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5276发布日期:2019-01-14 19:33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冷藏库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具有蔬菜室风门等的冷藏库。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冷藏库构成为在冷藏库主体背面的冷却室生成冷气,该冷气利用送风机(例如冷却风扇)在冷藏室、冷冻室和蔬菜室等循环,冷却各室内的食品。此外,已知有构成为设置有调整向冷藏室的冷气循环量的冷藏室风门以及控制向蔬菜室的冷气循环量的蔬菜室风门,能够高效冷却蔬菜室的冷藏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32示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冷藏库。如图32所示,在现有的冷藏库100中,冷却室101配置于冷冻室102的背面,在冷却室101生成冷气。在冷却室101生成的冷气从冷气通路部105经由冷藏室管道106供给至冷藏室103。冷气通路部105设置于分隔冷藏室103与冷冻室102的分隔板104的、与冷却室101上表面相对的部分。此外,冷气经由从冷气通路部105的中途分支的蔬菜室管道107供给至蔬菜室108。在冷藏室管道106的对分隔板104的连接部分组装有冷藏室风门109。

此外,在形成于分隔板104的、冷气通路部105向蔬菜室管道107的分支部分组装有蔬菜室风门110。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控制分别向冷藏室103和蔬菜室108的冷气供给量。

另外,在图32所示的现有的冷藏库100中,在冷却室101内配置有冷却风扇111和冷却器112。

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冷藏库100能够与向冷藏室103的冷气供给独立地控制向蔬菜室108的冷气供给量。因此,有不会使蔬菜室108内过度冷却或干燥而有效地进行冷却的优点。

但是,如上述构成的现有的冷藏库100中,冷气从冷气通路部105(其从冷却室101向冷藏室103供给冷气)的中途向蔬菜室108分支并供给。因此,由于蔬菜室风门110的开闭,向冷藏室103供给的冷气量变化,冷藏室103的冷却性能产生偏差。

例如,在蔬菜室风门110被关闭时,经由冷气通路部105供给的来自冷却室101的冷气全部向冷藏室103供给。但是,当蔬菜室风门110被打开时,经由冷气通路部105供给的来自冷却室101的冷气的一部分向蔬菜室管道110分支,流向蔬菜室108,向冷藏室103的冷气量减少与之相应的量,冷藏室103的冷却性能产生偏差。

此外,从冷却室101向蔬菜室108的冷气在被吹起至设置于冷却室101上方的分隔板104的冷气通路部105的分支部分之后,向冷却室101下方的蔬菜室108供给。因此,蔬菜室管道107的全长长,通路阻力大。因此,在这样的现有的冷藏库100中,存在打开蔬菜室风门110而冷却蔬菜室108时的整体的冷气循环量下降,冷却能力下降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冷藏库中,存在如下冷藏库,即构成为设置有调整向冷藏室的冷气循环量的冷藏室风门,并且还设置有控制向冷冻室的冷气循环量的冷冻室风门,能够高效冷却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冷藏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但是,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现有的冷藏库中,冷冻室风门配置于从收纳有冷却器的冷却器收纳室使用冷却风扇向冷冻室送风的排出风路内(冷却风扇罩开口部)。因此,存在冷气排出风路的空间增大,库内容积减小的问题。

此外,冷藏库中,存在如下冷藏库,即构成为具有设置于冷藏室下部并具有容器和顶板、且被设定为低于冷藏室的温度域的低温室的冷藏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这样的冷藏库构成为冷却了冷藏室的空气从低温室的容器下部与冷藏室底面的间隙、或低温室的容器与顶板的间隙流向低温室的容器内,流经低温室的容器内后,流向低温室背面,从冷藏室下部的分隔体背面的返回风路返回至冷却室。

但是,在如专利文献3所记载那样的现有的冷藏库中,存在冷却了冷藏室后的温度较高的空气流经低温室内,由此,低温室内的温度上升,难以稳定地将低温室内的温度维持为规定的温度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在冷冻室的上部配置冷藏室的冷藏库中,为了冷气被从下方向上方吹起时冷藏室内的温度分布变好,而构成为冷藏室管道的流路面积的下游侧比冷气的上游侧变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但是,在专利文献4所记载那样的现有的冷藏库中,在增大冷藏室的有效内容积时,由于冷藏室管道的风路内的进深方向的厚度受限,所以宽度方向的尺寸增大。因此,由风路内的宽度(长边)和进深(短边)的比率所表示的长宽比(宽度(长边)/进深(短边))变大,通常设计为冷藏室管道的长宽比大于5。但是,在相同的截面积(冷藏室管道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截面积)下若长宽比变大,则流路阻力增大,冷却效率下降。此外,存在冷藏室内的冷藏室管道的存在感变高,外观设计性下降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55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745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3839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0-14640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供不论蔬菜室风门的开闭,均能够使向冷藏室的冷气供给量稳定,使冷藏室的冷却性能提高的冷藏库。

具体而言,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包括:冷藏库主体;配置于冷藏库主体的冷藏室、冷冻室和蔬菜室;冷却室,其设置于冷冻室的后方,生成向冷藏室、冷冻室和蔬菜室供给的冷气;冷藏室管道,其将来自冷却室的冷气引导至冷藏室;和蔬菜室管道,其将来自冷却室的冷气引导至蔬菜室。在冷藏室管道设置有冷藏室风门,在蔬菜室管道设置有蔬菜室风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构成为能够通过各风门(冷藏室风门和蔬菜室风门)的开闭,控制分别向冷藏室和蔬菜室供给的冷气供给量。此外,设置有冷藏室风门的冷藏室管道与设置有蔬菜室风门的蔬菜室管道相互独立地在冷却室的不同的位置分别与冷却室连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来自冷却室的冷气以相互独立的形式对冷藏室管道和蔬菜室管道进行供给。由此,即使蔬菜室风门开闭,也不会因其开闭而使向冷藏室管道供给的冷气量受到影响,能够使向冷藏室的冷气供给量稳定,使冷却性能提高。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中,蔬菜室管道可以在位于冷却室前方的冷冻室的背面投影面内与冷却室连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蔬菜室管道不会贯通经由冷却室上方的分隔冷藏室与冷冻室之间的分隔板部分。由此,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蔬菜室管道的管道长度缩短,且使通路阻力变小。由此,能够增大冷气循环量,能够提高冷却性能。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也可以构成为蔬菜室风门组装于蔬菜室管道,与蔬菜室管道一起位于冷冻室的背面投影面内。

根据这样的结构,仅通过将蔬菜室管道设置于冷藏库主体就能够将蔬菜室风门也组装入冷藏库主体,与在不同于蔬菜室管道的位置,例如在分隔冷藏室与冷冻室之间的分隔板另行组装蔬菜室风门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性。而且,通过蔬菜室管道在位于冷却室前方的冷冻室的背面投影面内与冷却室连接,能够使蔬菜室管道的管道长度缩短,且使通路阻力变小,因此,能够增大冷气循环量,能够提高冷却性能。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中,冷却室具有冷却器和位于其上方的冷却风扇,蔬菜室风门可以设置于与冷却风扇有重叠的高度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蔬菜室管道缩短与经由分隔冷藏室与冷冻室之间的冷却室上方的分隔板的长度相应的量,能够减小通路阻力,增大冷气循环量,提高冷却性能。与此同时,能够将从蔬菜室至蔬菜室风门的距离确保为冷却器的高度尺寸的量。由此,能够抑制在冷气循环停止时,蔬菜室内的湿度高的暖冷气在蔬菜室管道内上升,到达蔬菜室管道,其结露而在冷气循环重新启动时结冰。因此,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冷却性能,并防止蔬菜室风门的动作不良进而确保可靠性。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中,蔬菜室管道可以配置为与从冷藏室向冷却室的冷藏室返回管道在前后方向上重叠。此外,蔬菜室管道和冷藏室返回管道可以分别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可以构成为由蔬菜室管道和冷藏室返回管道夹着蔬菜室风门。

根据这样的结构,蔬菜室风门能够利用冷藏室返回管道合理地组装于蔬菜室管道。进一步,能够通过蔬菜室管道和冷藏室返回管道所具有的弹性力确保气密性,能够不需要像另行组装于分隔板时那样设置用于确保气密性的密封部件等,使结构简单化,提高生产性。

此外,本公开提供能够抑制冷却器收纳室(冷却室)周边的空间,提高库内容积效率的冷藏库。

具体而言,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包括:冷藏室;冷冻室;配置于冷冻室的后方的冷却室;控制从冷却室向冷藏室供给的冷气的供给量的冷藏室风门;和设置于供给到冷冻室的冷气返回冷却室的冷气返回通路部的冷冻室风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构成为在从冷却室向冷冻室供给冷气的冷气排出通路不设置风门,冷却室与冷冻室保持连通状态。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具有冷冻室用风门的冷藏库中,能够不增大冷气排出风路的空间地抑制冷却器收纳室(冷却室)周边的空间,能够提高库内容积效率。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可以在分隔冷冻室与冷却室的分隔板(冷冻室背面板)配置冷冻室风门。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抑制冷却器收纳室周边的空间,能够提高库内容积效率。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中,冷冻室风门具有框体、驱动装置和摆片,并且冷冻室风门可以构成为摆片利用驱动装置向冷却室侧转动。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抑制冷却器收纳室周边的空间,能够提高库内容积效率。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中,冷冻室风门构成为具有多个摆片,并且多个摆片利用驱动装置被开闭。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摆片的动作的空间,能够提高库内容积效率。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中,冷冻室风门可以配置为框体和摆片以与冷藏库的前表面或背面平行的垂直面为基准,向冷却室侧倾斜。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附着于冷冻室风门的除霜水等的排水性,能够提高冷冻室风门的可靠性。此外,能够防止附着于冷冻室风门的除霜水等流向冷冻室而结冰等。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可以在冷却器的侧部还具有供给到冷藏室的冷气返回冷却室的冷藏室返回管道。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中,冷冻室风门的驱动装置和摆片彼此并排设置,驱动装置也可以配置于从冷藏库的前方观察时的冷藏室返回管道侧。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改善对于冷却器的冷冻室风门的左右偏移,能够提高冷却效率。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可以还具有设置于冷却室的下方的玻璃管加热器。在该情况下,冷冻室风门的外廓(框体)可以由能够承受来自玻璃管加热器的热的耐热材料构成。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具有冷冻室用风门的冷藏库中,能够抑制冷却器收纳室周边的空间,提高库内容积效率,并且提高冷冻室风门的可靠性。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可以还具有设置于玻璃管加热器的上方的加热器罩。在该情况下,可以构成为在玻璃管加热器与冷冻室风门之间具有加热器罩的一部分。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具有冷冻室用风门的冷藏库中,能够抑制冷却器收纳室周边的空间,提高库内容积效率,并且提高冷冻室风门的可靠性。

此外,本公开提供难以受到冷藏室的负载变动的影响的、能够稳定地将低温室内的温度维持为规定的温度的冷藏库。

具体而言,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包括:冷藏室;冷冻室;分隔冷藏室与冷冻室的分隔板;配置于冷冻室的后方的冷却室;设置于冷藏室的下部的低温室(例如微冻室);和分别向冷藏室和低温室供给冷气的冷藏室管道。低温室在冷藏室内由顶板被分隔开来,在内部具有容器,且被维持为低于冷藏室的温度域。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还包括分别设置于分隔板和顶板的冷气返回口(第1冷气返回口和第2冷气返回口)和从冷藏室返回冷却室的冷气通过的冷气返回通路部。冷气返回通路部构成为从冷藏室返回冷却室的冷气从设置于顶板的冷气返回口(第1冷气返回口)经由低温室内的容器外空间和设置于分隔板的冷气返回口(第2冷气返回口)返回到冷却室。

根据这样的结构,冷却冷藏室后的温度较高的空气在低温室内的容器之外流动,由此,能够难以受到冷藏室的负载变动的影响地、稳定地将低温室内的温度维持为规定的温度。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中,设置于顶板的冷气返回口与设置于分隔板的冷气返回口可以配置为从冷藏库的前方观察时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错开。根据这样的结构,从冷藏室进入设置于顶板的冷气返回口的垃圾等不会直接落至设置于分隔板的冷气返回口,能够降低垃圾等对冷气返回口造成的恶劣影响,能够确保稳定的冷藏室的冷却能力。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也可以包括:控制向冷藏室的冷气供给的冷藏室风门;冷藏室温度传感器;控制向低温室的冷气供给的低温室风门;和低温室温度传感器。在该情况下,冷藏室温度传感器和低温室温度传感器可以配置于冷藏室管道。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组装工序的简单化。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中,冷藏室温度传感器和低温室温度传感器可以在冷藏室管道的左右方向上相对地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冷藏室内的温度通过检测来自冷藏室的返回空气而被控制,因此,低温室温度传感器难以受到来自冷藏室的返回空气的影响,能够更稳定地将低温室内的温度维持为规定的温度。

此外,本公开提供适宜地设定由冷藏室管道的风路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长边与短边的比率所表示的长宽比(长边/短边),并不损害冷藏室管道的外观设计性地确保冷却性能的冷藏库。

具体而言,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包括:冷冻室;配置于冷冻室的上部的冷藏室;配置于冷冻室的后方的冷却室;配置于冷藏室背面的冷藏室管道和冷藏室风门;和配置于冷藏室的下部、并被维持为低于冷藏室的温度域的低温室。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中,由冷藏室管道的风路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长边与短边的比率所表示的长宽比(长边/短边)能够设定为冷藏室风门部分、低温室部分和冷藏室部分依次变大。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适宜地设定冷藏室管道的长宽比,增大冷藏库的有效内容积,能够不损害冷藏室管道的外观设计性地确保冷却性能。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中,冷藏室管道可以在侧面具有排出口,并且在前表面侧部设置有覆盖排出口的肋。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从冷藏库的前方观察时无法看到冷藏室管道的前表面侧部的排出口,因此,能够提高冷藏室内的外观设计性。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中,排出口的下表面可以具有相对于冷气流成为上方的倾斜面。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减小从下方向上方流动的冷气的风路阻力,能够进一步提高冷藏室的冷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方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外观的平面图。

图2是从前方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内部的平面图。

图3是从侧方观察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在上下方向上截断时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气流的图。

图5是从前方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冻室部分的平面图。

图6是从侧方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沿着图5的6-6线在上下方向上截断时的冷却室部分的截面图。

图7是从侧方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沿着图5的7-7线在上下方向上截断时的蔬菜室管道部分和冷藏室返回管道部分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室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从冷却室侧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室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从冷却室侧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残留有一部分冷却室形成板的状态下的冷却室的立体图。

图11是从冷冻室侧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室形成板与蔬菜室管道的关系的平面图。

图12是表示从冷冻室侧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室形成板与蔬菜室管道的关系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藏室的立体图。

图14a是表示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藏室部分在上下方向上截断时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14b的(a)~(c)是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图14a的a部、b部和c部在水平方向上截断时的截面的图。

图14c是表示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藏室管道在水平方向上截断时的截面的截面图。

图14d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藏室管道的排出口的结构和功能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藏室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16是从冷藏库前方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藏室内部时的平面图。

图17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藏室内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主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藏室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从冷藏库的背面侧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藏室内的微冻室的后方部的立体图。

图20是从冷藏库的背面侧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藏室内的微冻室的后方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21是从冷藏库的背面侧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藏室内的微冻室的后方部的另一放大立体图。

图22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藏室内的微冻室的后方部的除臭单元安装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23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藏室内的微冻室的后方部的除臭单元安装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24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将冷却器拆下而从背面侧观察冷却室的立体图。

图25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将冷却器拆下而从背面侧观察冷却室的平面图。

图26是从前方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冻室的背面板的平面图。

图27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室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8是从前方斜上方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室的立体图。

图29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室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30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室的主要部分的其他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31a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冻室风门的立体图。

图31b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冻室风门的截面图。

图32是用于说明现有的冷藏库的冷气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例子进行说明。另外,并非利用以下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限定。

(实施方式)

图1~图4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整体结构的图。图5~图12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从冷却室向蔬菜室的冷气供给结构的图。图13~图23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藏室结构的图。图24~图31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从冷冻室直至冷却室的部分的结构的图。

另外,在本公开中,称前方时是指冷藏库的前表面方向,称后方时是指冷藏库的背面方向,称上方时是指冷藏库的顶面方向。

<1-1.冷藏库的整体结构>

首先,使用图1~图4对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从前方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外观的平面图。图2是从前方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内部的平面图。图3是从侧方观察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在上下方向上截断时的截面的截面图。图4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气流的图。

在图1~图4中,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90具有前方开口的冷藏库主体1。冷藏库主体1由金属制的外箱2、硬质树脂制的内箱3、和在外箱2与内箱3之间发泡填充的发泡隔热材料4构成。此外,冷藏库主体1的内部由分隔板5、96等被分隔,形成多个贮藏室。冷藏库主体1的各贮藏室构成为利用采用了与冷藏库主体1同样的隔热结构的转动式的门97和抽出式的门8、9、10、11自如开闭。

冷藏库主体1内形成的多个贮藏室由最上部的冷藏室14、设置于冷藏室14之下的能够切换温度域的切换室15、设置于切换室15旁边的制冰室16、设置于切换室15和制冰室16与最下部的蔬菜室17之间的冷冻室18、和最下部的蔬菜室17构成。在冷藏室14设置有多个搁板20。在冷藏室14的下部,冷却温度域不同的微冻(partial)室21和冰温保鲜(chill)室22被重叠为上下两层而设置。

冷藏室14是用于冷藏保存食品等的贮藏室,被设定或冷却为食品等不结冻左右的低温,具体而言,通常为1~5℃。此外,设置于冷藏室14内的微冻室21被设定为适于微冻结保存的温度,例如-2~-3℃。冰温保鲜室22被设定或冷却为低于冷藏室14而高于微冻室21的温度,例如1℃左右。

蔬菜室17是被设定或冷却为与冷藏室14同等或略高的温度的贮藏室,具体而言,被设定为2~7℃。蔬菜室17由于从蔬菜等收纳食品散发的水分而成为高湿度状态,因此,若局部过度冷却则可能发生结露。因此,蔬菜室17构成为通过设定为比较高的温度而使冷却量变少,进而抑制局部的过度冷却所引发的结露的产生。

冷冻室18是被设定为冷冻温度域的贮藏室,具体而言,通常被设定或冷却为-22~-18℃。但是,为了提高冷冻保存状态,也可能例如被设定或冷却为-30℃或-25℃等的低温。

切换室15是库内的温度能够改变的贮藏室,构成为能够根据用途而从冷藏温度域至冷冻温度域进行切换。

另一方面,在冷冻室18的背面设置有冷却室23。在冷却室23设置有生成冷气的冷却器24和将冷气向各室供给的冷却风扇25。在冷却器24的下方还设置有由玻璃管加热器等构成的除霜部(以下称为玻璃管加热器)26。

冷却器24与压缩机27、冷凝器(未图示)、散热用的散热管(未图示)和毛细管(未图示)以环状连接而构成制冷循环,通过压缩机27压缩后的制冷剂的循环来进行冷却。

此外,冷却风扇25设置于冷却器24的上方。冷却风扇25经由与冷却风扇25的下游侧相连的冷藏室管道28、冷冻室管道29(图6)和蔬菜室管道30向冷藏室14、冷冻室18和蔬菜室17等供给冷气,冷却这些各室。

以下,对冷却室23、冷藏室14、冷冻室18和蔬菜室17的各室的结构以及各室的冷却的结构进行说明。

<1-2.冷却室和冷气供给结构>

使用图3、图5~图11和图12对冷却室23和冷气供给结构进行说明。

图5是从前方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冻室部分的平面图。图6是从侧方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沿着图5的6-6线在上下方向上截断时的冷却室部分的截面图。图7是从侧方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沿着图5的7-7线在上下方向上截断时的蔬菜室管道部分和冷藏室返回管道部分的截面图。图8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室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从冷却室侧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室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从冷却室侧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残留了一部分冷却室形成板的状态下的冷却室的立体图。图11是从冷冻室侧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室形成板与蔬菜室管道的关系的平面图。图12是表示从冷冻室侧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室形成板与蔬菜室管道的关系的立体图。

如图6所示,冷却室23位于冷冻室18的背面,由冷却室形成板31和内箱3构成。在冷却室形成板31的上部安装有冷却风扇25,冷却风扇25配置为位于冷却器24上方。此外,在冷却室形成板31的前表面侧安装有冷冻室背面板(分隔板)32,冷冻室背面板32以覆盖冷却风扇25的下游侧的方式配置。在冷冻室背面板32与冷却室23之间形成有与冷却风扇25的下游侧连通的冷冻室管道29。

在冷却风扇25的下游侧,冷藏室14的冷藏室管道28和蔬菜室17的蔬菜室管道30各自在不同的位置以分别相互独立的形式与冷却室23连接。若详细阐述,则冷却风扇25的下游侧的上部的冷却室23的上表面如图4等所示,经由设置于分隔板5(其分隔冷藏室14与冷冻室18)的第1冷气供给口33与冷藏室管道28相连。在冷却风扇25的下游侧的上部的冷却室23的侧方,也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设置有第2冷气供给口34,第2冷气供给口34与蔬菜室管道30连接。即,冷藏室管道28和蔬菜室管道30在冷却室23中的不同的位置,以分别相互独立的形式彼此连接。在冷却器24生成的冷气通过冷却风扇25被以各自彼此独立的形式供给至第1冷气供给口33和第2冷气供给口34,并分别向冷藏室管道28和蔬菜室管道30供给。

另外,在冷却器24的下方,如图6所示,设置有覆盖玻璃管加热器26的呈伞状截面的加热器罩35,在冷却室23的底面设置有将除霜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口36。

<1-3.冷藏室及其冷却结构>

接下来,使用图3、图13~图22和图23对冷藏室14和冷藏室14的冷却结构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藏室的立体图。图14a是表示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藏室部分在上下方向上截断时的截面的截面图。图14b的(a)是示意性地示出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图14a的a部在水平方向上截断时的截面的图。图14b的(b)是示意性地示出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图14a的b部在水平方向上截断时的截面的图。图14b的(c)是示意性地示出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图14a的c部在水平方向上截断时的截面的图。图14c是表示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藏室管道在水平方向截断时的截面的截面图。图14d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藏室管道的排出口的图。图15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藏室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图16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藏室内部的主视图。图17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藏室内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主视图。图18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贮藏室的分解立体图。图19是从背部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贮藏室内的微冻室的后方部的立体图。图20是从背部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贮藏室内的微冻室的后方部的放大立体图。图21是从靠近正面的背部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贮藏室内的微冻室的后方部的放大立体图。图22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贮藏室内的微冻室的后方部的除臭单元安装部的放大侧视图。

冷藏室14位于冷藏库主体1的最上部,如图3和图14a~图14d所示,具有多个搁板20。在冷藏室14的背面设置有冷藏室管道28。

冷藏室管道28由管道部件28a和管道罩28b构成。具体而言,如图18所示,冷藏室管道28构成为由发泡苯乙烯构成的管道部件28a的冷藏室侧表面被树脂制的管道罩28b覆盖。此外,冷藏室管道28如图3和图4所示,以覆盖分隔板5(其分隔冷藏室14与冷冻室18之间)的第1冷气供给口33的方式,安装于冷藏室14背面,并与冷却室23连通。在第1冷气供给口33,如图4所示,组装有冷藏室风门37。冷藏库90构成为通过冷藏室风门37的开闭来控制从冷却室23向冷藏室14的冷气供给量。另外,冷藏室风门37如图18所示,利用风门固定框38被固定于第1冷气供给口33。

冷藏室风门37由双向式风门构成,上述双向式风门具有控制向冷藏室14的冷气供给量的冷藏室用风门部39和控制向微冻室21的冷气供给量的微冻室用风门部40。冷藏室风门37构成为由冷藏风门驱动用电动机单元41内的冷藏和微冻用的1个电动机(未图示)被驱动。

另一方面,设置于冷藏室14的下部的、微冻室21和冰温保鲜室22中的位于上方的冰温保鲜室22如图14a和图15所示,形成于成为最下层的搁板的顶板43与位于冰温保鲜室22的下方的微冻室21之间。冰温保鲜室22优选形成为占满冷藏室14横宽。在冰温保鲜室22,冰温保鲜室容器44被设置为出入自如。冷藏库90构成为在冰温保鲜室22的后方设置有与冷藏室管道28的冷藏室用风门部39(参照图10)的下游侧连通的冷气入口22a,从冷气入口22a取入冷气而冷却冰温保鲜室22。

冰温保鲜室22如图15所示,在顶板43的后部设置有狭缝状的冷气返回口(冰温保鲜侧)(第1冷气返回口)45,并且在冰温保鲜室容器44的后方部设置有经由冷气返回口(冰温保鲜侧)45与冷藏室14相连的冷气返回通路部(冰温保鲜侧)46。进一步,在冰温保鲜室容器44的前端部,如图14a所示,在冰温保鲜室门兼把手部47的下方与位于冰温保鲜室容器44的下方的微冻室21的顶板部件50之间设置有与冷藏室14内相连的开口部48。冷藏库90构成为冷藏室14内的冷气与从冰温保鲜室容器44溢出的冷却冰温保鲜室22后的冷气一起通过冰温保鲜室容器44外周的间隙(未图示)而流向冷气返回通路部(冰温保鲜侧)46。

此外,冰温保鲜室22在位于冰温保鲜室容器44的下方的微冻室21的顶板部件50铺设有温度调节用加热器49。冷藏库90构成为当由于来自位于冰温保鲜室22的下方的微冻室21的冷辐射而冰温保鲜室22内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将温度调节用加热器49通电以维持设定温度。另外,温度调节用加热器49构成为由设置于冰温保鲜室22内的适宜部位的冰温保鲜室温度传感器(未图示)被控制。

另一方面,位于冰温保鲜室22的下方的微冻室21如图14a所示,由冷藏库主体1的内箱3的内壁面、贮水容器室形成板(未图示)、和也成为冰温保鲜室22的底面的顶板部件50构成。微冻室21例如在贮水容器室旁边被分隔开来而形成。微冻室21具有前表面开口部分,构成为利用设置于前表面开口部分的微冻室门51开闭自如。在微冻室21的内部,微冻室容器52被设置为出入自如。

在构成微冻室21的顶板部件50组装有由发泡苯乙烯等构成的隔热件53。构成为在隔热件53形成有与上述冷藏室管道28的微冻室用风门部40下游侧连通的微冻冷气通路54,冷气被供给至微冻室21内,微冻室21被冷却。

此外,在微冻室21,如图15、图19~图20和图21所示,与冰温保鲜室22同样,在顶板部件50的后部设置有狭缝状的冷气返回口(微冻侧)55。进一步,在微冻室21,在微冻室容器52的后方设置有空间部,形成冷气返回通路部(微冻侧)56。冷藏库90构成为冰温保鲜室22后方的冷气返回通路部(冰温保鲜侧)46内的冷藏室冷气和冰温保鲜室冷气向冷气返回通路部(微冻侧)56流动。

在微冻室21中,如图15所示,在也成为其底面的分隔板5的后部设置有与冷气返回通路部(微冻侧)56连通的冷气合流返回口(第2冷气返回口)57。冷藏库90构成为冷气合流返回口57与冷藏室返回管道58连接(参照图7),冷却了冷藏室14和冰温保鲜室22的冷气与从微冻室容器52溢出的微冻室冷却冷气合流而返回冷却室23。

即,用于使冷藏室14、冰温保鲜室22和微冻室21的冷气返回冷却室23的管道部利用冰温保鲜室22和微冻室21的后方空间而形成。

另外,冷气返回口(冰温保鲜侧)45与冷气返回口(微冻侧)55设置于上下相对的位置,冷气返回口(微冻侧)55与冷气合流返回口57设置于上下不相对的位置,即设置为在左右方向上位置错开。

此外,冷气返回冷却室23的冷藏室返回管道58如图4、图24和图25等所示,设置于冷却室23的侧方(侧旁),构成为冷藏室返回管道58的下端侧部在冷却室23的下部侧面开口,由此,冷气返回到冷却室23。在冷藏室返回管道58,在后表面设置有凹状槽58b。使凹状槽58b压接于内箱3的背面内壁面,在冷藏室返回管道58与背面壁内表面之间形成管道通路部。

此外,在微冻室21,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冷气返回通路部(微冻侧)56的冷气返回口(微冻侧)55与冷气合流返回口57之间的部分(参照图20)设置有检测冷藏室14的温度并控制冷藏室用风门部39的冷藏室温度传感器59。夹着冷藏室温度传感器59和冷藏室管道28在相反侧的对角部分设置有检测微冻室21的温度并控制微冻室用风门部40的微冻室温度传感器60。

在冷气返回通路部(微冻侧)56的冷气返回口(微冻侧)55与冷气合流返回口57之间的空间内,如图22和图23所示,还可拆装地设置有以沿着冷气流的方式配置的除臭单元61。

另外,除臭单元61、冷藏室温度传感器59和微冻室温度传感器60均安装于设置在构成冷藏室返回管道58的管道罩28b的一部分的安装部28bb(冷藏室温度传感器59和微冻室温度传感器60用的安装部未图示)并形成为一体(参照图19~图23)。

图14b的(a)~(c)是分别示意性地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图14a的冷藏室管道28中的、a部(冷藏室风门部)在水平方向上被截断时的截面图、b部(微冻室背面部)在水平方向上被截断时的截面图、和c部(冷藏室管道部)在水平方向上被截断时的截面图。

如图14b的(a)~(c)所示,若将由冷藏室管道28中的管道部件28a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的长边w与短边d的比所表示的w/d(以下称为长宽比)设为a部长宽比=w1/d1、b部长宽比=w2/d2、c部长宽比=w3/d3,则具有a部长宽比<b部长宽比<c部长宽比的关系。

图14c是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藏室管道在水平方向上截断时的截面图。图14d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藏室管道的排出口的图。

如图14c和图14d所示,覆盖管道部件28a的冷藏室14侧的表面的管道罩28b在管道罩28b的左右两侧部具有延伸肋28c。延伸肋28c从管道罩28b向左右延伸,与管道罩28b形成为一体。另外,延伸肋28c也可以不一定与管道罩28b形成为一体,可以作为分体部件形成并安装于管道罩28b。

如图14c所示,延伸肋28c具有向里侧(冷藏库90的背面侧)倾斜的倾斜面,端部处角度进一步变大而向里侧延伸(即以从管道罩28b的冷藏室14侧的表面向里侧弯曲的角度进一步变大的方式延伸)。延伸肋28c设置为从管道罩28b以在用户从前方观察冷藏室14时无法直接看到设置于管道部件28a的侧面排出口28d的程度向左右延伸。

此外,如图14d所示,侧面排出口28d的下表面具有相对于冷气流成为上方的倾斜面(以冷气向上方流动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

<1-4.冷冻室及其冷却结构>

接下来,使用图2、图3、图24~图30、图31a和图31b对冷冻室及其冷却结构进行说明。

图24是从背面侧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将冷却器拆下的冷却室的立体图。图25是从背面侧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将冷却器拆下的冷却室的平面图。图26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冻室的背面板的平面图。图27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室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8是从前方斜上方观察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室的立体图。图29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室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30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室的主要部分的其他例的放大截面图。图31a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冻室风门的立体图。图31b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冷冻室风门的截面图。

如图3所示,冷冻室18配置于冷藏室14的下方且冷却室23的前方。在冷冻室18的内部,冷冻室容器62设置为通过门11的抽出开闭而出入自如。冷冻室容器62由下层容器62a和载置于其上方的上层容器62b构成。如上所述,在冷冻室18与冷却室23之间配置有冷冻室背面板32,在冷冻室背面板32与冷却室形成板31之间形成有与冷却室23的冷却风扇25下游侧连通的冷冻室管道29(参照图6)。

在冷冻室背面板32,如图24等所示,遍及上下多层设置有冷气吹出口63。构成为最上部的冷气吹出口63向制冰室16和切换室15供给冷气,中层的冷气吹出口63向冷冻室容器62的上层容器62b供给冷气,最下层的冷气吹出口63向下层容器62a供给冷气。

此外,冷冻室18如图24等所示,在冷冻室背面板(分隔板)32的下部设置有与冷却室23的下部连通的冷冻冷气返回口64。冷冻冷气返回口64如图29所示,由冷冻室侧口框部65和冷却室侧口框部66构成。冷冻室侧口框部65和冷却室侧口框部66越靠上端越相对于垂线向后方、即冷却室23侧倾斜。在冷冻冷气返回口64,在冷冻室侧口框部65安装有栅格67,在冷却室侧口框部66安装有冷冻室风门68。

设置于冷冻室侧口框部65的栅格67是用于对从冷冻室18向冷却室23流动的冷气进行整流的部件,栅格67的多个栅格片69分别以冷却室侧端部位于比冷冻室侧端部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倾斜。此外,栅格67的栅格片69如图29所示,构成为越位于下方的栅格片69其前后长越长,并被配置为沿着冷冻室18内的冷冻室容器62后表面。

另一方面,设置于冷却室侧口框部66的冷冻室风门68对向冷冻室18供给的冷气进行开闭控制。冷冻室风门68如图31a和图31b所示,构成为在由耐热性树脂,例如聚苯硫醚树脂(pps树脂)形成的风门框体(框体)70设置有同样由耐热性树脂形成的多个摆片71(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为3个摆片71)。冷冻室风门68构成为多个摆片71各自的冷却室侧端部被风门框体70轴支承,如图29所示,摆片71在与冷冻室18相反的冷却室23侧打开。此外,冷冻室风门68构成为利用固定于风门框体70的一端部的冷冻风门驱动用电动机单元72被驱动。另外,在图31b中,实线引出线示出摆片71关闭时的状态,虚线引出线示出摆片71打开时的状态。

此外,如图25所示,冷冻室风门68通过固定有冷冻风门驱动用电动机单元72的状态下的风门框体70与设置于冷却室侧口框部66的爪片73卡合(碰撞卡合)而安装于冷冻室背面板32并被单元化。此外,冷冻室风门68设置为冷冻室风门68的冷却室侧沿着冷却室侧口框部66的倾斜、以位于比冷冻室侧靠下方的方式倾斜。即,冷冻室风门68的风门框体70和摆片71以冷冻室风门68的风门框体70和摆片71各自的冷却室侧(的端部)位于比冷冻室侧(的端部)靠下方的方式,以与冷藏库90的前表面或背面平行的垂直面为基准倾斜地设置于冷却室23侧(参照图29)。

进一步,冷冻室风门68如图29所示,设置为沿着各多个摆片71向冷却室23流动的冷气流向冷却器24的下端缘。具体而言,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冻室风门68设置为上部(风门框体70的上片部分)位于比冷却器24的下端缘靠上方的位置,且下部(风门框体70的下边部分)位于比冷却器24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冷气流向比冷却器24的下端缘靠下方的部分。

进一步,冷冻室风门68设置为下部(风门框体70的下边部分)位于比玻璃管加热器26靠上方的位置(图24)。此外,冷冻室风门68被设定为在除霜时确实地接触被玻璃管加热器26加热的暖冷气。

其另一方面,支承冷冻室风门68的冷却室侧口框部66的下边66a(图29)具有双重壁,下边66a的下表面形成为以圆弧状向冷却室23突出的形状(比冷却室23的底面23a向玻璃管加热器26侧突出的形状)。像这样,冷却室侧口框部66构成为能够防止来自玻璃管加热器26的辐射热直接照射到冷冻室风门68上。进一步,冷却室侧口框部66的下边66a的双重壁部分的间隙部分66b构成为面朝冷冻室18开放而被冷冻室冷气冷却,且构成为能够抑制由于来自玻璃管加热器26的辐射热而过度升温。

进一步,冷冻室风门68如图25所示,以冷冻风门驱动用电动机单元72在玻璃管加热器26的长度方向不与玻璃管加热器26的加热器部26a相对的方式,配置在位于从加热器部26a向外方偏移的位置处。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冻风门驱动用电动机单元72位于冷却室23旁边的冷藏室返回管道58侧。通过配置于这样的位置,冷冻风门驱动用电动机单元72被配置为位于加热器部26a的外方的形态,并且冷冻室风门68的多个摆片71部分位于冷却器24的左右方向上的靠近中心线的部分处。

冷冻室风门68如图24所示,仅设置于冷冻冷气返回口64,在从冷却室23至冷气吹出口63的冷气排出通路不设置风门,冷却室23与冷冻室18被保持为连通状态。

<1-5.蔬菜室及其冷却结构>

接下来,使用图3、图4、图8~图11和图12对蔬菜室及其冷却结构进行说明。

蔬菜室17如图3所示,配置于冷冻室18下方的冷藏库主体1最下部。蔬菜室17与冷冻室18相同,构成为蔬菜室容器17a通过门10的抽出开闭而出入自如。向蔬菜室17供给冷气的蔬菜室管道30如图8和图9所示,配置为与冷却室23旁边的冷藏室返回管道58在前表面重叠(在前后方向上邻接)。此外,蔬菜室管道30的上部如图4和图10所示,与设置于冷却室23的第2冷气供给口34连接。

第2冷气供给口34如上所述,以与第1冷气供给口33(其成为向冷藏室14的冷气供给口)分别独立的形式而形成(参照图10)。即,第2冷气供给口34设置于分隔板5(其分隔位于冷却室23的上方的冷藏室14与冷冻室18)靠下方的位置。更具体而言,第2冷气供给口34设置于冷冻室18的背面投影面内的、与冷却风扇25实质上相同高度的、冷却风扇25下游侧部分。与第2冷气供给口34连接的蔬菜室管道30的下端构成为在蔬菜室17的上部开口而向蔬菜室17供给冷气。

蔬菜室管道30如图10所示,在其上端部的侧部具有开口74,开口74与第2冷气供给口34对接而连接。在蔬菜室管道30与第2冷气供给口34的连接部分附近,具体而言,在与冷却风扇25实质上相同高度(冷却风扇25的高度范围),组装有蔬菜室风门75。

此外,蔬菜室风门75如图8所示,嵌入形成于冷藏室返回管道58的前表面的、成为蔬菜室管道通路部的凹状槽58b内。通过在该状态下的冷藏室返回管道58的凹状槽58b前表面嵌入并安装蔬菜室管道30,蔬菜室风门75被夹着并固定于冷藏室返回管道58与蔬菜室管道30之间。蔬菜室管道30和冷藏室返回管道58由发泡苯乙烯等具有弹性力的材料形成,构成为能够通过该弹性力确保两者间的气密性,同时确保蔬菜室风门75的气密性。此外,蔬菜室风门75具有蔬菜风门驱动用电动机单元76和利用蔬菜风门驱动用电动机单元76被驱动的风门片75a。蔬菜室风门75构成为风门片75a向与在蔬菜室管道30流动的冷气流相反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向上)打开。该蔬菜室风门75的风门片75a打开方向与冷藏室管道28的风门打开方向呈相反的方向。

另外,冷却蔬菜室17后的冷气经由设置于蔬菜室17的顶面的蔬菜室返回管道(未图示)返回冷却室23(参照图3)。

以下,以冷气流为中心,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冷藏库90的动作和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的冷藏室14和蔬菜室17的冷却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中,当冷藏室14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驱动压缩机27和冷却风扇25将由冷却器24生成的冷气向冷却风扇25的下游侧供给(参照图2~图4)。

向冷却风扇25的下游侧供给的冷气从第1冷气供给口33(其位于冷却风扇25下游侧的上部且在冷却室23的上表面开口)经由冷藏室风门37被供给到冷藏室管道28,从在冷藏室管道28的左右两侧面部开口的冷气吹出口(未图示)向冷藏室14吹出,冷却冷藏室14内(参照图4)。

此外,向冷却风扇25的下游侧供给的冷气从在冷却风扇25下游侧的上部侧面开口的第2冷气供给口34经由蔬菜室风门75被供给到蔬菜室管道30,从蔬菜室管道30的下端开口向蔬菜室17供给,冷却蔬菜室17内。

当蔬菜室17(其冷却温度被设定为高于冷藏室14的温度)的温度成为设定温度时,蔬菜室风门75关闭,向蔬菜室17的冷气供给停止,蔬菜室17被保持为设定温度。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构成为向蔬菜室17供给冷气的第2冷气供给口34与向冷藏室14供给冷气的第1冷气供给口33对于冷却室23分别各自独立地设置,从冷却室23直接向蔬菜室管道30独立地供给冷气。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蔬菜室风门75关闭,也能够不使向冷藏室管道28供给的冷气量变化地供给与蔬菜室风门75打开时相同量的冷气。

因此,能够与向蔬菜室17供给冷气时同等的水平地进行冷藏室14的冷却,能够不受蔬菜室风门75的开闭影响地稳定地进行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中,第1冷气供给口33设置于冷却风扇25下游侧的上部的冷却室23的上表面,另一方面,第2冷气供给口34设置于冷却风扇25下游侧的上部的冷却室23的侧面。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构成为冷藏室管道28和蔬菜室管道30分别在冷却室23的不同的面开口,由此,冷藏室管道28和蔬菜室管道30各自分别独立地在冷却室23开口。另外,冷藏库90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在冷却室23的相同的面、例如冷却风扇25下游侧的上部的冷却室23的上表面彼此独立地设置第1冷气供给口33和第2冷气供给口34。在该情况下,以分别向第1冷气供给口33和第2冷气供给口34供给的冷气不受冷藏室风门37或蔬菜室风门75的开闭影响的方式,相互分离地设置第1冷气供给口33与第2冷气供给口34即可。

此外,蔬菜室管道30与冷却室23的冷却风扇25下游侧直接连接,在位于冷却室23的前方的冷冻室18的背面投影面内与冷却室23连接。换言之,蔬菜室管道30在比冷冻室18的上表面低的位置且比冷冻室10的底面靠上方的位置与冷却室23连接。根据这样的结构,蔬菜室管道30不会贯通经由冷却室23上方的、分隔冷藏室14与冷冻室18之间的分隔板5,因此,能够使管道长度缩短相应的量,且使通路阻力减小相应的量。

其结果是,能够增加经由蔬菜室管道30和冷藏室管道28等循环的冷藏库90整体的冷气循环量,即利用冷却风扇25循环的冷藏库90整体的冷气循环量。因此,至少能够使冷却性能提高与冷气循环量增加量相应的量。

此外,蔬菜室风门75设置于与冷却室23的冷却风扇25重叠的高度(以冷却风扇25与蔬菜室风门75各自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相同的高度的方式),因此,能够充分发挥冷却性能提高效果,并且防止动作不良而确保冷藏库的可靠性。

即,蔬菜室17被设定为较高的温度,湿度也成为较高的状态。因此,当蔬菜室风门75关闭而冷气循环停止时,可能发生湿度高的暖冷气从蔬菜室17内向蔬菜室管道30内逆流的情况。湿度高的暖冷气接触到蔬菜室风门75时湿气会结露,结露了的结露水在蔬菜室17的冷却重新启动时,会因向蔬菜室17供给的冷气而结冰,从而可能发生蔬菜室风门75开闭不良的情况。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中,蔬菜室风门75设置于与冷却风扇25重叠的高度。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确保从蔬菜室17至蔬菜室风门75的距离,能够使蔬菜室风门75从蔬菜室17向上方离开与冷却器24的高度尺寸相应的量。由此,能够抑制当冷气循环停止时蔬菜室17内的湿度高的暖冷气上升至蔬菜室管道30内而到达蔬菜室风门75,并在蔬菜室风门75结露。

因此,能够防止在向蔬菜室17的冷气循环重新启动时蔬菜室风门75结冰而引起动作不良,能够提高冷藏库90的可靠性。

换言之,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那样,蔬菜室管道30在位于冷却室23前方的冷冻室18的背面投影面内与冷却室23连接,且蔬菜室风门75在与冷却风扇25重叠的高度被组装于蔬菜室管道30(参照图7和图8),能够提高冷却性能,抑制蔬菜室风门75的动作不良,确保冷藏库的可靠性。

此外,蔬菜室风门75设置于蔬菜室管道30,因此,与在不同于蔬菜室管道30的位置、例如像现有技术那样在分隔冷藏室14与冷冻室18之间的分隔板5另行组装入蔬菜室风门的情况相比,蔬菜室风门75的组装变得容易。因此,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性。

即,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的蔬菜室风门75能够在冷藏库主体1外另行组装入蔬菜室管道30内。因此,不仅能将组装有蔬菜室风门75的蔬菜室管道30组装在冷却室23旁边,还能够将蔬菜室风门75组装于冷藏库主体1。由此,蔬菜室风门75的向冷藏库主体1的组装变得容易。而且,仅通过拆装冷却室23前表面的冷冻室背面板32(参照图6和图8)就能够将蔬菜室风门75与蔬菜室管道30一起拆装,因此维护变得容易,能够提高便利性。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中,如图7所示,蔬菜室管道30与从冷藏室14向冷却室23的冷藏室返回管道58重叠配置(在冷藏库90的前后方向彼此邻接地配置)。此外,蔬菜室管道30和冷藏室返回管道58分别由发泡苯乙烯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此外,如图8所示,利用蔬菜室管道30与冷藏室返回管道58夹着蔬菜室风门75。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生产性。

若详细叙述,则蔬菜室风门75被蔬菜室管道30和冷藏室返回管道58夹着,因此,首先,在冷藏库主体1外,在蔬菜室管道30与冷藏室返回管道58之间预先组装蔬菜室风门75。仅通过将组装有蔬菜室风门75的、包括蔬菜室管道30和冷藏室返回管道58的组件组装于冷却室23的旁边,就能够完成向冷藏库主体1的蔬菜室管道30、冷藏室返回管道58和蔬菜室风门75的组装。由此,能够提高生产性。

而且,蔬菜室管道30和冷藏室返回管道58均由发泡苯乙烯等材料形成,具有弹性力。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蔬菜室管道30和冷藏室返回管道58所具有的弹性力,不使用密封部件等地将蔬菜室风门75以气密状态组装于冷藏库主体1。因此,不需像现有的将蔬菜室风门组装于分隔板时那样另行使用用于确保气密性的密封部件等,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和工序的缩短,且能够实现生产性的进一步提升。

此外,蔬菜室风门75被蔬菜室管道30和冷藏室返回管道58弹性支承。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因开闭动作时等易于产生的微振动而引起的噪音的产生,能够提供静音性高的冷藏库。

接下来,对冷藏库90的冷藏室14的冷却和冷气返回动作进行说明。

冷藏室14如上所述,经由冷藏室管道28被供给冷气而被冷却(参照图4)。此时,供给至冷藏室管道28的冷气的一部分也供给至设置于冷藏室14下部的微冻室21和冰温保鲜室22,也冷却微冻室21和冰温保鲜室22(参照图3)。

在此,对各室(冷藏室14、微冻室21和冰温保鲜室22)的冷却进行说明。

冷藏室14的冷却通过基于从冷藏室温度传感器59(参照图16)的输出而动作的冷藏室用风门部39(参照图8)的开闭而被控制,被维持为设定温度。

冰温保鲜室22与冷藏室14一起,通过冷藏室用风门部39的开闭使室内的冷却得到控制,利用来自位于冰温保鲜室22的下方的微冻室21的冷辐射,被维持为比冷藏室14低的温度。

此时,冰温保鲜室22有时会因来自微冻室21的冷辐射过强而低于设定温度,即成为过度冷却的状态,但在该情况下,基于来自冰温保鲜室温度传感器(未图示)的输出,铺设在冰温保鲜室22底面的温度调节用加热器49(参照图14a)发热,冰温保鲜室22被维持为设定温度。

微冻室21通过基于来自微冻室温度传感器60(参照图16)的输出而动作的微冻室用风门部40(参照图8)的开闭,而使室内的冷却得到控制,被维持为设定温度。

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能够将设置于冷藏室14的下部的、冰温保鲜室22和微冻室21冷却控制为彼此不同的温度域,因此,能够提高使用便捷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中,如上所述,为了控制蔬菜室17的冷却,即使蔬菜室风门75被开闭,也能够使向冷藏室14供给的冷气量也不变化地、将一定的稳定的冷气量供给至冷藏室14,因此,能够将需要高控制精度的冰温保鲜室22和微冻室21的温度精度设为所期望的较高的水平,由此能够提高在各室的食材的保存品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中,示出了设置有冰温保鲜室22和微冻室21这二室的例子,但也可以仅设置任意一室。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中,如图14b的(a)~(c)所示,若将由冷藏室管道28中的管道部件28a的长边w与短边d的比所表示的w/d(以下称为长宽比)设为a部长宽比=w1/d1、b部长宽比=w2/d2、c部长宽比=w3/d3,则具有a部长宽比<b部长宽比<c部长宽比的关系。因此,能够适宜地设定冷藏室管道28的长宽比。即,能够设定为使冷藏库90的有效内容积最大化的最佳的长宽比,能够不损害冷藏室管道28的外观设计性地确保冷却性能。

此外,在覆盖管道部件28a的冷藏室14侧的表面的管道罩28b的左右两侧部设置有向左右延伸而与管道罩28b形成为一体的延伸肋28c(参照图14c)。根据这样的结构,从冷藏库90的前方无法直接看到冷藏室管道28的前表面侧部的侧面排出口28d,能够提高冷藏室14内的外观设计性。

此外,如图14d所示,侧面排出口28d的下表面具有使冷气流指向上方的倾斜面。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减小冷藏室管道28的从下方向上方流动的冷气的风路阻力,进一步提高冷藏室14的冷却性能。

接下来,对冷却了冷藏室14、冰温保鲜室22和微冻室21后的冷气的向冷却室23的返回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冷却了冷藏室14的冷气首先经由冰温保鲜室22顶面后方的冷气返回口(冰温保鲜侧)45、以及冰温保鲜室门兼把手部47下方的开口部48与冰温保鲜室容器44外周部的间隙(参照图14a),向冰温保鲜室22后方的冷气返回通路部(冰温保鲜侧)46流动。

流动到冰温保鲜室22后方的冷气返回通路部(冰温保鲜侧)46的冷气从设置于微冻室21的顶板部件50的冷气返回口(微冻侧)55向微冻室21后方的冷气返回通路部(微冻侧)56流动。

流动到微冻室21后方的冷气返回通路部(微冻侧)56的冷气从设置于成为微冻室21的底面的分隔板5的冷气合流返回口57经由冷藏室返回管道58返回冷却室23。

此时,冷却了冰温保鲜室22的冷气从冰温保鲜室容器44溢出,在冰温保鲜室22内的冷气返回通路部(冰温保鲜侧)46与来自冷藏室14的冷气合流,从设置于微冻室21的顶板部件50的冷藏冷气返回口(微冻侧)55通过微冻室21后方的冷气返回通路部(微冻侧)56,从冷气合流返回口57经由冷藏室返回管道58返回到冷却室23。

此外,微冻室21的冷气从微冻室容器52溢出,向微冻室21后方的冷气返回通路部(微冻侧)56流动,与来自冷藏室14和冰温保鲜室22的冷气合流并从冷气合流返回口57经由冷藏室返回管道58返回到冷却室23。

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能够使冷藏室14的冷气、冰温保鲜室22的冷气和微冻室21的冷气经由冷气返回口(冰温保鲜侧)45、设置于冷藏室14内的冰温保鲜室22的后方的冷气返回通路部(冰温保鲜侧)46、冷气返回口(微冻侧)55、设置于微冻室21的后方的冷气返回通路部(微冻侧)56、和冷气合流返回口57返回到冷却室23。因此,不需要沿着冷藏室管道28在冷藏室14内另行设置使各室(冰温保鲜室22和微冻室21)的冷气返回冷却室23的管道部。因此,能够使冷藏室14的内容积增加与不需要另行设置的管道相应的量,能够冷却保存更多食材。

此外,从冷藏室14经由冰温保鲜室22流向冷气合流返回口57的冷气返回通路部(微冻侧)56内的冷气的主流位于冷气返回口(微冻侧)55与冷气合流返回口57的连线上。该冷气包含来自冰温保鲜室22的冷气和来自微冻室21的冷气,但其大部分为来自冷藏室14的冷气。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中,在主流冷气流动的冷气返回口(微冻侧)55与冷气合流返回口57之间设置有冷藏室温度传感器59(参照图16和图17),因此,能够准确地检测出冷藏室14的温度。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将冷藏室14的温度控制为设定温度。

另一方面,微冻室温度传感器(低温室温度传感器)60设置于微冻室21内的冷气返回通路部(微冻侧)56的冷气流成为主流的冷气返回口(微冻侧)55与冷气合流返回口57的线上以外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和图17所示,设置于从前方观察冷藏库90时的、夹着冷藏室管道28与冷藏室温度传感器59在左右方向上处于相反侧的对角部分。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准确地检测出微冻室21的温度,高精度地进行控制。即,夹着冷藏室管道28与冷藏室温度传感器59处于相反侧的对角部分的冷藏室14的冷气少,在该部分流动的冷气的大部分为微冻室21内的冷气,在该部分,微冻室21内的冷气成为漂浮的状态。因此,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准确地检测出微冻室21内的温度,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温度控制。

另一方面,冰温保鲜室22如上所述,受到来自微冻室21的冷辐射而被冷却为比冷藏室温度低的温度,当微冻室21的冷却温度改变时,冰温保鲜室22的温度易受其影响而变化。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中,能够基于来自冰温保鲜室温度传感器的输出,通过开启/关闭冰温保鲜室22底面的温度调节用加热器49而将冰温保鲜室22的温度控制为设定温度,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冰温保鲜室22的温度控制。

冰温保鲜室22的温度控制与冷藏室14和微冻室21同样,能够通过设置风门并开闭风门来进行向冰温保鲜室22的冷气供给,但该情况需要风门设置空间,导致冷藏室容积减小或冷藏库大型化。但是,如果设为本实施方式这样的加热器方式,则不需要用于设置风门的空间和通路结构,能够简单且不减小冷藏室容积地进行冰温保鲜室22的温度的控制。

此外,冷藏室温度传感器59和微冻室温度传感器60安装于冷藏室管道28的管道罩28b,所以通过将管道罩28b对冷藏室内进行安装,能够将冷藏室温度传感器59和微冻室温度传感器60组装于规定位置。因此,与分别组装管道罩28b和各传感器(冷藏室温度传感器59和微冻室温度传感器60)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提高其作业性,提高生产性。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如图21~图23所示,在管道罩28b安装有除臭单元61,因此,除臭单元61的组装变得容易,能够进一步提高生产性。进一步,通过设置除臭单元61,能够除去从冷藏室14内的食材转移到冷气中的气味,得到卫生的冷藏库。

进一步,冷藏室14内的结构冷气返回通路的冷气返回口(冰温保鲜侧)45(参照图15)及冷气返回口(微冻侧)55、与冷气合流返回口57设置为在从前方观察冷藏库90时在左右方向上位置错开。因此,即使发生食材等的碎屑从冷气返回口(冰温保鲜侧)45或冷气返回口(微冻侧)55经由冷气返回口(冰温保鲜侧)45掉落之类的情况,也能够防止它们落于冷气合流返回口57上而阻塞冷气合流返回口57、或减小冷气合流返回口57的开口面积等,能够跨长期维持良好的冷气返回性能。

最后,对冷冻室18的冷却和冷气返回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4、图5和图9所示,来自冷却风扇25的下游侧的冷气从冷冻室背面板32的冷气吹出口63供给到冷冻室18并将其冷却。来自冷气吹出口63中的最上层左侧的冷气吹出口63的冷气被供给到制冰室16,来自最上层右侧的冷气吹出口63的冷气被供给到切换室15,而冷却各室。冷却了冷冻室18、制冰室16和切换室15的冷气从设置于冷冻室18的下部的冷冻冷气返回口64返回到冷却室23。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中,如图6和图8所示,在冷冻室18的冷冻冷气返回口64设置有冷冻室风门68,因此,能够通过冷冻室风门68的开闭控制向冷冻室18供给的冷气的量。因此,能够防止虽然冷冻室18已成为了设定温度,但冷藏室14的温度高而压缩机27和冷却风扇25被驱动,冷气被向冷冻室18供给而导致过度冷却,能够实现良好的冷冻保存。

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中,特别是冷冻室风门68没有设置于冷冻室18的冷气吹出口63侧而是设置于冷冻室18下部的冷冻冷气返回口64侧,因此,能够在实现结构简单化的同时,得到稳定的风门动作,能够提高冷冻室18的温度控制精度并提高可靠性。

即,冷冻室18紧邻冷却室23的前表面而设置(参照图6),设置于冷冻室18的上部的冷气吹出口63与冷却室23的冷却风扇25下游侧连通(参照图5)。在像这样的结构中,冷却器24的除霜运转时,除霜后的高湿暖冷气通过其流动而在冷却室23上升并到达冷气吹出口63。若在冷气吹出口63侧设置冷冻室风门68,则高温高湿的暖冷气接触冷冻室风门68而结露,可能在除霜运转结束后冷却运转重新启动时结冰而引发动作不良。为了防止该结冰,需要在冷冻室风门68设置结冰防止专用的加热器,导致结构复杂化。

但是,通过如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那样将冷冻室风门68设置于冷却室23下部的冷冻冷气返回口64,除霜时所产生的高湿暖冷气以其大部分通过流动而在比冷冻冷气返回口64靠上方处产生并原样上升,因此,接触到冷冻室风门68的暖冷气极少量且湿度低,结露进而引发的结冰的情况轻微。因此,能够稳定地进行冷冻室风门68的动作。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中,结冰能够通过用于除霜的玻璃管加热器26所产生的余热得到防止。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不需要除霜专用的加热器等地使结构简单化。换言之,能够在提高温度控制精度的同时提高可靠性。

此外,冷冻室风门68如图11和图24等所示,通过组合多个摆片71而构成,因此,与由一个摆片构成的风门的前后宽度尺寸相比,能够大幅减小多个摆片71分别打开时的前后宽度尺寸。因此,能够在使冷冻室风门68自身紧凑化的同时,大幅缩小设置冷冻室风门68的空间,能够使冷冻室18内的容积增加与之相应的量。

此外,如图31b所示,冷冻室风门68的多个摆片71分别设置为向冷却室23侧打开。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增加冷冻室18内的容积。即,当冷冻室风门68以多个摆片71分别向冷冻室18侧打开的方式构成时,多个摆片71分别成为向冷冻室18侧突出的形式,则不得不将冷冻室容器62设置于向前方靠近相应的量的位置,以致不得不缩小冷冻室容器62的容积、换言之冷冻室18的容积。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这样的结构,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能够增加冷冻室18的容积。

此外,如图29所示,安装了冷冻室风门68的冷冻冷气返回口64的冷却室侧口框部66以越相对于垂线靠上部则越位于后方,即冷却室23侧的方式倾斜,即安装于冷却室侧口框部66的冷冻室风门68的冷却室23侧的端部以位于比冷冻室18侧的端部靠下方的方式倾斜地设置。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发生像接触到冷却器24除霜运转时在冷却室23内产生的暖冷气而结露这样的情况,结露水也会向冷却室23侧流下,通过排水口36向外部排出。因此,能够防止结露水向冷冻室18侧流下,在冷冻室18内结冰而形成冰块以致引发故障。

另外,通常构成为在除霜运转时,冷冻室风门68关闭,冷却室23内的暖冷气无法进入冷冻室18内。

此外,冷冻室风门68如图24和图25所示,与冷却室23下部的玻璃管加热器26近接地设置,因此,在除霜运转时温度上升。但是,构成冷冻室风门68的风门框体70和多个摆片71等由耐热性的材料形成,因此,能够防止热变形等,能够跨长期确保良好的风门动作和作用。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中,冷冻室风门68被设置为其下部(风门框体70的下边部分)不位于玻璃管加热器26的正旁边而位于比其靠上方的位置,因此,冷冻室风门68能够在相应的量内成为从玻璃管加热器26分离的形态而降低辐射热线带来的直接的热影响,能够抑制温度上升。另一方面,即使被玻璃管加热器26加热的湿气较少的暖冷气确实与冷冻室风门68接触并在冷冻室风门68结霜,也能确实地对其进行除霜,因而风门动作变得良好。

进一步,与玻璃管加热器26的距离短的、支承冷冻室风门68的下部的冷却室侧口框部66的下边66a具有向冷却室23突出的形状(比冷却室23的底面23a向玻璃管加热器26侧突出的形状)(参照图29)。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来自玻璃管加热器26的辐射热线直接照射到冷冻室风门68的风门框下边,能够防止极端的温度上升。而且,冷却室侧口框部66的下边66a由双重壁构成,双重壁的间隙部分66b具有面朝冷冻室18开放的形状。根据这样的结构,除利用冷冻室18内的冷气的冷却作用之外,还能够防止极端的升温,能够确保良好的风门动作。

另外,由来自玻璃管加热器26的辐射热线的照射而产生的直接的热影响如图30所示,能够通过在玻璃管加热器26上方的加热器罩35上设置遮热板77,或使加热器罩35的冷冻室风门68侧延长而设置遮热板部进行遮蔽,能够进一步确实地抑制冷冻室风门68的温度上升。

此外,冷冻室风门68如图25所示,冷冻风门驱动用电动机单元72设置于不与玻璃管加热器26的加热器部26a相对的位置,在例如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冷却室23旁的冷藏室返回管道58和蔬菜室管道30(图7参照)侧,因此,能够缓和对冷冻风门驱动用电动机单元72的由于来自玻璃管加热器26的辐射热线的照射而造成的直接的热影响。由此,能够防止内置有多个齿轮等的作为精密部件的冷冻风门驱动用电动机单元72的极端的温度上升,能够确保稳定的风门动作。

像这样,在维持冷冻风门驱动用电动机单元72位于加热器部26a的外方的结构的基础上,冷冻室风门68构成为该冷冻风门驱动用电动机单元72被设置于位于冷却室23旁的冷藏室返回管道58侧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开闭冷气的流路的多个摆片71部分成为位于靠冷却器24的中心线的部分的位置,能够使向冷却室23返回的冷气高效地与冷却器24接触。由此,冷却器24能够超常发挥冷却器24自身所具有的本来的冷却性能,能够大幅提高冷却性能。

而且,冷冻室风门68如图30所示,设置为其上部(风门框体70的上片部分)位于比冷却器24的下端缘靠上方的位置,且其下部(风门框体70的下边66a部分)位于比冷却器24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向冷却室23返回的冷气确实地流向比冷却器24的下端面靠下方的部分。因此,冷气的大部分从冷却器24的下端面向上方流动,能够实现有效运用冷却器24整体的冷却,能够进一步提高其冷却性能。

此外,冷冻室风门68与设置于冷冻室背面板32的冷却室侧口框部66碰撞卡合而单元化(参照图29、图31a和图31b)。根据这样的结构,冷冻室风门68对冷冻室18的组装也能够通过安装冷冻室背面板32而容易地进行,能够提高生产性。

另一方面,在冷冻冷气返回口64,如图29所示,在冷冻室风门68的冷冻室18侧安装有栅格67。栅格67具有多个栅格片69。栅格67以各栅格片69的冷却室侧端部位于比冷藏室侧端部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倾斜地设置。根据这样的结构,当冷冻室容器62被抽出时,能够防止从各栅格片69之间看到位于其里侧的玻璃管加热器26等,能够消除给用户带来的不协调感等。此外,能够提高冷藏库90的外观设计性。

此外,栅格67的多个栅格片69形成为越下方的栅格片69其前后长越长,具有沿着冷冻室18内的冷冻室容器62后表面的形状。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冷冻室18内的冷气流顺畅,能够提高冷却性能。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包括:冷藏室14;配置有冷冻室18和蔬菜室17的冷藏库主体1;设置于冷冻室18的后方的、生成向冷藏室14、冷冻室18和蔬菜室17分别供给的冷气的冷却室23;将来自冷却室23的冷气向冷藏室引导的冷藏室管道;和将来自冷却室23的冷气向蔬菜室17引导的蔬菜室管道30。在冷藏室管道28设置有冷藏室风门37,在蔬菜室管道30设置有蔬菜室风门75。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构成为能够通过各风门(冷藏室风门37和蔬菜室风门75)的开闭来控制向冷藏室14和蔬菜室17的冷气供给量。此外,设置有冷藏室风门37的冷藏室管道28和设置有蔬菜室风门75的蔬菜室管道30对于冷却室23各自在不同的位置,彼此相互独立地与冷却室23连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来自冷却室23的冷气以相互独立的形式被向冷藏室管道28和蔬菜室管道30供给。由此,即使蔬菜室风门75开闭,也不会因其开闭而使向冷藏室管道28供给的冷气量受到影响,能够使向冷藏室14的冷气供给量稳定而提高冷却性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中,蔬菜室管道30可以在位于冷却室23前方的冷冻室18的背面投影面内与冷却室23连接。根据这样的结构,蔬菜室管道30不会贯通经由冷却室23上方的分隔冷藏室14与冷冻室18之间的分隔板5。由此,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蔬菜室管道30的管道长度变短,且通路阻力变小。由此,能够增大冷气循环量,能够提高冷却性能。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可以构成为蔬菜室风门75组装于蔬菜室管道30,与蔬菜室管道30一起位于冷冻室18的背面投影面内。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仅通过将蔬菜室管道30设置于冷藏库主体1而将蔬菜室风门75也组装于冷藏库主体1,与将蔬菜室风门75另行组装于与蔬菜室管道30不同的位置,例如分隔冷藏室14与冷冻室18之间的分隔板5之类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性。而且,蔬菜室管道30在位于冷却室23前方的冷冻室18的背面投影面内与冷却室23连接,由此,能够缩短蔬菜室管道30的管道长度,且减小通路阻力,因此,能够增大冷气循环量,能够提高冷却性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中,冷却室23具有冷却器24和位于其上方的冷却风扇25,蔬菜室风门75可以设置于与冷却风扇25重叠的高度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蔬菜室管道30缩短与经由分隔冷藏室14与冷冻室18之间的冷却室23上方的分隔板5的长度相应的量,能够减小通路阻力,增大冷气循环量,提高冷却性能。与此同时,能够将从蔬菜室17至蔬菜室风门75的距离确保为冷却器24的高度尺寸。由此,能够抑制在冷气循环停止时,蔬菜室17内的湿度高的暖冷气在蔬菜室管道30内上升,到达蔬菜室管道30,其发生结露,而在冷气循环重新启动时结冰。因此,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冷却性能,并能够防止蔬菜室风门75的动作不良而确保可靠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中,蔬菜室管道30可以配置为与从冷藏室14向冷却室23的冷藏室返回管道58重叠(在冷藏库90的前后方向邻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中,蔬菜室管道30和冷藏室返回管道58可以分别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蔬菜室管道30和冷藏室返回管道58所具有的弹性力确保气密性,而不需要像另行组装于分隔板5时那样设置用于确保气密性的密封部件等,能够使结构简单化,提高生产性。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90可以构成为由蔬菜室管道30和冷藏室返回管道58夹着蔬菜室风门75。根据这样的结构,蔬菜室风门75能够利用冷藏室返回管道58合理地组装于蔬菜室管道30。

此外,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以下所示的冷藏库也包含于本公开的范围。

即,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90提供能够抑制冷却器收纳室(冷却室23,下同)周边的空间,提高库内容积效率的冷藏库。

具体而言,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90包括:冷藏室14;冷冻室18;配置于冷冻室18的后方的冷却室23;控制从冷却室23向冷藏室14供给的冷气的供给量的冷藏室风门37;和设置于供给到冷冻室18的冷气返回冷却室23的冷冻冷气返回口的冷冻室风门6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90在从冷却室23向冷冻室18供给冷气的冷气排出通路不设置风门,冷却室23与冷冻室18构成为保持连通状态。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具有冷冻室用风门的冷藏库中,能够不增大冷气排出风路的空间地抑制冷却器收纳室周边的空间,能够提高库内容积效率。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90可以在分隔冷冻室18与冷却室23的分隔板(冷冻室背面板32)配置冷冻室风门68。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抑制冷却器收纳室周边的空间,能够提高库内容积效率。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90中,冷冻室风门68可以具有框体(风门框体)70、驱动装置(冷冻风门驱动用电动机单元)72、和摆片71。此外,冷冻室风门68可以构成为摆片71利用驱动装置72向冷却室23侧转动。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抑制冷却器收纳室周边的空间,能够提高库内容积效率。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中,冷冻室风门68具有多个摆片71,多个摆片71可以构成为利用驱动装置72开闭。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摆片71的动作的空间,能够提高库内容积效率。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90中,冷冻室风门68可以设置为框体70和摆片71以与冷藏库90的前表面或背面平行的垂直面为基准,向冷却室23侧倾斜。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附着于冷冻室风门68的除霜水等的排水性,能够提高冷冻室风门68的可靠性。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90也可以还在冷却器24的侧方具有供给到冷藏室14的冷气返回冷却室23的冷藏室返回管道58。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90中,冷冻室风门68与驱动装置72和摆片71彼此并排设置,驱动装置72也可以从冷藏库90的前方观察,配置于冷藏室返回管道58侧。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改善对于冷却器24的冷冻室风门68的左右偏移,能够提高冷却效率。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90可以还具有设置于冷却室23的下方的玻璃管加热器26。在该情况下,冷冻室风门68的外廓(风门框体70)优选由能够承受来自玻璃管加热器26的热的耐热材料构成。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具有冷冻室用风门的冷藏库中,能够抑制冷却器收纳室周边的空间,提高库内容积效率,并且能够提高冷冻室风门68的可靠性。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90可以还具有设置于玻璃管加热器26的上方的加热器罩35。在该情况下,可以构成为在玻璃管加热器26与冷冻室风门68之间具有加热器罩35的一部分。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具有冷冻室用风门的冷藏库中,能够抑制冷却器收纳室周边的空间,提高库内容积效率,并且能够提高冷冻室风门68的可靠性。

此外,本公开提供难以受到冷藏室14的负载变动的影响的、能够稳定地将低温室内的温度维持为规定的温度的冷藏库90。

具体而言,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90包括:冷藏室14;冷冻室18;分隔冷藏室14与冷冻室18的分隔板5;配置于冷冻室18的后方的冷却室23;在冷藏室14的下部,设置于冷藏室14内的低温室(冰温保鲜室22和微冻室21的至少任一者,下同);和向冷藏室14和低温室分别供给冷气的冷藏室管道28。低温室在冷藏室14内利用顶板43被分隔开来,并且在内部具有容器(冰温保鲜室容器44和微冻室容器52的至少任一者),且被维持为低于冷藏室14的温度域。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90还包括:设置于分隔板5的冷气返回口(冷气合流返回口57)(第2冷气返回口);设置于顶板43的冷气返回口(冰温保鲜侧)45(第1冷气返回口);和从冷藏室14返回冷却室23的冷气通过的冷气返回通路部(冰温保鲜侧)46(或冷气返回通路部(微冻侧)56,下同)。冷气返回通路部(冰温保鲜侧)46构成为从冷藏室14返回冷却室23的冷气从设置于顶板43的冷气返回口(冰温保鲜侧)45经由低温室内的容器外空间、设置于分隔板5的冷气返回口(冷气合流返回口57),返回到冷却室23。

根据这样的结构,冷却冷藏室14后的温度较高的空气在低温室内的容器之外流动,难以受到冷藏室14的负载变动的影响,能够稳定地将低温室内的温度维持为规定的温度。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90,设置于顶板43的冷气返回口(冰温保鲜侧)45与设置于分隔板5的冷气返回口(冷气合流返回口57)配置为从冷藏库90的前方观察时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错开。根据这样的结构,从冷藏室14进入设置于顶板43的冷气返回口(冰温保鲜侧)45的垃圾等不会直接落至设置于分隔板5的冷气返回口(冷气合流返回口57),能够减轻垃圾等对冷气返回口(冷气合流返回口57)造成的恶劣影响,能够确保稳定的冷藏室14的冷却能力。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90可以包括:控制向冷藏室14的冷气供给的冷藏室风门37;冷藏室温度传感器59;控制向低温室的冷气供给的低温室风门(微冻室用风门40);和低温室温度传感器(微冻室温度传感器60)。在该情况下,冷藏室温度传感器59和低温室温度传感器可以配置于冷藏室管道28。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组装工序的简单化。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90,冷藏室温度传感器59和低温室温度传感器可以在冷藏室管道28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地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冷藏室14内的温度能够通过检测来自冷藏室14的返回空气而被控制,因此,低温室温度传感器难以受到来自冷藏室14的返回空气的影响,能够更稳定地将低温室(在该例中为微冻室21)内的温度维持为规定的温度。

此外,本公开提供适宜地设定由冷藏室管道28的风路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长边与短边的比率所表示的长宽比(长边/短边),并能够不损害冷藏室管道28的外观设计性地确保冷却性能的冷藏库。

具体而言,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90包括:冷冻室18;配置于冷冻室18的上部的冷藏室14;配置于冷冻室18的后方的冷却室23;配置于冷藏室14背面的冷藏室管道28和冷藏室风门37;和配置于冷藏室14的下部的、被维持为低于冷藏室14的温度域的低温室。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90中,由冷藏室管道28的风路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长边与短边的比率所表示的长宽比(长边/短边)被设定为冷藏室风门37部分、低温室部分和冷藏室14部分依次变大。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适宜地设定冷藏室管道28的长宽比而增大冷藏库90的有效内容积,能够不损害冷藏室管道28的外观设计性地确保冷却性能。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90中,冷藏室管道28可以在侧面具有排出口(侧面排出口28d),并且在前表面侧部设置有覆盖排出口的肋(延伸肋28c)。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从冷藏库90的前方观察时,无法看到冷藏室管道28的前表面侧部的排出口,因此,能够提高冷藏室14内的外观设计性。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冷藏库90,排出口的下表面可以具有相对于冷气流成为上方的倾斜面。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减小冷藏室管道28的从下方向上方流动的冷气的风路阻力,进一步提高冷藏室14的冷却性能。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上所述,在本公开中,不论蔬菜室风门开闭都能够使向冷藏室的冷气供给量稳定,能够提高冷藏室的冷却性能,因此,能够广泛适用于家庭用和商业用等各种种类和大小的冷藏库等。

附图标记说明

1冷藏库主体

2外箱

3内箱

4发泡隔热材料

5、96分隔板

97、8、9、10、11门

14冷藏室

15切换室

16制冰室

17蔬菜室

17a蔬菜室容器

18冷冻室

20搁板

21微冻室(低温室)

22冰温保鲜室(低温室)

22a冷气入口

23冷却室

23a底面

24冷却器

25冷却风扇

26除霜部(玻璃管加热器)

26a加热器部

27压缩机

28冷藏室管道

28a管道部件

28b管道罩

28bb安装部

28c延伸肋(肋)

28d侧面排出口(排出口)

29冷冻室管道

30蔬菜室管道

31冷却室形成板

32冷冻室背面板(分隔板)

33第1冷气供给口

34第2冷气供给口

35加热器罩

36排水口

37冷藏室风门

38风门固定框

39冷藏室用风门部

40微冻室用风门部(低温室风门)

41冷藏风门驱动用电动机单元

43顶板

44冰温保鲜室容器(容器)

45冷气返回口(冰温保鲜侧)(第1冷气返回口)

46冷气返回通路部(冰温保鲜侧)

47冰温保鲜室门兼把手部

48开口部

49温度调节用加热器

50顶板部件(顶板)

51微冻室门

52微冻室容器(容器)

53隔热材料

54微冻冷气通路

55冷气返回口(微冻侧)

56冷气返回通路部(微冻侧)

57冷气合流返回口(冷气返回口,第2冷气返回口)

58冷藏室返回管道

58a、58b凹状槽

59冷藏室温度传感器

60微冻室温度传感器(低温室温度传感器)

61除臭单元

62冷冻室容器

62a下层容器

62b上层容器

63冷气吹出口

64冷冻冷气返回口

65冷冻室侧口框部

66冷却室侧口框部

66a下边

66b间隙部分

67栅格

68冷冻室风门

69栅格片

70风门框体(框体)

71摆片(flap)

72冷冻风门驱动用电动机单元(驱动装置)

73爪片

74开口

75蔬菜室风门

75a风门片

76蔬菜风门驱动用电动机单元

77遮热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