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伴液混蒸制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6607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伴液混蒸制冷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伴液混蒸制冷领域,特别是一种伴液混蒸制冷机。



背景技术:

干式蒸发制冷机组制冷效果差,节流阀易堵塞,故障率高,安装和操作繁琐,电热化霜不安全等,而满液式蒸发制冷机组无法自动回油,特别是与油互溶的制冷剂系统无法回油,低温制冷系统化霜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伴液混蒸制冷机组。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伴液混蒸制冷机组,包括矩形底座,所述矩形底座上表面分别设有蒸发桶、压机、高压油分离器、储油器、中温油分离热交换器与储液器,所诉蒸发桶内设有低压油分槽,所述蒸发桶侧表面上端设有与压机连接的一号导管,所述蒸发桶侧表面下端设有与中温油分离热交换器连接的二号导管,所述二号导管上设有收油电磁阀,所述低压油分槽下表面设有与中温油分离热交换器连接的三号导管,所述压机侧表面下端设有多通管,所述多通管上设有一组四号导管,其中一个所述四号导管上设有回油电磁阀门,该所述四号导管与储油器连接,另一个所述四号导管一端与高压油分离器,所述高压油分离器内设有油位浮球阀,所述压机侧表面上端设有与高压油分离器连接的五号导管,所述储油器侧表面上端设有与中温油分离热交换器连接的六号导管,所述六号导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中温油分离热交换器侧表面设有与储液器连接的七号导管,所述中温油分离热交换器内设有液位密度传感器,所述储液器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矩形底座上表面边缘处设有两组支撑杆,所述两组支撑杆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冷风机与冷凝器,所述蒸发 桶侧表面下端设有八号导管,所述八号导管一端设有集污槽,所述支撑板侧表面设有从动四通换向阀,所述八号导管上设有与从动四通换向阀连接的九号导管,所述九号导管上设有冷剂泵,所述从动四通换向阀上设有与冷风机连接的十号导管,所述高压油分离器上表面设有十一号导管,所述十一号导管一端设有四通换向阀,所述十号导管与四通换向阀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上设有与冷凝器连接的十三号导管,所述冷凝器上设有与从动四通换向阀连接的十四号导管,所述从动四通换向阀上设有与储液器连接的十五号导管,所述中温油分离热交换器上表面设有十六号导管,所述十六号导管一端设有油回收三通阀,所述油回收三通阀上设有与十一号导管连接的十七号导管,所述油回收三通阀上设有与一号导管连接的十八号导管,所述四通换向阀上设有与蒸发桶连接的十九号导管。

所述八号导管内设有高强磁铁。

所述所述三号导管上设有电磁阀门。

所述矩形底座下表面边缘处设有手动千斤顶。

所述手动千斤顶下表面设有防滑套。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伴液混蒸制冷机,制冷系统制冷效果更好,节能、省电、低故障,运行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伴液混蒸制冷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伴液混蒸制冷机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伴液混蒸制冷机的制冷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伴液混蒸制冷机的化霜状态图;

图中,1、冷风机;2、四通换向阀;3、冷凝器;4、液位传感器;5、储液器;7、中温油分离热交换器;9、油回收三通阀;10、单向阀;11、储油器;12、高压油分离器;13、油位浮球阀;14、压机;15、蒸发桶;16、低压油分槽;17、冷剂泵;18、从动四通换向阀;19、回油电磁阀门;20、收油电磁阀;21、集污槽;22、高强磁铁;23、 矩形底座;24、一号导管;25、二号导管;26、三号导管;27、多通管;28、四号导管;29、五号导管;30、六号导管;31、七号导管;32、支撑杆;33、支撑板;34、八号导管;35、九号导管;36、十号导管;37、十一号导管;40、手动千斤顶;42、十三号导管;43、十四号导管;44、十五号导管;45、十六号导管;46、十七号导管;47、十八号导管;48、十九号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4所示,一种伴液混蒸制冷机,包括矩形底座23,所述矩形底座23上表面分别设有蒸发桶15、压机14、高压油分离器12、储油器11、中温油分离热交换器7与储液器5,所诉蒸发桶15内设有低压油分槽16,所述蒸发桶15侧表面上端设有与压机14连接的一号导管24,所述蒸发桶15侧表面下端设有与中温油分离热交换器7连接的二号导管25,所述二号导管25上设有收油电磁阀20,所述低压油分槽16下表面设有与中温油分离热交换器7连接的三号导管26,所述压机14侧表面下端设有多通管27,所述多通管27上设有一组四号导管28,其中一个所述四号导管28上设有回油电磁阀门19,该所述四号导管28与储油器11连接,另一个所述四号导管28一端与高压油分离器12,所述高压油分离器12内设有油位浮球阀13,所述压机14侧表面上端设有与高压油分离器12连接的五号导管29,所述储油器11侧表面上端设有与中温油分离热交换器7连接的六号导管30,所述六号导管30上设有单向阀10,所述中温油分离热交换器7侧表面设有与储液器5连接的七号导管31,所述中温油分离热交换器7内设有液位密度传感器8,所述储液器5内设有液位传感器4,所述矩形底座23上表面边缘处设有两组支撑杆32,所述两组支撑杆32上设有支撑板33,所述支撑板33上设有冷风机1与冷凝器3,所述蒸发桶15侧表面下端设有八号导管34,所述八号导管34一端设有集污槽21,所述支撑板33侧表面设有从动四通换向阀 18,所述八号导管34上设有与从动四通换向阀18连接的九号导管35,所述九号导管35上设有冷剂泵17,所述从动四通换向阀18上设有与冷风机1连接的十号导管36,所述高压油分离器12上表面设有十一号导管37,所述十一号导管37一端设有四通换向阀2,所述十号导管36与四通换向阀2连接,所述四通换向阀2上设有与冷凝器3连接的十三号导管42,所述冷凝器3上设有与从动四通换向阀18连接的十四号导管43,所述从动四通换向阀18上设有与储液器5连接的十五号导管44,所述中温油分离热交换器7上表面设有十六号导管45,所述十六号导管45一端设有油回收三通阀9,所述油回收三通阀9上设有与十一号导管37连接的十七号导管46,所述油回收三通阀9上设有与一号导管24连接的十八号导管47,所述四通换向阀2上设有与蒸发桶15连接的十九号导管48;所述八号导管34内设有高强磁铁22;所述所述三号导管26上设有电磁阀门;所述矩形底座23下表面边缘处设有手动千斤顶40;所述手动千斤顶40下表面设有防滑套。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矩形底座上表面分别设有蒸发桶、压机、高压油分离器、储油器、中温油分离热交换器与储液器,所诉蒸发桶内设有低压油分槽,蒸发桶侧表面上端设有与压机连接的一号导管,蒸发桶侧表面下端设有与中温油分离热交换器连接的二号导管,二号导管上设有收油电磁阀,低压油分槽下表面设有与中温油分离热交换器连接的三号导管,压机侧表面下端设有多通管,多通管上设有一组四号导管,其中一个四号导管上设有回油电磁阀门,该四号导管与储油器连接,另一个四号导管一端与高压油分离器,高压油分离器内设有油位浮球阀,压机侧表面上端设有与高压油分离器连接的五号导管,储油器侧表面上端设有与中温油分离热交换器连接的六号导管,六号导管上设有单向阀,中温油分离热交换器侧表面设有与储液器连接的七号导管,中温油分离热交换器内设有液位密度传感器,储液器内设有液位传感器,矩形底座上表面边缘处设有两组支撑杆,两组支撑杆上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冷风机与冷凝器,蒸发桶侧表面下端设 有八号导管,八号导管一端设有集污槽,支撑板侧表面设有从动四通换向阀,八号导管上设有与从动四通换向阀连接的九号导管,九号导管上设有冷剂泵,从动四通换向阀上设有与冷风机连接的十号导管,高压油分离器上表面设有十一号导管,十一号导管一端设有四通换向阀,十号导管与四通换向阀连接,四通换向阀上设有与冷凝器连接的十三号导管,冷凝器上设有与从动四通换向阀连接的十四号导管,从动四通换向阀上设有与储液器连接的十五号导管,中温油分离热交换器上表面设有十六号导管,十六号导管一端设有油回收三通阀,油回收三通阀上设有与十一号导管连接的十七号导管,油回收三通阀上设有与一号导管连接的十八号导管,四通换向阀上设有与蒸发桶连接的十九号导管,八号导管内设有高强磁铁,制冷系统制冷效果更好,节能、省电、低故障,运行安全可靠。

在本实施方案中,伴液混蒸制冷机组在制冷运行时,制冷剂经制冷压缩机压缩产生的高温高压热氟蒸汽,然后经高压油分离器12对冷冻油初步分离后,再通过四通换向阀2进入冷凝器3冷凝成高压液态制冷剂,再在从动四通阀18的导流作用下至储液器5内,在液位传感器4的作用下控制收油电磁阀20的开启和关闭,进入蒸发桶15内,使其在储液器5内保持一固定液位,从储液器5出来的液态制冷剂途经中温油分离热交换器7,与来自蒸发桶15的高含油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使其初步降温的同时,也给来自蒸发桶15的高含油制冷剂加温,使其在中温油分离热换器7内制冷剂持续蒸发,提高冷冻油的浓度,直至将制冷剂完全蒸发后,剩下的高纯度冷冻油,在液位密度传感器4的作用下,开启油回收三通阀9,将油送入储油器11内,以备压缩机补油之用。经过中温油分离热交器7的来自于储液器5的中温高压液态制冷剂在其中温油分离热换器7中获得降温后,经收油电磁阀20送入蒸发桶15内蒸发后,使未蒸发的制冷剂制冷降温,在蒸发桶15内未蒸发的制冷剂,在蒸发桶15内经压缩吸气蒸发的制冷剂的作用下达到降温的目的,在蒸发桶15内已获得降温而未蒸发的液态制冷剂在冷剂 泵17的作用下送入冷风机1与被调控的环境进行热交换,制冷剂从中获取热量升温后,回到蒸发桶15内再次蒸发降温,周而复始,同时被调控的环境获取冷量以实现制冷降温的目的。

四通换向阀的先导阀,从而尾气压作用推动四通换向阀内部换向滑块,从而转向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使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进入冷风的管,给冷风机加热,使表面霜融化,在此同时,液态制冷剂在冷剂泵的作用,通四通换向进入冷凝管,通冷凝吸热为冷风机提供持续热氟,达到冷风机彻底完全化霜的目的。

伴液混蒸制冷剂组完成良好制冷效果的同时,还一项非常重要功,热氟化霜功率,当风冷机1由于制冷过程中会产生在其表面形成大量霜,由其表面霜的形成,从而影响冷风机的冷热交换效果,降低伴液混蒸制冷机组的制冷效率,此时需要对此定时化霜。

当设定化霜时间到时,温度化霜控制冷给四通换向阀指令信号,给四通换向换线圈通电,开启。

本机组以冷凝为调控为空间时,本机组可作为超低温,空气热源泵使用,是煤改电,取暖的最佳选择,特别适合于北方冬季低温环境使用。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