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用于门的特定高度调节装置的家用制冷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1546发布日期:2019-08-13 18:22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具有用于门的特定高度调节装置的家用制冷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壳体和门的家用制冷器具,门通过铰接部可枢转地布置在壳体上。铰接部包括枢转部和与之分离的基部,枢转部在基部处绕着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被支撑。此外,家用制冷器具还包括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形成在铰接部上,且门可通过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相对于壳体在家用制冷器具的高度方向上在高度位置上调节。



背景技术:

在家用制冷器具中,前侧门通过铰接部可枢转地布置在壳体上。由于独立的容差,门相对于壳体和/或相对于家用制冷器具的另一门的高度位置可能会不期望地偏离,使得在这方面例如间隙等也是不精确的。

家用制冷器具的门的独立高度调节通常是已知的。

然而,它们通常难以接近且难以操作,从而使得门的高度位置仅可在有限的程度上相应地变化,且在组装容易性方面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家用制冷器具,其中,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且位置精确地调节家用制冷器具的门的高度位置。

该目的通过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特征的家用制冷器具来解决。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具有壳体和与壳体分离的门的家用制冷器具。该家用制冷器具包括至少一个铰接部,门通过该铰接部可枢转地布置在壳体上。铰接部包括枢转部和与枢转部分离的基部,枢转部在基部处绕着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被支撑。此外,该家用制冷器具还包括高度调节装置,该高度调节装置形成在铰接部处,且门可通过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相对于壳体在家用制冷器具的高度方向上在高度位置上调节。优选地,枢转部包括尤其环形的耦合盘,耦合盘是高度调节装置的组成部分。该耦合盘耦合到形成在基部中的耦合托座,耦合托座也是高度调节装置的组成部分。根据耦合盘绕着旋转轴线相对于耦合托座的旋转位置,调节枢转部的独立高度位置。耦合盘包括耦合元件,所述耦合元件在绕着旋转轴线的周向上观看时在两侧上包括斜坡状倾斜侧翼。在达到枢转部的限定的高度位置时,耦合元件布置成:在旋转轴线的方向上观看时通过倾斜侧翼轴向地插接到耦合托座中。

通过这种特定配置,提供了仅仅机械的高度调节装置,其能够简单而精确地调节门的高度位置。在铰接部本身的关键构件处,通过枢转部与高度调节装置的特定部件的以及基部与高度调节装置的特定部件的独立配置,该高度调节装置实际上尤其也可相应地与之一体地或一件式地形成。因此,还提供了空间节省思想,且也实现了高度功能性的高度位置调节。此外,特别是这种配置也机械稳定,且可吸收相应的负载。具有方位角式斜坡状形状的耦合元件的设计是特别有利的配置。通过这种配置,在这方面,在调节高度位置时,特别是实现了在绕着旋转轴线的周向上耦合元件相对于耦合托座的简单的方位角式旋转,且于是也能够相应地连续地且和缓地滑动到耦合托座中。由于耦合元件中不再存在轴向离散的壁台阶,因而不再需要首先通过仅将枢转部或耦合元件从耦合托座轴向地抬起而释放调节的高度位置、且随后仅通过旋转运动来获取另一位置,而是仅通过枢转部的旋转运动,耦合元件就可自动地从耦合托座移出,从而在这方面,螺旋式扭转运动已经在使耦合元件从耦合托座脱离时实现。此外,通过耦合元件的这种成形,简化了特定的独立高度位置以及独立的耦合托座的定位,因而也使耦合元件能够和缓地滑动到这种耦合托座中。因此,也避免了耦合中的耦合元件与耦合托座之间的不期望的强的突然受力。

耦合元件的形状可以是梯形的或凸起状,配置有在周向上在两侧上形成的斜坡状的倾斜表面。

优选地,可使耦合元件一体地形成在耦合盘的底侧上。通过这种一体配置,可减少构件的数量,且可永久地保持耦合元件的位置精度。因此,也可实现在特定的高度位置上的有针对性的位置安装精度。因此,可避免耦合元件在耦合盘处的不期望的位置偏离,这在具有单独的构件的耦合元件与耦合盘之间的配置中偶尔发生。因此,尤其是在相对于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上以及相对于它的方位角方向上,耦合元件在耦合盘处相对于耦合托座的位置也总是处于同一位置,从而也尤其总是保证了耦合元件精确适配地插接到耦合托座中。

优选地,可使耦合元件形成在第一台座上,第一台座从耦合盘的底侧朝向耦合托座突起或形成为凸出到底部。因此,提供了耦合元件的非常暴露的位置,从而简化了与耦合托座的耦合。此外,耦合元件在这种也是以凸出的方式形成的台座上的凸出位置有利于使台座也可机械地耦合到基部或耦合托座的区域,且在此还提供了附加的机械稳定安装结构。第一台座尤其是一体地形成在耦合盘中。

优选地,可使第一台座在绕着旋转轴线的周向上观看时在两侧上比耦合元件延伸得更远。尤其地,还可配置成使该第一台座在相对于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上、且因而垂直于旋转轴线在耦合元件的两侧上延伸得更远。尤其地,耦合元件居中地形成在该第一台座上。因此,一方面,实现了到耦合托座的固定且可靠的耦合,另一方面,耦合元件实际上也在所有侧上与第一台座的表面邻接,从而在耦合元件与耦合托座的耦合状态,第一台座的该表面也周向地靠置在耦合托座中邻接耦合托座的相应的顶侧上。因此,支持了固定的耦合以及耦合状态的稳定保持。

优选地,可使第二台座形成为在旋转轴线的周向上观看时邻接第一台座的一侧,在旋转轴线的轴向上观看,该第二台座从耦合盘的底侧突起到底部,且与第一台座相比具有较低的高度。因此,通过使在轴向上高度不同的两个台座在方位角方向上彼此直接邻接,在耦合盘上提供了一种类型的阶梯轮廓。通过这种配置,在高度位置的期望的调节方面简化了枢转部的旋转,因为形成了与耦合盘的表面匹配的台阶式轮廓,其中,在与基部中的相应台阶式区域的相互作用中,耦合盘必须克服较低高度的台阶,从而可实现枢转部的更简单且更用户友好的进一步旋转,因为耦合盘的台阶式区域多个表面耦合于基部中的相应台阶式区域的多个表面,且彼此抵靠着移位。在这方面,力分布传递至多个或更大的总表面区域。此外,通过这种配置还能够实现:使得耦合盘的不同台座的多个表面耦合于台阶轮廓的也布置在基部中的不同轴向高度水平处的多个表面,或以特定调节的高度位置彼此抵靠,从而所实现的期望的独立高度位置也更可靠地被保持,且相应的支撑力在此也传递至多个接触表面。

优选地,可使第二台座在绕着旋转轴线的周向上观看时具有20°-70°、尤其是30°-50°的周向延伸范围。因此,有利地提供了成块体形式的第二台座,从而上述优点相应地适用。

优选地,可使第三台座形成在耦合盘的底侧上,其中,在绕着旋转轴线的周向上,第三台座相对于间隔开的第一台座偏移,尤其偏移180°。

因此,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实现了:具有头两个台座的特定阶梯轮廓绕着旋转轴线在特定角位置中至少以重复第二台座而被镜像或冗余地设计。特别是在现有的阶梯轮廓(耦合盘耦合于该阶梯轮廓,以用于枢转部的高度位置调节)也在基部中被冗余地设计的情况下,在此可实现相应的冗余耦合。因此,也提高了关于机械稳定性以及更精确且更容易组装调节的上述优点。因此,可避免枢转部上的倾斜力。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可使第一台座在绕着旋转轴线的周向上观看时具有20°-70°、尤其是30°-50°的周向延伸范围。第一台座的该方位延伸的单独的表示值是有利的,因为一方面该台座不过大,而另一方面包括了相应的表面,从而能够可靠地且周向地接收形成于其上的耦合元件,从而还能够使得相应的接触表面抵靠在耦合托座的表面上或围绕耦合元件的基部中。

优选的是,可使具有另一耦合元件的第四台座形成在耦合盘的表面上,其中,在绕着旋转轴线的周向上观看时,第四台座相对于间隔开的第一台座偏移,尤其偏移180°。在此,关于第二台座与第三台座的比较所提到的优点也适用。在耦合盘上具有附加第四台座连同形成在其上的附加耦合元件的实际耦合轮廓的该冗余设计也实现了更稳定且有针对性的耦合和对期望高度位置的调节。因此,尤其有利于枢转部的居中的轴向位置。

优选地,高度调节装置形成为用于在高度方向上将枢转部调节到离散的高度位置水平上。这些离散的高度水平于是由特定的阶梯轮廓预设,该特定的阶梯轮廓尤其形成在基部中。

优选地,可使阶梯轮廓围绕旋转轴线形成在耦合托座的朝向耦合盘的表面上。优选地,该阶梯轮廓以螺旋阶梯的方式配置。尤其地,可使具有连续地突起式阶梯台阶的该阶梯轮廓绕着围绕旋转轴线的角区段延伸,该角区段小于200°,尤其为140°-200°。尤其地,该阶梯轮廓在绕着旋转轴线的周向上在180°的周向延伸范围上延伸。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可使这种阶梯轮廓冗余地形成,因而配置成在绕着旋转轴线的周向上重复一次。这意味着,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阶梯轮廓绕着旋转轴线绕着180°的周向延伸范围延伸,且另一180°的角区间被重复的相应阶梯轮廓占据。在周向上接着阶梯轮廓的最后的阶梯台阶,重复的阶梯轮廓的第一台阶直接邻接地形成。这意味着,阶梯轮廓自身限定为:从第一台阶开始到最后台阶,使得台阶离散地位于更高的高度水平处,其中,如果重复的阶梯轮廓开始,它就再次以第一台阶开始,且台阶再次相应地配置成使其他台阶离散地定位于更高的高度位置。因此,在这方面,在阶梯轮廓的最后台阶与重复的阶梯轮廓的与其直接邻接的第一台阶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轴向偏移,其实际上代表了在阶梯轮廓的第一台阶与最后台阶之间形成的整体轴向高度。

优选地,可使用于锁定耦合元件的凹窝形成在阶梯轮廓的阶梯的水平接触表面上。

有利地,凹窝构造为凹部状,从而使得该凹窝的边界壁如耦合元件的倾斜侧翼那样相对应地倾斜定向。因此,有利地实现了关于使耦合元件连续地且一致地滑动到凹窝中以及将耦合元件从凹窝中引导出来的优点。此外,还实现了耦合元件在凹窝中的有利的精确适配。尤其地,在插接到凹窝中的状态,耦合元件形状配合地布置在凹窝中。

有利地,可使在耦合元件和耦合托座之间的耦合状态下,耦合元件锁定在耦合托座的凹窝中,且第一台座的邻接耦合元件的表面靠置在阶梯的水平接触表面的邻近凹窝的表面上,其中,第二台座的表面靠置在阶梯轮廓的直接邻接该阶梯的另一阶梯的水平接触表面上。于是,实现了枢转部在基部上的位置的特别稳固的适配固定,且在这方面,独立高度位置被可靠地保持。

优选地,可使用于接合工具的托座径向地形成在耦合盘的套壁上,从而枢转部能够通过接合工具而绕着旋转轴线旋转。在这方面,也提供了在组装上容易获得的非常节省空间的解决方案,从而能够通过附加的单独的接合工具来使枢转部在其旋转方面运动。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也形成为凹部的耦合托座在某一方位角上、因而在某一周向延伸范围上与在周向延伸范围的其余区域上相比具有更大的半径。尤其地,具有增加的半径的该周向延伸范围在40°-130°的区间上延伸。在耦合托座的该径向扩展的弧形区段中,可形成高度调节装置的附加的抬起斜坡,其形成为用于与径向突出地形成在耦合盘上的另一径向耦合元件相互作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使枢转部形成为管状构件,其中,耦合盘在轴向上与该管状构件的两端间隔开地形成,尤其是在管状构件的轴向长度上大致居中地一体地形成在套壁上。在这种配置中,基部包括通道状托座,枢转部的该管状构件的局部区域以插接的方式嵌入该通道状托座中。

在一个替代实施方式中,可使圆柱形的抬高部一体地形成在基部上,其在轴向上与基部中的耦合托座的阶梯轮廓相比进一步向上突起。在这方面,不同地形成的枢转部可适配至该圆柱形的抬高部。通过这种配置,耦合盘可布置在枢转部的管状构件的缩短的端部侧上,且基部中的该圆柱元件通过该端部插接到枢转部的目前的管状构件中,耦合盘在该端部处形成在枢转部上。

高度调节装置形成为:使得门的独立高度位置的变化在无需将门从枢转部拆下的情况下实现。这也具有显著的优点,因为可观察门如何在高度位置上改变,尤其相对于家用制冷器具的壳体和/或相对于另一门而改变。因此,门首先不必被拆卸,且枢转部通过高度调节装置相对于基部调节,且门仍安装至枢转部,以确定门是否占据了期望的高度位置。但是在这方面,在调节枢转部中可直接认识到,门如何改变其高度位置。在这方面,在枢转部的高度位置调节中,门仍可关闭或打开。

本发明的另一独立的方面涉及一种具有壳体和与之分离的门的家用制冷器具。该家用制冷器具包括至少一个铰接部,门通过该铰接部可枢转地布置在壳体上。铰接部包括枢转部和与之分离的基部,枢转部在基部处绕着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被支撑。此外,该家用制冷器具还包括高度调节装置,该高度调节装置形成在铰接部处,且门可通过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相对于壳体在家用制冷器具的高度方向上在高度位置上调节。优选地,枢转部包括尤其环形的耦合盘,耦合盘是高度调节装置的组成部分。该耦合盘耦合到形成在基部中的耦合托座,耦合托座也是高度调节装置的组成部分。根据耦合盘绕着旋转轴线相对于耦合托座的旋转位置,调节枢转部的独立高度位置。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在绕着旋转轴线的周向上观看时彼此邻接的两个台座,其形成在耦合盘的底侧上,且从耦合盘的底侧向下延伸。台座耦合于阶梯轮廓的阶梯的相应接触表面,且它们的平面表面垂直于旋转轴线定向,阶梯轮廓是高度调节装置的组成部分且形成在基部上。

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应被看成是所提及的其他独立方面的有益实施方式,反之亦然。

通过表述“上”、“下”、“前”、“后”、“水平”、“竖直”、“深度方向”、“宽度方向”、“高度方向”等来说明在器具的预期使用和预期布置中给出的位置和定向。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由权利要求、附图和说明书体现。前面在说明书中提及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以及下面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提及的和/或在附图中单独示出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不仅能够以相应给出的组合使用,而且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情况下以其他组合或单独地使用。因此,在附图中未明确示出和阐释、但通过单独的特征组合由已述的实施方式产生的实施方式也可视为由本发明包括和公开。不包括原始表述的独立权利要求的所有特征的实施方式和特征组合也可视为被公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示意图更详细地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家用制冷器具的一个实施例的简化透视图;

图2具有高度调节装置的铰接部的具体视图;

图3是根据图2的部件的分解视图;

图4是铰接部的具有高度调节装置的一体部件的枢转部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5是铰接部的具有高度调节装置的其他一体部件的基部的局部区域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图5的局部区域的俯视图;

图7是枢转部的区域中根据图2的视图的俯视图;

图8是图7中的配置的剖视图;

图9是具有一体的高度调节装置的部件的枢转部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以及

图10是与图5对比的另一实施例的铰接部的基部的局部区域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相同或功能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图1中,以示意视图示出了家用制冷器具1,其可以是冷藏机或冷冻机或组合式冷藏冷冻机。用于存放和保存食物的家用制冷器具1包括壳体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壳体2中形成了用于食物的第一接收空间3和与之分离的用于食物的第二接收空间4。这两个接收空间3和4中的一个可以是冷藏隔室,另一个可以是冷冻隔室。然而,两个接收空间3,4也可以都是冷藏隔室。类似地,两个接收空间3,4也可以都是冷冻隔室。

接收空间3在高度方向(y方向)上布置在另一接收空间4之上。然而,两个接收空间3,4也可彼此相邻布置。

类似地,两个接收空间3,4中的一个(例如接收空间3)可由两个单独的门5,6关闭,该门5,6在宽度方向(x方向)上彼此相邻布置,且在高度方向上布置在彼此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高度位置处。

门5绕着竖直定向的旋转轴线a可枢转地布置壳体2上。类似地,门6绕着竖直定向的旋转轴线b可枢转地布置在壳体2上。

在两个门5和6之间形成水平的间隙7。

此外,家用制冷器具1包括铰接部8和9,门5通过该铰接部8和9可枢转地支撑在壳体2处。相应地,提供了铰接部10和11,门6通过该铰接部10和11可枢转地布置在壳体2处。

图2中,铰接部8以示例性配置示出。铰接部8包括基部12,基部12固定地布置在壳体处。该基部12也称为支承角件。

此外,铰接部8包括尤其圆筒形的枢转部13,其表示铰接部8的调节部分。枢转部13可旋转地布置在基部12上。门5不可相对旋转地连接到枢转部13。

此外,铰接部8包括高度调节装置14,该高度调节装置因而相应地整体地且因而一体地形成在铰接部8中。通过高度调节装置14,枢转部13可在其高度位置上调节,并因而相对于基部12在y方向上调节。因此,门5也相应地在其高度位置上改变。

高度调节装置14以离散的台阶形成,以用于改变高度位置。

铰接部10和11也可相应地形成,使得门6也可在其高度位置上调节。

图2中,示出了基部12和枢转部13之间的组装状态。

图3中,铰接部8以透视的部分视图以分解图示出,其中,枢转部13在此从基部12移除,这里仅在某些区域中示出。在这里所示的实施例中,枢转部13形成为圆筒形部分或管部分,上管段15连接到下管段16。尤其地,枢转部13形成为一体构件。如图3可见,上管段15形成为与下管段16相比具有更大的半径。

在这里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下管段16在组装状态下插接到基部12的通道状或管道状托座17中。

此外,如图3所示,枢转部13包括形成在枢转部13的套壁上的环形的耦合盘18。该耦合盘18是高度调节装置14的组成部分。这里,耦合盘18优选完全圆周地形成。

基部12包括凹部19。在组装状态下,耦合盘18可插接到凹部19中。高度调节装置14的耦合托座20一体地形成在该凹部或凹窝19中。该耦合托座20也配置为环形区域,其在上端处在周向侧上围绕管道状托座17。凹窝19也可以是耦合托座20的组成部分。

图4中,以放大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一体的枢转部13。这里可看出,该耦合盘18包括位于底侧21上的第一台座22,第一台座22在枢转部13的组装状态下朝向耦合托座20。该第一台座22以块体状形式形成,且在绕着轴线a的周向上优选以周向延伸范围为20°至70°、尤其是30°至50°的角区间形成。如图4所示,该第一台座22从底侧21开始凸出地延伸到底部。该第一台座22包括在轴向上与底侧21间隔开的表面23,该表面23优选平坦地形成,且在此在朝着底部的轴向上也可看作是第一台座22的底侧。耦合元件24形成在第一台座22的该表面23上。该耦合元件24从该表面23突起,且以凸出的方式在轴向上朝着底部突起。该耦合元件24整合在第一台座22中。在绕着轴线a的周向上,耦合元件24在两侧上包括斜坡状倾斜侧翼25和26。在绕着轴线a的周向上的剖面中,耦合元件24是梯形的或穹顶状构造的。

此外可知,耦合元件24大致居中地形成在该底侧23上。底侧23在绕着轴线a的方位角方向上以及在径向上且因而垂直于轴线a都分别相应地延伸超过耦合元件24的尺寸。

在绕着轴线a的周向上观看,除了已经提到的第一台座22和耦合元件24之外,高度调节装置14还包括第二台座27,该第二台座27紧邻第一台座22的边缘侧28。

该第二台座27也从底侧21朝着底部突起,但分别从底侧21开始观看时,与第一台座22相比相应地在轴线上具有较小的轴向高度。

第二台座27在绕着轴线a的周向上优选以20°-70°、尤其30°-50°的周向延伸范围延伸。

第一台座22的接合到第二台座27的过渡侧翼29也优选形成为倾斜侧翼。

尤其地,代表第二台座27的端部且背离第一台座22的终结侧翼30也形成为倾斜侧翼,该倾斜侧翼然后再次接合到底侧21。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台座27也是高度调节装置14的组成部分。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使得第一台座22、耦合元件24和第二台座27在这方面是冗余设计的和重复的。在此尤其使得,相应提及的部分元素在它们的重复设计中在绕着轴线a的周向上彼此偏移180°。这意味着,提供了第三台座31,其相对于第二台座27偏移180°,但在其他方面对应地形成。此外,提供了第四台座32,该第四台座32对应于第一台座22,且尤其在形状和高度配置方面相同地形成。该第四台座32也布置成相对于第一台座22偏移180°。第二台座32包括另一耦合元件33,该另一耦合元件33在形状和位置上与第一耦合元件24相同地形成,且布置成相对于第一耦合元件24偏移180°。

表面23、表面27a平坦地形成,因此整个表面都分别相应地布置在各自的轴向位置上。此外,如图2-4所示,耦合盘18在其套壁34上包括多个单独的托座35,托座35形成为插入孔。因此,它可由辅助工具36(图2)接合,且可实现枢转部13绕着旋转轴线a相对于基部12的旋转运动。

图5中,在图3中也可见的基部12的局部区域以放大的视图示出。在此可见,耦合托座20的至少在某些区域内围绕旋转轴线的阶梯轮廓37一体地形成在耦合托座20的朝向耦合盘18的表面上。在轴线a的周向上观看,该阶梯轮廓37包括第一台阶或第一阶梯38和与其直接邻接的另一阶梯39,该另一阶梯39是在轴向上位于更高的高度水平处的阶梯。在轴线a的周向上观看,第三阶梯40直接邻接第二阶梯39形成,该第三阶梯40与第二阶梯39相比也位于更高的高度水平处。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阶梯轮廓37绕着轴线a绕着180°的周向延伸范围延伸。在此,使该阶梯轮廓37也隐含地且因此冗余地设计。这意味着,再次形成了三个阶梯38、39和40,其中,在最顶或最高的阶梯40之后,再次直接邻接地形成最深的或第一阶梯37。在绕着轴线a的周向上观看,接着是第二阶梯38,且最高的第三阶梯39再次与之邻接,该第三阶梯39再次直接邻接最初的阶梯轮廓37的第一最深的阶梯38。

阶梯38、39和40分别相应地包括接触表面38a、39a和40a,接触表面38a、39a和40a优选均是平坦的且水平的(垂直于轴线a定向)。接收凹部41、42和43分别相应地形成在这些接触表面38a、39a和40a中。耦合元件、尤其是耦合元件24插接到这些接收凹部41-43中。因此,如果调节到枢转部13相对于基部12的第一最低高度位置,耦合元件24就锁定在接收凹部41中。因此,如果调节到高于该第一高度位置的第二离散的高度位置,耦合元件24就锁定在接收凹部42中。此外,如果耦合元件24锁定在接收凹部43中,就调节到了枢转部13相对于基部12的第三离散的且最高的高度位置。在此应示例性地理解,门5于是也可相应地调节到三个不同的高度位置。

于是,另一耦合元件33分别相应地且互配地插接到冗余形成的阶梯或阶梯轮廓37的阶梯38-40的相应的其他接收凹部中。

有利地,在绕着轴线a的周向上观看,可使接收凹部41、42、43的边界壁倾斜地和/或滚圆地形成。这在图5中通过关于接收凹部42的边界壁42a和42b示例性地示出。因此,耦合元件24能够连续地且更简单地滑入该接收凹部42以及从该接收凹部42滑出。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可使倾斜侧翼25和26适于边界壁42a和42b的形状,从而使得在这方面基本上实现在这些提及的壁的整个表面区域上的形状配合式接合。

此外,如图2所示,凹部19形成为具有一轴向深度,以使得在组装状态下,耦合盘18布置成完全地凹进到凹窝19中。

图6中,基部12在耦合托座20的区域中以俯视图示出。在此应示例性地理解,具有三个阶梯38、39和40的阶梯轮廓37绕着180°的周向延伸范围延伸。在此,阶梯38、39和40形成离散地上升的阶梯轮廓,因而代表一段螺旋阶梯。

如图6的俯视图所示,在绕着轴线a的周向上,凹窝19在一部分区段上与不同于该部分区段的另一其他区域相比以更大的半径形成。具有更大半径的该区域44绕着优选50°-120°的周向延伸范围延伸。此外如图6所示,一体的周边部45以及另一个一体的周边部46形成在该径向较宽的区域中,其分别相应地包括倾斜侧翼47和48。其中,周边部45形成在所指的阶梯轮廓37的第二阶梯上的顶侧或接触表面39a上。在周向上间隔开的另一周边部46形成在阶梯40的接触表面40a上。周边部45和46优选在径向上仅在一尺度上延伸,径向扩展的区域44在该尺度上径向地延伸超过凹窝19的另一区域。

在这方面,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可使枢转部13包括径向耦合元件49,该耦合元件49于是可耦合到这些周边部45和46。

图7中,示出了图6中的视图的俯视图,其中,根据图4的枢转部13在此嵌入到凹窝19中,从而使得耦合盘18容纳在凹窝19中,且高度调节装置14耦合。这意味着,台座22、27、31和32以及耦合元件24和33耦合到阶梯轮廓37。

通过该径向耦合元件49,也可形成止动部,以使枢转部13绕着旋转轴线a的最大旋转能力也可由径向扩展的区域44的周向延伸范围来限制。图7中,示出了该径向耦合元件49如何抵靠在径向扩展的区域44的第一止动壁50上。该径向扩展的区域44的另一止动壁51相反地示出。

图8中,以沿着图7的剖面线viii-viii的剖视图示出了根据图7的配置。在此,可见耦合元件24如何锁定在接收凹部41中。此外,可见第一台座22的顶侧23靠置在接触表面38a上,以及第二台座27的顶侧27a如何靠置在下一较高的台阶39上且在那里靠置在接触表面39a上。

图9中,示出了枢转部13的另一实施例。与图4的配置相比,在此,不存在下管段16。因此,耦合盘18在此代表枢转部13在轴向上的下终止部。

图10中,基部12在另一实施例中以透视图部分地示出。与根据图5和图6的实施方式相比,在此,可使尤其从凹窝19突伸的圆柱元件53一体地形成,于是可使根据图9的枢转部13适配至该凹窝19。在这方面,关于枢转部13与基部12的耦合,示出了与根据图3至图8的示例相比颠倒的配置。

在图9和图10的示例中,高度调节装置14的其余配置对应于根据图2至图8的实施例。

附图标记列表

1家用制冷器具

2壳体

3接收空间

4接收空间

5门

6门

7间隙

8铰接部

9铰接部

10铰接部

11铰接部

12基部

13枢转部

14高度调节装置

15管段

16管段

17托座

18耦合盘

19凹部

20耦合托座

21底侧

22第一台座

23表面

24耦合元件

25倾斜侧翼

26倾斜侧翼

27第二台座

27a顶侧

28侧

29过渡侧翼

30终结侧翼

31台座

32台座

33耦合元件

34套壁

35托座

36辅助工具

37阶梯轮廓

38阶梯

38a接触表面

39阶梯

39a接触表面

40阶梯

40a接触表面

41接收凹部

42接收凹部

42a边界壁

42b边界壁

43接收凹部

44区域

45周边部

46周边部

47倾斜侧翼

48倾斜侧翼

49耦合元件

50止动壁

51止动壁

52圆柱元件

a旋转轴线

b旋转轴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