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7965发布日期:2018-11-07 08:05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特别是涉及冰箱。

背景技术

冰箱通过制冷循环系统产生的冷空气在其内部的循环流动实现冰箱箱体内的低温环境。利用这样的低温环境可以冷冻或者冷藏食品。根据实现功能的不同,冰箱被分为冷藏室和冷冻室两个部分。根据冰箱制造的习惯,冷藏室通常采用隔板的形式对冷藏室空间进行分隔,而冷冻室通常采用冷冻盒的形式对冷冻室空间进行划分。

随着人们对冰箱容积要求的不断提升,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大容积以及超大容积的冰箱。这些冰箱通常具有较为厚重的冰箱门,并且为了能够更加合理的利用冰箱有效容积,冰箱门内侧的置物架不断被加大、加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冰箱容积的利用度,同时由于相对于冰箱内部,冰箱门上的物品更容易被拿取。

正因为冰箱门厚度的增加以及门上置物架的结构改进,所以目前在大容积冰箱当中,冷藏室隔板和冷冻室冷冻盒的缩紧程度较大。也就是说,冷藏室隔板的外侧边缘以及冷冻室冷冻盒的外侧壁距离冰箱箱体外缘所在平面的距离较大。这就使得使用者在拿取物品的时候需要比传统的冰箱取物探出更深的深度才能将物品拿取出来。这一点在冷藏室隔板取物的时候,所表现出的影响还不太大。但是在冷冻室取物的时候,其表现出来的影响就较为明显。

具体说来,因为冷冻室的基本储物单元是冷冻盒,为了保证冷冻盒内的冷气效果,以及取物时其他冷冻盒内的冷气不会马上大量的泄露出来,冷冻盒一般都是仅上方开放,并在靠近冰箱门一侧的外壁上设置一个拉手位。而由于冷冻盒在现在大冰箱中的位置整体靠后,因此就造成当需要将冷冻盒拉出时,操作非常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大容积冰箱,或者是超大容积的冰箱中,冷冻盒基础位置靠后,造成使用者在使用时体验感不好,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冷冻盒拿取不方便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冰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成形有冷冻室,所述壳体上可旋转地铰接有门,所述门可以打开或者关闭冷冻室的开放侧,还包括有滑槽,所述滑槽成对固定在冷冻室内的两个侧壁上,还包括有冷冻盒,所述冷冻盒的两侧边上固定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滑槽适配,以使得滑轨可以沿着滑槽滑动;还包括有电动转轴,所述电动转轴与主动推杆的第一端头处固定,所述主动推杆的另一端头固定在一从动推杆的端头,所述主动推杆与从动推杆以铰接的方式呈一定角度固定;所述从动推杆的另一端头为自由端,并且该自由端固定连接在滑轨上。

电动转轴为双向电动转轴,也就是说电动转轴可以做顺时针的转动,也可以做逆时针的转动。当电动转轴向冰箱门方向转动时,带动主动推杆产生向冰箱门方向运动的动力,这一动力传递至与其铰接固定在一起的从动推杆,并且在这一动力的作用下,主动推杆与从动推杆之间的夹角不断增大,二者趋向于形成一条直线,在这个过程中,与从动推杆固定的滑轨产生联动效果,自动向冰箱门方向运动,从而无需人手的参与可以实现冷冻盒的自动滑出。其滑出最大位移后的位置为使用位置。

当电动转轴向背向冰箱门方向转动时,上述过程逆转,通过主动推杆和从动推杆的作用,冷冻盒被收回至静止位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动推杆与滑动推杆在最小夹角与最大夹角两个状态下,其非固定端的距离差等于或者大于冷冻盒的缩进距离。这里所说的缩进距离是指冷冻盒的外侧距离冰箱箱体边缘平面的距离。也就是说,当主动推杆与滑动推杆处于最大夹角时,冷冻盒的外侧(即具有把手的一侧)应当位于或者突出于箱体,这样使用者可以在此位置上轻松的继续打开冷冻盒。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动推杆与滑动推杆在最小夹角与最大夹角两个状态下,其非固定端的距离差等于冷冻盒的缩进距离。

在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动推杆与滑动推杆在最小夹角与最大夹角两个状态下,其非固定端的距离差大于冷冻盒的缩进距离不超过5cm。

因为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仅是为了解决冷冻盒缩进在冰箱箱体内,操作方便的问题。因此,通过控制这一距离,可以控制冷冻盒自动滑出后的最大位置,这个位置并不要求冷冻盒完全打开处于可以拿取物品的程度。

这是因为,通常冷冻室内由多个冷冻盒组成,而本发明中各个冷冻盒的自动滑出是受到电磁信号统一控制的,因此,如果全部打开必定会产生大量的冷气泄露,更重要的是,均打开也无法正常取物,还需要将不需要的冷冻盒推回静止位置,反而增加了操作过程中的麻烦。将其滑出到边缘,或者略突出于边缘的位置,不仅方便使用者进一步根据操作,而且冷气泄露小。

更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电动转轴通过电磁开关控制。电磁开关可以控制电动转轴正向(朝向冰箱门一侧)或者反向(背向冰箱门一侧)转动,同时电磁开关可以通过冷冻室门的开闭信号来控制。从而实现开、关门动作自动控制电动转轴转动。当开门时,电动转轴正向转动,关门时,电动转轴反向转动。

更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设置在冷冻室内侧侧壁上,所述主动推杆与从动推杆的铰接固定处设置有一铰接轴,该铰接轴靠近冷冻室内侧壁的一侧延长形成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容纳在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为沿导向杆运动方向的弧形。

更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有导向滑轮,所述导向滑轮设置在滑轨与滑槽之间。从而使滑轨的运动更加顺畅,不容易发生卡顿。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冻室内侧壁上设置有连接台,所述主动推杆的第一端头承载在连接台台面上,所述从动推杆的自由端抵住连接台台面,并顺着连接台台面移动。采用这一技术方案的目的是为主动推杆和从动推杆设置一个重力方向上的支撑,从而保证其运动过程中更加稳定。

采用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冰箱冷冻室门打开或者关闭时,冷冻盒自动滑出或者缩进在冷冻室内,从而方便使用者对冷冻盒操作。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发明中公开的技术方案下,冷冻盒只是自动行走到一个适合的操作位置,使用者仍需要进一步通过手动抽拉的方式将冷冻盒打开,才能将储藏在其中的物品取出。

附图说明

图1为冰箱示意图。

图2为冷冻盒相关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3为冷冻盒另一位置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冰箱,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成形有冷冻室,所述壳体上可旋转地铰接有门2,所述门2可以打开或者关闭冷冻室的开放侧,还包括有滑槽,所述滑槽成对固定在冷冻室内的两个侧壁上,还包括有冷冻盒3,所述冷冻盒3的两侧边上固定有滑轨5,所述滑轨5与滑槽4适配,以使得滑轨可以沿着滑槽滑动;还包括有电动转轴6,所述电动转轴6与主动推杆7的第一端头处固定,所述主动推杆7的另一端头固定在一从动推杆8的端头,所述主动推杆与从动推杆以铰接的方式呈一定角度固定,其固定处有一铰接轴9;所述从动推杆8的另一端头为自由端,并且该自由端固定连接在滑轨上。

如图2中所示的,主动推杆7与从动推杆8之间存在有一定的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主动推杆7与滑动推杆8在最小夹角与最大夹角两个状态下,其非固定端的距离差等于冷冻盒的缩进距离。

更为优选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动转轴6通过电磁开关控制。电磁开关可以控制电动转轴正向(朝向冰箱门一侧)或者反向(背向冰箱门一侧)转动,同时电磁开关可以通过冷冻室门的开闭信号来控制。从而实现开、关门动作自动控制电动转轴转动。当开门时,电动转轴正向转动,关门时,电动转轴反向转动。

如图3中所示的,还包括有导向槽10,所述导向槽10设置在冷冻室内侧侧壁上,所述主动推杆7与从动推杆8的铰接固定处设置有一铰接轴9,该铰接轴9靠近冷冻室内侧壁的一侧延长形成导向杆11,所述导向杆11容纳在导向槽10内,所述导向槽10为沿导向杆11运动方向的弧形。

再通过图2中所示意的,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冷冻室内侧壁上设置有连接台12,所述主动推杆7的第一端头承载在连接台12台面上,所述从动推杆8的自由端抵住连接台12台面,并顺着连接台12台面移动。采用这一技术方案的目的是为主动推杆和从动推杆设置一个重力方向上的支撑,从而保证其运动过程中更加稳定。

在非使用状态下,冰箱门关闭,冷冻盒缩进在冷冻室内。当需要拿取冷冻盒中的物品时,打开冷冻室的门2,此时触发电磁开关,使得电动转轴向冰箱门方向转动时,从而带动主动推杆产生向冰箱门方向运动的动力,这一动力传递至与其铰接固定在一起的从动推杆,并且在这一动力的作用下,主动推杆与从动推杆之间的夹角不断增大,二者趋向于形成一条直线,在这个过程中,与从动推杆固定的滑轨产生联动效果,自动向冰箱门方向运动,当主动推杆和从动推杆之间的角度达到最大时,冷冻盒停止运动,此时冷冻盒的最外侧,也就是其具有把手的一侧位于冰箱箱体边缘的平面a处,从而无需人手的参与可以实现冷冻盒的自动滑出。然后使用者根据需要,将某一个冷冻盒继续拉出,从而实现物品的拿取。

同时由于冷冻盒自动滑出后的位置仍然处于冰箱箱体内侧,因此,并不会因此暴露冷冻盒空间,造成多余的冷气泄露。

当取物结束后,将冷冻盒推入至冰箱箱体边缘所在平面a处,然后关门,在关门过程中,触发电磁开关,使得电动转轴背向冰箱门方向转动时,从而带动主动推杆产生背向冰箱门方向运动的动力,这一动力传递至与其铰接固定在一起的从动推杆,并且在这一动力的作用下,主动推杆与从动推杆之间的夹角不断缩小,在这个过程中,与从动推杆固定的滑轨产生联动效果,自动向冰箱内侧方向运动,当主动推杆和从动推杆之间的角度达到最小时,冷冻盒停止运动,此时冷冻盒的最外侧缩进在冰箱箱体内,从而无需人手的参与可以实现冷冻盒的自动滑入。然后使用者关上门,封闭冰箱箱体。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