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0010发布日期:2018-08-28 23:2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冰箱上通常设置有制冰装置,制冰装置可以设置在冰箱的冷冻室内,也可以设置在冰箱的门体上。其中,为了节省冷冻室的空间,现有技术中的冰箱通常将制冰装置设置在门体上,制冰装置通常通过风道将冰箱的冷冻室中的冷气引入到制冰装置中进行制冰。

上述冰箱中的制冰装置制冰所用冷量从冷冻蒸发器抽取,而冷冻蒸发器主要冷量供应冷冻室,且从冷冻蒸发器到制冰室的进风风道距离长,冷量途中损失较大,最终达到制冰室的冷量有限,导致制冰量偏小。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冰箱。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升冰箱的制冰效率和降低冷量输送过程中的损失。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

前侧敞开的冷藏室,冷藏室的外壁包覆有外壳,外壳的后壁形成有开口,冷藏室的后壁的外侧与开口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向内侧凹陷的凹部;

制冰机供冷箱,制冰机供冷箱穿过开口布置于凹部中,制冰机供冷箱中布置有制冰蒸发器和用于吹送制冰蒸发器周围的冷气流的风机;

冷藏室门体,位于冷藏室的前侧,以打开或关闭冷藏室,冷藏室门体的内侧形成有制冰室,制冰室中布置有制冰机;

进风风道和回风风道,进风风道设置于冷藏室的外壁的外侧,配置为接收风机吹出的冷气流,并导引至制冰机处;回风风道设置于冷藏室的外壁的外侧,配置为将与制冰机换热后的气流导引至制冰蒸发器所在的区域。

可选地,制冰蒸发器为盘管式蒸发器,盘管式蒸发器竖直布置在制冰机供冷箱中的下部位置;

风机为离心式风机,风机位于制冰蒸发器的上部;

开口的外端面设置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与外部环境隔热,以避免制冰机供冷箱中的冷量散失。

可选地,冷藏室门体枢转连接于外壳的前侧,以打开或关闭冷藏室;

冷藏室靠近冷藏室门体与外壳的枢转处的侧壁记为冷藏室的第一侧壁;

制冰机水平布置于制冰室内靠近上部的位置;

制冰室位于冷藏室门体内侧靠近上部的位置,制冰室朝向冷藏室的第一侧壁的侧端面与制冰机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制冰室进风口;

制冰机供冷箱靠近第一侧壁的侧端面与风机的出端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供冷箱出风口;

进风风道的进端与供冷箱出风口连接并连通,冷藏室门体关闭时,进风风道的出端穿过冷藏室的第一侧壁与制冰室进风口连接并连通,从而将制冰机供冷箱中的冷气流输送至制冰室。

可选地,制冰室朝向冷藏室的第一侧壁的侧端面靠下的位置形成有制冰室回风口;

制冰机供冷箱靠近第一侧壁的侧端面形成有与制冰机供冷箱内部位于制冰蒸发器下部的区域对应的供冷箱回风口;

冷藏室门体关闭时,回风风道的进端与制冰室回风口连接并连通,回风风道的出端穿过冷藏室的第一侧壁与供冷箱回风口连接并连通。

可选地,进风风道包括在进风流动方向上依次连接并连通的第一进风曲段、进风直段和第二进风曲段;

第一进风曲段的进端与供冷箱出风口连接并连通,第一进风曲段由与供冷箱出风口连接并连通的位置绕过冷藏室的后壁弯曲延伸至冷藏室的第一侧壁的外侧;

进风直段的进端在冷藏室的第一侧壁的外侧与第一进风曲段的出端连接并连通,进风直段由与第一进风曲段的出端连接的位置向冷藏室门体的方向延伸;

第二进风曲段的进端在冷藏室的第一侧壁的外侧与进风直段的出端连接并连通,第二进风曲段由与进风直段的出端连接的位置弯曲穿过冷藏室的第一侧壁,以在冷藏室门体关闭时,与制冰室进风口连接并连通。

可选地,外壳的后壁靠近下部的区域形成有开口;

进风直段由与第一进风曲段的出端连接并连通的位置倾斜向前上方延伸。

可选地,回风风道包括在在回风流动方向上依次连接并连通的第一回风曲段、回风直段和第二回风曲段;

第一回风曲段由冷藏室的第一侧壁的外侧弯曲穿过冷藏室的第一侧壁,以在冷藏室门体关闭时,与制冰室回风口连接并连通;

回风直段在冷藏室的第一侧壁的外侧与第一回风曲段的出端连接并连通,并向第一侧壁的后部方向延伸;

第二回风曲段的进端在冷藏室的第一侧壁的外侧与回风直段的出端连接并连通,第二回风曲段的出端绕过冷藏室的第一侧壁与供冷箱回风口连接并连通。

可选地,外壳的后壁靠近下部的区域形成有开口;

回风直段由与第一回风曲段的出端连接并连通的位置倾斜向后下方延伸。

可选地,回风风道位于进风风道的下部且间隔设置;

进风风道与冷藏室外壁、与外壳之间的空间填充有保温材料;

回风风道与冷藏室外壁、与外壳之间的空间填充有保温材料。

可选地,制冰室朝向冷藏室的端面设置有第二盖板,以将制冰机封闭于制冰室中,制冰室内位于制冰机的下部形成有用于储存所制冰块的储冰区。

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外壳的后壁形成开口,冷藏室的后壁外侧与开口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凹部,制冰机供冷箱穿过开口布置于凹部中,可减少制冰机供冷箱占用的冷藏室的存储空间,并且制冰蒸发器位于制冰机供冷箱中,避免制冰蒸发器周围冷气流对冷藏室内部温度的影响,保持冷藏室内部温度的均匀性。另外,位于冷藏室的外壁的进风风道直接将制冰蒸发器的冷量输送至制冰机处,简化了风道的结构,缩短了冷气流流动的路径长度,减小了风流的阻力,大大增加了进入制冰机处的风量,且降低了冷量损失,提升了制冰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冰箱,采用特殊布置的进风风道和回风风道,加快了冷量的循环,提高了冷量的输送效率。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外形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另一方向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隐去了外壳后壁的开口处的第一盖板;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另一方向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第一盖板覆盖在外壳后壁的开口处;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靠近冷藏室第一侧壁的冷藏室门体处于打开状态,远离冷藏室第一侧壁的冷藏室门体被隐去;以及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冷藏室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冰箱,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00的外形示意性结构图。

参见图1,该冰箱100一般性地可包括箱体110,箱体110内限定有至少一个前部敞开的储物间室,储物间室的外周包覆有箱体外壳,箱体外壳与储物间室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例如发泡剂,以避免冷量散失。储物间室通常为多个,如冷藏室、冷冻室、变温室等。具体的储物间室的数量和功能可根据预先的需求进行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室的保藏温度可为2~9℃,或者可为4~7℃;冷冻室的保藏温度可为-22~-14℃,或者可为-20~16℃。冷冻室设置于冷藏室的下方,变温室设置于冷冻室和冷藏室之间。冷冻室内的温度范围一般在-14℃至-22℃。变温室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以储存合适的食物,或者作为保鲜储藏室。

冰箱100可以为直冷式冰箱或者风冷式冰箱,其可以使用压缩式制冷循环作为冷源,制冷系统可为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等构成的制冷循环系统。蒸发器配置成直接或间接地向储物间室内提供冷量。例如,当该冰箱100为家用压缩式直冷冰箱时,蒸发器可设置于冰箱内胆的后壁面外侧或内侧。当该冰箱100为家用压缩式风冷冰箱时,箱体110内还具有蒸发器室,蒸发器室通过风路系统与储物间室连通,且蒸发器室内设置蒸发器,出口处设置有风机,以向储物间室进行循环制冷。由于制冷系统以及冰箱100的制冷原理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习知且易于实现的,为了不掩盖和模糊本申请的发明点,后文对制冷系统本身不做赘述。

上述储物间室可以由门体进行封闭,这些门体用于开闭储物间室。例如可以为冷藏室、冷冻室、变温室上分别设置的冷藏室门体、冷冻室门体、变温室门体。门体可以包括枢转式以及抽屉式。其中枢转式门体可以通过较接的方式设置箱体前部的一侧,以枢转的方式开启。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冰箱100的一种外形结构图,位于箱体110上部的为冷藏室140,冷藏室下部为冷冻室。冷藏室140的前侧具有两个冷藏室门体130,冷藏室门体130为枢转式。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00的另一方向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隐去了外壳111后壁的开口处的第一盖板123,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00的另一方向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第一盖板123覆盖在外壳111后壁的开口处,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00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靠近冷藏室140第一侧壁142的冷藏室门体130处于打开状态,远离冷藏室140第一侧壁142的冷藏室门体130被隐去,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00的冷藏室140的示意性结构图。

本实施例中,箱体外壳包覆冷藏室140的外壁的部分记为外壳111。冷藏室140具有后壁141和由冷藏室140的后壁141向前侧延伸的相对的第一侧壁142和第二侧壁,冷藏室140的前侧连接有两个相对的冷藏室门体130,形成对开门冰箱100。冷藏室门体130枢转连接于外壳111的前侧,以打开或关闭冷藏室140。冷藏室140靠近冷藏室门体130与外壳111的枢转处的侧壁记为冷藏室140的第一侧壁142。

特别地,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冰箱100包括制冰机供冷箱120、进风风道150、回风风道160和布置在制冰机供冷箱120中的制冰蒸发器121和用于吹送制冰蒸发器121周围的冷气流的风机122。

冰箱100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制冰蒸发器121等通过冷媒输送管路依次连接。与冷凝器连接的节流装置可分为多个,其中一个节流装置与向制冰机供冷的制冰蒸发器121连接,其他节流装置与向冰箱储物间室供冷的蒸发器连接。

外壳111的后壁形成有开口,冷藏室140的后壁141外侧与开口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向内侧凹陷的凹部。制冰机供冷箱120穿过开口布置于凹部中。

其中一个冷藏室门体130的内侧形成有制冰室131,制冰室131中布置有制冰机132。与制冰蒸发器121换热后形成的冷气流由风机122吹向进风风道150,进风风道150将冷气流导引至位于冷藏室门体130内侧的制冰室131中的制冰机132。

进风风道150设置于冷藏室140的外壁的外侧,配置为接收风机122吹出的冷气流,并导引至制冰机132处;回风风道160设置于冷藏室140的外壁的外侧,配置为将与制冰机132换热后的气流导引至制冰蒸发器121所在的区域。

制冰机132中的水吸收冷气流凝固成冰块。与制冰机132热交换后的气流再经回风风道输送至制冰蒸发器121所在的区域,经制冰蒸发器121冷却后再经进风风道150输送至制冰机132,从而形成气流的循环回路,使得制冰蒸发器121周围的冷气流持续供应给制冰机132,提高制冰机132的制冰效率,满足用户的需求。

制冰蒸发器121可为盘管式蒸发器,并且制冰蒸发器121竖直放置在制冰机供冷箱120中的下部,制冰蒸发器121竖直放置即是指制冰蒸发器121的盘管在高度方向上盘旋上升。风机122为离心式风机,制冰蒸发器121的冷气流自然地向上流动,经风机122的出风口吹向与风机122出风口连通的进风风道150的进端,从而将冷量输送至制冰机132处。

参见图3,外壳111的后壁上的开口的外端面设置有第一盖板123,以将制冰蒸发器121和风机122封闭于制冰机供冷箱120中。第一盖板123与外部环境隔热,制冰机供冷箱120与冷藏室后壁141隔热,例如,第一盖板123内侧覆盖有保温材料,制冰机供冷箱120与冷藏室后壁141之间填充保温材料,由此避免制冰蒸发器121对冷藏室140的温度的影响,保持冷藏室140的温度均匀。

参见图4,制冰室131可位于冷藏室门体130的内侧靠近上部的位置,具体地,冷藏室门体130内侧开设一空腔,形成制冰室131,制冰室131内靠近上部的位置设置有水平布置的制冰机132,制冰室131内的下部区域形成储冰区。制冰机132中的水吸收进风风道输送的冷量形成冰块,形成的冰块经制冰机132向下翻转下落至储冰区中进行存储。

为避免制冰室131中的冷量散失,制冰室131靠近冷藏室140的端面设置一第二盖板(未示出),也即是,冷藏室门体130内侧开设的空腔的开口端覆盖一第二盖板,以将制冰机132封闭在制冰室131中,并密封储冰区,第二盖板的内侧可设置保温层,例如发泡剂,从而可避免制冰室131的冷量散失,保持制冰室131的低温环境,并避免制冰室131的冷气流影响冷藏室140的内部温度。

冷藏室门体130内位于制冰室131的下方设置有分配器,分配器通过连接管与储冰区连通,储冰区中的冰块通过连接管进入分配器中,从而将制冰机132制出的冰块排出。为方便用户取冰,参见图1,冷藏室门体130的外侧可形成有与分配器连通的通道134,也即是,冷藏室门体130的外侧开设有空腔,该通道134与分配器连通,用户直接在该通道134处接收由分配器分配的下落的冰块。该通道134的前侧可设置一辅助门,以关闭或打开该通道134,用户在取用冰块时,打开该辅助门取冰,取完冰后将辅助门关闭,可保持该通道134的清洁,也增加了冰箱100的整体美观性。

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制冰机供冷箱120靠近冷藏室140的第一侧壁142的侧端面与风机122的出端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供冷箱出风口,制冰室131朝向冷藏室140的第一侧壁142的侧端面与制冰机132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制冰室进风口131a。进风风道150的进端与供冷箱出风口连接并连通,冷藏室门体130关闭时,进风风道150的出端与制冰室进风口131a连接并连通,从而将制冰机供冷箱120中的冷气流输送至制冰室131。冷藏室门体130打开时,制冰机供冷箱120中的制冰蒸发器121与压缩机之间的冷媒输送管路受控断开,风机122受控停止运行,停止向进风风道150输送气流,以避免冷藏室门体130打开时冷量散失,有效降低能耗损失。

具体地,参见图5,进风风道150包括在进风流动方向上依次连接并连通的第一进风曲段151、进风直段152和第二进风曲段153。

第一进风曲段151的进端与供冷箱出风口连接并连通,第一进风曲段151由与供冷箱出风口连接并连通的位置绕过冷藏室140的后壁141弯曲延伸至冷藏室140的第一侧壁142的外侧。

如图5所示,第一进风曲段151可由与供冷箱出风口连通的位置绕过冷藏室140的后壁141延伸至冷藏室140的第一侧壁142靠近后部位置的外侧。进风风道150通过第一进风曲段151进行平缓过渡至冷藏室140的第一侧壁142的外侧,方便进风风道150向冷藏室门体130方向延伸。

进风直段152的进端在冷藏室140的第一侧壁142的外侧与第一进风曲段151的出端连接并连通,进风直段152由与第一进风曲段151的出端连接的位置向冷藏室门体130的方向延伸。

第二进风曲段153的进端在冷藏室140的第一侧壁142的外侧与进风直段152的出端连接并连通,第二进风曲段153由与进风直段152的出端连接的位置弯曲穿过冷藏室140的第一侧壁142,以在冷藏室门体130关闭时,与制冰室进风口131a连接并连通。

第二进风曲段153可由冷藏室140的第一侧壁142靠近后部的位置的外侧延伸至冷藏室140的第一侧壁142靠近前部的位置的外侧。

冷藏室140的第一侧壁142与制冰室进风口131a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冷藏室进风口142a,第二进风曲段153的出端延伸至冷藏室进风口142a中,当冷藏室门体130关闭时,冷藏室进风口142a与制冰室进风口131a连通,从而使得第二进风曲段153的出端与制冰室进风口131a连接并连通。

如图5所示,进风直段152由与第一进风曲段151的出端连接并连通的位置倾斜向前上方延伸。也可理解为:进风直段152的进端在第一侧壁142靠近后下方的外侧与第一进风曲段151连接并连通,进风直段152向第一侧壁142靠近前上方的外侧延伸。第二进风曲段153的进端在第一侧壁142靠近前上方的外侧与进风直段152连接并连通,便于将第二进风曲段153延伸至冷藏室进风口142a处。由此形成的进风风道150的长度较小,缩短了冷气流流动的路径长度,降低冷量输送的损失,并且减小了风流的阻力,极大地增加了输送至制冰机132处的风量。

参见图5,外壳111后壁形成的开口可形成于外壳111后壁靠近下部的位置,相对地,冷藏室140的后壁141的外侧与开口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凹部处于冷藏室140的后壁141靠近下部的位置。进风直段152由与第一进风曲段151的出端连接并连通的位置倾斜向前上方延伸。

制冰机供冷箱120靠近第一侧壁142的侧端面形成有与制冰机供冷箱120内部位于制冰蒸发器121下部的区域对应的供冷箱回风口。冷藏室门体130关闭时,回风风道160的进端与制冰室回风口131b连接并连通,回风风道160的出端与供冷箱回风口连接并连通。

制冰室131朝向冷藏室140的第一侧壁142的侧端面靠下的位置形成有制冰室回风口131b。

回风风道160可位于进风风道150的下部且间隔设置。具体地,回风风道160可包括在在回风流动方向上依次连接并连通的第一回风曲段161、回风直段162和第二回风曲段163。

第一回风曲段161由冷藏室140的第一侧壁142的外侧弯曲穿过冷藏室140的第一侧壁142,以在冷藏室门体130关闭时,与制冰室回风口131b连接并连通。冷藏室140的第一侧壁142与制冰室回风口131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冷藏室回风口142b,第一回风曲段161的进端延伸至冷藏室回风口142b中,当冷藏室门体130关闭时,冷藏室回风口142b与制冰室回风口131b连通,从而使得第一回风曲段161的进端与制冰室回风口131b连接并连通。

回风直段162在冷藏室140的第一侧壁142的外侧与第一回风曲段161的出端连接并连通,并向第一侧壁142的后部方向延伸。

第二回风曲段163的进端在冷藏室140的第一侧壁142的外侧与回风直段162的出端连接并连通,第二回风曲段163的出端绕过冷藏室140的第一侧壁142与供冷箱回风口连接并连通。

如图5所示,回风直段162由与第一回风曲段161的出端连接并连通的位置倾斜向后下方延伸。也可理解为:回风直段162的进端在第一侧壁142靠近前上方的位置与第一回风曲段161的出端连接并连通,回风直段162由与第一回风曲段161的出端连接的位置沿第一侧壁142向第一侧壁142后下方外侧的位置延伸。第二回风曲段163在第一侧壁142后下方外侧的位置与回风直段162连接,以便于绕过第一侧壁142与供冷箱回风口连接。由此形成的回风风道160的长度较小,较小气流阻力,降低能耗损失。

进风风道150与冷藏室140的外壁、与外壳111之间的空间填充有保温材料,回风风道160与冷藏室140的外壁、与外壳111之间的空间填充有保温材料。也可理解为,进风风道150和回风风道160均位于冷藏室140与外壳111之间的发泡层中,以避免进风风道150和回风风道160对冷藏室140温度的影响,并避免了进风风道150的冷量损失。

本实施例的冰箱100,外壳111的后壁形成开口,冷藏室140的后壁外侧与开口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凹部,制冰机供冷箱120穿过开口布置于凹部中,可减少制冰机供冷箱120占用的冷藏室的存储空间,并且制冰蒸发器121位于制冰机供冷箱120中,避免制冰蒸发器121周围冷气流对冷藏室140内部温度的影响,保持冷藏室140内部温度的均匀性。另外,位于冷藏室140的外壁的进风风道150直接将制冰蒸发器121的冷量输送至制冰机处,简化了风道的结构,缩短了冷气流流动的路径长度,减小了风流的阻力,大大增加了进入制冰机处的风量,且降低了冷量损失,提升了制冰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冰箱100,采用特殊布置的进风风道150和回风风道160,加快了冷量的循环,提高了冷量的输送效率。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