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霜化霜结构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7318发布日期:2019-09-12 10:1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霜化霜结构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防霜化霜结构及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多采用风冷翅片式换热器,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室外换热器翅片上会产生大量冷凝水,冷凝水往往会形成霜层,附着在翅片上造成换热恶化。当满足化霜条件时,霜层化掉,化霜水流入底盘经排水孔排走。但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或底盘水路脏堵,排水不及时,化霜水或冷凝水往往容易再次快速冻结结冰,甚至换热器底部也会被快速增长的冰层包裹,造成翅片排水不顺畅,加快了换热器的结霜速度,从而造成制热效率快速恶化的恶性循环。

传统技术中,常通过在底盘上布置电加热带或电加热管等辅助发热元件,但该类元件长期泡水易老化锈蚀,出现漏电等安全隐患,安全系数相对较低。

为了解决电加热带或电加热管安全性能差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有的空调在底盘上设置化霜管路,并在化霜回路两端分别设置一套控制阀和温度传感器,但这种结构控制复杂,成本较高。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使用安全性高的防霜化霜结构及空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霜化霜结构,应用于空调,包括:依次连接的室内换热器、节流单元及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下方设置有室外机底盘,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与节流单元之间并联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及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设置方向相反,其中,第一单向阀设置在第一分支回路上,第二单向阀则设置在与第一分支回路并联的第二分支回路上,所述第二分支回路设置在所述室外机底盘上;制冷模式下,冷媒流经第一分支回路;制热模式下,冷媒流经第二分支回路。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分支回路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单向阀串联的截止阀。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分支回路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单向阀串联的冷媒限流毛细管。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分支回路设置在室外机底盘面向室外换热器一侧。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防霜化霜结构还包括:压缩机及四通阀,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口与压缩机的排气管相连接,第二端口与室外换热器相连接,第三端口与压缩机的回气管相连接,第四端口通过与室内换热器相连接。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室内换热器一侧设置有室内风机,所述室外换热器一侧设置有室外风机。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节流单元包括:电子膨胀阀和/或第一毛细管。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毛细管设置有一个,串联于电子膨胀阀任意一端;或者所述第一毛细管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毛细管分别串联于电子膨胀阀的两端。

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节流单元包括:主毛细管、第三单向阀及副毛细管,所述第三单向阀设置在第一分支回路上,主毛细管与第三单向阀串联,副毛细管与第三单向阀并联;当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冷媒同时流经第三单向阀及副毛细管;当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冷媒仅流经副毛细管。

一种空调,其中,所述空调包括如上所述的防霜化霜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霜化霜结构,由于在室内换热器与节流单元之间并联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及第二单向阀,且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设置方向相反,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与节流单元之间并联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及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设置方向相反,其中,第一单向阀设置在第一分支回路上,第二单向阀则设置在与第一分支回路并联的第二分支回路上,所述第二分支回路设置在所述室外机底盘上;制冷模式下,冷媒流经第一分支回路;制热模式下,冷媒流经第二分支回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霜化霜结构,在制热模式下,高温高压冷媒在进入节流单元之间会先在第二分支回路内运行,而由于第二分支回路设置在室外机底盘上,因此室外机底盘温度将随着高温高压冷媒的运行而升高,从而进行化霜防霜的作用,该结构简单且使用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防霜化霜结构基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防霜化霜结构与所述室外机底盘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防霜化霜结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防霜化霜结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节流单元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节流单元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节流单元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节流单元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节流单元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节流单元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节流单元第七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霜化霜结构及空调,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霜化霜结构,所述防霜化霜结构应用于空调,其包括:依次连接的室内换热器500、节流单元400及室外换热器300,所述室外换热器300下方设置有室外机底盘310。所述室内换热器500与节流单元400之间并联设置有第一单向阀910及第二单向阀810,所述第一单向阀910与第二单向阀810设置方向相反。第一单向阀910与第二单向阀810设置方向相反是指,第一单向阀910只允许冷媒由室外换热器300流向室内换热器500,而第二单向阀810只允许冷媒由室内换热器500流向室外换热器300。

第一单向阀910设置在第一分支回路上,第二单向阀810则设置在第二分支回路800上,所述第二分支回路800设置在所述室外机底盘310上。传统空调中冷媒的循环回路即为第一分支回路,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第一分支回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910,且第一分支回路并联有第二分支回路800。

第二分支回路800的设置方式有多种,比如,第二分支回路800可挂置在室外机底盘310外壁,可悬挂在室外机壳体的侧壁,但相比第二分支回路800设置在室外机底盘310内壁而言,要么稳定性差,要么化霜防霜效果差。因此,本实用新型优选将第二分支回路800设置在室外机底盘310的内壁。

当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冷媒只流经第一分支回路,在第二分支回路上将被第二单向阀所阻挡而不能流通。由于制冷模式下,空调并不需要防霜化霜,因此,冷媒直接通过第一单向阀910流动即可,无需流经第二分支回路800;以此可以避免冷媒同时流经第一分支回路及第二分支回路800,致使空调制冷效果大幅度降低。

当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冷媒只流经第二分支回路,在第一分支回路上将被第一单向阀所阻挡而不能流通。当空调以制热模式开机启动时,通过压缩机100的高频运行,配合室内风机700及室外风机600的运作,第二分支回路800将放热,使室外机底盘310上可能积存的冰箱先行融化,防止低温下长时间停机时,室外机底盘310上的冰箱积存过厚而损坏风叶,从而保证后续室外风机600的运行可靠性。在后续空调以制热模式运行时,将由于第二分支回路800持续放热,室外换热器300的风翅无法结霜,从而实现防霜的目的。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支回路800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单向阀810串联的截止阀820。所述截止阀820在制热模式下开启,在制冷模式下关闭。截止阀820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在制冷模式下,冷媒进入第二分支回路800,从而提高冷媒的利用率。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支回路800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单向阀810串联的冷媒限流毛细管830。由于制冷模式下,经过第一单向阀910的冷媒为低压液态冷媒,而由于毛细管的特性,低压液态冷媒在第二分支回路800内的流动将遭受巨大阻力,因此,冷媒限流毛细管830的效果虽不如截止阀820的截流效率高,但仍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制冷模式下冷媒在第二分支回路800中的无效积液,有效提高制冷模式下的冷媒利用率。

同时,在制热模式下,流向室内换热器500的高温高压液态冷媒,经室内换热器500和室内风机700共同换热后,再流向第一单向阀910,而此时流向第一单向阀910的的冷媒为高压液态冷媒,此时的高压液态冷媒依然携带有一定的冷凝余热;而高压液态冷媒流过冷媒限流毛细管830时,并不会受到明显的阻力;可以理解,制热模式下流向第一单项阀910的高压液态冷媒,在流经所述冷媒限流毛细管830后不会产生明显的节流降压;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冷媒限流毛细管高压通过和低压限流的特性,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仅制热模式下的高压液态冷媒进入第二分支路800,而制冷模式下低压冷流体限流截停进入第二分支路800。

需要重点强调的是,本实施例中流经第二分支路800的冷媒是流经室内换热器500放热后的高压液态冷媒,而不是未经放热的高温高压液态冷媒;即本实施例是通过利用第二分支路800再次释放所述高压液态冷媒中的冷凝余热,进而在保证不影响制热模式制热效果的同时,充分利用所述高压液态冷媒中的冷凝余热,有效的避免室外机底盘310上的积水、或室外换热器300翅片冷凝水、或化霜水重新在室外机底盘310上或翅片底部冻结,可以有效保证室外机底盘310和室外换热器300底部翅片排水顺畅,从而降低室外换热器300的结霜速度,提高平均低温制热量,避免制热运行过程的快速恶化。所述防霜化霜结构还包括:压缩机100及四通阀200,所述四通阀200的第一端口与压缩机100的排气管相连接,第二端口与室外换热器300相连接,第三端口与压缩机100的回气管相连接,第四端口通过与室内换热器500相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500一侧设置有室内风机700,所述室外换热器300一侧设置有室外风机600。

在图1至图10中,虚线单边箭头表示制热模式下冷媒的流动方向,实线单边箭头表示制冷模式下冷媒的流动方向。

在制冷模式下,冷媒由压缩机100排气管流出,经四通阀200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后,依次流经室外换热器300、节流单元400、第一单向阀910及室内换热器500,而后经四通阀200第四端口及第三端口至压缩机100回气管。

在制热模式下,冷媒由压缩机100排气管流出,经四通阀200第一端口及第四端口后,依次流经室内换热器500、第二分支回路800、节流单元400及室外换热器300,而后经四通阀200第二端口及第三端口至压缩机100回气管。

所述节流单元400有多种实现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行七种常用方式的示例性说明;在图5至图10中,虚线框内为节流单元的示例性结构。

如图5所示,所述节流单元400包括:第一毛细管410及电子膨胀阀420,所述电子膨胀阀420与室外换热器300相连接,第一毛细管410与第一单向阀910及第二单向阀810相连接。

如图6所示,所述节流单元400仅包括:电子膨胀阀420,所述电子膨胀阀420一端与室外换热器300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单向阀910及第二单向阀810相连接。

如图7所示,所述节流单元400包括:第一毛细管410及电子膨胀阀420,第一毛细管410与室外换热器300相连接,所述电子膨胀阀420与第一单向阀910及第二单向阀810相连接。

如图8所示,所述节流单元400包括:两个第一毛细管410及电子膨胀阀420,其中一个第一毛细管410与室外换热器300相连接,另一个第一毛细管410与第一单向阀910及第二单向阀810相连接,电子膨胀阀420则设置在两个第一毛细管410之间。

如图9所示,所述节流单元400仅包括:第一毛细管410,所述第一毛细410管一端与室外换热器300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单向阀910及第二单向阀810相连接。

如图10及图11所示,所述节流单元400包括:第三单向阀440、主毛细管450及副毛细管430,所述第三单向阀440设置在第一分支回路上,主毛细管450与第三单向阀440串联,副毛细管430与第三单向阀440并联;当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冷媒同时流经第三单向阀440及副毛细管430;当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冷媒仅流经副毛细管430。

可以理解的是,节流单元可实现方式不仅局限于上述所列举的常用方式,其余可作为节流单元使用的结构也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包括如上所述的防霜化霜结构。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