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制冷系统回油的储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4819发布日期:2019-06-05 23:25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用于制冷系统回油的储液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液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制冷系统回油的储液器。



背景技术:

在制冷系统压缩机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吸气带液的现象,如果液态制冷剂进入制冷系统压缩机中,容易造成压缩机中润滑油被稀释,而且压缩机腔体内部会因制冷剂液体压缩而产生液击,影响压缩机的使用寿命。为了防止这一缺陷,一般在制冷系统进入压缩机之前,设置储液器,将气体中夹带的液滴分离出来。

储液器是压缩机的重要部件,主要是用来储存制冷系统在负载变化时导致的多余制冷剂,制冷系统检修的时候,储液器也可以储存系统中的制冷剂;储液器还可以起到气液分离、过滤、消音和制冷剂缓冲的作用。

压缩机在实际运转过程中,部分润滑油会积聚在储液器下部而不返回压缩机中,从而造成压缩机内部缺油,容易造成压缩机损坏。现阶段为了使储液器底部残存的润滑油能够返回制冷系统压缩机中,通常采用在系统中增加集油器或者板式换热器回油,虽然可以达到回油效果,但设备成本较高,控制系统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现有制冷系统回油成本高,装置较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回油效率高,可用于制冷系统回油的储液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设有卧式筒体和半椭圆形封头,封头位于筒体左右两侧,与筒体焊接连接,筒体上设有进液管、出液管、安全阀口和视液镜,进液管和出液管均位于筒体顶部,出液管为直管状结构,从筒体上部伸入到筒体内,出液管的进口端靠近筒体底部,筒体内设有换热盘管,换热盘管是由多个直管状及弯管状结构组成的盘管结构,换热盘管设有盘管进口端和盘管出口端,盘管进口端和盘管出口端均位于筒体外。

优选的,换热盘管设置在筒体下部,盘管进口端和盘管出口端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且相邻设置。

优选的,出液管的进口端设置成尖口的形状。

优选的,筒体顶部设有平衡口。

优选的,筒体底部设有液位报警装置。

优选的,筒体外表面喷涂有防腐蚀保护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无需单独设置集油器或者换热器进行系统回油,通过在储液器筒体内部增加换热盘管,利用储液器内的制冷剂液体的热量把从低压循环桶内流出的含油制冷剂混合物分离开,既能有效的储存制冷剂,防止压缩机液击;还可以完成压缩机的回油,避免压缩机因缺油发生损坏;可以降低氟利昂的温度,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本实用新型成本较低,而且安装简单,没有过多的管道和阀门,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换热盘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进液管及出液管管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盘管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视液镜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标记说明:

1.筒体;2.封头;3.进液管;4.出液管;5.换热盘管;51.盘管进口端;52.盘管出口端;6.视液镜;7.观测浮球;81.第一安全阀口;82.第二安全阀口;9.平衡管口;10.液位报警装置;11.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液器,其设有卧式筒体1和封头2,封头2为半椭圆形结构,位于筒体1左右两侧,封头2与筒体1通过焊接的方式密封连接。筒体1的底部左右端设有两个鞍式支座11,两个支座11以筒体1径向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支座11用于支撑固定筒体1。

筒体1的顶部设有进液管3和出液管4,进液管3设置在筒体1顶部左侧,靠近左侧的封头2;出液管4设置在筒体1顶部右侧,靠近右侧的封头2;出液管4为直管状结构,从筒体1上部伸入到筒体1内,出液管4进口端靠近筒体1底部,出液管4进口端设置成尖口的形状,可以方便出液,进液管3和出液4管口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制冷剂液体从进液管3进入到储液器中,当使用的时候再从出液管4排出。

筒体1内部设有换热盘管5,换热盘管5水平设置在筒体1下部,换热盘管5是由多个直管状及弯管状结构组成的盘管结构;换热盘管5设有盘管进口端51和盘管出口端52,盘管进口端51和盘管出口端52位于筒体1外,且盘管进口端51和盘管出口端52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且相邻设置,换热盘管5的结构示意图和盘管接口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图5所示。换热盘管5可用于制冷系统回油,盘管进口端51连接外部制冷系统的低压循环桶,盘管出口端52连接压缩机吸气管道;当从低压循环桶中排出的含油的低温制冷剂混合物通过盘管进口端51进入到换热盘管5中,被储液器内的高温制冷剂液体加热而蒸发成气态的制冷剂气体和润滑油滴,润滑油被气态的制冷剂通过盘管出口端52带回到压缩机中,完成回油,从而对压缩机进行润滑保护。

筒体1的顶部设有平衡管口9,平衡管口9设置在进液管3的右侧,储液器的平衡管口9外部连接到冷凝器的筒体1上部,作用主要是保证制冷剂液体顺利流入到储液器中,当储液器所处环境温度较高或末端停止供液时,均会导致储液器内压力略高于冷凝器压力,此时就需要打开平衡管口9上的阀门,平衡两者之间的压力,让制冷剂顺利流入到储液器中。

筒体1的顶部外侧还设有第一安全阀口81和第二安全阀口82,当储液器内的压力高于标准值的时候,通过控制安全阀,来控制储液器内压力的稳定,防止事故的发生。筒体1的底部设有液位报警装置10,当储液器内液位较低的时候,液位报警装置10可以起到报警的作用。筒体1右侧的封头2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三个视液镜6,每个视液镜6内均设有球体结构的观测浮球7,通过视液镜6可通过查看观测浮球7的位置,来观测储液器内的制冷剂液位的变化。

在筒体1外表面喷涂有高度耐腐蚀的防腐蚀保护膜,从而使储液器不仅可应用于室内,也可以在一些海洋工程等特殊环境中使用。

当储液器工作的时候,制冷系统中的高温制冷剂液体通过进液管3进入到储液器中进行储存;当需要利用储液器内的制冷剂液体时,可以通过出液管4排出。而从制冷系统低压循环桶中排出的含油的低温制冷剂混合物通过盘管进口端51进入到换热盘管5中,被储液器筒体1内的高温制冷剂液体加热而蒸发成气态的制冷剂气体和润滑油滴,润滑油被气态的制冷剂通过盘管出口端52带回到压缩机中,完成回油,从而对压缩机进行润滑保护。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