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冰槽及具有该制冰槽的制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8165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冰槽及具有该制冰槽的制冰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箱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冰槽及具有该制冰槽的制冰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高端的冰箱产品上基本都配置了制作食用冰块的制冰机,现有的制冰机的进水槽的出水口往往只有一个,进水槽中的水会经该出水口依次流经各个冰格,然而,此种方式会使得注入到各个冰格中的水温不同,从而使得各个冰格中的冰块的形成时间不同,导致延长制冰周期、降低制冰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冰槽及具有该制冰槽的制冰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制冰机中的进水槽的出水口往往只有一个,进水槽中的水会经该出水口依次流经各个冰格,然而,此种方式会使得注入到各个冰格中的水温不同,从而使得各个冰格中的冰块的形成时间不同,导致延长制冰周期、降低制冰效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冰槽,包括:槽架本体;设置在所述槽架本体上的进水槽;以及呈并排式设置在所述槽架本体上的多个冰格,其中,在所述进水槽的靠近各所述冰格的前槽壁上呈间隔式构造有多个注水口,各所述注水口均与其对应的所述冰格连通。

其中,所述进水槽的所述前槽壁和后槽壁之间的距离大于各所述注水口的宽度。

其中,各所述注水口的底壁的上表面均与所述进水槽的底壁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内。

其中,所述进水槽的底壁的上表面构造为从所述进水槽的所述后槽壁朝前槽壁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的斜面。

其中,各所述注水口的底壁的上表面与所述进水槽的底壁的上表面相连接的部位构造为过渡导流面。

其中,所述进水槽构造为从所述槽架本体的长边侧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槽体结构。

其中,所述槽体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槽架本体的其中一端的蓄水槽部和与所述蓄水槽部相连通的注水槽部。

其中,所述蓄水槽部的左侧槽壁的上端面高于所述蓄水槽部的右侧槽壁的上端面。

其中,在所述注水槽部的内部构造有多个注水流道,各所述注水流道的出水口均与相应的所述注水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制冰机,包括:上述制冰槽。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冰槽,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的制冰槽通过在进水槽的前槽壁上呈间隔式构造有多个注水口,并使得每个注水口均与其相对应的冰格连通,这样,便可以使得流入到进水槽中的水能够依次流入到各个冰格中。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进水槽的出口只有一个,水需要依次流经各个冰格而言,大大地缩短了水注入到每个冰格中的时间,同时,也避免水在依次流经冰格的过程中,由于水温的逐渐降低,从而导致每个冰格中的冰块的成型时间不同,进一步地,避免了延长制冰时间和降低制冰效率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制冰槽的第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内部结构剖视图(A-A);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制冰槽的第二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制冰槽;1:槽架本体;2:进水槽;21:前槽壁;22:后槽壁;211:注水口;211a:注水口的底壁的上表面;23:进水槽的底壁的上表面;3:冰格;4:蓄水槽部;41:左侧槽壁的上端面;42:右侧槽壁的上端面;5:注水槽部;51:注水流道;511:注水流道的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该制冰槽100包括槽架本体1、进水槽2以及冰格3。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进水槽2设置在槽架本体1上,主要用于给冰格3进行注水。

冰格3为多个且呈并排式设置在槽架本体1上,其中,在该进水槽2的靠近各个冰格3的前槽壁21上呈间隔式构造有多个注水口211,各注水口211均与其对应的冰格3连通。具体地,通过在进水槽2的前槽壁21上呈间隔式构造有多个注水口211,并使得每个注水口211均与其相对应的冰格3连通,这样,便可以使得流入到进水槽2中的水能够依次流入到各个冰格3中。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进水槽的出口只有一个,水需要依次流经各个冰格而言,大大地缩短了水注入到每个冰格3中的时间,同时,也避免水在依次流经冰格3的过程中,由于水温的逐渐降低,从而导致每个冰格3中的冰块的成型时间不同,进一步地,避免了延长制冰时间和降低制冰效率的弊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冰格3构造为上端具有开口的腔体结构,该冰格3的上端的开口形状并不仅仅地局限于图中所示的形状,其还可为矩形、方形或圆形等。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比较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该进水槽2的前槽壁21和后槽壁22之间的距离大于各注水口211的宽度。具体地,通过使得进水槽2的前槽壁21和后槽壁22之间的距离大于各注水口211的宽度,这样,由于水与进水槽2的制造材质间会形成一定大小的张力,该张力会使得水在流经注水口211时形成一定的阻力,该阻力会减慢水从注水口211流入到各个冰格3中的速度,同时,该阻力也会使水在进水槽2中只有形成足够的高度后才会从注水口211流入到相应的冰格3中。这样,通过使得水在进水槽2中依次流经各个注水口211后再流入到相应的冰格3中,从而确保了每个冰格3中的水温的一致性,进一步地,确保每个冰格3中的冰块成型时间的一致性。

如图1和图2所示,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制冰槽10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各注水口211的底壁的上表面211a均与进水槽2的底壁的上表面23在同于水平面内。这样,便可使得流经注水口211的水能够没有流动的阻碍,从而方便进水槽2中的水在流经各个注水口211后顺利地流入到相应的冰格3中。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进水槽2的底壁的上表面23构造为从进水槽2的后槽壁22朝前槽壁21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的斜面。这样,在水从进水槽2的一端流向另一端的过程中,由于将进水槽2的底壁构造为从进水槽2的后槽壁22朝前槽壁21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的斜面,因而,该斜面会起到引导水的流向的作用,即,使得水会沿着斜面朝注水口211的方向流动。这样,便可起到加快进水槽2中的水流入到各个冰格3中的作用。

在本申请的一个比较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各注水口211的底壁的上表面211a与进水槽2的底壁的上表面23相连接的部位构造为过渡导流面。具体地,通过该过渡导流面的设置,从而可以减少进水槽2中的水从注水口211流入到相应的冰格3的过程中的阻力,在该过渡导流面的导流作用下,方便进水槽2中的水能够快速地流入到相应的冰格3中。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比较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该进水槽2构造为从槽架本体1的长边侧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槽体结构。具体地,通过将该进水槽2沿槽架本体1的长边侧设置,从而可以增加注水口211的数量,提高制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槽体结构包括设置在槽架本体1的其中一端的蓄水槽部4和与该蓄水槽部4相连通的注水槽部5。需要说明的是,该注水槽部5主要用于接收注入的水,水从注水槽部5流入到蓄水槽部4中。此外,当前的蓄水槽部4位于槽架本体1的右端,然而,该蓄水槽部4也可以位于槽架本体1的左端。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比较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该蓄水槽部4的左侧槽壁的上端面41高于该蓄水槽部4的右侧槽壁的上端面42。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当向该蓄水槽部4进行供水时,为了避免蓄水槽部4中的水会通过该蓄水槽部4的左侧槽壁的上端面41流入到临近的冰格3中,通过将该蓄水槽部4的左侧槽壁的上端面41高于该蓄水槽部4的右侧槽壁的上端面42,这样,便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为了描述的简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过程中,不再描述与实施例1相同的技术特征,仅说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比较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在该注水槽部5的内部构造有多个注水流道51,各注水流道51的出水口511均与相应的注水口211连通。这样,从蓄水槽部4中流出的水,便可通过各个注水流道51流入到相应的冰格3中,这样,便可确保向每个冰格3中注水时间的一致性,从而使得各个冰格3中的水形成冰块的时间相同。由此可见,采用本实施例2的实施方式,能够确保制冰周期的一致性,提高制冰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制冰机,包括上述制冰槽100。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制冰槽100通过在进水槽2的前槽壁21上呈间隔式构造有多个注水口211,并使得每个注水口211均与其相对应的冰格3连通,这样,便可以使得流入到进水槽2中的水能够依次流入到各个冰格3中。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进水槽的出口只有一个,水需要依次流经各个冰格而言,大大地缩短了水注入到每个冰格3中的时间,同时,也避免水在依次流经冰格3的过程中,由于水温的逐渐降低,从而导致每个冰格3中的冰块的成型时间不同,进一步地,避免了延长制冰时间和降低制冰效率的弊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