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式压差预冷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7846阅读:1299来源:国知局
单元式压差预冷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直接利用现有冷库资源进行快速预冷的单元式压差预冷箱。



背景技术:

近年来农产品冷链物流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农产品预冷作为冷链物流的首要环节,是指农产品在采收后迅速去除田间热,达到目标温度的过程。

一般农产品的冷藏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通过预冷环节将采收后的农产品去除田间热,达到目标温度;然后在达到目标温度后再将预冷后的农产品放入冷库中进行冷藏。

目前企业和合作社冷藏库居多,较多的用户都将冷藏库当作预冷库使用。由于传统的冷藏库都是用来存放预冷之后的农产品,换言之,进入冷藏库内的农产品已经达到目标温度,冷藏库只需要维持该温度即可。因此一般冷藏库的制冷量相对于预冷库来说要低很多。另外由于储存的农产品数量大,在冷藏库内空气不流通,降温缓慢,因此利用冷藏库预冷,预冷时间一般都在两天以上,影响了果蔬品质。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建立预冷库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建立单独的预冷库仍然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现有的冷库企业专门新建预冷库或增加移动式专业预冷设施造价高,投入的资本大。

第二,利用专用预冷设置,增加了一次出入库环节,工作过程繁琐,且在此工作过程中操作不当会引起温度波动,造成果蔬表面结露等现象,影响果蔬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元式压差预冷箱,通过使用该单元式压差预冷箱,可以利用现有的冷藏库进行快速的降温预冷,在保证了预冷效果的同时,降低了能源消耗,且不需要专门的预冷库,降了的成本投入。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单元式压差预冷箱,包括一放置于冷藏库内且前侧开口的箱体,所述的箱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且所述的第一隔板将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从前往后依次分割为货物存放区和制冷区,所述的制冷区内设置有压差生成装置,所述压差生成装置的进风口与货物存放区相连通,所述压差生成装置的出风口与外部空间相连通,所述箱体的前侧设置有卷帘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制冷区内设置有第二隔板,且所述的第二隔板将所述制冷区的分割成压差生成装置安装仓和气流缓冲仓,所述压差生成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的气流缓冲仓相连通,所述压差生成装置的出风口与外部空间相连通,所述的第一隔板上与所述的气流缓冲仓相对应的位置上均布设置有多个用于连通所述货物存放区和气流缓冲仓的通风孔。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的通风孔沿着远离所述压差发生装置的方向直径依次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左、右两侧壁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挡风条。

进一步地,所述的箱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和压差生成装置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现有冷藏库的冷源进行预冷,可移动,节省空间,操作简单,可实现标准化,且省去了专门购置预冷设备的成本。

2、不同种类的果蔬可以以单元式压差预冷箱为单位进行分类储存,且进入到冷藏库内之后通过单元式压差预冷箱内的压差生成装置进行预冷,达到目标温度之后,单元式压差预冷箱内的压差生成装置停止工作,直接就地进行冷藏即可,免去了出入库的麻烦。且整个操作都是以标准式一托盘货物为单元,标准化强,便于预冷前后环节的衔接。

3、传统的预冷设备中没有设置优化气流分布的结构,货物放置后气流组织分布不均匀,因此为了快速降温出去田间热,只能通过提高制冷量的这种简单粗放的方式,能源消耗非常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气流缓冲仓,可以在被预冷的果蔬内形成均匀稳定的气流,相比常规的预冷设备预冷效率可以提高两倍以上,且预冷均匀无死角。

4、通过设置卷帘装置,这样可以根据托盘的数量调整卷帘下落的高度,从而保证气流从果蔬之间的缝隙穿过,灵活多变,且保证了预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4为放置货物之后的托盘码垛左视图;

图5为压差气流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第一隔板,21-通风孔,3-货物存放区,4-制冷区,41-第二隔板,42-压差生成装置安装仓,43-气流缓冲仓,5-出风口,51-格栅,6-卷帘装置,7-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单元式压差预冷箱包括一前侧开口的箱体1,所述的箱体1内设置有第一隔板2,且所述的第一隔板2将所述箱体1的内部空间分割为两部分,从前往后依次为货物存放区3和制冷区4。

如图1所示,所述的制冷区4内设置有压差生成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压差生成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的货物存放区3相连通,所述压差生成装置的出风口5通过位于所述箱体1后侧的出风口5与外部空间相连通,且如图3所示,位于所述箱体1后侧的出风口5上设置有格栅51。

在这里所述的压差生成装置泛指能够使空气从货物存放区3流动到制冷区4的装置,例如风机,所述的风机可以是离心式风机、轴流式风机,混流式风机或往复式风机等。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压差生成装置采用离心式风机。

如图1所示,所述箱体1的前侧的上端设置有卷帘装置6,所述的卷帘装置6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卷帘装置6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在这里,设置卷帘装置6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有的货物存放区3内的货物比较少,这样托盘7码垛之后高度可能不够,最上端托盘7与箱体1上端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空气流动时由于该处的阻力较小,则空气便会通过该处流至制冷区4内,货物的缝隙之间空气流通变弱,降低了预冷效果。如图4所示,通过设置卷帘装置6,便可以根据托盘7码垛之后的高度调整卷帘装置6下垂的长度,从而遮挡最上端托盘7与箱体1上端之间的空间。

进一步地,由于所述的第一隔板2上只有一个与所述压差生成装置的进风口相连通的通孔,周围的空气都要通过该通孔进入到所述的制冷区4内,这样不可避免的离所述通孔近的位置空气流动性强,而离所述通孔远的位置空气流动性弱,造成预冷不均匀,甚至空气流动性强的位置出现冻伤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图1所示,所述的制冷区4内设置有第二隔板41,且所述的第二隔板41将所述制冷区4的内部空间分割成两部分,从上到下依次为用于安装压差生成装置的压差生成装置安装仓42和气流缓冲仓43。所述压差生成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的气流缓冲仓43相连通,所述压差生成装置的出风口5通过位于所述箱体1后侧的出风口5与外部空间相连通。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一隔板2上与所述的气流缓冲仓相对应的位置上均布设置有多个用于连通所述货物存放区和气流缓冲仓的通风孔21,且多个所述的通风孔21沿着远离所述压差发生装置的方向直径依次增大。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的通风孔21呈矩阵分布。

如图5所示,这样便能够使通过货物存放区3气流均匀且稳定。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箱体1左右侧壁与托盘7之间的缝隙对气流的均匀性造成影响,所述箱体1左、右两侧壁的内侧面(以左、右两侧壁相对的一侧为内侧)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挡风条。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挡风条采用橡胶条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箱体1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和压差生成装置电连接。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所述的制冷区4内设置有第二隔板41,且所述的第二隔板41将所述制冷区4的内部空间分割成两部分,从后往前依次为用于安装压差生成装置的压差生成装置安装仓42和气流缓冲仓43。其余结构同实施例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