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冷凝型单组联体式客车空调冷凝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1575发布日期:2018-07-27 21:35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空调,具体是指一种二次冷凝型单组联体式客车空调冷凝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客车空调的冷凝系统通常是冷凝器的出液端连接储液罐的进液端,储液罐的出液端连接蒸发器的进液端,由于冷凝器管路结构和空调整体性能的限制,制冷剂很难一次性从冷凝器内的汽态完全转变成蒸发器内的液态,而制冷剂达到蒸发器不是液态的情况,会导致空调制冷效果下降,制冷模式下甚至会吹热风,导致空调无法正常工作,严重的会导致事故发生,影响空调使用安全;为了提高制冷剂的液态纯度,需要提高冷凝压力,从而导致空调能耗提高,负担加大,使用寿命减低等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二次冷凝型单组联体式客车空调冷凝系统,该冷凝系统结构简单,应用方便,通过将两个冷凝器连接的方式,延长了制冷剂从汽态转变为液态的反应时间,降低了所需的冷凝压力,延长了客车空调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二次冷凝型单组联体式客车空调冷凝系统,沿制冷剂流动方向依次包括进汽管、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出液管,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液端通过管道直接连接第二冷凝器的进汽端,所述第一冷凝器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集液管,所述集液管之间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直扁管,所述直扁管之间设有连续的波浪状的散热片,所述集液管内设有第一间隔板、第二间隔板、第三间隔板,通过第一间隔板、第二间隔板、第三间隔板将第一冷凝器分隔为汽态区、气液混合区、液态区和储液暂存区,所述汽态区连接进汽口,所述储液暂存区连接出液口。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储液暂存区采用一横截面为圆角矩形结构的单管。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冷凝器采用逆转型客车空调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冷凝系统结构简单,应用方便,通过将两个冷凝器连接的方式,延长了制冷剂从汽态转变为液态的反应时间,降低了所需的冷凝压力,延长了客车空调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并且具有稳定的冷凝效果,尤其适合应用于中小型客车。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进汽管;2、第一冷凝器;3、第二冷凝器;4、出液管;6、汽态区;7、气液混合区;8、液态区;9、储液暂存区;21、集液管;22、直扁管;23、散热片;24、第一间隔板;25、第二间隔板;26、第三间隔板;28、进汽口;29、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二次冷凝型单组联体式客车空调冷凝系统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二次冷凝型单组联体式客车空调冷凝系统,沿制冷剂流动方向依次包括进汽管1、第一冷凝器2、第二冷凝器3、出液管4,所述第一冷凝器2的出液端通过管道直接连接第二冷凝器3的进汽端,所述第一冷凝器2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集液管21,所述集液管21之间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直扁管22,所述直扁管22之间设有连续的波浪状的散热片23,所述集液管21内设有第一间隔板24、第二间隔板25、第三间隔板26,通过第一间隔板24、第二间隔板25、第三间隔板26将第一冷凝器2分隔为汽态区6、气液混合区7、液态区8和储液暂存区9,所述汽态区6连接进汽口28,所述储液暂存区9连接出液口29。所述储液暂存区9采用一横截面为圆角矩形结构的单管。所述第二冷凝器3采用逆转型客车空调冷凝器。通过第一冷凝器与第二冷凝器串联组合,延长了制冷剂从汽态向液态变化的反应时间,并且通过储液暂存区的设置,减少所需管道的长度,同时为制冷剂流动提供一个缓冲区,有利于提高制冷剂液态纯度。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上以上实施例及其变换。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以本实施例的内容为基础进行的常规修改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