剂;喷嘴220,其具有喷嘴颈部222和扩散部224,并设置在所述喷射器主体200的内部,且用于喷射所述高压制冷剂;第一针240,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扩散部224,且用于调整所述扩散部224的流动截面积;第二针250,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喷嘴颈部222,且用于调整所述喷嘴颈部222的流动截面积;第一针驱动部270,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针240;第二针驱动部340,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针250。

在所述第一针240的一端部可设置有外径逐渐减小的锥形部242。

所述第一针240的所述锥形部242可配置于所述喷嘴220的扩散部224的内侧。

所述第二针250可设置有外径逐渐减小的锥形部252。

所述第二针250以所述锥形部252靠近所述喷嘴颈部222的方式设置。

所述第一针240贯通所述第二针250的内部并以沿着长度方向可进行相对运动地与所述第二针250相结合。

在所述第二针250的中央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针240的第一针容纳孔243,并且第一针240在该第一针容纳孔243中可进行相对运动。

所述第一针容纳孔243支撑所述第一针240,使得所述第一针240与所述第二针250维持同心并能够进行相对移动。

所述喷射器主体200的外侧可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针240的第一针驱动部270。

所述第一针驱动部270例如可以是具有多个压电元件272的线性致动器。

所述第一针驱动部270可具有用于支撑所述多个压电元件272的固定部274。

由此,当向所述多个压电元件272施加电压时,所述多个压电元件272被所述固定部274固定支撑,从而与所述多个压电元件272连结的所述第一针240对所述喷嘴220进行相对移动,同时可以调整所述扩散部224的流动截面积(直径)。

另一方面,在所述喷射器主体200的外侧可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针250的第二针驱动部340。

所述第二针驱动部340例如可具有压电元件342。

所述第二针驱动部340例如可以是,具有互相在厚度方向上层叠的多个压电元件342的线性致动器。

所述第二针驱动部340可具有用于支撑所述多个压电元件342的固定部344。

由此,当向所述第二针驱动部340的所述多个压电元件342施加电压时,所述固定部344对所述多个压电元件342的一侧进行固定支撑,从而与所述多个压电元件342的另一侧连结的所述第二针250对所述喷嘴220的喷嘴颈部222进行相对移动,同时可以调整所述喷嘴颈部222的流动截面积(直径)。

根据这种结构,当所述控制部320欲调整所述喷嘴颈部222的流动截面积时,向所述第二针驱动部340的多个压电元件342施加适当的电压。

由此,所述第二针驱动部340的多个压电元件342产生膨胀或收缩,从而所述第二针250的锥形部252对所述喷嘴颈部222进行相对移动,同时能够适当地调整所述喷嘴颈部222的流动截面积。

另外,当欲调整所述喷嘴220的扩散部224的流动截面积时,所述控制部320可控制成向所述第一针驱动部270的多个压电元件272施加适当的电压。

由此,所述第一针驱动部270的多个压电元件272基于所施加的电压而适当地发生膨胀或收缩,从而所述第一针240的锥形部242对所述喷嘴220的扩散部224进行相对移动,同时能够适当地调整所述喷嘴220的扩散部224的流动截面积。

以下,参照图9至图11,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9及图10,具有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喷射器的制冷循环装置可包括:压缩机110,其用于压缩制冷剂;高压侧热交换器130,其与所述压缩机110连结,且用于冷却高压制冷剂;气液分离器150,其与所述压缩机110连结且在其内部将制冷剂分离为气相g和液相l;蒸发器170,其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50连结,并且使制冷剂蒸发;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喷射器190b,其一侧与所述高压侧热交换器130连结,而另一侧与所述蒸发器170连结。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喷射器190b例如可包括:喷射器主体200,其具有流入部201和混合部203,所述流入部201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并且高压制冷剂和低压制冷剂流入至所述容纳空间,所述混合部203用于混合所述高压制冷剂和低压制冷剂;喷嘴220,其具有喷嘴颈部222和扩散部224,并设置在所述喷射器主体200的内部,用于喷射所述高压制冷剂;第一针240,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扩散部224,且用于调整所述扩散部224的流动截面积;第二针250,其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喷嘴颈部222,且用于调整所述喷嘴颈部222的流动截面积;第一针驱动部360,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针240;第二针驱动部290a,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针250。

另一方面,在所述喷射器主体200的外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针240的第一针驱动部360。

所述第一针驱动部360可包括:丝杠362,其在所述第一针240的一侧隔开间隔而配置;连结构件372,其用于使所述丝杠362与所述第一针240连结;丝杠驱动部382,其用于驱动所述丝杠362。

所述连结构件372的一端部可进行相对运动地与所述第一针240连结,而另一端部可设置有与所述丝杠362螺纹结合的内螺纹部374。

所述连结构件372例如可包括;与所述第一针240连结的第一连结部373a;与所述丝杠362连结的第二连结部373b;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连结部373a和所述第二连结部373b连结的、呈“u”型形状的第三连结部373c。

所述第一连结部373a以可使所述第一针240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

所述第二连结部373b可经由所述内螺纹部374与所述丝杠362连结。

所述丝杠驱动部382例如可以是在施加电源时用于产生动力的电动马达。

所述丝杠驱动部(电动马达)382可进行正转和反转。

由此,所述第一针240对所述喷嘴220进行先对移动的同时调整所述扩散部224的流动截面积。

另一方面,所述第一针240可贯通所述第二针250的中心并与其相结合。

所述第二针250以能够在第一针240的外表面进行相对旋转和滑动的方式与第一针240的外表面相结合。

在所述第二针250的内表面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针240的外表面面接触的支撑部256。

所述支撑部256在轴向上互相隔开间隔而形成。

在所述支撑部256之间设置有朝向半径方向切除的切除部258,由此从所述第一针240的外表面隔开间隔。

所述第二针250被所述喷嘴220支撑,以与所述喷嘴220可进行相对旋转。

在所述喷嘴220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针支撑部225,所述第二针支撑部225对所述第二针250以能够使其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撑。

所述第二针支撑部225例如具有:多个杆部226,其沿着所述喷嘴220的圆周方向互相隔开间隔;圆筒部227,其设置于所述杆部226的中心。

另一方面,所述第二针250与所述第二针支撑部225螺纹结合。

在所述第二针250的外表面可设置有外螺纹部259。

在所述第二针支撑部225可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外螺纹部259螺纹结合的内螺纹部228。

所述内螺纹部228可设置于所述第二针支撑部225的圆筒部227。

在所述喷射器主体200的外侧可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针250的第二针驱动部290a。

所述第二针驱动部290a例如可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针250的转子291;以及设置于所述转子291的外壳的定子301。

所述第二针驱动部290a具有用于支撑所述定子301的定子支撑部308。

所述定子支撑部308的一侧可以与所述定子线圈303的外表面结合。

所述定子支撑部308例如可与所述定子线圈303压入结合。

所述定子支撑部308的另一侧可以与所述喷射器主体200结合。

所述定子支撑部308例如可以与所述喷射器主体200的隔绝构件205结合。

所述永磁铁294可具有在轴向上比所述定子301长的长度。

根据这种结构,当所述控制部320欲调整所述喷嘴颈部222的流动截面积时,通过控制所述第二针驱动部290来使所述第二针250能够对所述喷嘴220进行正转或反转。

当所述第二针250向某一方向进行旋转时,所述第二针250的外螺纹部259可以对所述第二针支撑部225的内螺纹部228进行相对旋转,从而在轴向上进行移动。

由此,所述第二喷嘴250的锥形部252接近或远离所述喷嘴颈部222,从而能够调整所述喷嘴颈部222的流动截面积(直径)。

另外,当欲调整所述喷嘴220的扩散部224的流动截面积时,所述控制部320可控制所述第一针驱动部360的丝杠驱动部382进行正转或反转。

当所述丝杠362向某一方向进行旋转时,与所述丝杠362螺纹结合的内螺纹部374在轴向上进行相对移动,由此,经由所述连结构件372而连结的所述第一针240对所述喷嘴220的扩散部224进行相对移动,从而能够调整所述扩散部224的流动截面积。

如上所述般,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能够互相独立地调整喷嘴的喷嘴颈部和扩散部的流动截面积,由此通过对喷嘴颈部的直径和扩散部的直径进行各种组合,来能够对应于循环的各种运转条件而对流量进行微调。由此,能够提高循环的运转效率。

另外,第一针驱动部或者第二针驱动部具有压电元件,因此能够提高响应性。

另外,第一针驱动部或者第二针驱动部具有电动马达,因此能够降低制造费用。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及必要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被具化为其他特定方式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应理解为上述详细说明只是示例而不是所有方面。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的合理解析决定,本发明的等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亦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