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3540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发展,对空调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运行时,室外机换热器由于持续蒸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在蒸发器的表面会出现结霜情况。当结霜达到一定的厚度时会影响空调的制热效果,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的化霜、除霜工作。相关技术中,采用加大室外机换热器、加大室外机换热器侧风量、增加系统冷媒充注量等方式来进行,这样的做法往往会造成成本的提高,不符合产品经济节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具有结构简单、换热效果好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制热循环回路,所述制热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气口连通;和化霜支路,所述化霜支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之间,所述化霜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气口连通,所述化霜支路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与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上游的、且适于供冷媒流动的管路换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化霜支路,可以利用压缩机排出的部分高温冷却介质与室外换热器上游的低温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从而提高了室外换热器内冷却介质的温度,由此,延缓冰消除了室外换热器的结霜,从而提高了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果,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整体工作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化霜支路还包括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回气口之间。由此,可以起到降温、减压的作用,从而可以降低化霜支路中的冷却介质汇入到热循环回路时产生的冲击干扰,有利于空调器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为毛细管。由此,便于第一节流元件的加工制造,从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化霜支路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化霜支路通断的控制阀。由此,可以利用控制阀控制化霜支路的通断。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设在所述回气口的上游,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通。由此,通过设置气液分离器可以防止从回气口中返回至压缩机的冷却介质存在较多的液体冷却介质,而造成压缩机的液击,影响压缩机的正常工作甚至损坏压缩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化霜支路还包括:热量回收件,所述热量回收件绕设在所述压缩机上,所述热量回收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热量回收件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上游且与供冷媒流动的管路换热。由此,可以使压缩机的工作热量得到利用,有利于空调器的节能减耗,并进一步提高了化霜支路的热量交换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由此,有利于提高化霜支路的换热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具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回气口连通;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具有第一室外端口和第二室外端口,所述第一室外端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具有第一室内端口和第二室外端口,所述第一室内端口与所述第二室外端口连通,所述第二室内端口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化霜支路,所述化霜支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排气口和所述第一阀口之间,所述化霜支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四阀口和所述回气口之间,所述化霜支路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用于控制所述化霜支路通断的控制阀,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且所述第一换热器靠近所述第二室外端口,且所述第一换热器与靠近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所述第二室外端口处的、且供冷媒流动的管路换热;

当所述空调器制冷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所述化霜支路断开;当所述空调器制热、且无需化霜时,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三阀口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化霜支路断开;当所述空调器需要化霜时,所述化霜支路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化霜支路,可以利用压缩机排出的部分高温冷却介质与室外换热器上游的低温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从而提高了室外换热器内冷却介质的温度,由此,延缓冰消除了室外换热器的结霜,从而提高了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果,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整体工作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化霜支路还包括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回气口之间。由此,便于第一节流元件的加工制造,从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化霜支路还包括:热量回收件,所述热量回收件绕设在所述压缩机上,所述热量回收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热量回收件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上游且与供冷媒流动的管路换热。由此,可以使压缩机的工作热量得到利用,有利于空调器的节能减耗,并进一步提高了化霜支路的热量交换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由此,有利于提高化霜支路的换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调器处于制冷工作模式,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冷却介质流动方向,其中虚线所示的化霜支路处于断开状态;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调器处于制热工作模式,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调器处于制冷工作模式,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冷却介质流动方向,其中虚线所示的化霜支路处于断开状态;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调器处于制冷工作模式,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冷却介质流动方向。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

压缩机10,排气口110,回气口120,

室外换热器20,第一室外端口210,第二室外端口220,

室内换热器30,第一室内端口310,第二室内端口320,

化霜支路40,第一节流元件410,控制阀420,热量回收件430,第一换热器440,第二换热器450,

换向组件50,第一阀口510,第二阀口520,第三阀口530,第四阀口540,

气液分离器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空调器100包括:制热循环回路和化霜支路40。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制热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10、室外换热器20和室内换热器30。其中,压缩机10具有排气口110和回气口120,冷却介质可以从压缩机10的排气口110排出压缩机10,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20返回至压缩机10。排气口110与室内换热器30的一端(如图2中所示的室内换热器30的下端)连通,室内换热器30的另一端(如图2中所示的室内换热器30的上端)与室外换热器20的一端(如图2中所示的室外换热器20的右端)连通,室外换热器20的另一端(如图2中所示的室外换热器20的左端)与回气口120连通。

化霜支路40的一端连接在排气口110和室内换热器30的之间,由此,从排气口110排出的高温冷却介质可以部分地流入到化霜支路40中。化霜支路40的另一端与回气口120连通,由此,化霜支路40中经过热量交换后的冷却介质可以从回气口120返回至压缩机10。化霜支路40包括第一换热器440,第一换热器440的一端与排气口110连通,第一换热器440的另一端与回气口120连通,第一换热器440与位于室外换热器20上游的、且适于供冷媒流动的管路换热。如图2所示,从排气口110排出的高温冷却介质可以部分的流入到化霜支路40中,化霜支路40中的高温冷却介质可以流入到第一换热器440内,并与室外换热器20上游的低温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可以提高室外换热器20上游冷却介质的温度,降低室外换热器20的结霜。这里所述的“室外换热器20的上游”是指空调器100在制热模式下,按照冷却介质在空调器100内的流动方向所理解的上游。

当空调器100在制热模式下运行时,如图2所示,冷却介质从压缩机10的排气口110流出并依次沿箭头: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a13→a14所示的流动方向流动,经过热量交换后的冷却介质从回气口120返回至压缩机10内,完成冷却介质的制热循环流动。当需要化霜时,从排气口110排出的部分高温冷却介质可以流入到第一换热器440内,第一换热器440内的高温冷却介质与室外换热器20上游的低温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后返回到制热循环回路中。

相关技术中,高温、高压冷却介质从压缩机的排气口流出后,首先流入到室内换热器内进行凝结放热,从而实现室内制热效果。经过室内换热器热量交换后的低温冷却介质流入到室外换热器,并在室外换热器蒸发吸热。可以理解的是,当蒸发器内的冷却介质的温度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室外换热器表面遇冷凝结会形成霜层,霜层影响室外换热器的换热。

如图2所示,通过设置化霜支路40,当需要化霜时,从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却介质可以分为两股流体,其中一股流入到制热循环回路,完成空调器100的制热循环流动。另一股流体流入到化霜支路40中,并流入到第一换热器440内与室外换热器20上游的低温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由此,提高了室外换热器20上游冷却介质的温度,降低了室外换热器20的结霜。而且,还可以减小室外换热器20的换热负担,提高了空调器100的换热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通过设置化霜支路40,可以利用压缩机10排出的部分高温冷却介质与室外换热器20上游的低温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从而提高了室外换热器20内冷却介质的温度,由此,延缓并消除了室外换热器20的结霜,从而提高了室外换热器20的换热效果,进而提高了空调器100的整体工作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化霜支路40还可以包括第一节流元件410,第一节流元件410连接在第一换热器440和回气口120之间。如图2中所示,第一节流元件410可以设置在化霜支路40的下游。需要说明的是,从排气口110进入到化霜支路40中的冷却介质的温度和压力较高,在化霜支路40的下游设置第一节流元件410,可以起到降温、减压的作用,从而可以降低化霜支路40中的冷却介质汇入到制热循环回路时产生的冲击干扰,有利于空调器100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第一节流元件410可以为毛细管。由此,便于第一节流元件410的加工制造,从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化霜支路40还包括用于控制化霜支路40通断的控制阀420。由此,可以利用控制阀420控制化霜支路40的通断。例如,如图1所示当空调器100处于制冷模式运行时,可以通过控制阀420断开化霜支路40(如图1中所示的虚线化霜支路);如图2所示,当空调器100在制热模式运行且需要化霜时,可以控制阀420连通化霜支路40。

可选地,空调器100的气液分离器60设在回气口120的上游,第一换热器440的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60连通。由此,通过设置气液分离器60可以防止从回气口120中返回至压缩机10的冷却介质存在较多的液体冷却介质,而造成压缩机10的液击现象,影响压缩机10的正常工作甚至损坏压缩机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化霜支路40还可以包括:热量回收件430和第二换热器450。热量回收件430绕设在压缩机10上,由此,热量回收件430可以收集压缩机1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热量回收件430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440的另一端连通。由此,可以利用压缩机10产生的热量对第一换热器440热量交换后的冷却介质进行加热,提高冷却介质的温度。第二换热器450的一端与热量回收件430的另一端连通,第二换热器450的另一端与回气口120连通,第二换热器450位于室外换热器20的上游且与供冷媒流动的管路换热。

可以理解的是,高温冷却介质进入到第一换热器440内后,与室外换热器20上游的低温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后温度降低,温度降低后的冷却介质可以利用热量回收件430收集的压缩机1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冷却介质再流入到第二换热器450与换热器上游的低温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最后返回到制热循环回路中。由此,可以使压缩机10的工作热量得到利用,有利于空调器100的节能减耗。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换热器440位于第二换热器450与室外换热器20之间。由此,可以使第一换热器440临近室外换热器2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器440内的冷却介质的温度相对于第二换热器450的温度较高,将第一换热器440临近室外换热器20设置,有利于提高化霜支路40的换热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如图1-图4所示,空调器100包括:压缩机10、换向组件50、室外换热器20、室内换热器30和化霜支路40。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压缩机10具有排气口110和回气口120。冷却介质可以从压缩机10的排气口110排出压缩机10,经过热量交换后的冷却介质可以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20返回至压缩机10。换向组件50具有第一阀口510、第二阀口520、第三阀口530和第四阀口540,第一阀口510与排气口110连通,第四阀口540与回气口120连通。

如图1所示,室外换热器20具有第一室外端口210和第二室外端口220,其中,第一室外端口210与第二阀口520连通。室内换热器30具有第一室内端口310和第二室外端口220,其中,第一室内端口310与第二室外端口220连通,第二室内端口320与第三阀口530连通。

化霜支路40的一端连接在排气口110和第一阀口510之间,化霜支路40的另一端连接在第四阀口540和回气口120之间,这里所述的“连接”可以理解为“连通”。从排气口110排出的高温冷却介质可以部分流入到化霜支路40中,经过热量交换后的冷却介质可以返回至压缩机10。如图1和图2所示,化霜支路40包括第一换热器440和用于控制化霜支路40通断的控制阀420,第一换热器440位于室外换热器20和室内换热器30之间,且第一换热器440靠近第二室外端口220,且第一换热器440与靠近室外换热器20的第二室外端口220处的、且供冷媒流动的管路换热。

当空调器100制冷时,如图1所示,第一阀口510与第二阀口520连通,第三阀口530与第四阀口540连通,化霜支路40断开(如图1中所示的虚线化霜支路40)。如图1所示,当空调器100制冷时,从排气口110排出压缩机10的冷却介质依次沿箭头:b1→b2→b3→b4→b5→b6→b7→b8→b9→b10→b11→b12→b13所示的方向流动。经过热量交换后的冷却介质最后从回气口120返回至压缩机10内,完成冷却介质的循环流动。

如图1所示,空调器100在制冷模式下运行时,高温冷却介质从排气口110排出压缩机10后,依次经过第一阀口510、第二阀口520从第一室外端口210流入至室外换热器20内,高温冷却介质在室外换热器20内凝结放热后从第二室外端口220流出室外换热器20,并从第一室内端口310流入至室内换热器30,低温的冷却介质在室内换热器30内蒸发吸热,从而达到室内制冷的效果。经过热量交换后的冷却介质从第二室内端口320流出室内换热器30并依次经过第三阀口530和第四阀口540流入气液分离器60,最后从回气口120返回至压缩机10内,完成冷却介质的制冷循环流动。

当空调器100制热运行时,如图2所示,第一阀口510与第三阀口530连通,第四阀口540与第二阀口520连通。冷却介质从压缩机10的从排气口110流出并依次沿箭头: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a13→a14所示的流动方向流动,经过热量交换后的冷却介质从回气口120返回至压缩机10内,完成冷却介质制热循环流动。需要说明的是,当无需化霜时,化霜支路40断开;当需要化霜时,化霜支路40连通。

如图2所示,空调器100在制热运行且需要化霜时,从排气口110排出的高温冷却介质分为两股流体,一股流体流入到化霜支路40,另一股流体流入到制热循环回路。流入制热循环回路中的冷却介质依次经过第一阀口510、第三阀口530从第二室内端口320流入至室内换热器30,在室内换热器30凝结放热,实现室内制热效果。经过室内换热器30热量交换后的低温冷却介质从第一室内端口310流入到第二室外端口220。在第二室外端口220上游处,化霜支路40中的高温冷却介质可以与化霜支路40上游的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从而使流入至室外换热器20内的冷却介质的温度升高,从而延缓并消除了室外换热器20的结霜。室外换热器20热量交换后的冷却介质从第一室外端口210流出后依次沿第二阀口520、第四阀口540流入至气液分离器60。并且化霜支路40中的经过热量交换后的冷却介质也会流至制热循环回路并流入至气液分离器60。回流的冷却介质经过回气口120返回至压缩机10内,完成冷却介质的制热循环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通过设置化霜支路40,可以利用压缩机10排出的部分高温冷却介质与室外换热器20上游的低温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从而提高了室外换热器20内冷却介质的温度,由此,延缓并消除了室外换热器20的结霜,从而提高了室外换热器20的换热效果,进而提高了空调器100的整体工作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化霜支路40还包括第一节流元件410,第一节流元件410连接在第一换热器440和回气口120之间。如图2中所示,第一节流元件410可以设置在化霜支路40的下游。需要说明的是,从排气口110进入到化霜支路40中的冷却介质的温度和压力较高,在化霜支路40的下游设置第一节流元件410,可以起到降温、减压的作用,从而可以降低化霜支路40中的冷却介质汇入到热循环回路时产生的冲击干扰,有利于空调器100的稳定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化霜支路40还包括:热量回收件430和第二换热器450。其中,热量回收件430绕设在压缩机10上,热量回收件430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440连通。第二换热器450的一端与热量回收件430的另一端连通,第二换热器450的另一端与回气口120连通,第二换热器450位于室外换热器20的上游且与供冷媒流动的管路换热。

可以理解的是,高温冷却介质进入到第一换热器440内后,与室外换热器20上游的低温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后温度降低,温度降低后的冷却介质可以利用热量回收件430收集的压缩机1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冷却介质再流入到第二换热器450并与室外换热器20上游的低温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最后返回到制热循环回路中。由此,可以使压缩机10的工作热量得到利用,有利于空调器100的节能减耗。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换热器440位于第二换热器450与室外换热器20之间。由此,可以使第一换热器440临近室外换热器2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器440内的冷却介质的温度相对于第二换热器450的温度较高,将第一换热器440临近室外换热器20设置,有利于提高化霜支路40的换热效果。

下面参照图1-图4以两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空调器100包括:压缩机10、换向组件50、室外换热器20、室内换热器30和化霜支路40。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压缩机10具有排气口110和回气口120。冷却介质可以从压缩机10的排气口110排出压缩机10,经过热量交换后的冷却介质可以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20返回至压缩机10。换向组件50具有第一阀口510、第二阀口520、第三阀口530和第四阀口540,第一阀口510与排气口110连通,第四阀口540与回气口120连通。

如图1和图2所示,室外换热器20具有第一室外端口210和第二室外端口220,其中,第一室外端口210与第二阀口520连通。室内换热器30具有第一室内端口310和第二室外端口220,其中,第一室内端口310与第二室外端口220连通,第二室内端口320与第三阀口530连通。

化霜支路40的一端连接在排气口110和第一阀口510之间,化霜支路40的另一端连接在第四阀口540和回气口120之间,从排气口110排出的高温冷却介质可以部分流入到化霜支路40中,经过热量交换后的冷却介质可以返回至压缩机10。如图1和图2所示,化霜支路40包括第一换热器440和用于控制化霜支路40通断的控制阀420,第一换热器440位于室外换热器20和室内换热器30之间,且第一换热器440靠近第二室外端口220,且第一换热器440与靠近室外换热器20的第二室外端口220处的、且供冷媒流动的管路换热。

当空调器100制冷时,如图1所示,第一阀口510与第二阀口520连通,第三阀口530与第四阀口540连通,化霜支路40断开(如图1中所示的虚线化霜支路40)。如图1所示,当空调器100制冷时,从排气口110排出压缩机10的冷却介质依次沿箭头:b1→b2→b3→b4→b5→b6→b7→b8→b9→b10→b11→b12→b13所示的方向流动。经过热量交换后的冷却介质最后从回气口120返回至压缩机10内,完成冷却介质的循环流动。

如图1所示,空调器100在制冷模式下运行时,高温冷却介质从排气口110排出压缩机10后,依次经过第一阀口510、第二阀口520从第一室外端口210流入至室外换热器20内,高温冷却介质在室外换热器20内凝结放热后从第二室外端口220流出室外换热器20,并从第一室内端口310流入至室内换热器30,低温的冷却介质在室内换热器30内蒸发吸热,从而达到室内制冷的效果。经过热量交换后的冷却介质从第二室内端口320流出室内换热器30并依次经过第三阀口530和第四阀口540流入气液分离器60,最后从回气口120返回至压缩机10内,完成冷却介质的制冷循环流动。

当空调器100制热运行时,如图2所示,第一阀口510与第三阀口530连通,第四阀口540与第二阀口520连通。冷却介质从压缩机10的从排气口110流出并依次沿箭头: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a13→a14所示的流动方向流动,经过热量交换后的冷却介质从回气口120返回至压缩机10内,完成冷却介质制热循环流动。需要说明的是,当无需化霜时,化霜支路40断开;当需要化霜时,化霜支路40连通。

如图2所示,空调器100在制热运行且需要化霜时,从排气口110排出的高温冷却介质分为两股流体,一股流体流入到化霜支路40,另一股流体流入到制热循环回路。流入制热循环回路中的冷却介质依次经过第一阀口510、第三阀口530从第二室内端口320流入至室内换热器30,在室内换热器30凝结放热,实现空调器100的制热效果。经过室内换热器30热量交换后的低温冷却介质从第一室内端口310流入到第二室外端口220。在第二室外端口220上游处,化霜支路40中的高温冷却介质可以与化霜支路40上游的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从而使流入至室外换热器20内的冷却介质的温度升高,从而延缓并消除了室外换热器20的结霜。室外换热器20热量交换后的冷却介质从第一室外端口210流出后依次沿第二阀口520、第四阀口540流入至气液分离器60。并且化霜支路40中的经过热量交换后的冷却介质也会流至制热循环回路并流入至气液分离器60。回流的冷却介质经过回气口120返回至压缩机10内,完成冷却介质的制热循环流动。

由此,通过设置化霜支路40,可以利用压缩机10排出的部分高温冷却介质与室外换热器20上游的低温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从而提高了室外换热器20内冷却介质的温度,由此,延缓并消除了室外换热器20的结霜,从而提高了室外换热器20的换热效果,进而提高了空调器100的整体工作性能。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化霜支路40还包括:热量回收件430和第二换热器450。其中,热量回收件430绕设在压缩机10上,热量回收件430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440连通。第二换热器450的一端与热量回收件430的另一端连通,第二换热器450的另一端与回气口120连通,第二换热器450位于室外换热器20的上游且与供冷媒流动的管路换热。第一换热器440位于第二换热器450与室外换热器20之间。由此,可以使第一换热器440临近室外换热器2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器440内的冷却介质的温度相对于第二换热器450的温度较高,将第一换热器440临近室外换热器20设置,有利于提高化霜支路40的换热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高温冷却介质进入到第一换热器440内后,与室外换热器20上游的低温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后温度降低,温度降低后的冷却介质可以利用热量回收件430收集的压缩机1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冷却介质再流入到第二换热器450并与室外换热器20上游的低温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最后返回到制热循环回路中。由此,可以使压缩机10的工作热量得到利用,有利于空调器100的节能减耗。

由此,通过设置热量回收件430,可以利用热量回收件430吸收利用压缩机1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并利用吸收的热量对冷却介质加热。通过设置第二换热器450,可以进一步提高化霜支路40与室外换热器20上游的冷却介质的热量交换效果,进一步缓解消除室外换热器20的结霜,从而提高了室外换热器20的换热效果,进而提高了换热器的工作性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