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伸端板梁柱连接节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3539阅读:6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伸端板梁柱连接节点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节点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外伸端板梁柱连接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梁柱连接点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钢框架的稳定性能,因此进行半刚性框架设计必须对节点连接进行仔细的设计,在我国多高层钢框架结构中,梁柱连接过去较多的时采用焊接节点。精制的焊接节点其工作性能接近刚接,梁柱轴间无相对转角,但连接造价高,制作费工费时,现有的梁柱大多已改成螺栓连接,采用端板螺栓连接的钢框架成为了一种经济、可靠地选择,但是现有的螺栓连接,一般用高强螺栓将端板直接连接在柱体上,无任何支撑物,导致梁的重量,完全由端板螺栓承受,很可能造成端板螺栓变形的情况,但现有的梁柱连接节点很难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的现有的梁柱连接节点一般用高强螺栓将端板直接连接在柱体上,无任何支撑物,导致梁的重量,完全由端板螺栓承受的问题,提供一种外伸端板梁柱连接节点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伸端板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包括柱体、梁体、外伸端板、加固撑子、第一高强螺栓、固定板、柱上刚性板、支撑架、梁上刚性板和第二高强螺栓,所述柱体的一侧设置有与其垂直放置的所述梁体,所述柱体与所述梁体之间设置有所述外伸端板,所述外伸端板通过所述第一高强螺栓固定在所述柱体表面,所述外伸端板上设置有所述加固撑子,所述加固撑子穿过所述柱体的表面固定在所述柱体的内部,所述梁体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柱上刚性板,所述柱上刚性板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二高强螺栓穿过所述柱上刚性板将所述柱上刚性板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梁上刚性板通过所述第二高强螺栓固定在所述梁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柱上刚性板、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梁上刚性板均为角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是一种外伸端板梁柱连接节点结构,端板连接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端板采用角钢制成,并以加固撑子加固,不仅显著的提高了端板刚度,而且减少了节点的橇力,底部的刚性板和支撑架有效的分担了梁体对节点处的压力,有效提高承载力,解决了现有的梁柱连接节点一般用高强螺栓将端板直接连接在柱体上,无任何支撑物,导致梁的重量,完全由端板螺栓承受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外伸端板梁柱连接节点结构。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柱体;2、梁体;3、外伸端板;4、加固撑子;5、第一高强螺栓;6、固定板;7、柱上刚性板;8、支撑架;9、梁上刚性板;10、第二高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伸端板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包括柱体1、梁体2、外伸端板3、加固撑子4、第一高强螺栓5、固定板6、柱上刚性板7、支撑架8、梁上刚性板9和第二高强螺栓10,柱体1的一侧设置有与其垂直放置的梁体2,柱体1与梁体2之间设置有外伸端板3,外伸端板3通过第一高强螺栓5固定在柱体1表面,外伸端板3上设置有加固撑子4,加固撑子4穿过柱体1的表面固定在柱体1的内部,梁体2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8,支撑架8的一端设置有柱上刚性板7,柱上刚性板7与固定板6连接,第二高强螺栓10穿过柱上刚性板7将柱上刚性板7固定在固定板6上,梁上刚性板9通过第二高强螺栓10固定在梁体2上。

柱上刚性板7、支撑架8和梁上刚性板9均为角钢材料制成,刚性连接使材料不容易变形。

该装置是一种外伸端板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当需要用该装置时,将外伸端板3上的加固撑子4插入柱体1的内部,用六根第一高强螺栓5将外伸端板3牢牢固定在柱体1上,再将支撑架8一端的柱上刚性板7利用两根第二高强螺栓10固定在与柱体焊接的固定板6上,将支撑架8另一端的梁上刚性板9利用两根第二高强螺栓10牢牢固定在梁体2上,使支撑杆8斜撑在梁体2和柱体1之间。

该装置是一种外伸端板梁柱连接节点结构,端板连接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端板采用角钢制成,并以加固撑子加固,不仅显著的提高了端板刚度,而且减少了节点的橇力,底部的刚性板和支撑架有效的分担了梁体对节点处的压力,有效提高承载力,解决了现有的梁柱连接节点一般用高强螺栓将端板直接连接在柱体上,无任何支撑物,导致梁的重量,完全由端板螺栓承受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外伸端板梁柱连接节点结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