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690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热泵空调器在冬季制热时,由于室外侧换热器温度较低,会产生结霜问题。如果除霜不及时,将会影响外机换热器的换热,导致空调的制热能力衰减。而传统的除霜方式,无论是逆循环除霜还是旁通不换向除霜,甚至是蓄热除霜,都存在着除霜时室内没有热量输出或只有极少的热量输出,造成室内环境温度波动,影响舒适性。

专利号为CN10562743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不停机化霜的空调系统将室内侧换热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化霜、一部分持续制热。但是该方案存在很大的问题,没有明确当化霜时,室外风机是否运转,如果运转,化霜路的化霜效果将收到很大的影响,化霜热量被带到室外环境,导致化霜不干净或长时间化霜;而如果是外换热风机停止运转,非化霜路基本无换热达不到有效的制热。

专利号CN205619617U提出采用两套风机换热器,错开制热和化霜时间,但是成本较高。

专利号CN106052181A、CN105222436A的专利应用于多联机空调系统,整个系统截止阀和通断阀较多,通过各个阀的配合控制,实现系统的不同效果,化霜时两块换热器依然是根据阀的通断控制,进行依次化霜;专利号CN104976837A的专利系统设计中出现3个四通换向阀;以上3个专利系统部件较多,将使得系统设计复杂,系统庞大,成本较高;专利号CN105066255A的专利外机分为两块,但新引入了一个外风机和较多的阀门,系统设计复杂,控制程序复杂,且成本较高;专利号CN20181934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除霜方式的系统设计形式,与本专利有本质的区别。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存在除霜时室内没有热量输出或只有极少的热量输出,造成室内环境温度波动,影响舒适性;且存在结构复杂、系统庞大、成本较高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空调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存在除霜时室内没有热量输出或只有极少的热量输出,造成室内环境温度波动,影响舒适性等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空调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其包括:

压缩机、室内侧换热器;

室外侧换热器,为至少两个;

节流装置,为至少两个;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能够控制至少一个所述室外侧换热器在制热除霜时、同时有至少一个所述室外侧换热器被用于蒸发吸热。

优选地,至少两个所述室外侧换热器、至少一个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构成为室外化霜结构组件,所述节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和所述室外化霜结构组件之间的第一节流膨胀阀,所述室外化霜结构组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节流膨胀阀连接至所述室内侧换热器,所述室外化霜结构组件的另一端连至所述压缩机。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一四通阀的四个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排气端、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和所述室外化霜结构组件,所述室外化霜结构组件的所述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四通阀连至所述压缩机。

优选地,所述室外侧换热器包括第一室外侧换热器和第二室外侧换热器,且所述第一室外侧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外侧换热器之间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节流装置也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室外侧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外侧换热器之间的相连通管路上的第二节流膨胀阀。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包括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其中:

当包括所述第一节流膨胀阀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流膨胀阀相连;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室外侧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四通阀相连;所述第四端与所述第一室外侧换热器相连。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四个支路: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相连,所述第二支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三支路相连,所述第三支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相连,所述第四支路分别与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一支路相连,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通断阀、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二通断阀、所述第三支路上设置有第三通断阀、所述第四支路上设置有第四通断阀。

优选地,所述第四支路与所述第一支路相接处为第一接点,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相接处为第二接点,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第三支路相接处为第三接点,所述第三支路与所述第四支路相接处为第四接点;

当包括所述第一节流膨胀阀时,所述第一接点与所述第一节流膨胀阀相连;所述第二接点与所述第二室外侧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三接点与所述第一四通阀相连;所述第四接点与所述第一室外侧换热器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室外侧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空调系统室外机的进风侧,所述第二室外侧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空调系统室外机中靠近风机侧;或者,所述第二室外侧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空调系统室外机的进风侧,所述第一室外侧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空调系统室外机中靠近风机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室外侧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室外侧换热器、和/或所述室内侧换热器上设置有用于加强换热的风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通过采用两个以上的室外侧换热器和两个以上的节流装置、且控制单元能控制至少一个室外侧换热器制热除霜的同时存在至少一个室外侧换热器被蒸发吸热,这样能够有效地控制两个以上的室外侧换热器中的其中至少一个在需要进行制热除霜时,控制另外的至少一个室外侧换热器进行蒸发吸热,从而不用利用逆循环而使得室内侧换热器进行蒸发吸热而使得室内侧温度降低、使得室内侧仍然保持制热输出热量,有效地防止室内环境温度波动,保证室内的舒适性;

2.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本方案将室外换热器分块设计,通过换热器之间控制单元的控制,实现室外侧换热器分开轮流化霜,在保证化霜效果的前提下,减小热量衰减,调高制热舒适性;同时能够实现边制热化霜,提高化霜过程中的舒适性;

3.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与常规制冷系统设计相比,仅增加一个四通换向阀和一个节流元件便能实现化霜过程中冷媒流向的切换和分块化霜,系统设计简单、成本较低、控制策略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的实施方式一优先化霜第一室外侧换热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的实施方式一优先化霜第二室外侧换热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的实施方式二优先化霜第一室外侧换热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的实施方式二优先化霜第二室外侧换热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压缩机;2、室内侧换热器;3、室外侧换热器;31、第一室外侧换热器;32、第二室外侧换热器;4、节流装置;41、第一节流膨胀阀;42、第二节流膨胀阀;5、控制单元;50、第二四通阀;a1、第一端;a2、第二端;a3、第三端;a4、第四端;51、第一支路;52、第二支路;53、第三支路;54、第四支路;55、第一通断阀;56、第二通断阀;57、第三通断阀;58、第四通断阀;b1、第一接点;b2、第二接点;b3、第三接点;b4、第四接点;6、室外化霜结构组件;7、第一四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其包括:

压缩机1、室内侧换热器2;

室外侧换热器3,为至少两个;

节流装置4,为至少两个;

控制单元5,所述控制单元5能够控制至少一个所述室外侧换热器3在制热除霜时、同时有至少一个所述室外侧换热器3被用于蒸发吸热。

通过采用两个以上的室外侧换热器和两个以上的节流装置、且控制单元能控制至少一个室外侧换热器制热除霜的同时存在至少一个室外侧换热器被蒸发吸热,这样能够有效地控制两个以上的室外侧换热器中的其中至少一个在需要进行制热除霜时,控制另外的至少一个室外侧换热器进行蒸发吸热,从而不用利用逆循环而使得室内侧换热器进行蒸发吸热而使得室内侧温度降低、使得室内侧仍然保持制热输出热量,有效地防止室内环境温度波动,保证室内的舒适性。

本方案将室外换热器分块设计,通过换热器之间控制单元的控制,还能够实现室外侧换热器分开轮流化霜,在保证化霜效果的前提下,减小热量衰减,调高制热舒适性;同时能够实现边制热化霜,提高化霜过程中的舒适性。

优选地,至少两个所述室外侧换热器、至少一个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构成为室外化霜结构组件6,且至少两个所述节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室内侧换热器2和所述室外化霜结构组件5之间的第一节流膨胀阀41,所述室外化霜结构组件6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节流膨胀阀41连接至所述室内侧换热器2,所述室外化霜结构组件6的另一端连至所述压缩机1。这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制冷制热循环的具体连接管路形式,在所述室外化霜结构组件内部通过控制单元的调节实现所需要的室外侧换热器化霜时对其进行制热化霜,不需化霜的室外侧换热器则用于蒸发吸热,从而实现了分段化霜的目的、以及保证了在制热化霜时无需通过逆循环使得从室内侧换热器吸取热量而降低室内温度情况的发生,保证了室内的舒适性。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四通阀7,所述第一四通阀7的四个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排气端、所述室内侧换热器2和所述室外化霜结构组件6,所述室外化霜结构组件6的所述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四通阀7连至所述压缩机1。通过设置第一四通阀能够对制冷制热循环系统进行运行模式的切换(从制热模式切换至制冷模式,或从制冷模式切换至制热模式),实现室内侧换热器用于制热升温或制冷降温,能够将包含本实用新型所独有的室外化霜结构组件在内的结构实现冷媒流动的方向的切换,使得室内侧换热器以及室外侧换热器完成制热或制冷。

优选地,所述室外侧换热器3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室外侧换热器31和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2,且所述第一室外侧换热器31和所述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2之间相连通。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室外侧换热器的优选个数,通过两个室外侧换热器实现两个换热器之间的分段除霜以及一个除霜的同时另外一个进行蒸发吸热,以完成除霜时室内不制冷的目的,将两个换热器之间连通是为了实现二者之间相连的分段式制热除霜的功能。

优选地,所述节流装置4也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室外侧换热器31和所述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2之间的相连通管路上的第二节流膨胀阀42。通过第二节流膨胀阀能够对流经第一和第二室外侧换热器之间的管路的冷媒进行节流膨胀的作用,使得例如从第一室外侧换热器流出的冷媒被第二节流膨胀阀节流降压后进入第二室外侧换热器中进行蒸发吸热、或者从第二室外侧换热器流出的冷媒被第二节流膨胀阀节流降压后进入第一室外侧换热器中进行蒸发吸热,或者使得第二节流膨胀阀全开或开启较小开度以不节流或较小节流、而使得经过第一室外侧换热器(或第二室外侧换热器)后能够再继续进入第二室外侧换热器(或第一室外侧换热器)中进行制热除霜,实现了分段除霜。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在分段除霜和除霜不影响室内制热的有效控制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5包括第二四通阀50,所述第二四通阀50包括第一端a1、第二端a2、第三端a3和第四端a4,其中:

当包括所述第一节流膨胀阀41时,所述第一端a1与所述第一节流膨胀阀41相连;所述第二端a2与所述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2相连;所述第三端a3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相连;所述第四端a4与所述第一室外侧换热器31相连。通过设置第二四通阀的结构形式,并将该第二四通阀的四个端分别连至第一和第二室外侧换热器、第一节流膨胀阀和第一四通阀,能够通过该四通阀完成管路从第一节流膨胀阀至第一室外侧换热器之间到第一节流膨胀阀至第二室外侧换热器的切换、也同时完成管路从第一四通阀至第一室外侧换热器之间到第一四通阀至第二室外侧换热器的切换,实现了有效控制的目的和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的改进,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了四个支路以及通断阀的控制单元结构形式替代实施例1中的第二四通阀的控制单元结构,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5包括相互连接的四个支路:第一支路51、第二支路52、第三支路53和第四支路54,所述第一支路51分别与所述第二支路52和所述第四支路54相连,所述第二支路52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路51和所述第三支路53相连,所述第三支路53分别与所述第二支路52和所述第四支路54相连,所述第四支路54分别与所述第三支路53和所述第一支路51相连,所述第一支路51上设置有第一通断阀55、所述第二支路52上设置有第二通断阀56、所述第三支路53上设置有第三通断阀57、所述第四支路54上设置有第四通断阀58。

通过设置四个支路以及四个通断阀的结构形式,能够通过该四个各自分别相连的支路之间形成连接,并且通过控制各自支路上的通断阀对每路支路分别进行通或断的控制,从而以达到对第一和第二室外侧换热器的不同连接关系之间的切换控制。

优选地,所述第四支路54与所述第一支路51相接处为第一接点b1,所述第一支路51与所述第二支路52相接处为第二接点b2,所述第二支路52与所述第三支路53相接处为第三接点b3,所述第三支路53与所述第四支路54相接处为第四接点b4;

当包括所述第一节流膨胀阀41时,所述第一接点b1与所述第一节流膨胀阀41相连;所述第二接点b2与所述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2相连;所述第三接点b3与所述第一四通阀7相连;所述第四接点b4与所述第一室外侧换热器31相连。

通过四个支路各自分别之间相接而形成的四个接点、并且将各自不同的接点分别连接至第一节流膨胀阀、第一和第二室外侧换热器、以及第一四通阀,能够实现上述四个部件之间的彼此连接以及连接之间的相互切换,实现对第一室外侧换热器和/或第二室外侧换热器的化霜、制热、制冷的控制。

优选地,所述第一室外侧换热器31为外机进风侧换热器,即设置在所述空调系统室外机的进风侧,所述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2为靠近风机侧换热器,即设置在所述空调系统室外机中靠近风机侧;或者,所述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1为外机进风侧换热器,即设置在所述空调系统室外机的进风侧,所述第一室外侧换热器32为靠近风机侧换热器,即设置在所述空调系统室外机中靠近风机侧。冷媒先流过外机进风侧换热器除霜效果最好,此时靠近风机侧换热器能够同时利用其微热和内部冷媒同时除霜,因此可以根据需求而将第一和第二室外侧换热器选择为外机进风侧换热器或靠近风机侧换热器,以达到提高制热换热除霜的效率(化霜是通过热的冷媒融去换热器上的霜层,若此时外风机开启,换热器中的热冷媒将和室外冷空气进行换热,热的冷媒将进行冷凝,温度降低,并不利于化霜。室外机进风经过进风侧室外换热器加热后再流过靠近风机侧换热器,经过加热的风可以对靠近风机侧换热器进行一定程度的融霜,而且此处时冷媒先流过迎风侧,再进入风机侧,对整个外机换热器的除霜效果最好。)。

优选地,所述第一室外侧换热器31、和/或所述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2、和/或所述室内侧换热器2上设置有用于加强换热的风机。这样能够对第一、第二室外侧换热器和/或室内侧换热器的换热进行提高的作用,提高换热除霜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如下技术问题

1、在除霜过程中实现外机换热器分块化霜,提高化霜效率和除霜效果;

2、在制热过程能够实现边制热边化霜,提高化霜过程中的室内舒适性。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室外换热器分块设计,通过换热器之间控制单元的控制,实现室外侧换热器分开轮流化霜,在保证化霜效果的前提下,减小热量衰减,调高制热舒适性;同时能够实现边制热化霜,提高化霜过程中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改进在于:

外机换热器分块设计,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实现在化霜过程中(逆循环化霜)改变冷媒的流向,进行外机换热器两部分的轮流化霜,提高化霜效率,减小热量衰减;

在制热过程中,能够根据控制单元和阀的控制,实现边制热边化霜(外机换热器两部分轮流化霜);

与常规制冷系统设计相比,仅增加一个四通换向阀和一个节流元件便能实现化霜过程中冷媒流向的切换和分块化霜,系统设计简单、成本较低、控制策略简单;

备注:

外机换热器分为上下两部分或前后两部分、或换热器每块交叉设计等;

外机换热器分块设计,不局限于分为两部分,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分为多块,涉及到换热器分块化霜的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系统可以实现在制热过程外机换热器分块化霜,提高化霜效率和除霜效果,避免传统化霜过程中出现的室内温度较大波动,提升制热舒适性。

1、该空调系统由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7、室内侧换热器2、室外侧换热器3、节流装置4、控制单元5等组成,其中室外侧换热器3采用分块式设计分为第一室外侧换热器31和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2,如室外侧换热器2分为上下两部分或前后两部分或换热器每块交叉设计等;

备注:此处的外机换热器分块设计,不局限于分为两部分,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分为多块,涉及到换热器分块化霜的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2、制热运行:

1)压缩机1排气端高温高压冷媒经第一四通阀7后进入室内侧换热器2进行冷凝;

2)冷凝后的冷媒经过第一节流膨胀阀41(优选电子膨胀阀)节流后进入控制单元5:

a)若此时a1→a4、a2→a3导通,a1→a2、a4→a3不通(实施例2为b1→b4、b2→b3导通,b1→b2、b4→b3不通),则冷媒先进入第一室外侧换热器31进行蒸发,此时第二节流膨胀阀42全开(电子膨胀阀或电磁二通阀)实现对冷媒不节流或节流较小能够忽略不计,或者第二节流膨胀阀42(电子膨胀阀或电磁二通阀或毛细管)有一定节流,进行冷媒的二次节流后进入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2继续进行蒸发;

b)若此时a1→a2、a4→a3导通,a1→a4、a2→a3不通(实施例2为b1→b2、b4→b3导通,b1→b4、b2→b3不通),则冷媒先进入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2进行蒸发,此时阀第二节流膨胀阀42全开(或电子膨胀阀或电磁二通阀)实现对冷媒不节流或节流较小能够忽略不计,或者第二节流膨胀阀42(或电子膨胀阀或电磁二通阀或毛细管)有一定节流,进行冷媒的二次节流后进入第一室外侧换热器31继续进行蒸发;

备注:

①为保证冷媒蒸发完全或其他作用,则可以使第二节流膨胀阀42具有一定的节流,进行冷媒的二次节流;

②冷媒先经过第一室外侧换热器31或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2蒸发,换热效率相差不大;

③制热过程中不仅可以控制冷媒进入第一室外侧换热器31和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2的顺序,也可以控制冷媒在制热时在第一室外侧换热器31和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2之间切换;

3)冷媒从外机换热器流出后回到压缩机吸气端,完成制热循环。

3、化霜过程:

1)室外侧换热器3存在结霜情况,进行化霜时,若第一四通阀7不换向(制热循环),该方式能够实现边制热边化霜:

a)压缩机排气端高温高压冷媒经四通换向阀后进入室内侧换热器2后经过第一节流膨胀阀41;

b)第一节流膨胀阀41全开,实现对冷媒不节流或节流较小能够忽略不计;此时控制单元a1→a2、a4→a3导通,a1→a4、a2→a3不通(实施例2为b1→b2、b4→b3导通,b1→b4、b2→b3不通),冷媒先进入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2内进行化霜,化霜后经过第二节流膨胀阀42全开(或电子膨胀阀或电磁二通阀)或第一节流膨胀阀42(电子膨胀阀或电磁二通阀或毛细管)节流后进入第一室外侧换热器31内继续进行化霜;由于热的冷媒先经过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2再进入第一室外侧换热器1,所以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2优先化完霜;第一和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1和32均化霜,热量可由压缩机生热而来,或加快压缩机的转速,加快制冷剂的流动速度而完成化霜,此时无换热器制冷作用。

c)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2化完霜后,控制单元动作,此时a1→a4、a2→a3导通,a1→a2、a4→a3不通(实施例2为b1→b4、b2→b3导通,b1→b2、b4→b3不通),室外侧换热器3内冷媒流向进行切换,冷媒先进入第一室外侧换热器31化霜,再进入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2内进行化霜;

备注:该化霜方式四通阀不换向,化霜后液体冷媒较多,存在压缩机液击风险,此时阀42具有节流效果最优(即压缩机可靠性最优:第二节流阀42具有节流效果最优,即在室内机换热器、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2进行冷凝放热,进过第二节流阀42节流后,再进入第一室外侧换热器31进行蒸发吸热,可以使回到压缩机吸气的冷媒为气态或液体较少的两相态,避免压缩机液击风险)。

d)化完霜后冷媒从外机换热器流出后回到压缩机,完成化霜循环。

2)若室外侧换热器存在结霜情况,进行化霜四通换向阀换向(制冷循环)时:

a)压缩机排气端高温高压冷媒经第一四通阀7后进入控制单元5;

b)此时控制单元a3→a2、a4→a1导通,a3→a4、a2→a1不通(实施例2为b3→b2、b4→b1导通,b3→b4、b2→b1不通),冷媒先进入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2内进行化霜,化霜后经过第二节流膨胀阀42全开(或电子膨胀阀或电磁二通阀)或阀第二节流膨胀阀42(或电子膨胀阀或电磁二通阀或毛细管)节流后进入第一室外侧换热器31内继续进行化霜;由于热的冷媒先经过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2再进入第一室外侧换热器31,所以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2优先化完霜;

c)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2化完霜后,控制单元5动作,此时a3→a4、a2→a1导通,a3→a2、a4→a1不通(实施例2为b3→b4、b2→b1导通,b3→b2、b4→b1不通),室外侧换热器3内冷媒流向进行切换,冷媒先进入第一室外侧换热器31化霜,再进入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2内进行化霜;

d)化完霜后冷媒从外机换热器流出后回到压缩机,完成化霜循环。

备注:

若外机换热器分为外机进风侧换热器和靠近风机侧换热器两部分,则冷媒先流过外机进风侧换热器除霜效果最好,此时靠近风机侧换热器能够同时利用其微热和内部冷媒同时除霜;

4、制冷运行:

1)压缩机排气端高温高压冷媒经第一四通阀7后进入控制单元5;

2)根据控制单元5导通的不同,冷媒在外机的流向不同:

a)若此时控制单元a3→a2、a4→a1导通,a3→a4、a2→a1不通,冷媒先进入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2内进行冷凝,冷凝后的冷媒进入第二节流膨胀阀42,第二节流膨胀阀42全开(或电子膨胀阀或电磁二通阀)或第二节流膨胀阀42(或电子膨胀阀或电磁二通阀或毛细管)节流后进入第一室外侧换热器31内继续进行冷凝;

b)若此时控制单元a3→a4、a2→a1导通,a3→a2、a4→a1不通,冷媒先进入第一室外侧换热器31内进行冷凝,冷凝后的冷媒进入第二节流膨胀阀42,阀2全开(或电子膨胀阀或电磁二通阀)或第二节流膨胀阀42(或电子膨胀阀或电磁二通阀或毛细管)节流后进入第二室外侧换热器32内继续进行冷凝;

备注:

若外机换热器分为外机进风侧换热器和靠近风机侧换热器两部分,则冷媒先流过外机靠近风机侧换热器换热效果最优,此时冷媒流向与风向形成逆流,换热效率较高;

第二节流膨胀阀42根据设计需要可不进行节流也可有一定的节流;

冷媒从外机换热器流出后,经过第一节流膨胀阀41节流后进入室内机换热器2蒸发吸热,然后回到压缩机1吸气端,完成制冷循环。

其他实施方式:

根据控制单元的不同设计(四通换向阀、电子膨胀阀等,既能够实现换向作用即可)具有不同的实施方式;

控制单元不同的控制策略,使外机换热器内冷媒的流向不同又具有不同的实施方式;根据设计需要可进行不同的组合,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制冷、制热、化霜流程与上述实施方式类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