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5359发布日期:2018-06-23 00:2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频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室内基本上采用空调制冷,空调在制冷的过程中需要室内完全封闭,人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会感觉压抑、呼吸困难,另外空调直接吹出的冷气温度较低,人直接呼吸后容易感冒,由于空调内容易滋生细菌,细菌会随着出吹出的风被人体吸入,使人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中央空调可以对每个房间的开关进行开启和关闭,但像壁挂机和柜机类型的空调由于只能放在一个房间,不能分房间制冷,不能节省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变频制冷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变频制冷装置,包括热泵装置和制冷装置,所述热泵装置包括蒸发器,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变频水泵、制冷管道和电动遥控阀,所述热泵装置中的制冷剂在所述蒸发器中蒸发吸热后,对所述蒸发器中的循环水进行制冷,所述制冷后的循环水在所述变频水泵的带动下在所述制冷管道中循环;所述制冷管道在每个房间的制冷管线以并联安装,所述每个房间制冷管线上还安装散冷片,所述散冷片的入口处装有所述电动遥控阀。

进一步的,所述变频制冷装置还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包括控制单元,所述热泵装置还包括变频压缩机,所述遥控器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变频压缩机和变频水泵的起停。

进一步的,所述遥控器控制单元还控制所述电动遥控阀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每个房间均设有无线温度传感器,所述无线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息传递给所述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上设有温度设定单元,所述温度设定单元可以设定制冷温度;所述遥控器控制单元将设定温度与所述电动遥控阀开启房间实际温度平均值比较后,控制所述变频压缩机制冷。

进一步的,所述遥控器控制单元将设定温度与所述电动遥控阀开启房间实际温度平均值比较后,将信息传递给所述制冷装置中变频器,由所述变频器控制所述变频水泵进行循环水循环。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空调制冷过程中的弊端进行了改良,使用制冷循环水管道制冷,在制冷过程中,空气可以流通,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同时在室内每个房间的管道中均安装电动遥控阀,可以对单独的房间,也可以对任意房间的的组合进行制冷;制冷过程中还采用变频压缩机与变频水泵进行结合,根据房间设定温度与实际温度的温差情况控制变频压缩机与变频水泵的输出功率,进而使制冷剂的循环量和循环水的循环流量与温差相适应,在制冷过程中节省能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变频制冷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频制冷装置。

如图1所示,一种变频制冷装置,包括热泵装置1和制冷装置2,所述热泵装置1包括蒸发器11,所述制冷装置2包括变频水泵21、制冷管道22和电动遥控阀23,所述热泵装置1中的制冷剂在所述蒸发器11中蒸发吸热后,对所述蒸发器11中的循环水进行制冷,所述制冷后的循环水在所述变频水泵21的带动下在所述制冷管道22中循环;所述制冷管道22在每个房间的制冷管线以并联安装,所述每个房间制冷管线上还安装散冷片24,所述散冷片的入口处装有所述电动遥控阀23。

所述变频制冷装置还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包括控制单元,所述热泵装置还包括变频压缩机12,所述遥控器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变频压缩机12和变频水泵21的起停。所述遥控器控单元还控制所述电动遥控阀23开启和关闭。

所述每个房间均设有无线温度传感器,所述无线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息传递给所述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上设有温度设定单元,所述温度设定单元可以设定制冷温度。所述遥控器控制单元将设定温度与所述电动遥控阀23开启房间实际温度平均值比较后,控制所述变频压缩机12制冷。所述遥控器控制单元将设定温度与所述电动遥控阀23开启房间实际温度平均值比较后,将信息传递给所述制冷装置中变频器25,由变频器25控制所述变频水泵21进行循环水循环。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使用遥控器打开需要制冷房间的电动遥控阀23,所要制冷房间由于处于并联安装,所以循环水制冷管道22通畅;同时遥控器打开变频压缩机12和变频水泵21开关,并在遥控器温度设定单元设定需要的温度,电动遥控阀23开启房间实际温度经无线温度传感器采集后,传递给遥控器,遥控器控制单元计算平均值后与遥控器的设定温度比较,将信息传递给热泵装置中的变频器,变频器控制变频压缩机12进行变频制冷;同时遥控器控制单元将温度平均值与遥控器的设定温度比较结果传递给制冷装置中的变频器25,由变频器25控制变频水泵21进行循环水循环。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

技术实现要素:
的实质所做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